走近泸定桥,接受心灵的洗礼

秋风万里动

<p class="ql-block">  7月下旬,我们夫妇和朋友夫妇四人自驾出行,去参观了久负盛名的泸定桥。</p><p class="ql-block"> 为了避免疫情影响,我们一直沿高速行驶,直到傍晚才出高速泸定出口,继续走了二十几分钟才来到泸淀桥所在的泸淀镇。泸定镇依山而建,四面环山,大渡河从泸定镇中间流过,发展空间极为有限。由于事先在泸淀桥旁定好了房间,所以我们直奔旅店,等住宿办好,天也黑了。</p><p class="ql-block"> 我们住在桥西头旁边一家旅店,房间简陋但还算干净,主要是离桥近,只有约二百米距离。所以尽管天黑了,我们四人还是忍不住到泸淀桥上去看一看。</p><p class="ql-block"> 住宿卡可以免收十元的门票,我们凭住宿卡顺利走上了泸定桥。没想到晚上来参观的人也还不少。我们从西桥头走向东桥头,只见夜色中的泸定桥向人们散发着迷人的风彩,河水在桥下流过,哗哗声直响,从桥上行走过去,桥摇摇晃晃的,胆子小的人还是显得很紧张。因为夜晚的泸定桥上没有灯光,加之一天的奔波劳顿,所以我们只走了一趟就回去休息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次日早上七点多钟,我们再一次来到泸定桥,还是凭住宿卡进入景区。白天的景色与夜晚自然不同,夜色中的泸定桥披上一层朦胧的面纱,而白天的泸定桥则清晰可见。</p><p class="ql-block"> 我们依然是从桥西头进入的。桥西头有一个建筑群,有很多参观的人都在这里照相留影,依山而建的有一个观音阁,爬上观音阁可以看见泸淀桥的全貌。</p><p class="ql-block"> 进入桥面,只见大渡河穿城而过,泸定桥横卧河水之上,一览无余。泸定桥始建于康熙44年(1705年),康熙御笔亲题为"泸定桥",并立御碑于桥头,康熙45年4月投入使用,桥身由十三根铁链固定于大渡河两岸形成的,全长约101米,宽3米,共有12164个人工打造的铁环相扣,铁链之间用木板固定,方便人们行走。参观时,桥面上有安全人员负责安全维护工作。</p><p class="ql-block"> 参观大桥的人还真不少,行走在桥面上,桥一直在摆晃着,胆子小的参观者在颤颤巍巍的行走,特别是走到桥中间,可以明显感受到大渡河的波涛汹涌,似乎在向人们讲述着过去的故事,让人更加心惊胆战。站在桥中间,感受到脚下滚滚而去的河水,情不自禁的想起了毛主席《七律-长征》中不朽诗句:“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我们在泸定桥上走了一个来回,亲身感受到了泸定桥的险境。。</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飞夺泸定桥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中的一场重要战役,时间是1935年5月29日。当时中央红军强渡大渡河成功,沿大渡河东岸北上,主力沿西岸北上,红四团战士在天下大雨的情况下,在崎岖陡峭的山路上跑步前进,一昼夜奔袭竟达240里,终于在5月29日凌晨6时许按时到达泸定桥西岸。由于长途奔袭,减员很大,一个团只剩下几十人了。红四团到达桥西头后,马上驾起机枪阵地,并由第2连连长和22名战士组成突击队,迅速投入战斗。突击队员抓住光秃秃的铁链子,冒着枪林弹雨和火墙密布的铁索前进,最终夺下桥头,战斗极为惨烈。</p><p class="ql-block"> 飞夺泸定桥的成功,粉碎了国民党南追北堵欲把借助大渡河天险红军变成第二个石达开的美梦,泸定桥因此而成为中国共产党长征时期的重要里程碑,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不朽的篇章,有"十三根铁链劈开了通往共和国之路"的壮美赞誉。</p> <p class="ql-block">  参观泸定桥,完完全全地接受了一场深刻的现场版革命传统教育。红军在异常艰难的条件下,抱着对革命理想和事业无比忠诚,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无产阶级革命精神,让我的思想和灵魂受到了极大震撼和洗礼。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重新走好所时代的长征之路,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