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回

老张头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世间万物都有生命,一切在于如何唤起它们的灵性。 ——加西亚.马尔克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闲置多年的老屋即将租给一对外地来渝做生意的夫妇。出租前,我和老姐陪张工和李嬢嬢来清理前些年未能全部搬走的旧物件。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装修于上世纪末的老屋,风格古早,温馨依旧——康佳电视、窗式空调、老国企机床铸铁座台灯......无需刻意,便驻足于时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打开衣柜,恍若穿越时间之门:一叠布头剪留了老姐当年追逐时尚的脚印;咖啡色呢裙记录了老张头大学期间主持商业庆典的第一段打工故事;紫色毛衣是李嬢嬢年轻时的当家打底......还有“踩踩裤”、高腰开衫、A字裙.....记忆已然成为符号,注释了那个时代的审美。 </span></p> <p class="ql-block">  有些物件直接连着青春年少的不知深浅与锐气猛志,不思量 自难忘:老张头第一本英语字典的破旧不只是岁月剥蚀的结果;老姐再次翻阅到这本伴她青春当年的《人体素描》,这一瞬我需要P上光。</p> <p class="ql-block">  从年龄标注为“11/12”个月大的病历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及200元的学杂费单据,旧物用最平静的口吻道出父母鬓已星星的因果。</p> <p class="ql-block">  看到张工除工科书籍外的此类藏书,大致就理解了他何以对子女有一以贯之的要求——“苦难经历就是精神资源,再委屈也要把工作干好。”老党员的初心,其实就是让理想主义彼岸的光亮照进此岸。</p> <p class="ql-block"> 翻看旧物总给人难以言尽其况味之感,如同《百年孤独》那个“多年以后……”的经典叙事,是一种“后见之明”的策略:提示当下——进行着的每一刻都值得认真对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