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军铁骑【第17集】 滨海、灌云剿顽敌

孟秀玲

<h1><font color="#b06fbb">新四军4师政治部宣传部长陈其五曾赋诗赞曰彭雪枫师长的三件宝:《拂晓报》、拂晓剧团、骑兵团。</font></h1><div><font color="#b06fbb"><br></font></div> <h1><b> 【第16集】 滨海、灌云剿顽敌</b></h1> 孟秀玲<div><br></div> <h1> 在解放战争的大决战中,骑兵团又融入人民解放军的行列之中,成为华中野战军乃至华东野战军惟一的建制骑兵团。</h1><h1> 1945年11月,骑兵团编为华中野战军第9纵队直属骑兵团,9纵由原新四军第4师11、12旅编成,张震为司令员兼政委。</h1><h1> 骑兵团又成为解放军将领们手中的刀锋利剑。华中野战军司令员粟裕曾经亲口对骑兵团团长周纯麟说:<font color="#ed2308">“骑兵团是华东的一支快速机动部队,是我们手中的一把利剑,不到关键时刻我们是不轻易拿出来的”</font>。</h1><h1> 是啊,再强硬的对手,再难啃的仗,只要“王牌”一出,必旗开得胜,马到成功! <br></h1> <h1><font color="#b06fbb">华中野战军司令员粟裕</font></h1> <h1><font color="#b06fbb">华中野战军第9纵队司令员兼政委张震</font></h1> <h1> 至1946年10月,骑兵团已下辖1、3、5、7及学兵大队共4个大队,全团人数增加到近1000人马。</h1> <h1> 骑兵团在泗县战役、宿北战役、收复淮北、豫东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重大战役中,杀出了凛凛威风和辉煌战绩,为建立新中国创下了卓越功勋。现仅列举几次重要战斗以飧读者。</h1><div><br></div> <h1><font color="#167efb"><b> 一、滨海、灌云乌云压顶</b></font></h1> <h1> 1946年6月,蒋介石公开撕毁停战协定,大举围攻中原解放军,7月又开始对华中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h1> <h1> 抗日战争时期,江苏省滨海县、灌云县都是新四军第3师所辖的苏北抗日根据地。</h1><h1> 滨海县成立于1942年5月,隶属盐阜军分区行政公署,响水口镇隶属滨海县,是县委和县政府所在地。</h1><h1> 灌云县成立于1942年6月,隶属淮海军分区行政公署,根据斗争需要,下辖灌东办事处。</h1><h1> 随着1945年9月,黄克诚师长率新四军第3师调往东北,两县只留有少数民兵武装。</h1> <h1> 解放战争期间,滨海县、灌云县隶属华中军区苏北行政公署,是我重要的苏北解放区,担负着为我前方部队提供粮食和担架等支前工作。</h1><h1> 但是,由于大部分部队集中到前方作战,大批民兵忙于支前,造成了我后方空虚。</h1><h1> 一些国民党的军队和还乡团等地主武装趁机疯狂向我后方解放区进犯,破坏我支前工作,对我军前方作战构成了严重的威胁,滨海、灌云地区形势十分严峻。盘踞在苏北新浦地区的反动头子徐继泰就是向我解放区进犯的一支主要力量。</h1> <h1> 徐继泰,其家是响水口附近的恶霸地主。他本人是黄埔军校毕业生,韩德勤手下的旅长。1943年当了汉奸,司令部从搬进了日伪据点响水口。日本投降后,又摇身一变成了“国军”,当上了司令。</h1><h1> 徐继泰利用我党的叛徒政训科长和侦察科长,纠集潘汉楼、陈大马皮、洪耀章、柳四麻子等汉奸、叛徒、海匪,成为黄海边上骑在人民头上的反动集团。</h1> <h1> 在他们占领的地区,摧毁我政权,建立伪政权,疯狂屠杀我干部和进步群众,制造白色恐怖。他们嗜血成性、杀人如麻,手法极其凶狠残忍。<br></h1> <h1> 在未占领地区,他们采取的主要办法是造谣生事。他们说“解放军在前方打了大败仗,清江、淮阴、淮安都丢了,支前民工被打死,这回出民工是去顶替打仗的……”闹得一些群众不愿意出民工,部分落后家属到县、乡政府闹事。</h1> <h1> 此外,徐继泰还派他的参谋蒋庆元回乡策动暴乱。就这样,暴乱终于发生了。开始在潮河边上灌云东的田楼区,一天一夜就搞掉我7个乡,以后是田楼区和莽牛区,甚至到了新安镇附近,波及附近几个县境。其中,大北乡整个暴动了,滨海县双港乡的我银行办事处存放的现金和盐业公司的两船盐被抢光。<br></h1> <h1> 在敌人残酷的镇压面前,人民并没有吓倒、屈服,在党的领导下,组织了民兵,与敌人进行了无数次的生死搏斗。</h1><div><br></div> <h1><font color="#167efb"><b> 二、李二圩被困告急</b></font></h1> <h1> 1946年8月底,徐继泰派遣还乡团团长潘汉楼、陈大马皮,海匪洪耀章、柳四麻子等共700余人,跟着国民党军团长浦开喜,大举南犯。灌云以东、响水口以北广大海边地区相继沦陷。</h1><h1> 灌云县莽牛区区委委员、农会会长杨长阶和莽牛区指导员汪复然、乡长陈凤林、乡中队长冯开宝、乡副中队长赵如彬等同志领导我地方武装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节节抵抗,逐渐退守到灌云以东李二圩这块方圆仅八九里的地方。</h1> <h1><font color="#b06fbb">从现代地图上寻找昔日的战场——灌云县莽牛区李二圩</font></h1> <h1> 徐继泰认为李二圩是个弹丸之地,限期攻占。潘汉楼、陈大马皮奉了徐继泰的命令,疯狂围攻李二圩子。<br> 10月15日晨,还乡团大队长魏七带着他的大队对李二圩发动了攻击,我地方民兵武装顽强抵抗,打退敌人多次进攻,逐步退守到李二圩子内的我乡政府大院。<br></h1> <h1> 10月16日凌晨3时,还乡团头子潘汉楼、陈大马皮带着700多人,对我占领的乡政府大院再次发动了攻击。大批敌人包围了上来,靠近大院的几处散屋全被敌人占领,靠近院墙的几十个草堆都被敌人烧着。风猛火烈扑进乡政府大院。潘汉楼部借着浓烟掩护,从东、西、北三面,抬着3个梯子靠近院墙。</h1><h1> 守院墙的民兵用石头、砖块、铁片向敌人砸去,粉碎了敌人的5次进攻。</h1> <h1> 太阳偏西时,国民党军团长浦开喜派一个连前来增援,扬言要踏平李二圩。敌先用小炮向院内轰击,然后架起梯子进攻。</h1><h1> 已经到了生死搏斗的最后关头!杨长阶再次派妇救会主任周英,拿着一封潘汉楼写给其小舅子的信,伪装出院送信,直奔响水口,请求滨海县委和灌云县委紧急救援。</h1><h1> 地方政府和民兵武装都忐忑不安:这时涟水前线正紧张,解放军能抽出部队来援救我们吗?哪里能来一支神兵,从天而降呢?</h1> <h1> 这时,淮海军区的覃健司令员和谢振华政委,已经接到多次报告,他们的告急电报不断送到华中野战军司令部……</h1><div><br></div> <h1><font color="#167efb"><b> 三、飞兵从天而降</b></font></h1> <h1> 10月16日下午,华中野战军9纵直属骑兵团团长周纯麟带领部队正在江苏省涟水县东边的洲村利用旧黄河滩做工事,准备参加涟水保卫战。</h1><h1> 突然,华中野战军司令部的一名通信员飞马赶到,气喘嘘嘘地说:“周团长,粟司令请你立即去一趟。”</h1><h1> 周纯麟知道,粟裕司令员对骑兵团十分关心,也非常善于使用骑兵,几次向他询问骑兵团的战术、训练及思想作风建设情况。看着通信员急如星火的样子,周纯麟知道一定是战事紧急。</h1> <h1> <b> 领受任务。</b><br> 当周纯麟快马加鞭赶到华中野战军司令部后,粟裕司令员把他领到军用地图前,指着潮河北边灌云县东莽牛区的李二圩,对周纯麟下达命令说:“这里的地方武装和民兵,已经被8倍于己的敌人攻击包围了三天三夜,情况万分紧急,你立即带领骑兵团连夜赶去,打垮敌人,解救被围人员。”周纯麟当即表示坚决完成任务。<br></h1> <h1> 周团长赶回团部后,一方面命令部队马上做饭、喂马,一方面召集副团长戴彪、参谋长程朝先、政治处主任程坤源及大队以上干部紧急会议,简单地向他们传达了粟裕司令员命令。</h1><h1> 除留第5大队继续随纵队执行侦察、通信勤务外,骑兵团第1、3、7大队迅即由涟水以东的钦工地区出发,直插滨海、灌云地区。吃完晚饭,周团长即带领部队连夜向李二圩方向急进。</h1> <h1><font color="#b06fbb">华中野战军9纵直属骑兵团团长周纯麟</font></h1> <h1><font color="#b06fbb">骑兵团副团长戴彪</font></h1> <h1><font color="#b06fbb">骑兵团政治处主任程坤源</font></h1> <h1> 第二天拂晓,骑兵团经百禄沟到达响水口,与滨海县委取得联系。</h1><h1> 县委的同志介绍情况说:一旦李二圩失守,民兵和地方武装人员将全部被杀害,不但潮河以北广大地区不保,淮北盐场丢失,潮河以南也很危险,而且与山东军民联系的交通要道将被切断。</h1> <h1><b> 解围李二圩。</b><br> 周纯麟团长带领骑兵团沿五图河向东北方向的李二圩继续急进,快到李二圩时,他命令全团展开,成四面合围态势,要求各大队要勇猛冲击,务求全歼。<br></h1> <h1> 当骑兵团接近李二圩的西南角时,尘土飞扬,战马嘶鸣,还乡团们看到尘烟裹着的骑兵部队由远而近,以为他们的援兵到了。正当顽匪兴高采烈的时候,骑兵团各大队的机枪手对准敌人开始猛烈扫射,其余骑兵向敌群快速冲杀过去。敌人遭到射击,措手不及,四处逃窜。各大队按着周团长的命令快速勇猛地追杀敌人。</h1> <h1> 被围在乡政府大院内的地方武装和民兵,看清楚冲上来的是解放军的骑兵,恍如梦境,激动万分,连忙跑了出来,人人兴奋得直跳,个个激动得流出热泪,有的甚至抱着骑兵们痛哭起来:“你们迟来一步,我们就全没命了!”</h1><h1> 当杨长阶等地方武装和民兵负责人走出来见到周纯麟团长时,上去握住周的手久久不放开。</h1><h1> 周团长了解了他们的情况后,立即命令卫生人员给伤员包扎治疗,同时告诉杨长阶等负责人:“快给我们带路,追歼逃敌。”一场大规模的追歼战、清剿战开始了!</h1> <h1><font color="#b06fbb">追歼逃敌(张爱萍摄)</font></h1> <h1> <b>宽大正面清剿战。</b><br> 周纯麟团长在响水口听了地方同志介绍的敌人特点后,决定骑兵团分几路出发,进行宽大正面的清剿战,以免顽匪漏网。<br></h1> <h1> 于是,指战员兵分几路,进行着宽大正面的清剿战。</h1><h1> 由于当地到处是齐人高的盐蒿,隔不多远,就是纵纵横横的河沟,河沟有宽有窄,窄的沟,马一纵身就跳过去了;宽的要蹚水而过;有的沟里泥浆很多,马在里面拔不出蹄子;遇到更宽的河沟,还要绕道而走。为防敌人逃窜,骑兵多以射杀为主。</h1><h1> 有了地方武装和民兵的配合,战事有了明显好转。开始是对田野,后来又对树林、堤坝和村庄进行严密地搜剿。敌人越打越散,骑兵追剿也先以大队为单位,后分至区队,再分到班。</h1> <h1><font color="#b06fbb">1大队长孟昭贤</font></h1> <h1><font color="#b06fbb">1大队教导员徐春阳</font></h1> <h1><font color="#b06fbb">1大队副大队长张遵三</font></h1> <h1> 1大队在大队长孟昭贤、教导员徐春阳和副大队长张遵三、支部书记程荣芝率领下,开始兵分2路,继而分3路,最后分成多路不停顿地追击逃敌。</h1><h1> 从李二圩出来的民兵领导杨长阶、冯开宝、赵如彬等,向孟昭贤、徐春阳边走边介绍情况。</h1><h1> 这时孟昭贤等立即命令3区队(连级)长李文传,带部队先上去包抄,命令1区队长带着3班刘怀钦、李玉明等追上去。民兵领着骑兵,忘记了几天几夜的疲劳,像猛虎下山,向敌人扑去。</h1> <h1> 其中一路由1大队1、3区队组成。忽然圩子东头跑出一个妇救会主任,满头灰尘,抓住支部书记程荣芝的手,痛哭起来。接着她同民兵一起作向导,带着骑兵追击敌人。</h1><h1> 由3区队8班(排级)长担任尖刀班打头阵,班长朱明镜冲在前面。他们追到德兴庄的小松林旁,消灭了7个逃敌。又向北追到兴三庄南边的山芋地时,见3个敌人押着3个派出送信的民兵正在奔逃,立即追上去,砍伤3个敌人,救出了3个民兵。</h1><h1> 8班长朱明镜带领8班继续前进,又发现一伙逃敌,策马冲上去,打死3个,砍伤了3个,还有10多个统统被活捉。当地民兵认出敌人中有一个就是恶霸地主、还乡团头子、杀人不眨眼的魔王陈大马皮,被骑兵们一枪打死。</h1> <h1><font color="#b06fbb">1大队党支部书记程荣芝</font></h1> <h1><font color="#b06fbb">参战l老骑兵朱明镜</font></h1> <h1> 骑兵们追到兴三庄大堤前,带路的妇救会主任指着说:“前面跑的那个瘦高个子,穿着白制服,身挎双箭牌手枪的,就是潘汉楼!”并且说“旁边护着他的是他的儿子、侄儿和卫队,都有长短枪。”</h1><h1> 1大队的1、3区队和一部分民兵,包围了潘汉楼一伙。敌人拼命抵抗,死不缴枪。英勇的骑兵班长王玉坤首先端起冲锋枪,“哒!哒!哒!”一梭子打出去,把潘汉楼打死。刘怀钦、李玉明等一齐开枪,民兵们接着上去用刀猛砍起来。</h1> <h1> 3区队长李文传带着3区队一部分,追到只有几家人的小村。敌人在粪坑和羊圈里,向外打枪抵抗。大家把敌人围住,9班的战士向粪坑里扔了几个手榴弹,把敌人炸死在里面。</h1><h1> 羊圈里有一个敌人,上来抱住李文传。9班副班长从李的背后打了一枪,子弹从李耳后擦过,把敌人打死。接着,在磨盘下又搜出一个光着头,穿一身黑的高个子敌人。</h1> <h1> 1大队的另一路,由教导员徐春阳带一个班追到一个圩子里,他叫通信员张友田找个俘虏来,询问一下情况。突然,一个光着头、满脸大麻子的人猛地向徐春阳扑来,另一个人也冲上来抱住徐春阳的腿,看样子是想夺马逃走。</h1><h1> 一刹那,只听“砰砰”两枪,张友田和3班的王复林眼疾手快,把这两个家伙打死了。当地民兵指着敌尸说:“这是还乡团的一个头子,叫许大麻子。” </h1> <h1><font color="#b06fbb">参战老骑兵张友田</font></h1> <h1><font color="#b06fbb">参战老骑兵王复林(左)与宋继洲</font></h1> <h1> 骑兵陈斯友等追到李二圩东南的一间屋边,听到有妇女在哭喊。陈斯友进屋,只见一个妇女的两个大拇指被绑的紧紧地吊在那里,大喊:“恩人快教命!”陈斯友上前用马刀砍断绳子。</h1><h1> 被解救的那个妇女和民兵们一起,带领骑兵在草棵里面,连砍带捉,搜索出不少敌人。在追击过程中,敌人躲在草棵里打黑枪,1大队战士周文胜被敌人黑枪击中,壮烈牺牲。</h1> <h1> 骑兵梁汉印追击时,看着没有人了,下马走进村庄里一个老百姓的家,看见门里坐着一个妇女。梁汉印刚要进屋,“砰!”的一枪,从屋里打出,差点打着梁汉印。</h1><h1> 梁在屋墙上找到一个小洞,就从腰里拿出两个手榴弹,往洞里连续塞进去,只听到手榴弹响后,走出一个人来,另一人被炸死。他领着梁汉印到屋后水沟里,捞出一支驳壳枪。</h1> <h1> <font color="#b06fbb">参战老骑兵梁汉印</font></h1> <h1> 骑兵团参谋长程朝先带团部通信班长朱惟金尾随敌人追到一块黄芽菜地里,遭到躲在房屋里的十几名敌人的射击。程朝先命令把敌人包围起来,经喊话,敌人大部投降。</h1><h1> 其中3名俘虏突然径直向程朝先冲去,朱惟金飞也似地扑上前去,一把缴了其中一名敌人的枪,顺手两枪打死两个敌人;另外一个拔腿想跑,朱惟金又一枪打中其腰部。</h1><h1> 民兵们过来告诉朱惟金说,这人就是陈小斧头,是黑杀队队长,他特制一把小斧头,专门用来砍杀我地方干部和家属,最近二三年内,砍杀了我几十名干部和家属。</h1><h1> 朱惟金一听群众控诉,气得咬牙切齿,举起枪来,把这个黑杀队长的脑袋打开了花。</h1> <h1><font color="#b06fbb">骑兵团参谋长程朝先</font></h1> <h1> 3大队副区队长马忠义在追击敌人时,看到一个敌人边跑边回头向我骑兵射击,遂一面高喊“1班长,上!”一面快速绕到敌人后面,纵身跳下马,将敌抱住,及时赶到的其他骑兵用抢托将其砸死。民兵认出这个人也是敌人的一个小头目。</h1> <h1><font color="#b06fbb">参战的副区队长马忠义</font></h1> <h1> 5大队战士何国才是炮手,正患痢疾,带病作战。他渡过潮河上马追敌,遥见前面有五六十个敌人。骑兵边追边打,敌人钻到盐蒿中不见了。他想打一炮,又看不见目标。</h1><h1> 大家正在搜索时,8班的党小组长胡友之被敌人黑枪击中牺牲。大家气忿极了,非上去找敌人不可!终于在盐蒿里把那个敌人找到砍死。</h1> <h1> 7大队9班长杨伯林率队渡过潮河后,看到哪里的盐蒿乱动就驱马往那里冲。正冲时,刚21岁的我骑兵战土储德高,被敌人从草丛中扔出的手榴弹炸死。</h1><h1> 杨伯林勒过马来,“砰”地一枪,敌人光着屁股,躺着像是死了。杨上去用脚轻轻一踢,敌人又翻过身来跑,才知是装死,杨又一枪,把敌人打死。</h1> <h1> 近黄昏时分,战斗结束,围攻李二圩的敌人被全歼。</h1><h1> 这一仗,骑兵团和当地地方武装和民兵一起,共毙敌300余人,活捉450余人,缴获机枪和长短枪500余支。</h1><h1> 不幸的是,1大队战士周文胜、5大队战士胡有之、7大队战士储德高壮烈牺牲,其中储德高年仅21岁。</h1> <h1><b> 军民鱼水情深。</b><br> 战后,华中野战军粟裕司令员专门派人送来表扬信,称赞骑兵团跑得快,打得好,不但解救了被围困的地方武装和民兵,而且由于集中歼灭了这一带许多作恶多端的恶霸地主、地头蛇和海匪,有效地解除了滨海、灌云等县的威胁,对这一地区革命形势的发展,对打开我军运盐渠道,连通苏北与山东的交通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br></h1> <h1> 战后,骑兵团主力向灌云县杨集、大伊山转移休整,1大队是后卫。</h1><h1> 骑兵团在杨集召开庆功会,还张贴许多标语,其中有一张是“一马当先朱明镜”,团领导讲了话,宣布了立功受奖的人员,1大队3区队8班长朱明镜还代表骑兵上台发言。</h1> <h1><font color="#b06fbb">灌云县杨集、大伊山一带</font></h1> <h1> 当地老百姓可高兴了。老年妇女提着鸡蛋,年轻妇女挎着粉丝,少年儿童们割草来喂战马,有的妇救会还前来帮骑兵洗衣服。</h1><h1> 特别是当地的水都是咸的,喝淡水困难,群众帮骑兵到地主家找家藏的淡水,又把自己在下雨时从屋檐下接下来的淡水分给他们。骑兵开始时还吃又苦又涩、颜色发绿、实在难咽的面条和稀饭,以后就经常到有“洋井”(实则是深井,当时老百姓都叫洋井)的灌云县四队村等地驻防。</h1><h1> 老百姓向骑兵们倾诉衷肠,看到骑兵团要出发,恋恋不舍地在村前哭着送行。</h1> <h1> 2018年,我发现了当年骑兵在响水仅有的一张珍贵留影——骑兵团参谋处作战参谋彭修强与蒋成玉的合影。</h1><h1> 照片背后的注释写着:“赠给战友李峨卿存,彭修强、蒋成玉,1946年于响水口。”李峨卿时任1大队文化教员。</h1> <h1><font color="#b06fbb">照片背后的注释:“赠给战友李峨卿存,彭修强、蒋成玉,1946年于响水口。”</font></h1> <h1><font color="#b06fbb">参战的骑兵团参谋处参谋彭修强</font></h1> <h1><font color="#b06fbb">参战的骑兵团参谋处参谋蒋成玉</font></h1> <h1><font color="#b06fbb">照片赠送给1大队文化教员李娥卿</font></h1><div><font color="#b06fbb"><br></font></div> <h1><b><font color="#167efb"> 四、横扫顽敌稳后方</font></b></h1> <h1> 自潘汉楼部被我消灭后,徐继泰部有月余不敢妄动。但为了策应国民党军队对我解放区的进攻,他们在国民党军第57师的援助下逐渐恢复向我后方的骚扰,骚扰地区主要集中在灌云以东地区。</h1><h1> 针对这种情况,骑兵团再次奉命担任巩固后方清剿敌人的任务。 </h1> <h1> 这时,鲁河以南只有灌云县大队的第2中队在巡逻,敌人知道这个中队都是新兵,武器也差,以为我军的骑兵走了,有恃无恐。</h1><h1> 有一天,百余敌人过了鲁河,前来包围灌云县2中队,一部分还乡团趁机进到村子里,用袋子和裤子装粮食。</h1><h1> 当时骑兵团1大队驻在二十来户人家的一个村子里,刚吃完早饭,就有民兵来报告上述情况,1大队一面上报团部一面立即出击,兵分两路包抄上去,敌人一见骑兵,吓慌了,丢下抢的东西仓皇逃跑。骑兵们立即纵马展开追杀,追到乐丰桥南,将敌全部消灭。</h1><h1> 骑兵将俘虏交给灌云县大队2中队,2中队的同志认出其中有一个匪首叫顾梦全,是群众痛恨的十恶不赦的坏蛋,大家都说这是他应得的下场。</h1> <h1> 1946年11月中旬,骑兵团又打了第三仗。</h1><h1> 那天,1大队奉命到淮北盐场(今灌西盐场)执行任务。途经板浦附近的伊芦山时,突然听到不远处村里传来两声枪响,3区队长刘金泉带领部队向响枪的方向搜索前进,接近村庄时才发现,原来是徐继泰派出来抢掠的一股顽敌,共计300余人,为首的是他们的大队长魏小疤子和叛徒魏玉庆,这伙敌人一见我骑兵数量不多就嗷嗷叫着冲了上来。</h1> <h1> 1大队长孟昭贤生了个诱敌深入的计策,令骑兵向西南空湖地里退。3区队长刘金泉还有意在后边留下两匹跑不动的马,在后面小颠,引敌人来追。</h1><h1> 敌人不知是计,紧追不舍,渐渐被诱到村西南的空湖地里。这一切被在后面的大队长孟昭贤看得一清二楚,当即命令1、2区队从左右两侧包抄上去。骑兵听到命令,如箭离弦,3区队也回头杀了个“回马枪”,包围圈瞬间形成。</h1><h1> 刘金泉首先一伸枪,撂倒一个敌人。此时,敌人方知上当,回撤也已经来不及了。</h1> <h1><font color="#b06fbb">参战的区队长刘金泉</font></h1> <h1> 一场痛快淋漓的歼灭战在空旷的湖地上开始了,骑兵们用机枪扫射,用步枪射击,距离近的用马刀砍,半个多小时即全歼该敌。除少数头目跑进新浦外,大部被我们俘虏和砍杀。</h1><h1> 共毙敌100多人,俘100多人,缴获长、短枪200多支,1大队仅消耗子弹1000余发。</h1> <h1> 战斗结束后,我骑兵顺利进入了淮北盐场(今灌西盐场)。许多骑兵都是第一次看见这么大面积的盐田,白花花的盐堆得像一座座小山。盐民都出来欢迎骑兵,骑兵看盐田,盐民看骑兵,大家都感到新奇兴奋,人人笑容满面。</h1><h1> 当骑兵们提出要购买一些盐时,盐民们热情地说:“要什么钱,你们打胜仗,为我们除害,我们还想不到用什么慰劳你们呢,要多少你们就装吧!”</h1><h1> 于是盐民和骑兵一起装,每匹马都用驮马料的小袋子装了七八斤。就这样,骑兵们为大部队采购到了大批急需的盐,及时保障了大部队的供给。</h1> <h1> 经过几次战斗,徐继泰的反动骨干分子几乎被骑兵团消灭干净,部队也遭到毁灭性的打击,从此再也没有敢出来扰乱,从而确保了我军后方的平安。<br> 徐继泰,这个恶贯满盈的反革命分子,虽然后来逃往上海,全国解放后终于被捉了回来,随着一声枪响,在他当年犯下累累罪行的响水口伏法。<br></h1><div><br></div> <h1><font color="#167efb"><b> 五、为烈士树碑立传</b></font></h1> <h1> 2020年5月29日,北京新四军研究会3师分会秘书长朱宏佑告诉笔者一个令人振奋的好消息:在江苏省盐城市响水县革命烈士陵园里有一块新四军骑兵团烈士墓碑。他知道我是新四军4师骑兵团的后代,于是,急忙为我提供这一重要历史遗迹线索。</h1> <h1> 我马上告诉朱秘书长,从老骑兵回忆中早已得知这块烈士墓碑,但没见过,也不知烈士的名录,接着便迫不及待地询问详情。</h1><h1> 原来是今年5月21日至22日,朱秘书长与新四军后代谢海巢、蒋继宁、姚小葳等,到江苏省盐城市所辖的滨海县、响水县调研新四军3师历史,寻访父辈的战斗足迹。<br></h1> <h1><font color="#b06fbb">新四军后代到江苏省盐城市所辖的滨海县、响水县寻访父辈的战斗足迹</font></h1> <h1><font color="#b06fbb">江苏省盐城市响水县革命烈士陵园</font></h1> <h1><font color="#b06fbb">骑兵团烈士墓碑阳面碑文清晰可见</font></h1> <h1><font color="#b06fbb">骑兵团烈士墓碑阴面已难以辨认</font></h1> <h1> 他们在响水革命烈士陵园里,发现了这块新四军骑兵团烈士墓碑。</h1><h1> 此碑正面刻文清晰可见:<font color="#ed2308">“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1946年10月,新四军华中野战军第9纵队骑兵团全体指战员敬立”</font>。背面烈士的姓名石刻,经过74年的风雨侵蚀,烈士的姓名已难以辨认。</h1><h1> 军史专家朱宏佑当场告诉大家,这个骑兵团是新四军4师彭雪枫师长创建的,是当年彭雪枫建军的“三件宝”:《拂晓报》、拂晓剧团、骑兵团之一,其骁勇善战,屡建奇功。</h1> <h1> 原来滨海、灌云地区三战三捷后,两县人民纷纷前来慰问。骑兵团为了永远纪念牺牲的烈士,潮河两岸人民为了永远记住这场惊心动魄的生死搏斗,在响水口建立了一块骑兵团烈士墓碑,由响水口孙济安老先生恭书,郑杜侍等刻写。</h1> <h1> 从北京新四军研究会3师分会秘书长朱宏佑发来的照片中,我才得知此纪念碑正面的阳文,而照片中纪念碑背面(阴文)烈士的姓名已难以辨认。我急于想知晓烈士的姓名。</h1><h1> 于是,朱宏佑副会长介绍我认识了响水县退伍军人事务局张玉莉副局长、响水县新四军研究会的史忠霖、王万佳老师,请他们帮忙。没想到史钟霖老师亲临现场抄写,5天后就发来了墓碑背面的石刻繁体文字。标题是:自衛戰中烈士題名錄,共镌刻了13位烈士的年龄、籍贯、牺牲或病故的时间地点。</h1> <h1> 此时,响水县退伍军人事务局张玉莉副局长热情帮助,也发来了存档的碑文(简体字)及有关墓碑的变迁情况。</h1><h1> 2010年10月,响水县政府又建立了骑兵团十三烈士墓及墓铭志,用简体字镌刻了自卫战中烈士題名录。</h1> <h1><font color="#b06fbb">骑兵团十三烈士墓及墓铭志(阳面)</font></h1> <h1><font color="#b06fbb">骑兵团十三烈士墓铭志(阴面):自卫战中烈士題名录(简体字)</font></h1> <h1></h1><h1> <span style="color: inherit;"> 我将墓碑背面的烈士名录(繁体字、简体字)与目前掌握的骑兵团烈士名录(简体字)进行了对照: </span></h1><h1><span style="color: inherit;"> 烈士碑铭刻的骑兵团烈士姓名大部分都是我们目前掌握的,只有区队长殷养法我们不知晓,但与我们掌握的区队长段有法的籍贯、职务、病逝情况都吻合,可能我们掌握的姓名有误,应以碑文上的殷养法烈士为准。</span></h1><h1> 高兴珠的姓名、职务与牺牲的时间有些出入,因为1945年5月12日营建,1946年7月竣工的“淮北抗日烈士陵园”烈士碑上,镌刻着繁体字“高興珠”的名字,职务是骑兵团副区队长,也是河南西华人。在老同志回忆录中多次提到简体字的高兴珠,“兴”的繁体字应该是“興”而不是“典”。周永楓应为孫永楓。</h1> <h1> 我纠正了两个错字,补充了烈士的职务(骑兵团大队为营的编制,区队是连的编制,班为排的编制),及烈士牺牲时参加战斗的简要说明,整理出简体字的烈士名录如下:</h1> <h1> <b style=""><font color="#ed2308">自卫战中烈士題名录</font></b><br><font color="#ed2308"><b>1、区队长(正连职)殷养法,26岁,安徽渦阳人,1946年积劳病逝。<br>2、3副区队长(副连职)高兴珠,3大队,24岁,河南西华人,1938年入伍,1946年买马经宿县时村被俘牺牲。<br>3、班長(排职)周文章,25歲,安徽怀远人,1945年9月9日于河南夏邑县会亭集蔡庄战斗牺牲。<br>4、班長(排职)孙永枫,7大队通信班长,26岁,安徽宿县人,1945年9月9日于河南夏邑县会亭集蔡庄战斗牺牲。<br>5、班長(排职)李德运,24歲,安徽寿县人,1946年积劳病逝。<br>6、上士張同业,25歲,江苏泗阳人,1946年积劳病逝。<br>7、副班長(副排职)杨奎胜,22歲,河南永城人,1945年积劳病逝。<br>8、战士王万富,25歲,河南南阳人,1946年买马经宿县时村被俘牺牲。<br>9、战士李庆金,27歲,河南太康人,1946年积劳病逝。<br>10、战士周文胜,24歲,江苏淮宝人,1大队,1946年10月灌云县东战斗牺牲。<br>11、战士薛抡才,21歲,安徽泗阳人,1946年病逝。<br>12、战士儲德高,21歲,陝西人,7大队9班,1946年10月灌云县东战斗牺牲。<br>13、战士胡友之,29歲,江苏淮宝人,5大队8班,1946年10月灌云县东战斗牺牲。</b></font><br></h1> <h1> 烈士名录使我了解到三点重要信息:</h1><h1> 一是骑兵团烈士是抗战胜利后至解放战争初期一年半期间内的烈士,只有3位烈士是滨海、灌云战斗牺牲的;</h1><h1> 二是骑兵团烈士不仅包括在战斗中牺牲的,也包括积劳病逝的;</h1><h1> 三是骑兵团烈士基本上都是原新四军的老战士,因为新四军4师在1941年创建淮北苏皖抗日根据地之前,曾用3年时间创建过豫皖苏抗日根据地,从烈士的籍贯可以看出,13位烈士中有6位是豫皖苏地区的,有5位是淮北苏皖地区的。</h1> <h1> 据响水县退伍军人事务局副局长张玉莉提供的信息,骑兵烈士纪念碑碑体青石质,长方形,高1.4米,宽0.7米,厚0.15米,60年代曾矗立在响水县响东小学的广场上,2008年12月被定为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迁入江苏省盐城市响水县烈士陵园内。</h1><h1> 这块骑兵团烈士墓碑的发现,对于我们研究新四军骑兵团的战斗历程及英雄人物,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具有重要意义。</h1> <h1></h1><h1> 新四军骑兵团,它作为新四军及后来华中野战军、华东野战军一支响当当的快速部队为打败日本侵略者、建立新中国立下了卓越功勋,已经永载我军的光辉史册。</h1><h1> 神兵天降苏北解放区,杀出了骑兵团的凛凛威风和辉煌战绩!苏北人民永远不会忘记这场惊心动魄的生死搏斗,永远铭记叱咤风云的骑兵团及血洒疆场的骑兵勇士们。<br> 仅以此文祭奠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的骑兵烈士们!请烈士们安息吧!擎旗自有后来人!<br><div><br></div></h1> <h1> <font color="#167efb"><b>作 者:</b></font><br> 孟秀玲,原新四军四师骑兵团大队长孟昭贤之女,北京新四军研究会四师分会副秘书长。<br><br></h1> <h1> 请继续观看美篇:<br> <b><font color="#167efb">《新四军铁骑》第18集 重返淮北开展游击战</font></b><br></h1> <h1><font color="#b06fbb">《金戈铁马》,周纯麟、程坤源著,24万字,1984年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br></font><font color="#b06fbb">《新四军骑兵团征战发展纪实》,曹鸿茂、孟秀玲、周善平著,61万字、300余张照片,2009年由军事科</font></h1><h1><font color="#b06fbb">学出版社出版。</font></h1><div><font color="#b06fbb"><br></font></div> 【本美篇的文章欢迎转载,为尊重和维护原创首发的知识产权,请转载时务必注明作者和美篇标题,联系方式13810037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