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5> 作为在杭州居住四十多年的外来人,早已把这里当做自己第二个故乡了,按理应该早就对这里的一山一水了如指掌,遗憾的是,从来没有对杭州的古城门了解过,只知道有很多门,却不知道他们具体在哪,疫情期间不可出省,刚好疫情期间不可以出省,选个凉快的时间探探路, 1994年,市委、市政府在明清杭州十座城楼遗址,竖立了10块古城门碑,让游人和杭州市民参观、凭吊,重温杭州的历史文化,~城门是“城”的标志,城门与城楼的雄伟壮丽的外观显示着城池的威严和民族的风采,在我国古代城门、城楼之间城墙相连,既有军事防御作用,又有城市防洪功能,形成古城一道坚固的屏障。</h5> <h5> 首先就来到家门口的~清波门,(清波门外柴担儿)古西南大门之一,建于五代的吴越。是柴炭竹木运输经过的门户,被称作柴担子。门濒湖之东南取“清波”之意,历代沿用,因出了城门就是南高峰等山丘,因此樵夫出去砍柴挑到城里来卖~</h5> <h5> 沿湖继续,来到金牛镇水~涌金门,引西湖水入城,在此开凿涌金池,筑此门,门濒湖,东侧有水门,传说为西湖中金牛涌现之地,因而得名。吴越时期,是御舟龙船划船经过的门户;(涌金门外划船儿)来源于此。此处历来是从杭州城里到西湖游览的通道,为市区繁华地段,城门楼上有楹联曰:"长堞接清波看水天一色,高楼闹市烟火万家。" 西湖游船多在此处聚散。</h5> <h5>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h5><h5>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一公园集贤亭~</h5><p class="ql-block"><br></p> <h5> 钱塘门在隋朝筑城时就印有钱塘门之称,1300多年了未改名,未易地,钱塘门遗址成为了世界遗产名录中杭州西湖的24个核心景点组成部分,钱塘门位于西北角,自宋以来,钱塘门外多佛寺、楼台,出昭庆寺、看经楼径通灵隐、天竺。往灵竺进香者,多由此门出入,故有(钱塘门外香篮儿)。</h5> <h5> 武林门为杭城最古老的北大门,也称为北关,谐音(百官)始建于隋代,有1300多年历史,武林门外, 自隋代以来一直是沟通我国南北大运河的大集市,出了武林门便是卖鱼桥了, 这里直通运河, 是当时闻名的鱼市场, 所以出了武林门便沿道可见鱼贩们的鱼担了, 所以有(百官门外鱼担儿)之说。</h5> <h5></h5><h5> 这里就是京杭大运河的起点,在春秋时期始建,隋朝扩修,元朝翻修。春秋时期吴国为伐齐国而开凿,隋朝大幅度扩修并贯通至都城洛阳且连涿郡,元朝翻修时弃洛阳而取直至北京,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古代运河,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也是中国文化地位的象征之一。</h5><br> <h5> 一艘古朴沧桑的漕运船帆杆,大运河连接中国五省四市、贯通五大水系,2014年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宣布,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h5> <h5> 沿运河支流一路向东到~艮山门,这里是杭州的东北门,南宋绍兴二十八年,移门址于菜市河西,改名艮山门(《易》:“艮”为“北”,艮山,为城北之小山。汴京有“艮岳”, 南宋取名艮山,出了艮山门便是一片桑树林,这一带农夫多以养蚕纺丝为业, 多见村姑拎着装满丝的篮子,丝织与机纺作坊遍布,机杼之声,比户相闻,为驰名中外的“杭纺”主要产地,故有(坝子门外丝篮儿)之说。</h5> <h5> 古庆春门为杭州古代东城门之一,始建于南宋绍兴二十八年,南宋末,元兵进占杭州,门毁, 元末,至正十九年重建,往东拓展三里,新门近太平桥,改称太平门。明时始名庆春门,内庆春街,历来为繁华街道之一。门外皆是菜圃,菜农运菜进城,担粪出城,均由此门,故曰:(太平(庆春)门外粪担儿)。</h5> <h5> 整座城墙的中空部分为杭州古城墙陈列馆,因疫情没有开馆颇有遗憾。整体建筑以杭州清代古城墙为原型,城墙全长66米、宽5.4米、高6.65米,两端为残墙,城墙中间建有城门。</h5> <h5> 沿贴沙河继续往南走,就到了古清泰门碑址,数年前门外一片水网交错,其地多螺蛳,故有螺蛳门之称,清泰门外沿江一带直至江水入海处,是古代煮海盐之处,沿江多盐田,有“螺蛳(清泰)门外盐担儿”之说。</h5> <h5> 清光绪三十三年沪杭铁路设车站于清泰门内,铁路自城外破城而入,铁路车站已无存,目前象征性的搞了个旧址旧貌再现。</h5> <h5> 由一个老式自来水龙头和一块描述杭州水厂变迁历史的石碑组成,用来纪念杭州第一家水厂——清泰门水厂的建成 。水乃建城之本,雕塑取名“城市之本”以唤起人们珍惜水源、节约用水的环保意识,杭州,一个极具“水缘”的城市,西湖的一泓秀水,为它注入了脉脉的似水柔情。在杭州的街头小巷,还有很多井,相国井,四眼井,方井,我原来居住的地方还用过井水。</h5> <h5> 望江门为杭城古代东南部城门,始建于南宋绍兴二十八年,因登城楼可远望江潮,清康熙五年改名望江。门外江涂田野,乡民以种菜为业,望江运菜多由此门进城,因而有(望江门外菜担儿)之谣。民国初因筑路拆除城墙城门。望江门又叫草桥门,说的就是望江门外多菜地菜农。</h5> <h5> 这里新修地铁,将牌址直接搬到马路大转盘绿草地上了,远远的就可以看见它默默矗立在那。南宋绍兴二十八年,重建候潮门,因城门濒临钱塘江,是候潮,是观潮的胜地,以多酒坊、酒肆,许多文人墨客会聚集此地观潮品酒故名。当年苏轼在杭执政有 《观潮》一诗为证: ”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一生不观一次潮水为憾事,后因绍兴之酒皆由此门入城,故才有"候潮门外酒坛儿"之民谣。</h5> <h5> 夜幕降临,清河坊附近,有一条宽不过五尺的河流,它源自钱塘江,流往大运河,南宋御街起点,旁有六部桥,为南宋三省六部诸官署所在地,凤山门有水陆两门之说,是杭州唯一真实存在的古城墙和古城门。钱江之水,“自龙山河涌入凤山水门”, 通过城内阡陌纵横的水道,出武林门水门,和京杭大运河连在一起。凤山水门既是龙山河的北端端点,也是扼守江南运河通往钱塘江的咽喉。2014年凤山水门成为了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大运河的遗产点之一。</h5> <h5> 凤山门~为古代杭城唯一正南的大门,又称之为“正阳门”南宋王朝于绍兴二十八年在凤凰山一带筑皇城,又筑外城,至正十九年重建城垣, 由此处筑城门名凤山门(因位于凤凰山而得名)门外万松岭一带,地居枢要,风景优美,成为骑马踏青之处,有“正阳(凤山)门外跑马儿”之民谣。</h5> <h5> 一圈下来回到长桥,灯火阑珊,繁星点点,耳边的童谣依旧:</h5><h5> 百官武林门外鱼担儿,坝子艮山门外丝篮儿,<br> 太平庆春门外粪担儿,螺蛳清泰门外盐担儿,<br> 草桥望江门外菜担儿,候潮门外酒坛儿,<br> 正阳凤山门外跑马儿,清波门外柴担儿,<br> 涌金门外划船儿,钱塘门外香篮儿。</h5> <h5> 走走停停,拍拍看看,虽说的只有古城门遗址的石碑了,一步一景,然而岁月沧桑,风刀霜剑,曾经的城郭已随岁月的流逝化为乌有,逶迤的城垣也已难觅萍踪,只能从泛黄的典籍中找到蛛丝马迹。</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