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代县县城景观多,请君今看东北角。</p> <p class="ql-block"> 山西省忻州市<span style="font-size: 18px;">代县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政府大院处县城东北角,明清时期是州衙所在,代</span>县阿育王塔,<span style="font-size: 18px;">坐落在代县县政府大院内。</span> 阿育王塔,俗称白塔,原在圆果寺中,又称圆果寺塔,现寺已毁,塔独存。阿育王塔始建于隋仁寿元年(601),初为木塔,称"龙兴"。金兴定二年(1218)元兵南下时,州人举火自焚,元至元十二年(1275)改建为砖塔至今。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地震毁坏塔刹九尺余,二十三年(1694年)补修。</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2001年6月25日,阿育王塔被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span></p> <p class="ql-block"> 塔为圆锥形,佛教藏式造型,通高四十米。台基平面为长方形,南北长50米,东西宽30米,高1.5米。塔身建于基中央。塔座平面圆形,砖砌,周长60米,作复仰莲瓣及重涩混肚与方涩的须弥座式。四周刻有花饰、莲瓣和陀罗尼经。塔身为上肩略宽的圆形覆钵式,刹身为砖作相轮11层,刹顶为宝盖,中连极顶宝珠。塔身上施曲尺形须弥座,座上承刹杆,上覆盖盘,中连金顶宝珠,轮廓秀美,稳健挺拔,砖雕艺术高超。据介绍,阿育王塔下有地宫,储存有佛舍利、佛像、佛经等物。是我国藏式塔中的佳作。</p> <p class="ql-block"> 据佛典《涅经》记载:释迦牟尼入灭后,弟子们焚化了他的遗体,将舍利收殓保存,在王舍城建塔供养。当时,佛祖的舍利已成为佛教信众顶礼膜拜的佛教圣物。后来,古印度八国的国王将佛祖舍利平分八份,各带回本国建塔安奉。佛史称为"八王分舍利"和"八王起八塔"。大约在佛祖入灭的300年后,印度摩揭陀国孔雀王朝的阿育王即位,定佛教为国教,还将佛教向世界各国广泛传播。相传,阿育王取各处所藏的佛舍利,役使鬼神在佛教所及之地建造了8.4万座舍利塔。</p> <p class="ql-block">矗立天地间</p> <p class="ql-block">花团锦簇映晴空</p> <p class="ql-block"> 现塔为2006年修缮。 </p> <p class="ql-block">局部细看白塔</p> <p class="ql-block">仰视看白塔</p> <p class="ql-block">南面看白塔</p> <p class="ql-block">北面看白塔</p> <p class="ql-block">东南角看白塔</p> <p class="ql-block">西南角看白塔</p> <p class="ql-block">大视野看白塔</p> <p class="ql-block">白塔东面旧廊房</p> <p class="ql-block"> 时代的步伐坚定地迈入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末,东边地平线上升起新中国的曙光!</p> <p class="ql-block">白塔西南角有奇景——毛主席路居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 纪念馆处州衙三堂西侧的一个二进院。</p><p class="ql-block"> 1948年3月,中共中央前委为了更好地指导全国解放战争,决定离开陕甘宁边区,经晋绥解放区进入晋察冀解放区。</p><p class="ql-block"> 1948年3月22日,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陆定一、胡乔木等中央前委从米脂县杨家沟出发,向西柏坡进发。</p><p class="ql-block"> 1948年4月6日,毛泽东等领导一行分乘四辆美式吉普车从神池县出发,过宁武、朔县、山阴地界,经新广武来到代县境内。</p><p class="ql-block"> 在雁门关凭吊古战场,然后沿着蜿蜒起伏的雁门天路,翻越群山,来到代县政府。</p> <p class="ql-block">红色教育基地,坐东朝西。</p> <p class="ql-block">红色文化遗址——毛主席路居纪念馆,建立于1968年。1981年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公布为忻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纪念馆占地面积654平米,由毛主席等中央领导的寝室(兼办公室)和展厅两部分组成,正房为寝室,西房为展厅。</span></p> <p class="ql-block">迎门照壁点宗旨</p> <p class="ql-block">照壁背面有方针</p> <p class="ql-block">北房(东)周恩来、任弼时路居纪念室</p> <p class="ql-block">北房(西)毛主席路居纪念室</p> <p class="ql-block">纪念馆白塔相映衬</p> <p class="ql-block">西房六间,建于1980年左右,后开设为代县革命史和代县文化旅游资源陈列室。</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六间正屋陈列毛泽东、周恩来和任弼时当时使用过的桌椅板凳油灯等物品,它们基本保留原状。</p> <p class="ql-block"> 毛主席风尘仆仆,下车即与土改工作团副团长、晋绥日报社长郝德青和代县县委书记兼县长苏黎谈话,了解情况,听取汇报,结合实际阐述政策……</p><p class="ql-block"> 毛主席与他们共进早餐,谈笑风生。对代县的人文历史、风土人情,毛主席如数家珍:“汉高祖封其子刘恒为代王,后来由于战争的需要,逐步移到这儿来……”</p><p class="ql-block"> 毛主席吃着香喷喷的大米,高兴地说:“想不到在晋西北高原上能吃上这么好的大米,我又多吃了一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1948年4月7日上午,毛主席一行早饭后在圆果寺阿育王塔下合影留念,阿育王塔就这样与毛主席路居纪念馆结缘。</p><p class="ql-block"> 然后,毛主席一行离开代县,前往繁峙县沙河镇伯强村。</p><p class="ql-block"> 一年半过去,代县、山西省乃至全国,迎来了新中国的诞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