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今年是陈毅元帅诞辰120周年,原本要观演的陈毅诗朗诵会和座谈会都因为疫情反复而延期了。爷爷李一氓和陈毅是战友也是诗友,他曾写过一篇文章《读陈毅诗选》,今天重读,将感悟认识写成美篇在此分享。</span></p> <p class="ql-block">陈毅元帅不仅是共和国和人民军队的缔造者之一,还是位才华横溢的诗人。陈毅的许多诗耳熟能详,历久弥新。</p> <p class="ql-block">《陈毅诗词选集》是由人民文学出版社于1977年出版的。其中包括了从1929年到1966年各个时期的诗作150首。</p> <p class="ql-block">爷爷李一氓写过一篇文章《读陈毅诗选》,重新读来,无论从思想上和艺术上,对于我们没有经历过战争洗礼的一代去深刻理解陈毅诗作有很好的帮助。</p><p class="ql-block">这篇文章曾发表于《人民文学1977年06期》,后收录于1981年出版的《一氓题跋》。</p> <p class="ql-block">爷爷文章的第一句话就说:“《陈毅诗词选集》最近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这是一件大可庆幸的事。”爷爷的喜悦心情溢于言表。</p> <p class="ql-block">《陈毅诗词选集》的出版曾经受到了“四人帮”的百般阻挠。张茜(陈毅夫人)抱病于一九七三年就将诗集整理出来了,但直到粉碎“四人帮”后才得以出版。爷爷在文中无不惋惜的写道“可惜,真可惜,无论陈毅同志,张茜同志,都没有能够在生前看见这本诗选的出版。更可惜他们都没有活到今天,和我们一起共享粉碎“四人帮”的痛快,共同歌颂这一历史性的胜利!否则陈毅同志一定会淋漓尽致地写出鼓舞人心的诗篇...”</p> <p class="ql-block">不过“四个帮”的阻挠,阻挡不了广大人民群众对陈老总的爱戴和对他的诗的喜爱。许多人辗转传抄,暗中保存和流传。</p><p class="ql-block">“文化大革命”中陈毅元帅受到“四人帮”的残酷迫害,于1972年1月6日含冤去世。1月10日,毛主席临时决定出现在陈毅追悼会上,并含泪说:“陈毅是个好同志,他为革命立了大功劳”,周总理亲自致悼词并两度哽咽。毛主席参加陈毅的追悼会极大的打击了“四人帮”的嚣张气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大家都很爱好陈诗,为什么?爷爷概括道:陈毅自己的诗句“此中真歌哭,情文两具备”恰恰是他自己诗作的写照。</p><p class="ql-block">陈老总从年轻时就投身到革命的洪流之中,视民族解放和共和国建设为已任,经历过血雨腥风,艰难困苦,枪林弹雨,生死考验,但始终是信念坚定。正如爷爷文中所写:“陈诗激荡着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战斗豪情。即使在革命最艰苦的岁月里,它也是充满着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的。有必要指出,做到这一点是很不容易的。没有长期斗争实践的锻炼,没有坚定的革命理想,没有对于共产主义事业的热爱,在恶劣的环境下有可能消沉动摇,不少人就过不了这一关”。</p> <p class="ql-block">《梅岭三章》《赣南游击词》等诗篇写于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期间,在随时面临死亡险境下写下的诗句,壮而不悲,表达了陈毅视死如归,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充满了革命的乐观主义,激励了一代又一代年轻人。</p> <p class="ql-block">爷爷的文章指出,陈老总的诗词覆盖了游击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建国后的外交战线,无论在哪个时期,都有一条红线,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热爱党的事业,团结人民跟党走。“作者是在以一个共产党员的身份写诗,是非爱憎是极为分明的”。</p><p class="ql-block">这对人们理解陈毅诗篇中的思想情感很有帮助。</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1, 1, 1);">《青松》</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1, 1, 1);">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1, 1, 1);">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首《青松》用青松的形象,赞美了中国人民和共产党人不畏艰险的革命英雄主义。“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也是陈毅人格力量的写照。</p><p class="ql-block">正如爷爷文中写道:“虽然作者写了不少风景诗,但决不是田园诗,画龙点睛,作者都给以一个明显的寄托”。</p> <p class="ql-block">爷爷文章中盛赞陈诗的艺术风格,把旧诗做活了,一扫旧体诗晦涩,拗僻,堆垛,装模作样等等流敞,“做到清新、晓畅、真实、雅健。大家爱好陈毅同志的诗,是有道理的。”</p> <p class="ql-block">爷爷文章中还怒斥“四人帮”专门在文艺上利用诗搞阴谋诡计。而“翻完陈毅诗选,却首首都是光明正大的,没有冷箭,没有自我吹嘘,没有背地里整人的心肠。”</p> <p class="ql-block">读爷爷的这篇文章,可以深切感受到爷爷对陈老总的深切缅怀,他们是并肩前行的战友,也体会到爷爷对陈老总诗词中思想情感的理解与艺术风格的欣赏,他们是心灵互通的诗友。</p> <p class="ql-block">爷爷是1973年从秦城监狱出来的,可惜和几十年的老友陈老总已是阴阳两相隔。听妈妈讲,曾见爷爷面对陈毅照片老泪纵横。在陈毅逝世2周年时,爷爷写了这四首诗以缅怀陈老总。</p> <p class="ql-block">1974年爷爷去看望病重的张茜,并写诗一首。表达了沉重忧虑的心情,回首往事万千思绪。</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1, 1, 1);">《探张茜同志病》</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1, 1, 1);">借车迂折过南楼,问讯深怀风露忧;</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1, 1, 1);">静室掩门能默顾,明光回首思悠悠。</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爷爷也喜欢诗词,他将在戎马倥偬之中写的一些诗词,抄在一个本子上,取名《击楫集》。1943年陈毅读了爷爷的《击楫集》后,挥笔作诗:</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1, 1, 1);">玉楼春·题《击楫词》</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1, 1, 1);">1943年</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1, 1, 1);">青莲词笔多风韵,万水千山皆是恨。</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1, 1, 1);">吴头楚尾血潮翻,沪渎香江珠泪迸。</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1, 1, 1);">我读君诗情相近,深触灵魂几欲混。</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1, 1, 1);">眼前兵马事方多,胜利待公出头阵。</b></p><p class="ql-block">陈毅诗中不仅对《击楫词》大加赞赏,而且从中抒发了战友之情和杀敌之勇。这首词写于1943年,陈毅时任新四军军长,李一氓时任中共苏北区淮海地委副书记、苏北淮海行政公署主任。二人共同战斗在华中抗日根据地,正如词中所言,他们的灵魂和情感是相通的,诗风也心有灵犀,两人都热爱文学,用诗句表达对人民的深情和对敌人的愤恨。</p><p class="ql-block">湖海艺文社是在陈毅的亲自倡导下于1942年在盐阜成立的,以团结各界文化人士,鼓舞根据地军民的抗日斗志。1943年11月,爷爷呼应牵头成立了湖海艺文社淮海分社,敌后文艺一时空前活跃。</p><p class="ql-block">陈毅赞誉李一氓是“党内少有的大知识分子”。</p><p class="ql-block">1995年爷爷的诗词集仍然取名《击楫集》出版,收录了从1932年到1987年近百首诗词。</p> <p class="ql-block">看到网上有一篇关于这首诗词的赏评,链接如下。</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m.pinshiwen.com/gsdq/chenyi/20200221264825.html"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陈毅《玉楼春·题《击楫词》》诗词赏析</a></p> <p class="ql-block">爷爷回忆录中提到一件小事可以看到,早在瑞金时期两人就结下了兄弟情谊。当时瑞金物质极度缺乏,一支派克自来水笔,一块好的怀表或者手表,一件好的呢子大衣,是每个人都想得到的,于是,有人就拿自己的东西去换他认为更好的别人的东西,这种交换行为更多的发生在前后方同志之间,当然交换的时候,两人私人关系要有一定的友好的基础,这种交换既带有友谊性质,也还有实用和喜爱的关系,因此,也就不能用普通的市场价格来衡量了,但这却是一种流行在瑞金革命干部之间的社会现象,它补救了当时的物质缺乏。“江西军区司令员陈毅同志到瑞金来的时候,我就和他进行过这种交易,我拿自来水笔交换他的手表。”</p> <p class="ql-block">爷爷的书法中经常录陈毅诗词,可见爷爷对陈老总的诗是非常喜爱的。</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1, 1, 1);">陈毅《再过旧黄河》</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1, 1, 1);">陈毅《红梅》</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1, 1, 1);">陈毅《过微山湖》</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陈毅《青松》</b></p> <p class="ql-block">在整理爷爷文件时看到几封1974年陈昊苏(陈毅之子)写给爷爷的信,信的内容有关陈毅的诗文。信中写道:“爸爸诗选,请您看过后提出意见,如有可能,我还希望能当面听取您的指教。妈妈不在了,您这样的老前辈将给我最大的帮助,这个希望是不会落空的。我想把妈妈两年来带病整理爸爸诗稿所花费的心血向您作介绍,使这些心血不致湮灭而不为世人所知,您看可以吗?”</p><p class="ql-block">从信中可以想见当时想要出版陈毅诗集仍然受到“四人帮”极大的阻碍,也可以看到陈昊苏对爷爷的信任,爷爷也是不遗余力的帮助推动陈毅诗集的出版。并于诗集出版后不久写下《读陈毅诗选》以表达对老友的敬意和怀念。</p> <p class="ql-block">正值陈毅元帅诞辰120周年,重读爷爷的文章以缅怀革命先辈,从陈毅元帅的诗文中汲取力量、勇气和精神。</p> <p class="ql-block">以下链接是基于此美篇而刊发的文章。</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amfzbao.com/mpost.html?id=612b05f16b49033277634e69" target="_blank">我读君诗情相近</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