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北之旅(四)---情迷巴丹吉林

练剑

<h1><font color="#010101">  有一处沙漠,从地上铺到天上,又从天上漫到无际无涯;有一处沙漠,曾因德国探险家鲍曼的一本书而轰动了整个欧洲;有一处沙漠,因其中星罗棋布的大小湖泊而成为这世界上的唯一。<br>  笑看狂风骤起的沙刃,时而晴空日郎,时而丝竹雅韵,眼前的一切如梦如幻,令人目眩神迷,浮想联翩,这就是中国最美的沙海---至臻至美的巴丹吉林。<br></font></h1> <h3><font color="#ed2308">至臻至美的巴丹吉林。<br></font></h3><h3><font color="#ed2308"><br></font></h3> <h3><font color="#ed2308">晨曦的曙光,把沙漠染成橘红色,如梦如幻、目眩神迷的巴丹吉林。</font><br></h3> <h3><font color="#ed2308">丝绸般的柔滑,美轮美奂的线条,在柔和的阳光映衬下,闪射出金子般的光泽,令人陶醉迷离。</font><br></h3> <h3><font color="#ed2308">沙漠也妩媚。</font><br></h3> <h3><font color="#ed2308">背靠高耸入云的沙山,怡静安逸的湖水,绿草如茵的湿地,陪伴着孤独无伴却郁郁葱葱的那棵大树。心灵与碧水黄沙的相融,让我们分不清这里是漠北还是江南,是人间还是仙境?那超乎想象之外的意境,给人一种返朴归真的生命感悟和宁静致远的人生五味。</font><br></h3> <h3><font color="#ed2308">大漠驼影</font><br></h3> <h1><font color="#010101">  </font>相传几百年前,有一个叫“巴丹”的额鲁特蒙古族老人放牧时误入了大漠,迷失中,他偶然发现了60个海子(沙漠中的湖泊),海子边的牧场水草丰美。此后,额鲁特人就世代生活在这世外桃源里。“吉林”是蒙语60的意思,“巴丹吉林”由此得名。</h1><h1><font color="#010101">  巴丹吉林沙漠,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右旗北部,面积4.5万平方公里,是我国第三大沙漠 ,其中西北部还有1万多平方公里的沙漠至今没有人类的足迹。巴丹吉林沙漠,世界第四、中国第三大沙漠。乍听沙漠的字眼,可能会联想到死亡、浩瀚、风卷黄沙漫舞等字眼。可是,当你真正深入沙漠腹地,你会发现,一望无际、绵延起伏的沙漠的雄奇、壮美、激情、妩媚……无论多少词语都不足以形容它,真的太美了,美到震撼,美到绝伦。<br>  高耸入云的沙山,神秘莫测的鸣沙,静谧的湖泊、湿地,构成了巴丹吉林沙漠独特的迷人景观,被《中国国家地理》评为中国最美的沙漠。游巴丹吉林,看沙漠风光只是一方面,更激情的是坐在越野车上带你穿越沙漠之巅、领略广袤沙漠所展示的博大与神奇,感受着无与伦比的视觉享受和感官刺激。在蜿蜒曲折的沙峦间如过山车一般上下起伏、盘旋回绕,剧烈惊险的驾车体验、心脏难以承受的刺激、喉头翻滚欲吐的感觉肯定让你终生难忘。<br>  </font></h1> <h3><font color="#ed2308">浩瀚沙海,雄浑壮美。</font><br></h3> <h3><font color="#ed2308">峰峦叠嶂,沙脊如刃。</font><br></h3> <h3><font color="#ed2308">留下美好的瞬间。</font><br></h3> <h3><font color="#ed2308">生命的弧线,大漠的印痕。</font><br></h3> <h3><font color="#ed2308">给王师傅的爱车照张风景照。</font><br></h3> <h3><font color="#ed2308">留点痕迹,到此一游。</font><br></h3> <h3><font color="#ed2308">一样的风景,一样的爱好,不一样的感受。</font><br></h3> <h1><font color="#010101">  不安宁、不满足,不断追求心中的目标;不管路有多远、旅程多么艰难,甚至还带有些危险性,但有一点是明白无误的,那就是一种从心中发出的期盼,去努力追寻想要完成的人生目标,旅途中的一切,当顺其自然。<br>  自驾前往巴丹吉林,包私人越野车进入沙漠地,晚上在沙漠深处的牧民家里过夜,那一定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人生历练。<br>  当旅行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同时也就赋予了生活不一样的色彩,收获了不一样的人生感悟。尽管它只是短短的一瞬间、生命中的一朵浪花;尽管你将很快又回到生活的现实,但旅途中所经历的一切,也许这将成为你从新感悟、理解生活的力量迸发点,这就是旅行的魅力。<br>  不敢读万卷书,但行得万里路,人生依旧灿烂。</font></h1> <h3><font color="#ed2308">站在沙刃的边沿,极目远处波澜起伏的沙峦绵延天际,令人无限遐想的巴丹吉林。</font><br></h3> <h3><font color="#ed2308">光与影的魅力。</font><br></h3> <h3><font color="#ed2308">似绸缎般的柔滑。</font><br></h3> <h3><font color="#ed2308">无边的沙海,波澜壮阔。</font><br></h3> <h1><font color="#010101">  奇峰、鸣沙、湖泊、神泉、寺庙堪称巴丹吉林“五绝”,由于这次进入沙漠腹地走的是另一条道,看寺庙是没有缘分了,由于前一天刚下过雨,也无法鸣沙了,但雨后的沙漠,变幻的色彩,绝对别有韵味。</font></h1> <h3><font color="#ed2308">雨后的沙漠,点缀着点点绿茵,寂寞孤独的人影,在懒散的阳光映射下,变幻出梦幻般的色彩。</font><br></h3> <h3><font color="#ed2308">雨后的沙漠,绿洲的一角。</font><br></h3> <h3><font color="#ed2308">沙漠乐章。</font><br></h3> <h1><font color="#010101">  有道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沙漠也是如此,不管如何的宽广浩瀚,如果没有了水的灵动,那它永远只是个沙漠。但如果它有一湾清泉,或者哪怕只是小小的一眼井泉,有一抹倒影,有一磷波光,那就会凭添许多的灵动和生气,会有更多美丽的故事以及传说。而巴丹吉林,绝对拥有这样的灵动、勃勃生气和无数的故事以及美丽的传说。</font></h1> <h3><font color="#ed2308">沙漠因为缺少水而生成,因为缺水而被称为生命的禁区,但在极度干旱的巴丹吉林沙漠却有着沙山和湖泊共存的奇观。星罗棋布的湖泊绿洲、生生不息的沙海神泉,娓娓述说着千百年来巴丹吉林神秘与美丽。这是另外一个海子,湖面映照着冉冉升起的太阳的光辉,站在制高点的沙刃上,俯瞰百米下的海子,蔚蓝色的湖水犹如一面镶嵌在金色土地上的镜子,四周环绕着一圈小小的绿茵,四面沙幛,黄金般拱卫着一湖碧水,守卫着那个静谧的小小的海子的平安,却不知是咸是淡。</font><br></h3> <h3><font color="#ed2308">沙漠碧水,丽影成双。</font><br></h3> <h3><font color="#ed2308">海子的一偶,沙漠中的绿洲,一汪清泉。在深入沙漠腹地六七十公里的海子畔,居住着游牧民族的一家三口,这里是他们家春、秋季的牧场,一个名叫“小海子” 牧场。几百只绵羊、十几匹骆驼、两顶蒙古包、一个大帐篷、一辆吉普车、一辆摩托车,还有几个雇工,这就是他们的全部家当,也是我们此次沙漠旅行的住宿地。</font><br></h3> <h3><font color="#ed2308">几百只绵羊生活在一汪清泉边。</font><br></h3> <h3><font color="#ed2308">海子的那一端,孤单劳作的身影。</font><br></h3> <h1><font color="#010101">  找一个具有一流沙漠驾驶技术且诚实厚道的包车师傅是沙漠旅行能否玩好尽兴的决定因素。如果师傅驾驶技术不好,或只想早点完成驾驶旅程,那么只要不下几个来回的上下折腾,就会让你五脏翻滚、上吐下吐,游兴全无;如果师傅技术不好,不敢冲沙岗、只挑平坦路走,你就体会不到沙漠冲浪的飞越激情和视觉、感官的震撼和刺激,游乐兴趣绝对大打折扣。这段话的意思,是我们在认识王永林师傅后他在旅途中告诉我们的。<br>  通过了解,我们早早预约一个祖辈从甘肃迁徙过来、土生土长、人品厚道的巴丹吉林人——王永林师傅。绝对是一流的驾驶技术,从2000年开始第一批从事沙漠旅游,驾驶着一辆有着十几年高龄的丰田4500,无需GPS定位而从不在沙漠中迷失方向的高手。<br>  抵达内蒙古阿拉善右旗额肯呼都格镇的那天下午,阴沉沉天仍然下着丝丝细雨。王师傅带着前一批游客还没出沙漠,接待我们的是他儿子,一个大学毕业、已从事三年旅游又改行开了一家“烤鱼馆”当老板的年轻人。晚餐我们就在“烤鱼馆”吃了他亲手下厨做的烤鱼,味道还真不错!餐后顺便游荡了旗政府所在地--额肯呼都格镇,唯一担心的就是明天天气是否转晴。<br></font></h1> <h3><font color="#ed2308">雨后的小镇夜景</font><br></h3> <h1><font color="#010101">  次日中午时分,我们终于见到了刚从沙漠内陆赶回来的王师傅,敦厚结实的他歉意地给我们打了招呼:由于天气原因,前一批客人在沙漠里多呆了些时间,但太阳还是不给脸,你们午饭后进沙漠,天气应该会放晴吧!对于这几天一直担心天气不给力的我们,犹如吃了一剂兴奋剂。<br>  下午一时许,一切准备就绪,王师傅开着他的四驱“丰田4500”载着我们一行四人向沙漠腹地绝尘而去。<br>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茫茫的大漠沙海,驼队在夕阳的映衬下,缓慢而沉稳地前行着;清脆的驼铃、悠悠的牧人,苍凉而遥远,这就是我脑海里的沙漠景象。<br>  天开始慢慢地放晴,天际边的阳光已透过云层洒向荒漠大地,苍天为我们护佑。深入沙漠腹地,来回140公里的极限越野,激动、紧张、好奇,一切的未知在等待着我们。第一次尝试沙漠旅行的我们,犹如刘姥姥进大观园,眼前的一切让大家兴奋不已。<br>  在年复一年的风力作用下,沙丘表面的沙砾被推成了优美的弧线,在一缕缕阳光下散发出迷人的金黄色光泽。远处的沙丘,如波浪般层层叠叠,色彩、线条的搭配是那样的完美,高大的沙山直刺云间。任意驰骋在这浩瀚的荒漠中,一种无法想像的空旷与美丽,令人心醉,这种感觉如果不是亲身经历很难相信这是真的,很难相信有一天你会如此地放纵自己。<br>  </font></h1> <h3><font color="#ed2308">雨后,没法享受滑沙乐趣了。</font><br></h3> <h3><font color="#ed2308">人在浩瀚沙海里是那么的渺小。</font><br></h3> <h3><font color="#ed2308">大漠留影。</font><br></h3> <h3><font color="#ed2308">纤长的身影、美丽的弧线。</font><br></h3> <h3><font color="#ed2308">眺望。</font><br></h3> <h1><font color="#010101">  峰峦陡峭、沙脊如刃,越野车在蜿蜒曲折的沙丘间上下翻飞、左右盘旋;几十米、上百米高的沙峰在丰田4500的碾压下游刃有余;有着六七十度陡坡的沙峰、几近垂直向下的沙漠谷底,在一片大呼小叫的惊骇之中,丰田4500完成是那么的完美。在王师傅手中,丰田4500玩转得如此随心所欲、又那么的得心应手,人车合一的最高境界在我们这群少则十几年、多则三十几年驾龄人的眼中得到了印证,剩下的只有感叹和佩服。<br>  但是,我脑海中沙漠驼队的景象,却在车轮滚滚的痕迹中杳无踪影,留下了丝丝遗憾。</font></h1> <h3><font color="#ed2308">大漠勇士,沙漠中的一叶轻舟。</font><br></h3> <h3><font color="#ed2308">再来一张。</font><br></h3> <h3><font color="#ed2308">蓝天白云下的沙海轻舟。</font><br></h3> <h3><font color="#ed2308">已近暮年的丰田4500,依旧魅力不减。</font><br></h3> <h3><font color="#ed2308">迎接沙漠中的第一缕阳光。</font><br></h3> <h1><font color="#010101">  已近黄昏时分,我们安全抵达牧民家里,一个在沙漠腹地、湖泊名叫“小海子”的地方,这里是他们家的春季、秋季牧场,也是沙漠旅游客人的休息、住宿地。好客的牧民开始为我们准备晚餐:羊肉丝烧面疙瘩每人20元,说实在的,实在不怎么好吃,只能填饱肚子。<br>  茶余饭后与牧民聊起家常,得知他家的二个孩子都在镇上读书,有老人看管,他夫妻俩一年四季住在沙漠里,难得回去一次,也不愿意住在镇里。因为现在条件好了,沙漠里有通讯基站,能打电话、能看电视,放牧干活也雇人来做。所以,看他的身体已大腹便便,在我们眼中,旧社会的老财主也根本不能和他相比,况且春秋两季又有送上门的生意做,太享福了,只能自叹弗如!晚上我们四个人住一个大大的蒙古包,每人100元,比较干净。<br>  问起牧民为什么没看见他家的骆驼才知道,在巴丹吉林沙漠,现在的骆驼已不再受牧民宠爱了,除了在景区,野外已没有了想象中的铃声丁当的驼队,倒是有时会看到骑骡疾走的人。作为“沙漠之舟”,骆驼本是沙漠驼运的主角,但现在骡子却正在取代骆驼而成为沙漠新宠。以前使用骆驼主要是为了迁徙驼运,有了汽车之后,它就无用武之地了,另外作为使用频繁的短距离交通工具,它也被淘汰了,因为骡子吃得少,一二天不吃也没什么问题,且脚力好、走得快,所以对大多数牧民来说还是喜欢养是骡子。<br>  现在的骆驼除了供游客游玩骑行外,一般牧民家的骆驼从出身到长大一年四季都散放野外,从不照料。只有到羊群转场的季节,牧民们才相互照应,用摩托车或其他工具互相帮助寻找各家的骆驼归队,然后开始羊群迁徙,抵达各自的冬季或春季牧场后再散放野外,需要用钱时,把长大成年的骆驼一卖了事。</font></h1> <h3><font color="#ed2308">孤独的沙漠之舟。</font><br></h3> <h3><font color="#ed2308">感受生命的坚韧。</font><br></h3> <h3><font color="#ed2308">沙漠中的小刺猬。</font><br></h3> <h3><font color="#ed2308">湖水、沙丘、绿茵、倒影,夜幕下的巴丹吉林。</font><br></h3> <h1><font color="#010101">  空闲时间,王师傅给我们讲了一个让人听了后唏嘘不已的真实故事。2015年5月的一天,两位从吉林过来的大学生,从额济纳出发,徒步穿越沙漠,计划用十天的时间(GPS导航)抵达巴丹吉林沙漠腹地事先联系好的牧民家里。俩人每人随身携带了二十几公升的饮用水和生活必需品,途中也曾经与牧民有过联系。但到了第十天,牧民没能迎接到他们。挨到次日,牧民策马奔驰一路寻找过去,但杳无踪影,当即报警。内蒙古阿拉善右旗、额济纳旗地方政府接到救援报警后,立即组织调动多方力量启动沙漠搜救。第十二日晨,搜救牧民发现两名失联大学生的行踪,一人获救、一人遇难。<br>  事后得知,在第八天,二人所携带的水已全部用尽,五月的沙漠已骄阳似火,干渴难忍之下,二人作出了不同的决定:一位身体差些的就地等候救援、一位身体好些的决定依照GPS导航,出发寻找六公里外的水源。当牧民寻找到他们时,等候救援的失联人员虽然身体虚弱,但得救获生;另一失联人员发现在离水源二公里处已不幸遇难,一个年轻绽放的生命就这样凋谢了!<br>  为了揽住沙漠中的第一缕阳光,第二天一早,天边微微泛白,我们已整装待发,王师傅驾驶着他的爱车载着我们一行四人,开始了新一天的旅程。其实每一次旅行,明明知道每一天的日出日落并没有什么大不同,但还是会为每一次的日出日落而疯狂,尤其是对一无所知的沙漠。不知道过了多久,我们来到了王师傅早已为沙漠旅者选好的制高点,静静的等待着东方日出。<br></font></h1> <h3><font color="#ed2308">曙光前的大漠丽影。</font><br></h3> <h3><font color="#ed2308">给拍风景的人留个影。</font><br></h3> <h3><font color="#ed2308">沙刃。</font><br></h3> <h1><font color="#010101">  坐在沙峦之巅,微风和煦,遥望着微微泛红的天际,思绪飞驰到了遥远的年代。<br>  很久以前,蒙古贵族少女娜仁格日勒爱上了骑兵巴颜查汗,当他们的恋情被王室发现后,巴颜查汗被发配到边陲的战场。临行前的那个星空闪烁的夜晚,少女偷偷的溜出了皇宫,和巴颜查汗来到这寂静的荒漠。那一晚,巴颜查汗一直用健魄的身躯温暖着娜仁格日勒。当晨曦跃入荒漠,巴颜查汗挥泪告别,毅然奔赴战场,而娜仁格日勒则一直静静地坐在这里,一天又一天,守望着、期盼着她久别未归的心上人--巴颜查汗。<br>  一个美丽的故事、一个美丽的传说。<br>  晨曦初上,看多了日出日落,但眼前的一切你还会被震撼。天上,彩云在翻滚;地上,阳光与阴影在沙漠中相互追逐;霞光,梳洗着蒸腾的迷蒙,眼前一切如梦如幻。绝对是绝美,绝对是纯净,绝对是惊艳,绝对是诱惑。那一刻、孤独的一刻,在那空旷无垠的大漠中,我们尽情地享受着生命的激情与大地的律动,激动之心久久不能平息! <br> <br></font></h1> <h3><font color="#ed2308">大漠日出。</font><br></h3> <h3><font color="#ed2308">光与影。</font><br></h3> <h3><font color="#ed2308">阳光将浩瀚沙海染成了玫瑰色。</font><br></h3> <h3><font color="#ed2308">大漠情怀。</font><br></h3> <h3><font color="#ed2308">来张合影。</font><br></h3> <h1><font color="#010101">  巴丹吉林,荒漠中的最美,留给我们的是无尽的思念(完)。</font></h1> <h3>摄影/编制 谢建明</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