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引言:</p><p class="ql-block">这篇文章我没考虑过写,也没有准备去写,因为我在《童年记忆》的文章中,多次谈过我童年的经历。是一次偶然的情况,让我再次萌发了写作的冲动 。前十几天,我接到发小苏燕清的电话,她告诉我,有几位中南海军幼儿园的发小准备去沙面,寻找曾经的幼儿园旧址,我听到这消息后,马上报名参加。</p><p class="ql-block">在寻找幼儿园旧址的过程中,她们拿出一张中南海军幼儿园时期的照片,虽然己经有68年时间,但人的面貌依然清晰,可以辨认出我们的样子。这是我们唯一在中南海军幼儿园大班去黄花岗参观时的照片,我们几个发小都在照片里面,十分珍贵!也让我激动万分,终于有一张中南海军幼儿园的照片了,而且里面有我。</p><p class="ql-block">望着这张照片,想起了我还有三张童年时期托儿所的照片和一张小学的照片,如果串联起来,刚好是我童年不同时期,不同地点,不同幼儿园的照片,而且是每年都有一张合影照片。</p><p class="ql-block">于是,我开始构思,开始寻找儿童时期的其他照片,开始勾起了我的童年回忆,终于写下了这篇文章——《我童年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写于2021年8月8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童年,每个人都有他不同的经历:有幸福快乐的;有平平淡淡的;有坎坷不幸的;也有风雨飘摇后又幸福成长的。我的经历,是属于后面那种,先苦后甜。</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一、战争环境下的童年</b></p> <p class="ql-block">1948年腊月,我出生在山东德州,出生在两广纵队这支队伍里,出生在解放战争的战火硝烟中。我出生不到四个月,父亲就因一次保护战友免受伤害的意外中牺牲了。在那个时期,母亲带着我,一直是在缺医少药,千辛万苦,行军打仗和没有固定的家这样的环境里熬过来的。隨着解放战争的节节胜利,终于让我们看到了生的希望,终于让我们顽强的活下来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49年初,在我一岁多的时候,淮海战役结束了。两广纵队集中在河南襄城、许昌一带休整,我们这批“战争幸运儿”也得到了喘息 ,生活也开始有所改善。两广纵队集中了军中出生的孩子,在许昌办起了托儿所,我有幸运成为两广纵队托儿所其中的一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照片背景</b><span style="font-size: 18px;">: 这</span>张照片是在1949年11月10日拍摄的。是我们得到了两广纵队大部队打到了广东,并解放了广东中山的消息后,开始准备离开河南许昌时的一张集体照。</p><p class="ql-block">此时的我们,在河南许昌两广纵队留守处的托儿所生活了大半年时间。</p> <p class="ql-block">当时留在河南许昌,合影留念的不止我们两广纵队托儿所,还有我妈妈的妇女队,还有医疗卫生队,也有几个小朋友的合影照。这照片都反映了战争年代的生活,反映了我们取得解放战争胜利的喜悦,反映了我们即将返回广东的激动心情。</p> <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很是珍贵,跟小朋友合影的不是他们的父母亲,而是当时的保育员。</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二、1951年时期的童年</b></p> <p class="ql-block">1949年11月中山解放后,两广纵队进驻中山石歧。我们这批从河南许昌南下广东的留守处人员全部被安排进驻中山竹秀园(沙溪)镇内。</p><p class="ql-block">此时,部队的番号也由两广纵队改为广东省珠江军分区,两广纵队托儿所也改为由珠江军分区干部部管理。</p><p class="ql-block">我们这批“战争幸运儿”的生活待遇提高了,住在洋房里,生活在花园中,在沙溪镇渡过了整整一年时间。</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照片背景</b><span style="font-size: 18px;">: 这张照片</span>是在中山沙溪镇马应彪公馆大门的合影。1951年12月15日,珠江军分区准备撤离沙溪镇,我们托儿所准备解散的一张合影集体照。</p><p class="ql-block">此时的我们,已经在这里安详地生活了近一年时间了。</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们珠江军分区托儿所的小朋友。</p> <p class="ql-block">这是珠江军分托儿所的小朋友曾海波和他妈妈黄小琴合影。</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们小朋友曾海波和他父母亲曾小芳、黄小琴合影。</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1949年11月,我们从河南许昌回到广东到达中山后,就住在中国百货先驱先施百货创始人马应彪的公馆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是中国百货先驱,先施百货创始人——马应彪雕像。</p> <p class="ql-block">这里环境优美,场地开阔,空气清新。</p> <p class="ql-block">珠江军分区卫生队就设在这间妇幼保健院里,不少部队小孩,是在这里出生。</p> <p class="ql-block">这是马应彪祖先纪念堂,为了保护民族资本家的财产不受侵犯,部队没有进驻。现在成了马应彪纪念馆和老人活动中心。</p> <p class="ql-block">这是马应彪的公馆,我们托儿所就设在这里。我们托儿所的照片,也是在这门口拍摄的。</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们托儿所留下的印迹,挂毛巾的排钩。</p> <p class="ql-block">马应彪公馆大楼。</p> <p class="ql-block">六十五年以后,珠江军分区托儿所的小朋友拿着照片,到中山找到了童年生活过的地方,找到了托儿所的旧址。</p> <p class="ql-block">苏燕清也是和我同在珠江军分区托儿所的小朋友。</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现在马应彪公馆己经捐献给了沙溪镇,过去的妇幼保健院己经改成了幼儿园。</span></p><p class="ql-block">这里还是沙溪镇幼儿园的天下,他们是幸福的一代,过着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p> <p class="ql-block">十九世纪1951年时的小朋友和二十世纪2010年时的小朋友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三、1952年时期的童年</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照片背景: </b>1951年12月,珠江军分区托儿所解散后,我们这批小朋友分别跟隨父母亲的工作地点转到广州、石歧、佛山等地幼儿园。</p><p class="ql-block">我是留在了石歧幼儿园,照片是幼儿园第三期的小朋友,我应该属第一期的小朋友。</p><p class="ql-block">按时间计算,我在这个幼儿园生活了一年时间。</p> <p class="ql-block">照片呈现了我们当时在中山石歧幼儿园生活的情节,虽然照片的主人翁不是我们,但己经可以反映了当时的情况,我们的生活还是无忧无虑,美满幸福的。</p><p class="ql-block">但这一年,对我个人来说是最孤独、最无奈的一年。自从我妈妈再婚后,又生了个弟弟,她己经没有时间来照顾我了,特别是放假期间,我只能一人在空荡的幼儿园游玩,只能是一人的世界。记得有一次玩滑梯,褲子被磨破了一个大洞,也只能自己悄悄的去更换。孤独和心里创伤,在我人生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p><p class="ql-block">陶兰阿姨对我这段经历最清楚,她曾告诉过我:那时你在石歧幼儿园没人照顾,很孤单,好像你有一位表叔经常来看你。的确有这件事,这位表叔是我的亲表叔,几十年后,我找到这位亲表叔,他也告诉我当时的这个情节,说法一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的亲表叔郑汉生,他自从得知我父亲(表哥)牺牲后,就积极报名参军,刚好也分配在珠江军分区石歧当兵。他打听到我在石歧幼儿园,就经常来看我,带我出去玩。</p><p class="ql-block">1952年后期,他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临走时,还来幼儿园向我告别。从朝鲜回来后,<span style="font-size: 18px;">海军扩编需要补充有文化的战士,他被挑选调到大连海军舰艇学院工作。</span>文革后,他转业回惠东县外贸局工作。</p> <p class="ql-block">这是幼儿园的生活片断,从上面阿姨的着装来看,照片是在同一个时期的幼儿园拍摄的。</p> <p class="ql-block">五十年代幼儿园生活的照片,很珍贵,也很有趣。</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四、1953年时期的童年</b></p> <p class="ql-block">1953年,两广纵队炮团己经编入中南海军,负责守卫万山群岛任务,我父母亲也归属中南海军,在珠海唐家湾住。这时传来中南海军在广州沙面成立幼儿园招收新生,万虎要塞一批孩子经过政治部的送审,全部来到中南海军沙面幼儿园上学,我也是其中一位。</p><p class="ql-block">记得到沙面幼儿园报名的当天,我妈妈带着我站在门口,突然見到刘瑛阿姨带着苏燕清也来报名,两位东江纵队的老战友激动万分,似乎有说不完的话。这个场景给了我很深的印象,至今不忘。从那天开始,我和苏燕清在幼儿园大班直到小学二年级,都在一起上学。</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照片背景:</b> 这张照片是在1953年拍摄的,中南海军沙面幼儿园的老师还是穿着海军服,带着大班的小朋友去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陵园进行革命教育。</p><p class="ql-block">这是中南海军沙面幼儿园唯一的一张合影照片。</p><p class="ql-block">照片二排右六:武荣霞。</p><p class="ql-block">二排左二:高淑芬、左三:李北芒、左四:林志勇。</p><p class="ql-block">后排阿姨抱的是:梁智莉。</p><p class="ql-block">我们是1953年春节后入园的,应该在沙面幼儿园渡过近一年半时间。</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们中南海军幼儿园首任园长——鲁吟,她的大女儿梁智莉也是我们幼儿园大班的同学。</p><p class="ql-block">这次她从江苏南通回广州,专门想找沙面幼儿园旧址。她记得妈妈晚年时常说是“复兴路五号”,我们在沙面转了一圈,始终找不到这个地方。</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后排站立者是沙面中南海军幼儿园黄端媛干事,前排坐着的男士是她丈夫,老红军黄飞龙。</p> <p class="ql-block">我们海军幼儿园的谢若梅老师。</p><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是1954年5月谢老师送给黄瑞媛干事的留念照。</p> <p class="ql-block">照片背面写:黄干事留念,谢若梅赠</p><p class="ql-block">1954年5月。</p> <p class="ql-block">1953年,正是抗美援朝时期,我们海军幼儿园的小朋友也拿着小旗上街,欢迎志愿军代表团的英雄们向全国人民汇报英雄战绩。</p><p class="ql-block">照片左二:苏燕清。</p><p class="ql-block">照片右三是否是我?不敢确定。</p> <p class="ql-block">沙面幼儿园时的李北芒。</p> <p class="ql-block">沙面幼儿园时期,我们享受了天堂式的待遇,学习生活都正规化了,教育全部采用苏联教育模式。每天都手牵手去沙面花园散步,有老师教唱歌,有老师讲故事,有生活阿姨照顾我们的起居,有专职厨师给我们煮饭菜。那个时期的幸福童年生活情景,终身难忘。</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五、1954年时期的童年</b></p> <p class="ql-block">1954年8月,中南海军幼儿园全部搬迁到马榴岗,我们幼儿园大班大部分同学进入中南海军第一小学学习。此时的小学环境还是荒山野岭,只有十几栋房子,学校只有两个年级,人数只有近百人。幼儿园也搬进了我们校园,设有大、中、小班,人数也不多。</p><p class="ql-block">隨着学校的不断开发建设,荒山野岭逐步盖起了教室,宿舍和足球场,我们的生活环境也逐步改善,海鹰小学从原来的百来人发展到近千人(包括幼儿园)。</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们学校校门口。</p> <p class="ql-block">我们的校长——薛敷伍</p> <p class="ql-block">海鹰小学副校长——王培德。</p> <p class="ql-block">海鹰小学党支部书记——周立青。</p> <p class="ql-block">我们学校的教导主任——雷呜。</p> <p class="ql-block">幼儿园园长——刘崎。</p> <p class="ql-block">我们学校的老师。</p> <p class="ql-block">我们学校的教室和宿舍。</p> <p class="ql-block">我们学校的大礼堂和饭堂。</p> <p class="ql-block">我们学校的亭子山。</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照片背景: </b>这张照片记录了我们海鹰小学笫二届全班同学的合影:</p><p class="ql-block">第一排右一:田向南、黎建军、林志勇、陈西进……。左三:苏燕清。</p><p class="ql-block">第二排右一:武荣霞、左三:李北芒,</p><p class="ql-block">第三排右三:梁智莉。</p><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应该是1955年拍摄的,我们的校舍也建好了,拍摄地点在课室门口。</p> <p class="ql-block">苏燕青穿着海军服和妈妈刘瑛照相的照片,正是我们那个年代的生活缩影,我们每人都有一套海军服。</p><p class="ql-block">在那个年代,我们学校是供给制管理,吃、住、穿全部是由学校提供的。</p><p class="ql-block">有人称,海鹰小学是海军的摇篮,也是海军的未来,可惜没有实现。</p> <p class="ql-block">李北芒和她妈妈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六、寻找复兴路五号</b></p> <p class="ql-block">1、在白天鹅宾馆集合</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我们发小的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中南海军幼儿园大班发小:</p><p class="ql-block">左起:苏燕清、梁智莉、林志勇、李北芒、武荣霞。</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寻找复兴路五号</p> <p class="ql-block">根据发小们回忆:我们在沙面的幼儿园是三层楼建筑,有围墙,拱形窗户 ,有阳台,楼梯设在大厅里,有地下室。</p> <p class="ql-block">沙面的环境没有大变,还是保留了花园式建筑。</p> <p class="ql-block">望着这群小朋友,想起了我们的当年。</p> <p class="ql-block">复兴路五号始终找不到,是梁智莉妈妈记错门牌号了?</p> <p class="ql-block">看了大家的微信很有启示,刘小巩说的,高淑芬说的都有价值!另外那天陪我们寻找的李工程师说的复兴路5号也可能是从现在编号的相反方向数过来的!一切都有可能!|慢慢来吧!功夫不负有心人!加油发小们!</p> <p class="ql-block">这个建筑有点像。</p> <p class="ql-block">结果还是无功而返。</p> <p class="ql-block">这是当年的苏联领事馆,在中苏蜜月期间,发挥过重要作用,现在己经人去楼空。</p> <p class="ql-block">3、幼儿园发小相聚</p> <p class="ql-block">幼儿园大班发小——梁智莉。</p> <p class="ql-block">幼儿园大班发小——武荣霞。</p> <p class="ql-block">幼儿园大班发小——李北芒。</p> <p class="ql-block">幼儿园大班发小——苏燕清。</p> <p class="ql-block">共同欢聚。</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七、番禺余荫山房欢聚</p> <p class="ql-block">六十八年的幼儿园发小再相聚,实在难得。我也急不可待的做东。发小们都七十四岁人了,怎样安排一个舒适,又不需要走路,环境又好的地方叙谈?我想到了番禺余荫山房,这里一下車就到门口,一进门就是庭院,走几步就可以休息,不是周未游客较少,避开了熙熙攘攘的人群 ,的确是相聚的好地方。</p> <p class="ql-block">几十年的患难夫妻 ,恩爱有加 。</p> <p class="ql-block">六十八年后,我们幼儿园大班的发小,再次重逢。</p> <p class="ql-block">结语:</p><p class="ql-block">当我写完了《我童年的故事》文章后,再重新翻看,童年的回忆历历在目 ,让我感叹万分 :光阴不饶人啊!转眼己过近七十年,我们都是七十四岁的老人了。现在还回忆童年,还写童年的故事,是否过时了?答案是否定的!至今为止,有些人和事还记忆犹新 ,还是那么天真有趣,还是那么青春活泼,真值得回味,值得保留,值得告诉后来人。</p><p class="ql-block">我童年的故事讲完了。谢谢大家!</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感谢: 苏燕清、李北芒、梁智莉提供的照片。</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b></p> <p class="ql-block">梁智莉的感言:</p><p class="ql-block">这次 回广 州能见到这么多发小,真是太开心了!受到大家的热情款待,再次表示感谢!我们大家都进入70几岁的行列,从幼儿园同班,到现在再相聚,人生真是没有几回这种情况,太让人留念和不舍,期待再次相聚!谢谢了各位亲们,大家都多保重,争取多相聚几次。[微笑][微笑][微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李北芒的留言:</p><p class="ql-block">智者 智莉:早上好!祝你们夫妇一路顺利!你这次回来给我们真正的发小们带来了极大的欢乐!非常不舍得你,也感谢小毛给我们讲了那么多趣闻乐事,也感谢小毛这个妹妹。以后多多联系!祝你全家及亲们安康!快乐![玫瑰][玫瑰][玫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梁智莉的留言:</p><p class="ql-block">老哥 回通后忙着整理家务,今天得空拜读你的大作,很是欣慰。我原本想有时间写个小作记录此次寻根之旅,看来你帮我完成心愿。真是太好了!谢谢了!关于寻找50年代初沙面中南海军幼儿园归址一事,我意继续下去。实在不行可求助新闻谋体帮我们,但是在求助前准备工作要做好。要把所有我们掌握零星信息收集集中好,把愿意去寻找的所以发小们发动起来,然后再去求助!</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李北芒感言:</p><p class="ql-block">文章写的太好了!集中了那么多珍贵的照片,资料。在有生之年,能看到些些我们童年时代的珍贵景象,犹如亲临其境,感慨万千呀!在我们耄耋之年,能聚会在一起畅谈童年趣事,在这里还要感谢智莉这位热心召集人,当然,也非常非常感谢林志勇这位最热心参与者,策划者和记载者。我们发小的友谊万古长青!!</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