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书法要从娃娃抓起。做好中国人,写好中国字。

三秦大兵安社

<p class="ql-block">几千年的中国书法瑰宝,博大精深,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每个书法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学好书法必须从娃娃抓起,从小培养热爱书法、学习书法的良好兴趣,提高全民对书法的学习、鉴赏能力和水平。</p><p class="ql-block">少年强,则国家强,文化兴,则国家兴。</p><p class="ql-block">为十岁小朋友张浩刻“张浩印信”、墨缘。</p> <p class="ql-block">为张浩朋友刻“浩然正气”启首印章。</p> <p class="ql-block">十岁小朋友张浩书写“修身养性”。一个刚练习书法一年的小朋友,能有如此的胆量和聪明的悟性,真的让人高兴!学习书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勤奋好学,向经典和古人学习,认认真真、扎扎实实地临帖,不断汲取营养。</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临帖的三要素:读帖、精临、感悟。</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一是读帖,就是要认真了解法帖的形成的历史背景、细心观看。</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对经典法帖中字的用笔、结构、章法要详察细审,既要在静态上把握笔画形态,又要在动态上理解点画间的呼应关系。</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在结构上既要看到线条本身在空间中的安排,又要对线条分割平面后留白的分布的重视,弄懂空间分布之理。</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在整体章法上,要注意原法帖的字间行距,欹正关系,疏密等因素。主要目的是提高观察能力,要能看出法帖的微妙之处。许多临习者只得粗枝大叶,整体看去,似乎与原帖相去不远,但在细微处则失之甚多,这和抄书并无区别。</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34, 34, 34);">古人法帖的妙处往往就在一笔一画,甚至一个小动作之中,都是充满神韵的。临帖的时候,眼睛要像放大镜,能够将常人注意不到的细节放大。能否做到“细看”,关系到眼界是否能高,眼不高手必不能高。因此临习者不能盲目机械照抄,应多读帖,多观察。&nbsp;</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二是精临,就是按照原帖反复临习,先要形似,再深入到神似。</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孙过庭说:“心不厌精,手不厌熟”</b>,所谓“手熟”不仅是指临得形似,而且要神似。要做到形神兼备,初临下笔自然要缓慢而精到。久而久之,练到一定程度,熟能生巧,而神采自生。事实上,<b>“精临”对于每个学书者来说固有难度,可这是一切的基础</b>。在众多临习者中,真正能做到这一点的,并不太多。其原因有二:一是在临习之初,未能做到“眼到”的境界;二是心态浮躁,临摹功夫尚难达火候的境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三是感悟,就是要深入进去,体悟法帖之妙。</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学而不思则罔”。</b>用心去感悟,感悟点画的形态和呼应,感悟结体的神态和照应,感悟字与字间的动态和顾盼,感悟行与行之间的分布和亲疏,感悟整篇上布阵与和谐。所谓“形似”不过是对法帖外在形态上的深刻理解;要做到对法帖的风格意境和精神风貌的把握,必须“心悟”——去遐想和感触前人在挥毫时的情绪变化、运笔动态及作品内在涵养。</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张浩小朋友在我的影响、引导下,学习书法才一年,有如此大的进步,可喜可贺,赠送张浩小朋友三方印章,激励他踏踏实实的学习书法,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p> <p class="ql-block">欢迎你到乌兰哈达火山地质公园和火山草原避暑游玩。</p> <p class="ql-block">和亲戚逛草原。</p> <p class="ql-block">刘安社,国防大学联合勤务学院原副部长、大校。</p><p class="ql-block">中国行为法学会法治文化艺术委员会秘书长</p><p class="ql-block">中国行为法学会廉政研究会廉政书画院副院长</p><p class="ql-block">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p><p class="ql-block">西泠印社社友会会员</p><p class="ql-block">天津印社副社长</p><p class="ql-block">为吴邦国委员长、陈竺副委员长、李金华政协副主席、张万年、曹刚川军委副主席等四十多位党和国家、军队领导人治印。</p><p class="ql-block">为五十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治印。</p><p class="ql-block">书法篆刻作品被《杜甫草堂》、《泰文楼美术馆》、《中国海关总署博物馆》等单位收藏。书法篆刻作品作为国礼送给二十多个国家军事代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