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军区通信团对越自卫反击战参战片段

忆江南

<p class="ql-block"> 文 / 齐 佑 田</p><p class="ql-block"> 韩 晶 南</p><p class="ql-block"> 图片/杜正前</p><p class="ql-block"> 编辑/忆江南</p> <p class="ql-block">一九七八年十二月十四日晚上九点,我们广州军区通信团的一百多辆车组成的车队,浩浩荡荡开出了营区,消失在茫茫夜色中,这是我们团近年来最大的一次军事行动。部队出发前,在营房驻地,部队首长和留守人员及家属们都在为出征的将士们送行,他们挥着手,有的眼含热泪依依惜别。整个车队由指挥车、电台车、载波车、接力车、工程车、电源车、运输车等组成。今晚奉命紧急出动,向广西开进,去执行广州军区前指交给的光荣任务。</p> <p class="ql-block">这些天来,从报纸,广播中获悉中越边境的形势越来越恶化,越南政府忘恩负义,驱赶华侨,炮击我国边境村庄,打死打伤我国边民,严重影响边疆民众的生产生活。中国政府多次提出严重警告,可越南政府置若罔闻,变本加厉,一意孤行,我国政府将要采取军事行动。</p><p class="ql-block">我们团在出发前,各营、连都做好了行动准备。十二月十三号上午一营召开了动员大会,营长杜正前给全营下达了战斗任务,做了战斗布署,号召全营指战员,要做好思想和行动上的准备。我们是一营二连,是无线连,连长罗佑生,指导员李怀善,我连遵照上级的指示,这些天也都在积极备战,提高认识,认清当前局势,全连上下群情激奋,对越南的暴行义愤填膺,纷纷写请战书,表决心,甚至还有的写血书,许多接到休假通知的干部、战士都放弃和终止了休假赶回部队,积极要求参加这次行动,坚决要求上前线。在做好思想动员的基础上,从战备物资上做着各种准备,配齐设备,调试机器,保养电台,检查武器弹药,检查车辆,以求达到最佳精神状态和工作状态,做到随时能拉得出用的上。今晚出发的是我们团第一梯队,我连在罗佑生连长和李怀善指导员带领下,随第一梯队也全体出动了,考验我们的时刻到了,练兵千日用兵一时,要准备打仗。</p> <p class="ql-block">一百多辆包括北京吉普、英国吉普、南京嘎斯、解放卡车等组成的一个长长的车队,行进在漆黑的夜晚,在车灯的照射下,蜿如一条光的长龙,直射远方,路过的行人和车辆不由自主的停下脚步,驻足观看,观看这支威武雄壮的部队,每辆车都保持着距离急速向前方奔去。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行驶,车队在广州市郊停了下来,首长让大家都下车,稍作休息,我们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原来认为怕影响广州的市民和市内交通,部队为广州市民考虑,暂时在郊外停一下,等夜深人静的时候再通过市区。后来才知道,部队通过的道路要全程戒严,要按上级的命令按时、按规定路线通过。我们部队提前到达了指定位置,所以才在郊区停了下来,等待行进的命令。</p> <p class="ql-block">到了规定的时间,各个单位吹响了登车的哨声,我们抓紧上车,然后车队快速通过了广州市区。第一次感觉到军队的威严,我们好多车里的战士,探出头去看着我们的军车快速行驶,感到很自豪,好神气。因为通过的路线都戒严了,不准任何地方车辆和人员通过,每个路口都有警察把守,路上市民们都停下脚步,看着我们一辆接一辆的军车,好像都在指指点点,议论纷纷,指着车在说着什么,一下子过这么多各式各样的车,必定引起市民的猜想。通过市区一路畅通无阻,迅速穿过了广州市区向西奔去。很快车辆又通过了佛山市,在后半夜通过轮渡渡过了西江,一刻都没有停留,继续前行。</p> <p class="ql-block">经过一夜的行驶,到十五号早上六点多钟,天刚蒙蒙亮,车队到达了广东开平县境内,在一个相对平缓的公路边停了下来,部队要做暂短的休息,主要是该准备早饭了,奔波了一夜的将士们肚子也饿了,吃了早饭再赶路。南方的冬日不是想像中那样暖和,早上寒冷的北风,显得格外刺骨。炊事班的同志们顾不上寒冷和疲劳,也顾不上休息,车停好后立刻忙碌起来,在公路边架锅烧菜做饭。我们其他的人员,都争先恐后下车,在寒冷的早晨,在公路上,在稻田旁,活动活动筋骨,透透空气,舒展着身体,在电台车里坐了一夜,更是憋了一夜,都很疲惫,加上有的路况不好,也基本上没怎么睡觉。可是炊事员们顾不上这些,抓紧着每一分钟,他们训练有素,很快香喷喷的饭菜做好了。以连为单位集合吃饭,一路的颠簸,司机同志最辛苦,司机们趁做饭的空隙抓紧时间睡会觉,有的司机同志早饭也没吃,想趁大家吃饭的时候在车里多睡会觉,他们太辛苦了,开了一夜的车,真是好样的。</p> <p class="ql-block">吃完早饭,八点整部队又出发了,一路上,司机负责开车,我们其他人坐在车里没啥事情就互相谈论着去广西的话题,我们究竟去广西什么地方?是不是真的要打仗了等等,消磨着时间,久了,大家都疲倦了,困了就趴在工作台上,能睡则睡会儿。我台是单边带车,车型是南京嘎斯,车内比较宽敞,有的同志时不时还从天窗探出头去吹吹风,观看着路两边的风景。</p><p class="ql-block">中午在阳江一个地方停了下来,炊事班的同志们又是一阵忙碌,争分夺秒赶紧把中午饭菜做好。部队吃过中午饭后,部队没有片刻休息,又出发了,司机同志,从昨晚到现在开车快一天一夜了,大部分车都是一个司机,连续开车都很疲倦,当走到阳江的另一个地方,车队行进到一个很长的下坡路,当地一个骑自行车的男同志,回头观望车队时,车把不由自主的随转头方向向左转,结果是,部队前边的一辆车,可能司机太累了,车头撞向单车,造成骑车人重伤,车队停留了一会,留下专人负责处理交通事故,大部队继续前进。</p> <p class="ql-block">海军的一座营房里停了下来(驻军只有少数留守人员)。经过一天一夜的行军,大家都疲惫不堪,特别是司机同志,急需要休息,部队首长决定今晚让大家好好休息一夜,明天白天再走。那天晚上我和台长睡在车里,坐了一天一夜的车实在是累了,很快就进入了梦乡。</p><p class="ql-block">十六号吃过早饭,部队又开始了艰苦的行军,闲言少序,在这一天中,最忙的是司机和炊事员,他们最辛苦,最劳累了。我们报务员、载波员、接力员等其他人员连续两天坐车都感觉腰酸背痛腿抽筋,更何况是司机和炊事员了,司机们连续开车,炊事班的同志们要保障一天三顿饭,是他们保障了这支队伍正常的运行。这一天中,经过了广东的吴川、化州、在遂溪吃的中午饭,下午到达广西境内,经过广西的合浦,晚上到达钦州,住在一个学校里,大家都感到好累呀,十分的疲惫。吃过晚饭连里没有安排什么事情,战友们三三俩俩在学校的操场散步,缓解一下疲惫的身体,我和战友钟卫国在学校的操场边聊天,我俩是同一年入伍的兵,他是广西人,我是河北人,我俩在报训队学习时分在了一个班,床铺紧挨着,同吃、同住、同训练,报务训练毕业后又一起分到了无线连,感情一直很好,又一起参加了这次军事行动,互相关心、互相鼓励,备感亲切。十七号早上部队起床比较晚,首长特意让大家多休息一下,吃过早饭又开始了第三天的行军,中午到达了目的地:广西南宁青山机务站。</p> <p class="ql-block">从十四号晚上九点从军营出发到十七号中午到达南宁青山机务站,全程九百多公里,跨越广东、广西。一路上长长的车队一会行驶在蜿蜒曲折的山路,一会又行驶在平坦的公路上,跨过了无数座高山和河流,穿过许多城镇和农村。我们的心情也随着汽车的颠簸起伏不定,一会欢声笑语,一会又沉闷寡言,每个人都想着心事,都没经历过打仗,也不知道我们去那里,也不知道明天会如何,是不是直接去前线等猜想。虽然路途遥远,身体疲惫,但战友们的参战热情不减。这几天重复着同样的事情,一到中途小息的时候,都争先恐后下车,先解决内急的问题,好在我们都是男士,行动比较迅速。</p> <p class="ql-block">一路上特别是进入到广西境内,就使人感觉有一种紧张的氛围,不时看到火车上运送的坦克、装甲车、炮车,公路上驶过的运兵车,运输物资的军车,还有徒步行走的步兵,都在朝广西中越边境集结。当我们看到这情境也不由自主的紧张起来,看来这场战争无论如何避免不了了。当地的老百姓,也非常自觉,见到有部队经过,所有的行人和车辆都停在路边,先让部队的人和车辆通过,在繁华地段都有警察维持秩序,保障部队的顺利通行。还有白天在田地里劳作的农民看到我们车队的时候,也停下手中的工作,向我们的车队挥着手,这也是他们对军人最朴实的情感表达。他们也感觉到了,部队这么大的行动,联想到新闻广播的内容,一定是边境要发生大事了。看着这一支支部队急匆匆向中越边境集结,不管是军人还是当地民众,都意识到了,这次是真的要打仗了。</p> <p class="ql-block">二月九号上午罗佑生连长带领第一梯队的战友们出发奔向了龙州前线,我台和另外几个台没有随大部队行动,而是留在了青山机务站,随时待命。可是到了十号,第二梯队的几个台接到通知,到二营集结待命,准备去前线,我台还不属于第二梯队,好郁闷,去前线还没我台的份。至此,二连留在青山机务站就没多少人了,包括我在内有十三个老报务员,还有二十一名新报务员。我们这些老报务员既能从事双边带电台工作,又能从事单带工作。</p> <p class="ql-block">我是七五年学习的双边带通信技术,在通信团集训队,练习用手抄报和用手键发报,时间近十个月,集训队毕业后分到了一营二连,到七七年由于通信技术的改进,我们台和一部分台改为单边带电台,从练习打字开始,用电传收发电报,训练中感觉用电传收发报,机器的抗干扰能力差一些,干扰强的时侯就会乱码,不如双边带用手来抄报。这次由于战争的需要,我们十三个老报务员,又全部改用双边带电台,分为了四个双边带台,准备在青山机务站,接替通信总站的通信联络。但是,我已经两年不在双边带电台工作了,估计用手键发报会有些困难,有困难也必须想办法克服,不管怎样,一定抓紧时间恢复训练,适应双边带电台工作的需要,在工作中想方设法,多练习,多动脑筋,克服困难,努力完成上级交给的通信任务。</p> <p class="ql-block">留在后方心里很难过,感觉不是滋味,心情比较郁闷,可是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在什么地方工作都是为了打胜仗,一切为了打胜仗。留在青山机务站的任务也是艰巨的,除了上机工作,还要带新报务员,再说战争的胜利是靠各方面有机配合,所以告诫自己,在后边也要踏下心来,不能因为没能参加一、二梯队、没能上前线而闹情绪,影响今后的工作。</p><p class="ql-block">我台按照上级的要求做着各种准备,二月十一号上午,当我台在一号坑道前边选好地型,架设天线时,崔凯副团长过来告诉我们,让我们停止天线架设,并立即交待了任务,要我们做好充分准备,到前线去,一听说去前线,我当时的心情别提多高兴了,真是谢天谢地,终于可以和二连的战友们一起战斗了,我也能上前线了,上前线的愿望实现了,当兵几年能赶上打仗机会难得,要珍惜这样的机会,要经得起战火的考验。我们赶紧收拾好装备,下午二点我台赶到了二营报到。</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下起了小雨,我们和二营组成的车队向边境出发了,一路上战友们情绪高昂,都很兴奋,心早已飞到了龙州,飞到了龙州前线。早春二月,天气有些寒冷,但我们参战的心是火热的,后来雨越下越大,但也不能阻挡住我们前进的脚步。车队奔驰向前,感觉这路怎么这么远,怎么还没到呀,着急的心可想而知。当车队行驶到了一个叫板利的地方,停在了一个交叉路口,我台与二营的车队分开,二营的车队开往宁明方向,我台单独向龙州边陲小城驶去。</p> <p class="ql-block">从板利到龙州的路上,我台的车飞驰向前,从车里往外望,可以看出,越是离龙州近越可以看到更多的部队在做各种准备。路过龙州县城的时侯,只见大街上来来往往、匆匆忙忙的军人,军车,有治安巡逻的民兵,龙州县城周围,集结着许多部队,有空军、导弹部队,有炮兵、坦克兵、装甲兵,更多的是步兵。可见大兵压境,形势是吃紧的,火药味越来越浓,战争一触即发。</p><p class="ql-block">我们没在县城停留,继续向二连的驻地进发,从龙州去板曲的路上,看到路边有的山包上挖了许多的大坑,我们猜想是不是安放死亡烈士的地方,看到挖出的全是红红的土,就像是鲜红的血,心里很不是滋味,心情是沉重的,这场战争下来,不知有多少军人会埋在这里,包括我们自己……。我们革命军人就要有马革裹尸的英雄气概,精忠报国,为国家可以献出自己的生命。我连的临时营地在龙州县城西北方向的一个地方机务站(板曲机务站),离县城约30公里,离中越边境不到30公里。我们在板曲附近,打听道路,当地人方言听不清楚,都不知道这个机务站,当地的民兵见我们打听机务站,因为这里有重要的通信设施,便上前盘问我们,怀疑我们是来搞破坏的或是越南特工,好在解释明白了,我们是真正的军人,是来前线打仗的。</p> <p class="ql-block">由于机务站在一个山沟里,只有一条小路进去,路两边都是小树林,灌木丛,不注意很难找到路口,我们在附近来回走了两趟,正在寻找路口的时侯,发现一个路口站着我连二台的孙建华主任在等候我们。我们总算找到家了,孙主任带着我们开车一会就到了连队的营地,在营地周围看见我连的一辆辆电台车,每辆车都进行了伪装,要不是露在外边的天线,根本看不出有一只部队隐藏于此,我连在此组建了前指通信枢纽正严阵以待,己做好战前准备。</p><p class="ql-block">连队对我台的及时到来给予了肯定,我们的心情既兴奋又激动,终于又和大部队在一起战斗了。连队的所有人员都住进了一个半山腰的山洞里,有一条弯弯曲曲的小道直通洞口,山洞非常宽阔,当时也没心情去欣赏里面的美景,感觉就像一个大锅扣在那里,有几十米高,长宽各有几十米,几十号人住在里面,里面不觉得闷,因为在洞的另一侧很高的地方有一个大的洞口,从上面能照射下阳光,下面是悬崖,根本没有人能从那里上来,十分安全。连队所有人员除了站岗担任警戒任务的人外都住在山洞里,连里明确了纪律,不允许走出警戒区,随时待命,没事就在山洞里休息。当晚我们台几个人就在山洞里和全连同志一起度过的,地当床,找一个平坦的地方铺上稻草,再放上被褥就可以睡觉了。</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60, 60, 61);">一觉醒来是二月十三号,早上四点多钟,我们起床打好背包,又做好了出发的准备。没过多久,连里把我台的人员召集在一起,广州军区通信兵部董亚文副科长宣布了一项命令,交给我台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跟随广州军区5号首长去前线,保障他的通信指挥(后来才知道5号首长是广州军区副司令员),并做了几点指示,林育文副团长、杜正前营长、罗佑生连长都在,对我们这次行动非常重视,一再叮咛,一定要想办法完成任务,任务是艰巨的,也是非常光荣的,首长和战友们在等待着我们的胜利消息,并且有可能出国作战,随时都有可能遇到情况,不管怎样,要有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一颗红心献祖国,不达目的心不甘。</span></p> <p class="ql-block">给我们交待任务后,连里紧急集合,全连举行了出国作战宣示仪式,严肃而庄重,让我们举起右手向国旗宣示。同时罗连长宣布了出国作战命令,大意是:中央军委做出了自卫反击保卫边疆的决定,我们要坚决拥护,能参加这次自卫反击作战是光荣的,要求我们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大无畏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为了祖国,勇往直前,不怕牺牲,奋勇杀敌,要克服一切困难,坚决完成上级交给的作战任务。另外还明确了战场纪律,身上不准带有书信等文字性东西和家人朋友的照片,担心这些东西落在敌人手里,造成不必要麻烦,保护好电台和随身的武器弹药,严格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等,从现在起进入临战状态,不允许写信告诉家人。出国作战命令宣布完毕以后,大家都很严肃,非常清楚,考验我们的时刻到了,是当英雄还是当狗熊战场上见了。然后连里组织给每个人都剃了光头,便于受伤包扎,配发了子弹,司机和电工都是冲锋枪每人200发子弹,报务员都是手枪每人60发子弹。我们台按连里的要求整理好行装后,立即驱车赶到42军无线连,有新的任务等待着我们。</p> <p class="ql-block">难忘的出征</p><p class="ql-block">作者:韩晶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们广州军区通信团全体参战人员于1978年12月14日傍晚在团大操场集结完毕,整装待发。随着团长一声令下,全体参战人员分别登上各自配属的车辆,怀着誓死保卫祖国和为国捐躯的坚强信念,义无反顾地开赴前线。夜色中,一支由指挥车、电台车、载波车、接力车、电源车、运输车等一百多辆车组成的庞大车队,浩浩荡荡地从驻地广州花都出发,驱车千里,奔赴对越边境自卫反击战广西前线,随后迅速展开,按照上级部署,全方位开设了包括单、双边带电台、载波、接力等有线、无线多手段通信保障的广西方向对越作战通信枢纽,较好的完成了保障广西战区前线指挥部上对总参、下对广西方向前线作战各军、师的通信联络任务。</p><p class="ql-block"> 时光荏苒,如今43年过去了,在对越作战中,英雄的中国军人英勇无畏,经受了生与死、血与火的考验,一往无前,浴血奋战,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抛头颅洒热血,狠狠教训了恩将仇报、凶残狡猾的越南鬼子,取得最终胜利的场景,仍历历在目,恍如昨日!</p><p class="ql-block"> 如今中越边境自卫反击战的战火硝烟早已散去,但往事并不如烟,那些为国捐躯的英雄们血洒疆场,青山埋忠骨,马革裹尸还。英烈们的忠魂和事迹将万古流芳!永垂不朽!而全体参战将士舍生忘死、保家卫国的历史功绩也将永载史册。对于这一段历史,祖国和人民绝不会忘记,我们这些活着的参战军人也将永远缅怀,永远铭记!无怨无悔!</p><p class="ql-block"> 今天12月14日,又到了43年前我们出征的日子了,回首往事,不禁感慨万千。感慨之余,借用主席《诉衷肠》的诗韵,赋诗一首,以诉衷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诉衷肠》•当年出征战越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年出征战越寇,何惧热血流?如今岁月静好,幸福靠谁守?</p><p class="ql-block">志未酬,已白首。哪堪忧?你我之辈,无悔春秋,初心依旧。</p> <p class="ql-block">以此文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成立94周年。献给战友们分享,建军节快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