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世界著名企业家稻盛和夫在《活法》一书中说过:求利之心是人开展事业和各种活动的原动力。因此,大家都想赚钱,这种“欲望”无可厚非。但这种欲望不可停留在单纯的利己的范围之内,也要考虑别人,要把单纯的私欲提升到追求公益的“大欲”的层次上。这种利他的精神最终仍会惠及自己,扩大自己的利益。稻盛和夫的这种理念始终贯穿他的一生,也为他事业的成功奠定了基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利他,第六版现代汉语词典中,原为佛教用语,给予他人方便和利益不求回报。指是为了使别人获得方便与利益,尊重他人利益的行为,出于自觉自愿的一种利他精神的有益于社会的行为。 人们通过采取某种行动,—方面满足了自己的需要,一方面又帮助了别人;在某些极端情况下,人们可能会不惜放弃自己的需要来满足别人的愿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马云也是一个拥有利他思维的典范。他以“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为理念创建了阿里巴巴。阿里旗下的淘宝网为各行各业形形色色的人提供了一个商业平台,让无数人找到了人生的方向与价值。随着入驻店主人数的增加,这也进一步壮大了阿里的队伍。正是马云本着要想自己成功,先让他人成功的思想,不仅造福了广大小商小贩,也让阿里迅速成长为世界上著名的电子商务公司。</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事业上大获成功的马云并没有在自己的世界里欣喜若狂、忘乎所以,而是以全身心的精力投入到公益事业中。他创办了马云乡村教师计划,为推进乡村教育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马云的成功也向世人们展示了身为一个企业家的风范。一个眼里有着他人,心里装着他人的人,怎么会不成功。这个社会是相互促进、相互成全,共赢的社会,你能为他人提供的价值,也就是你的价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菜根谭》中说道:天理路上甚宽,稍游心,胸中便觉广大宏朗;人欲路上甚窄,才寄迹,眼前俱是荆棘泥涂。他指的是一个人,如果按照天理去做事,他的道路就会像一个康庄大道一样宽广,只要稍微用心,就会感到辽阔无边,心中豁然开朗。如果一个人只会追求自己的私欲,那么他的道路就是一条越走越窄的路,刚一涉入足迹,就会感到荆棘遍布,泥泞难行。我觉得这里所说的天理,就是为人做事最根本的道理。我们要时时刻刻想着别人,做一些有利于社会和个人的事,来展现我们的价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以前读过一个关于两棵苹果树的寓言故事,他讲述的是有两棵苹果树,都结满了果子,后来人们摘果子的时候折断了很多树枝。其中的一颗苹果树觉得自己受了伤,便决定不再结果子,而另一颗苹果树,觉得自己的果子给别人带来了喜悦和欢乐,选择结更多的果子,后来人们便砍了那一颗不结果子的树。这则寓言故事也告诉我们,做人不能光想着自己,只顾着自己的利益和得失,只有当你心中装满着别人,肯为他人着想,别人才会意识到你的价值,才会更加重视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人本来就是社会性动物,不可能脱离群体而独自生存,所以我们为人处世不能自私自利,当你只关注自己的利益与得失时,眼界就会变得狭隘,慢慢的就会陷入故步自封的怪圈。而一个凡事都会想着别人的人,在你遇到困难时,他们也会想办法来帮助你。俗语说: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也形象地说明了人们的心理特征:当我们接收到他人的帮助时,我们也会不遗余力地去回馈他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邻居张阿姨是一位孤寡老人,她靠捡破烂为生。尽管如此,她还想着周围的邻居,每逢她做些好吃的像包饺子,烙煎饼,总会给我们送去点,说是让孩子们尝尝。大家也为她的热心肠感动着,平时没事就带着孩子去她家凑热闹,只希望她能感受到大家的温暖。前阵子,一个孩子说道:我怎么好几天都没见到张奶奶给我送好吃的了。于是孩子的妈妈便匆忙去了张阿姨家,发现张阿姨感冒了。邻居们知道后,都分别去张阿姨家看望她,有的带去了热乎的饭菜、有的带了些足浴包让张阿姨泡脚驱寒,把张阿姨都感动的流下了眼泪。张阿姨的热心肠是我们都看在眼里的,我们也为她事事为人着想所感动着。看着张阿姨慢慢好起来后,大家真的是开心极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人们的心都是柔软的,你为他人做的好事,虽然他们不说出来,但他们都是放在心里的,也许哪天在你需要帮助时,他们就会伸出一颗手,拉你一把。有人说:但行好事,不问前程,也向我们说明了,做人只需要做一个有利于他人和社会的人就好了,别的什么都不用管他。但我们都知道有一颗做对的事的心以及做好的事的行为,其本身已是对我们最大的回报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要想养成利他思维的习惯,我觉得要从两个方面开始练习</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一、培养自己的格局</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一个人的改变首先是从心态上的改变,当我们意识到利他的重要性时,不能只停留在表面上的认识,而是要向内心深处去挖掘自己乐于助人的善良的品质。多读一些名人传记,传统文学作品,了解做人的品质与担当,发自内心的景仰优秀的人以及学习为人处世必备的品格,培养自己的做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二、从行为上做到真正的利他</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当你和陌生人说话时,发自内心地向他微笑,耐心地倾听他,衷心地祝愿他好运;为身边的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参加一些志愿者活动,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以此收获自己利他行为的成就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前路漫漫,未来可期,为了拥有一个更加宁静祥和的内心我们要培养自己的利他思维,只有当你心里装着大家,大家才不会忘记你,只管做对的事,你想要的,慢慢都会有的。</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