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拉街往事

老冯(穷游)

<p class="ql-block">三十多年前,曾去过吉林省的第二大城市吉林市,游览了松花江沿岸风光,并乘船游览了松花湖景区。吉林市不仅自然风光秀丽,而且人文景观很多,因这里曾是东北女真人重要的发祥地之一,是明代海西女真扈伦四部(乌拉、哈达、叶赫、辉发)之一的乌拉部都城所在地。同时,也是本溪市大峪地区赵氏家族的祖居地。前不久,再次去了吉林市,重点游览了乌拉街的部分景点。了解了大峪赵氏家族祖先更多的历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乌拉街镇位于吉林市北郊35公里的龙潭区。从吉林市市区开车前往,走一段环城高速路,大约需要40多分钟就可到达。乌拉街镇有人口7万多,占地188平方千米,物产丰富,历史悠久。是吉林省著名的文化旅游大镇。</p> <p class="ql-block">到了乌拉街镇,先去了位于镇北部旧街村的乌拉故城。木头搭建的景区大门,大门旁边有一幢房子,没人售票,看样子免费开放,一天能有三五十游客。进入大门,故城一目了然,城里的地面上长满了荒草,四周的城墙遗址上,弯弯巴巴的老树在迎风摇曳,城里没有什么其它建筑物。海西女真四部是先有乌拉部,然后才有其他三部,因此乌拉故城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蕰。故城遗址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应该象其它古城那样恢复重建,再现当年乌拉都城繁华热闹的景象。望着落寞沧桑的乌拉故城,让人不胜感概,思绪万千。</p> <p class="ql-block">远观景区大门。</p> <p class="ql-block">进入大门,两侧还有几块绘画的宣传版,介绍当初故城内的部分建筑,如点将台、娘娘庙、圆通楼等。</p> <p class="ql-block">内城中央偏北,夯土构筑的略呈椭圆形的大型建筑台基,俗称“百花公主点将台”。长约50米,宽30米,高7米。土台前有60级青砖台阶。1690年建了娘娘庙,1843年重修娘娘庙,又建了二层圆通楼,供奉着从北京运来的多尊铜佛像。</p><p class="ql-block">现在台基上建有一座革命烈士纪念碑。据附近村民讲,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军队以台基上的建筑为据点,依仗武器精良,弹药充足,顽强抵抗。解放军在激烈的攻坚战中,牺牲了很多战士。后来在一天夜里,解放军战士趁敌不备,放火烧了庙宇,才全歼国民党军队。为纪念死去的先烈,建立了革命烈士纪念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城墙均系分层夯土筑成,每层厚度在6至10厘米之间,夯层明显,有排列有序的柱洞痕。</p> <p class="ql-block">故城四周四米多高的城墙。</p> <p class="ql-block">城墙外有护城河。</p> <p class="ql-block">相传乌拉部的形成,有着悠久漫长的历史。他们不是原住民,而是来自更遥远的北方。很早以前,在西伯利亚的通古斯高原的山林中,生活着靠打渔狩猎为生的通古斯人,他们中的一部分人,经过几千年的迁徙,来到外兴安岭东南地区的黑龙江流域。早期的乌拉部祖先发祥于纳喇河畔,在黑龙江北侧支流结雅河上游第二支流中,有一条支流,从北向南汇入结雅河,此即纳喇河。“纳喇“在满语里是太阳的意思,纳喇先人在漫长而严寒的冬季,依赖阳光,崇拜太阳,以太阳为图腾,也以太阳(纳喇)为姓氏,纳喇河流域是纳喇氏部落的发祥之地。虽是发祥地,并非理想居住地。纳喇河流域地处外兴安岭南麓,属于高纬度、高地势地区,极为寒冷。并不适合人类繁衍生息。经过征战融合,纳喇氏部落继续辗转南迁,渡过漫漫历史长夜,成为挹娄大家庭中的一个部落,驻居于黑龙江下游滨海地区。唐朝末年成为黑水靺鞨人,金国时期成为兀的改部族联盟成员,元朝时成为水达达路成员,其中一些分支,被征调到黑龙江入海口附近的塔山地区服役。塔山地区是极富特殊意义的地方:元朝时期征东元帅府、明朝奴儿干都指挥使司,均曾在这里设府,成为军政中心。这里建有辽金时期砖塔,故得名塔山,塔山成为重要地形地理标志物。所组建的卫所,又都寇以塔山之名:塔山卫、塔山前卫。这里虽然是战略要地,但并非谋生之地,为了部族的发展繁衍,驻居于塔山卫的纳喇部始祖纳齐布禄,带领整个部落迁移到呼兰河(今哈尔滨市呼兰区)附近东岸地区,但仍以纳喇为氏。呼兰河是松花江北岸支流,呼兰河地区当时俗称扈伦地区,这里是人类理想的繁衍地。纳喇部首领纳齐布禄又往南迁,1407年在金州城(乌拉故城的松花江对岸,吉林市永吉县土城子乡)自立扈伦国,下辖四部(乌拉、辉发、哈达、叶赫),因松花江大曲折处被称为海西,所以统称海西扈伦四部。各部经过南迁后,脱离“东海女真”(野人女真),而成为海西女真。由于靠近经济发达的辽南和中原汉区,社会经济发展很快。由过去的原始社会曾经大弓射猎为主要衣食来源。食兽肉,衣兽皮,住地穴,开始转向封建社会从事农业辅以畜牧、狩猎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过了150年后,到1562年,纳喇氏始祖纳齐布禄的七世孙布颜,率众在乌拉河畔(即金州城对岸),在扈伦四部之一乌拉部的基础上,建乌拉国,自号乌拉国汗。仍依祖姓纳喇氏,后加乌拉地名,形成了满族大姓乌拉纳喇氏。经过数代人的开疆拓土,乌拉国的领地,已扩大到,大致位于今中国吉林省、黑龙江省与朝鲜北部、俄罗斯滨海边疆区东南部领土境内,疆域东至图们江流域及朝鲜东海,东北至乌苏里江一带。从1407年建扈伦国,至1613年被努尔哈赤攻占灭国,历206年。传九世,十个国王。乌拉国灭亡后,部众被收归建州女真。成为满州八旗的主要成员,为清王朝的建立做出了重要贡献。</p> <p class="ql-block">有关历史文献记载,在乌拉街这个地方建城,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最早在唐朝时期的渤海国在此先筑城,后渤海国被辽朝所灭,古城被焚毁。1150年,金朝海陵王完颜亮下令在此再筑新城,称乌拉洪尼罗城”(乌拉:满语为沿江;洪尼:满语为要塞,即沿江要塞城)。1562年,布颜带领逐渐强大的乌拉部,重修了洪尼罗内城,新建一座小城,称紫禁城,城内修筑了宫殿。在城外又筑一道套城叫外罗城,原洪尼罗城改称内罗城。1613年,努尔哈赤亲率建州兵马攻打乌拉部,乌拉兵败,努尔哈赤一举攻占乌拉都城,宫殿被毁。清朝中期,地方总管在古城百花点将台上,又修了娘娘庙和圆通阁。解放战争时古城中庙宇楼阁再被毁,又在百花点将台上建立了革命烈士纪念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乌拉古城分三层,现在看到的故城遗址,是乌拉古城的内城,也就是紫禁城,周长788米,只有一座南门,就是景区入口大门,城高4米。中城周长3532米,也是城高4米。外城周长约7040米,外城城高5米,有东西南北四个门。三道城均略呈梯形。现在内城没有建筑物,原来外城的东南西三面,有不少民居。</p><p class="ql-block">从1562年建紫禁城,到1613年,努尔哈赤灭乌拉部,50多年间,这座城里发生了许许多多的故事。乌拉国王布颜建好紫禁城后,全家人就住在故城的宫殿里。他育有六个儿子,长子布干,六子博克多(或称博克铎,本溪大峪地区赵氏家族先祖)。布颜去世后,长子布干继承王位。布干生有两个儿子,长子满泰,次子布占泰。布干一生没有太大作为,去世后,长子满泰继承王位。满泰生有四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历史文献记载,1596年,满泰和儿子巡视水利工地时,被部民所杀。满泰弟弟布占泰,在努尔哈赤派兵护送扶植下,继承了王位。满泰年仅7岁的女儿阿巴亥,也被叔叔布占泰收养。五年后的1601年,布占泰把刚满12岁的亲姪女阿巴亥,送给建州部主,43岁的努尔哈赤做妃子,阿巴亥聪颖玲琍,很受努尔哈赤宠爱,两年后,14岁的阿巴亥,被封为大妃,相当于皇后,先后为努尔哈赤生了三个儿子。大儿子英亲王阿济格,二儿子睿亲王摄政王多尔衮,三儿子豫亲王多铎。三个儿子个个都是清朝的栋梁之材,尤其是多尔衮在清太宗皇太极去世后,他担任摄政王,带领清朝八旗军,从龙入关,开创了清朝统治中国268年的基业。由此,可以看出,生于乌拉部的阿巴亥对清朝是有巨大贡献的。努尔哈赤驾崩后,37岁的阿巴亥被逼殉葬。后被追封为孝烈武皇后。</p><p class="ql-block">又过了6年,到1607年,乌拉部和建州部在乌碣岩发生重大战役。在这场战役中,布占泰的叔叔主帅博克多和儿子硕色被杀。转过年1608年,乌拉部主布占泰为缓和与建州部的关系,又把已战死的主帅博克多女儿,他的堂妹,送给努尔哈赤八子四贝勒皇太极做妻子,登基后被封为继妃,先后为皇太极生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大儿子就是大名鼎鼎的肃武亲王豪格,做为清太宗皇太极长子,他本应继承皇位,却在与即是叔叔又是表弟的多尔衮竞争中,败下阵来,被自己同父异母6岁的弟弟福临继承了皇位。论雄心和谋略,多尔衮比豪格更优秀,如果清太宗皇太极指定豪格接班,中国的历史就有可能改写。博克多的女儿继妃与孝庄皇后,曾先后侍奉清太宗皇太极。满泰的女儿阿巴亥和博克多的女儿,从小就生活在乌拉故城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游览乌拉故城后,又游览了乌拉街镇政府西侧的清代建筑群之一“魁府”,乌拉有三府“魁府、后府、萨府”和清真寺。乌拉街“三府”为典型的清代东北民居建筑,风格独特,既有建筑艺术研究价值,也有北方民居特色。</p> <p class="ql-block">保存完好的清代民居建筑中心的魁府建筑遗址。由于魁府保护较好,建筑特点明显,成为一些小有名气的影视剧拍摄地。</p> <p class="ql-block">品尝乌拉街的特色美食一一著名的乌拉火锅,是去乌拉街游览不可或缺的一项内容。乌拉街镇里正宗的乌拉火锅当属《凤吉园》。饭店规模大,前后都有停车场,饭店大厅三十多桌可同时用餐。更重要的是该店己建店140多年。而且乌拉火锅的味道特别正宗,这家老店的乌拉火锅还被评为吉林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就餐时,饭店老板娘介绍了乌拉火锅的来龙去脉。满族是渔猎民族,几千年来就是以食鱼及野兽、野禽为主。因狩猎时,居无定所,便骑马架鹰,带着猎狗,拉着爬犁,随身带着一口三耳吊锅及火镰,走到哪里,便架起吊锅拢起火,待锅中水开了之后,便将打到的野味切成薄片,放入锅中煮涮而食,从而形成了初始满族火锅的雏形。1682年,康熙皇帝巡游到吉林乌拉打牲府,地方总管用乌拉火锅招待康熙皇帝,龙颜大悦,随后带入宫中御膳。在庆祝他登基六十年时,入千叟宴,盛款千叟与群臣。由于皇家的推崇,满族火锅发展到鼎盛时期,由原来寻常百姓家的粗糙吃法,演化为贵族式的烹制方式,现在火锅己经风糜全国。因此,可以说火锅是发源于乌拉火锅。</p><p class="ql-block">传统的乌拉火锅还有“前飞后走,左鱼右虾,转圈撒葱花”一说。</p><p class="ql-block">当天中午,我们点了火锅套餐,同行的三人,都享受不了牛羊肉美味,这几盘肉只能让我一个人大快朵颐了。感觉乌拉火锅与其它火锅的味道确实不一样,令人难忘。</p> <p class="ql-block">游览了乌拉街后,回到吉林市区游览了满族博物馆。</p><p class="ql-block">满族博物馆座落在船营区,《北山公园》前的王百川居宅旧址,建筑面积1900平米。里面设有《满根溯源》等8个展厅。共展出文物1000余件,其中珍贵文物30余件。展厅里专门介绍了,利用硅胶人像形象刻画了乌拉纳喇女人被选为皇后的情况</p><p class="ql-block">乌拉纳喇氏不仅有两位女人做了清朝的大妃,后来还有两位女人做了皇后。1691年,雍正皇帝登基前就娶了10岁的乌拉纳喇.多其木里为妻子,1722年登基后,册立为皇后,51岁去世,被谥曰为孝敬宪皇后。1734年,乾隆皇帝也娶了一位乌拉纳喇氏女人,先做娴妃,娴贵妃,后皇贵妃,最后做了15年皇后。后因乾隆皇帝江南巡游时,因她“忤上旨、违国俗”被打入冷宫,一年后去世,娴妃、皇贵妃、皇后等册宝都被收缴。她是《还珠格格》电视剧中,皇后的原形。另一部古装电视剧《如懿传》,曾对这段历史也有过描述。总之,乌拉部先后为大清朝贡献了四位大妃或皇后。</p><p class="ql-block">展馆还介绍了,位于乌拉街镇的打牲乌拉总管衙门(打牲乌拉,满语为布特哈乌拉,汉译江河渔猎之地。),设立于(1657)年,是与江宁(今南京)、苏州、杭州齐名的清代四大朝贡衙门之一,为四大衙门之首。是清朝内务府直属机构,负责清皇室贡品采捕、储藏、运送及呈进等事项。打牲乌拉总管衙门所辖区域,方圆500余里,拥有22处釆贡山场和64处釆珠河口,下设鹰户、珠户、貂户、蜜户等打牲丁,负责采捕海东青、东珠、紫貂、鲟鳇、蜂蜜、松子等贡品达3000余种。</p><p class="ql-block">萨满教是一种世界性的原始宗教,曾为东北亚、北美、北欧等地区通古斯语系各民族世代信仰,全民信奉。吉林乌拉满族及其先民自古崇信传承萨满文化,是满族文化的母源。展馆中有一套萨满服饰是镇馆之宝。这件神服,历史久远,保存完好。从神服的材质和所绘的图案来看,他贯穿了萨满文化信仰的主线。上面的图腾种类繁多,包罗万象,集世间万物于一身,是萨满文化宝贵遗存和萨满文化多神论的集中体现。现己被评为国家一级文物。</p><p class="ql-block">通过参观满族博物馆,更加生动、形象、全面地了解了乌拉街过往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松花江边的《吉林.乌拉》主题公园。</p> <p class="ql-block">吉林市内松花江边,康熙皇帝巡游松花江的登船石。</p> <p class="ql-block">松花江码头标志柱。、</p> <p class="ql-block">松花江护坡堤上的浮雕,表现了康熙皇帝于1682年,在吉林松花江上,检阅清朝最早水师的场景。</p> <p class="ql-block">吉林市内松花江沿岸风光。</p> <p class="ql-block">明朝初年,散居白山黑水一带的女真人,经过长期战争、迁徒、融合,逐步分化为建州、海西、东海(又称“野人”)三大部分,由奴儿干都司管辖。女真各部地互相交错,各自雄长,不相归一,长期处于分裂割据状态。</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583年,努尔哈赤带领数十人,靠“十三副遗甲”起兵,经过十年征战,收服了建州九部,兵马发展为一万五千多人,形成了强大的女真势力之一。随着努尔哈赤一统建州、逐渐势大,引起了海西女真的不安。</p><p class="ql-block">1593年9月,以叶赫贝勒布寨、纳林布禄为盟主,联合哈达贝勒孟格布禄、乌拉贝勒满泰及其弟布占泰、辉发贝勒拜音达里、蒙古科尔泌部贝勒明安以及锡伯、卦尔察、长白山女真朱舍里、讷殷共九部联军三万人向建州进发。努尔哈赤获悉后,根据地形布置滚木礌石等防御工事,采取诱敌深入的战术,然后全力出击,造成叶赫部盟主一死一伤,其他贝勒见状士气涣散,纷纷撤退。建州军趁势掩杀,联军惨败。乌拉贝勒满泰之弟布占泰也被生摛。建州此战斩杀叶赫贝勒布寨及其以下四千人,缴获战马三千匹,铠甲一千副。九部联军的惨败改变了建州和海西之间的力量对比,导致了海西女真最后的灭亡。这场战役也是乌拉部与建州部的第一场战役,</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去吉林乌拉古城之前,曾去过撫顺新宾,这是位于新宾上夹河镇胜利村的古勒山战役发生地。</p> <p class="ql-block">在古勒山战役中,乌拉部贝勒布占泰被俘后,努尔哈赤从长计议并没有杀他,而是宠络他,赐给他猞猁裘、蟒缎、衣物等,并封他为协助军务牛录额真。</p><p class="ql-block">布占泰1596年回乌拉国继位后,到1607年,乌拉部与建州部开启了10年蜜月期。布占泰于回国后的当年12月,将自己的胞妹乎奈送努尔哈赤的弟弟舒尔哈齐为妻。布占泰成了舒尔哈齐的舅哥。两年后,1598年12月,努尔哈赤又把其弟舒尔哈齐的亲生女儿额实泰,送给布占泰为妻,舒尔哈齐又成了布占泰的岳父。1601年11月,布占泰把哥哥满泰的独生女阿巴亥送给努尔哈赤为妃。死去的原部主满泰,又成了努尔哈赤的岳父,布占泰成为了努尔哈赤的叔岳父。1603年,努尔哈赤再把其弟舒尔哈齐亲生女娥恩哲送给布占泰为妻。舒尔哈齐再成为布占泰的岳父。1608年9月,努尔哈赤又将亲生女儿穆库什送给布占泰为妻。努尔哈赤又成了布占泰的岳父。同年,布占泰为缓和关系,又把博克多的女儿送给努尔哈赤的八儿子四贝勒皇太极为妃,死去的博克多又成为皇太极的岳父,皇太极也成为博克多儿子陶国泰的姐夫。亲戚套亲戚,有点乱套。前后五次联姻,七次盟誓也没有改变女真统一的大趋势,即“疆场之事不以婚媾谊”,最后,努尔哈赤还是以军事手段征服了乌拉部</p> <p class="ql-block">从吉林市出来,还去了乌碣岩战役的发生地附近的图们市和珲春市。图们江大桥,是中国和朝鲜的交界处。在图们江中国一侧,遥望对岸朝鲜二十公里处钟城附近的乌碣岩(明末清初,朝鲜北部钟城地区曾归清朝管犗),那里曾是1607年二月,乌拉部与建州部发生重大战役的古战场。也是本溪大峪地区赵氏家族祖先博克多的殉难地。</p> <p class="ql-block">图们江入海口。</p> <p class="ql-block">图为,珲春图们江码头。珲春市三家子乡高丽村,曾是历史上东海女真人瓦尔喀部蜚优城所在地。</p> <p class="ql-block">东海女真人瓦尔喀部,位于今乌苏里江口至江源,图们江口至江源两岸,辖有额赫库伦部、安楚拉库部、蜚优城等。该部投奔乌拉部后,因盛产东海珍珠、貂皮等,每年都要向乌拉部纳贡。</p><p class="ql-block">1607年二月份,乌拉部和建州部在朝鲜北部钟城附近的乌碣岩发生一次重大战役。当时正值严冬时节,处于长白山东部的乌碣岩地区更是冰天雪地,天寒地冻。蜚优城主策穆特赫部,不堪忍受乌拉部的羞辱,欲投奔600多公里外的建州部,请求派兵来接应。努尔哈赤立即派其弟舒尔哈齐,儿子褚英和代善,大臣费英东、扈尔汉、安扬古利等带领三千人马,从撫顺新宾前往珲春三家子乡的蜚优城迎接。二十日到达蜚优城后,收服了四周屯寨五百户人。三位贝勒令费英东、扈尔汉、扬古利带兵三百护送先行。这时乌拉部已得到消息,布占泰立即派叔父、兵马统帅(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长或总参谋长)乌拉纳喇.博克多和儿子硕色带兵一万多人(相当于一个军),从吉林乌拉紧急赶往珲春堵截,在图们江右岸的乌碣岩(朝鲜的钟城)附近截住。建州部大臣扈尔汉带着一百名士兵,护送五百瓦尔喀人在山上扎营,二百人(不到一个营的兵力)与乌拉部万人列阵对峙,费英东单枪匹马先后挑杀了7个乌拉兵。博克多虽为乌拉部主帅,但常在帐中运筹帷幄,很少亲自带兵冲锋陷阵,外加武艺不精,久疏战阵,更没见识过建州的虎狼之师,见状下令立刻收兵,准备第二天再战。翌日,建州的三位贝勒率领二千多人马赶到。二百人都没打过,更别说二千人了。褚英和代善各带500人马杀入乌拉大营。激战中,25岁的代善,血气方刚,直奔32岁的乌拉部主帅博克多杀去,刚一交手,代善左手攥住了博克多的头盔,右手挥刀将其斩于马下。博克多的儿子硕色也死于乱战之中。主帅被杀后,乌拉部兵马大乱,建州兵开始了砍瓜切菜般的大屠杀。此战,建州女真杀了乌拉部主帅,还生擒了大将,常柱父子及其弟弟等三贝勒,同时斩人三千(也有记载说五千),获马五千匹,铠甲三千副。凯旋回师之后,由于博克多的不堪一击,成就了代善的一世英名。努尔哈赤因代善奋勇杀敌,赐予代善“古英巴图鲁”称号。赞誉代善既英勇,又硬如钢铁,是勇士之最。</p><p class="ql-block">乌碣岩之战,使乌拉部再次遭到空前的沉重打击,进一步削弱了乌拉部的实力,乌拉部从此一蹶不振。而且建州女真也打开了通往东海女真的大门,对后来招抚东海女真起到了重要作用。</p><p class="ql-block">在这次战役中,代善亲手杀了博克多及长子硕色,从此两个家族也结下了数百年的不解之缘。</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在努尔哈赤征服海西女真的战争中,于1601年先收服了位于辽宁开原地区的哈达部。</p><p class="ql-block">1607年2月在乌碣岩打败乌拉部后,同年9月又征服了位于吉林省辉春县的辉发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接着开始了征服乌拉部的进程。1609年,努尔哈赤的的儿子褚英和代善等率五千兵再克乌拉部的宜罕山城。</p><p class="ql-block">又过了三年,1612年12月,努尔哈赤率儿子莽古尔泰、皇太极亲征乌拉,沿乌拉河南下,连克河西六城后,兵临乌拉都城下。努尔哈赤命令攻占乌拉城北门,焚其粮,毁其城门。布占泰见势不妙,再度乞和。努尔哈赤在痛斥布占泰的种种罪状后,撤军返回建州。</p> <p class="ql-block">1613年正月,努尔哈赤以布占泰背盟、囚妻为理由,再次率代善、阿敏及费英东等五大臣,带领三万大军(这是所带领兵马最多的一次,有灭国的节奏)再征乌拉。建州军势如破竹,连下三城。对布占泰不满的贵族和乌拉部孤立无援的部民均望风而降。布占泰率军三万驻守伏尔哈城(今乌拉街镇富尔村),决定与努尔哈赤决战。双方厮杀,乌拉兵又大败,兵马损失十之六七,一万多人被杀。建州军一鼓作气直奔乌拉城,很快拿下乌拉都城。布占泰见大势已去,麾下之兵己不足百人,只得夺路而逃。途中又被代善截击,布占泰一人逃窜,单骑投奔海西女真仅剩的叶赫部。建州攻占乌拉都城后,乌拉部从此灭亡。努尔哈赤在乌拉停留十天,将众多乌拉部降民编成万户,这其中就包括博克多的儿子陶国泰等人,一同被带回建州。这场战役是建州部与乌拉部最后的决战。</p> <p class="ql-block">布占泰投奔叶赫部后,在叶赫贝勒金台吉的安排下,在赫尔苏河源头处建了一处房子,隐居在那里。努尔哈赤多次派出使臣前往叶赫,索要布占泰,都被金台吉严词拒绝。五年之后的1618年,布占泰忧郁病死在叶赫部。转过年,1619年,海西女真最后一个部落叶赫部也被努尔哈赤征服。至此海西女真四部都被努尔哈赤的建州女真全部征服。从此统一壮大的建州女真人开始集中精力攻打明朝。</p> <p class="ql-block">努尔哈赤收服乌拉部后,曾安排他的外孙子、布占泰的儿子洪匡留守乌拉都城。十二年后的1625年,洪匡不甘现状,还想报仇复国,纠集部族发动了叛乱,结果再次被努尔哈赤亲自平叛。洪匡自杀,布占泰的后裔,被迫隐姓埋名散落在长春九台地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沈阳故宫。从1625至1644年,清朝入关前的都城。</p><p class="ql-block">在十七世纪中叶,中国再次发生了改朝换代。建州女真人努尔哈赤一代枭雄,戎马一生,实行民主共治,谁行谁上,为建立清朝打下坚实基础,十六个儿子都能征善战,尤以八子皇太极、十四子多尔衮雄才大略,出类拔萃。皇太极于1636年建立了清朝。八年后的1644年,在和硕睿亲王、皇父摄政王多尔衮带领下,推翻了明王朝,平定中原,开创了蒙古游牧民族建立元朝统治中国90年之后,由满州渔猎民族建立清朝,统治中国268年的新纪元,这个王朝经过康、雍、乾几代人的励精图志,再一次打破长城的内外阻隔,使关内外连为一体,为划定祖国现代疆域,为抵御外来侵略,为祖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巩固做出了重要的历史性贡献。</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图为,沈阳东南苏家屯白塔堡地区的白塔。</p> <p class="ql-block">400年前灭亡的乌拉国,与辽宁省本溪市大峪地区的赵氏家族血脉相连。因为在这里还生活着乌拉国贝勒、兵马统帅博克多的直系后裔,这是怎么回事呢?说来话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辽宁省本溪市区有一座坟,这座坟埋葬着清太宗皇太极的礼部大臣,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孙子、礼烈亲王代善的三儿子爱新觉罗.萨哈廉。这座坟因萨哈廉是代善的三王子,所以称三王坟。三王坟西边不远处的山坡上有一片古老的荒坟,被人们称为西坟,与之相对,称三王坟为东坟。东坟原来全称是“大清和硕颖毅亲王陵墓”。据史料记载,萨哈廉能征善战,屡立战功。特别是在努尔哈赤驾崩后,在汗位选继过程中,他慧眼识才,在父亲代善和皇太极之间,不徇私情,为了江山社稷,毅然支持了皇太极。后来在清初设立的六部中,他主管礼部。在他积极推动下,为皇太极立尊号,使皇太极由后金汗王过渡为清朝第一位皇帝。加强了皇权,促进了清初封建社会制度的完善。萨哈廉不仅是一位骁勇善战的武将,而且具有卓越的管理才能,无论是军事管理还是行政管理,都提出了很多具有远见卓识的战略性建议,被皇太极所采纳。可以说是清太宗皇太极的股肱重臣,心腹谋士,得力的左膀右臂。如不过早去逝,应是清王朝内阁总理大臣的不二人选。萨哈廉生病期间,皇太极多次亲自探望,盼他早日康复。萨哈廉于1636年5月27日去世后,皇太极为他举行隆重的葬礼。并近前痛哭四次,高度赞扬其聪明敏捷,深明事理,精通满汉蒙古文义,功勋卓著,追封和硕颖亲王。仪式结束后,又痛哭三奠。1671年(康熙十年)6月被追谥为毅,合称和硕颖毅亲王。1754年(乾隆十九年)9月,奉乾隆帝旨,入祀盛京贤王祠。萨哈廉去世后,初葬于兴京(赫图阿拉)东南五里,因功勋卓著,地位显赫,自然予以厚葬。</p><p class="ql-block">清朝前期,沈阳东南部的本溪地区,多为两红旗主礼亲王代善的封地,代善去世后,由其子孙承袭。为祭祀方便,经萨哈廉后裔请求,朝廷批准,将萨哈廉陵墓从兴京迁葬到今本溪市风水俱佳的太子河畔。并于1672年农历八月初一重新立碑于墓前。陵墓规模按亲王定制迁建。这样重要的陵墓是需要派兵丁守护的。</p><p class="ql-block">1629年清太宗皇太极为其父努尔哈赤卜建福陵(沈阳东陵),并选派努尔哈赤生母娘家喜塔拉氏家族守护陵墓。从此开始,清朝就有了皇亲国戚家族守陵的定制,各宗室贝勒的陵墓守护也采用姻亲家族守陵原则。</p><p class="ql-block">爱新觉罗.萨哈廉的妻子乌拉纳喇.济海尔,是乌拉部贝勒布占泰的女儿,她为萨哈廉生育三个儿子和三个女儿。乌拉部于1613年被建州女真所灭,其部众大部分被收归在代善的正红旗。济海儿的哥哥洪匡贝勒,曾于1625年发动叛乱,被努尔哈赤派兵平息,其幸存的后人都隐姓埋名于民间。她在直系亲属中,已没有守陵之人。于是推荐本族堂叔陶国泰前来守护丈夫的陵墓。陶国泰就是乌拉部贝勒、兵马统帅博克多的二儿子,清太宗皇太极的内弟。博克多共育有三子一女,大儿子硕色随父出征乌碣岩战役,和父亲博克多先后被代善所杀,战死沙场。大姐被布占泰送给皇太极做了继妃,生两子一女后,被休弃,不知所终。博克多的小儿子五哥后来充军也战亡。博克多就剩陶国泰一支后裔被收编在正红旗。曾改姓氏为伊尔根觉罗(“伊尔根”臣民的意思),从此他就被称为伊尔根觉罗.陶国泰,而不是乌拉纳喇.陶国泰。随着战争的进展,先迁到撫顺新宾赫图阿拉,后随正红旗驻扎在沈阳苏家屯地区的白塔堡。1644年清朝入主中原时,陶国泰己40多岁,他先与满族女马氏结婚,一直没有生育,后来又娶了汉族女张氏,先后生育了四个儿子。入关后,全家人随着正红旗进驻在北京西直门外,后来又移居到山东省青州地区。1672年,已过花甲之年的陶国泰,人生轨迹从此发生了重大变化。接旨后,携全家开始回东北护陵,但守护的墓主却是杀父杀兄仇人代善的儿子,这其中的屈辱,让他情何以堪,让他死去的父亲和兄弟做何感想,为了生存,为了家族的延续,实属无奈。从此,陶国泰及后裔开始了300多年的护陵生涯。(图片选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清康熙十一年(1672),陶国泰按“皇亲守陵”定制,接差来到本溪护陵。带领己经成人的四个儿子,率领附近原住户唐家庄、朱家庄的民户丁壮,守护三王坟。守陵人在护陵地为了遮风避雨雪、餐饮休息、存放祭扫墓地工具、保管贵重祭器及祭祀供品,进而为远道而来的祭奠人员提供食宿休息场所等。在陵墓附近建一些类似驿站性质的护陵房舍。当差守陵的人,从此在三王坟附近定居。日久天长,在护陵房舍周围形成村落,以陵得名为三王坟村。后简化为雅称三王村。曾经的三王坟和三王村,由于历次城建铺路、架桥等土建施工影响,地表形状变化较大,已不存在。具体位置,大致在太子河南岸滨河路上,东芬大桥头煤气大罐至现在的民建社区服务中心办公楼(原邮电器材厂)之间,也就是现在居民小区和铁路路基一片。煤气大罐已拆除,变成了一片空地。三王村当时有赵大门楼、大黑门、大车店、上院、下院、东院、西院等各宅院,这些名称反映了昔日三王村的兴盛红火。</p> <p class="ql-block">萨哈廉陵墓地处平顶山脚下的太子河南岸,远看河对面兆山(原本钢二电后山)峰顶走势平缓。墓地苍松翠柏,林木茂密,肃穆而庄重,并有专人护陵。1904年日俄战争时期,双方曾在本溪展开激战,砍尽了萨哈廉墓周围的林木,仅剩下光秃秃的孤坟。后来在修建太子河大桥时,因该坟妨碍施工,遂被迁徙,墓碑曾被迁立于明山区胜建街的一座山坡上,处于居民区中,后来萨哈廉墓碑又迁移至平顶山碑林,从而得到更好的保护。如今,东坟和西坟都不在了,然而东坟和西坟的名字,却一直传了下来,并改雅称东芬和西芬。图片选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坟前赑屃的背上,。立着高大的石碑。碑高3.94米,宽1.15米,厚0.4米,碑头雕刻四龙,碑周浮雕云龙图案,满汉文文字刊。图片选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平顶山碑林大门。</p> <p class="ql-block">清军入关后,满汉文化由相互影响至相互融合。在人员相互交往中,满族人多音节姓氏与汉姓中单音节姓氏相比较,多显不便。很多满族人为社交方便,在保留祖传满族姓氏的同时,又有自己的汉姓氏,形成双姓氏制。赵姓居百家姓之首,又是两宋朝的皇姓。纳喇氏.纳齐布禄后裔中乌拉部多数改赵姓,而其中小部分依纳喇氏改姓那。陶国泰的儿子都改汉姓赵,并仿汉族姓名按字排辈。</p><p class="ql-block">当初建陵时,还规定以三王坟为中心,方园十五里以内,闲置荒地开为祀田,归守陵户耕种,充做守陵兵丁军饷。部分山林为打柴山场,现在的《望溪公园》那片山,就曾是这些护陵人的打柴山。</p><p class="ql-block">陶国泰携全家到本溪,以护陵为业,以祀田之产为饷。除安排一部分人守陵外,其他人都定居在了太子河上游南岸,距离三王坟十里远的地方。这片土地,东南西三面环山,山上经常有野猪、狍子、野鸡出没。北面临太子河拐弯处,河中鳌花、重唇、鲤鱼等珍贵水产丰富,即可打渔,又可狩猎,是理想的渔猎民族聚居地。当时这片土地人烟稀少,土地荒芜。赵氏家族定居后,大力发展农耕作业的同时,又兼打渔狩猎,保持着渔猎民族的风俗习惯。经过多年的开荒拓土,开枝散叶,逐渐形成自然村落,被人们称为“打渔堡子“。四个儿子按照在村中的居住位置,自然形成北头、南头、中街、西街四支。由于不再抽丁,远离沙场,人丁发达。从博克多的儿子陶国泰到本溪,已传后人十四世。经过350年的繁衍生息,后代己达一万多人。不仅遍布本溪市,甚至东三省以及全国各地,都有从大峪走出的赵氏族人,甚至还有人已在国外定居。</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300多年后,被称为打渔堡子的古老渔村,在1945年本溪刚解放时,解放区在上报简报时,把打渔堡子这个村名,谐音简化称为“大峪”。从此,打渔堡子这个村名进入了历史,而改称大峪。更名以来,这个地区做为本溪的东大门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三十年,变化翻天覆地,己看不出原来模样,大峪赵氏家族的四个分支,所谓北头、南头、中街、西街己不存在,但周围的山水还依稀可辩。峪明路和溪田铁路线在村东南穿过,沈丹高速公路飞架在村西的小河之上。滨河南路在村北与高速公路出口相连。在大峪其它地区还建成许多中高档小区。现在大峪地区高楼林立,道路宽阔笔直,已成为本溪市的新客厅。</p> <p class="ql-block">我的亲舅舅赵佐武今年已82岁,原本钢第一机修厂供应科长退休,他就是乌拉国贝勒博克多及陶国泰的后裔,陶国泰的十二世传人,也是纳喇始祖纳齐布禄的二十一世传人。他如果恢复满族姓氏,应称为乌拉纳喇.佐武。他曾居住在大峪村的北头。北头是由嫡子嫡孙传承,有老院和前店两个大院。当初是为了防止土匪袭扰,先圈地建大院,然后在里面盖房子。一个大院就是一大家子。我的远房叔伯舅舅赵宝田,(在赵氏家族中“佐“字和“宝“字是一辈人)今年76岁,市委党校处长退休。十多年来,不辞辛苦,带病数次往返吉林、黑龙江等地,收集了大量珍贵的大峪赵氏族人家谱及资料,编撰了《本溪大峪赵氏家族全书》,对大峪赵氏家族的发展进行了系统全面的总结,为弘扬和发展中华传统文化做出贡献,此全书已被东三省博物馆收藏。大峪村还有许多赵氏族人很早就参加革命,担任市各级领导干部。大峪村曾是牛心台公社的一个生产大队,北头是第五生产队,现在已归明山区新明街道办事处管辖。过去的茅草房、砖瓦房在加快建设本溪东部地区的规划蓝图中,建成了大峪新村、铁林小区。</p> <p class="ql-block">大峪西山下的小河还在静静的流淌,这里曾留下本人许多童年的记忆,和玩伴们一起在小河里和太子河边戏水、捉鱼、摸蝲蛄。现在沈丹高速公路飞跨在小河之上。</p> <p class="ql-block">大峪地区标志性建筑,市广播电视大楼。市总工会、市建委、博物馆等有关部门都入驻大峪地区。</p> <p class="ql-block">遥想当年,如果萨哈廉陵墓没有迁入本溪,就没有陶国泰家人及后裔来本溪护陵,就没有本溪大峪地区的赵氏家族,机缘巧合,历史没有假设。从西伯利亚的通古斯高原走来,到黑龙江流域的纳喇河畔,再到吉林乌拉街,最后到本溪大峪,数千年的迁徒繁衍,一脉相传至今。400多年沧桑巨变,许许多多的恩怨情仇,都永远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