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州区小语团队假期读书打卡7月31日——《寻找安详》

酒泉第七中学 孙海霞

<p class="ql-block">  今天我要跟大家分享的是郭文斌教授的《寻找安详》。</p> <p class="ql-block">  说起这本书,大家有必要了解一下作者。</p> 通过“给”走进安详 <p class="ql-block">  我今天分享这本书的第一部分。通过“给”走进安详。</p> <p class="ql-block">  “给”就是把我们能拿出来的那份物力、体力、智力奉献社会,并且不求回报。只有如此,我们才能融化“自我”这块坚冰,清除这一通往安详道路的最大障碍。</p> <p class="ql-block">  一个人要想走进安详首先要和天地精神相应。</p> <p class="ql-block">  而“给”,就是天地精神。</p><p class="ql-block"> 阳光、空气、时间、空间都是免费为我们提供的。有人收取土地出让金,但是大地本身没有收取;有人收取水费,但是水本身没有收取。</p><p class="ql-block"> 为此,天才长,地才久。</p><p class="ql-block"> 当年鲁哀公问孔子,他的弟子里谁的境界最高,孔子的回答是颜回。因为他“不迁怒、不贰过”。孔子为什么要首先强调不生气呢?当年搞不清楚,后来突然明白了。人为什么会生气?生气是因为自我被冲撞。人在什么情况下不生气?无我。那么,如何才能无我?利他差不多是一条最重要的途径。</p><p class="ql-block"> 我们且不要说像颜回那样完全消灭自我,就是尽可能地弱化自我,快乐也会成倍增长,因为烦恼和焦虑来自患得患失,而要消除“患得患失”,唯一的办法就是去掉得失心。</p> <p class="ql-block">  而要去掉得失心,就要向天地学习。 日月无言,昼夜放光;大地无语,万物生长。放光,又无言;生长,又无语。当我们尝试着把能拿出来的那份财物给更需要的人,一段时间之后,对财物的占有欲就降低了。渐渐地,就能体会到钱财的得失不再对我们造成很大的焦虑。同时发现,把财物给急需的人更有增值感,这种增值感既是物质的,又是精神的。如此,附着在财物上的那个“我”融化了,另一个“我”诞生了,它就是本我。这时,我们就会明白,所有的痛苦都是因为“小”造成的,宇宙、苍生、人类、国家、家族、家、小家、本我、大我、小我,层层隔离,逐次成“小”。为了捍卫这个“小”,焦虑产生了,痛苦产生了。</p><p class="ql-block"> 可见,痛苦是因为我们心的“小”。这是我的,那是我的,得到喜,失去苦。一个宝物,到了我家,我高兴,到了别人家,我沮丧。但在“整体者”看来,放在谁家都一样啊。</p><p class="ql-block"> 可见,分别心越小痛苦越小,分别心越大痛苦越大。反之,当这个“小”按照小我、大我、本我、小家、家、家族、国家、人类、苍生、宇宙这样的次第扩展,来自小我的焦虑便逐次削弱,直至于无。</p><p class="ql-block"> 可见,这个“小”是被“分别”出来的。</p><p class="ql-block"> 现在,我们反其道而行之,通过把自我认同的财富、力气、智慧给予他人,我们的心量就打开了、扩大了,结果是,焦虑消失,安详到来。</p> <p class="ql-block">  对于一个村落级心量的人,家的得失已经不会对他造成焦虑;对一个世界级心量的人, 村落的得失已经不会对他造成焦虑,而对于一个以“大整体”为家的人,已经不需要做“回家”之想了,终极归属的焦虑自然消失。</p><p class="ql-block"> 实践一段时间,我们会发现,“给”的方式更加润物无声,比如一个公益倡导,比如一个公益访谈,比如给世人做一个好榜样, 比如用“四两拨千斤”的方式引动更多的人去给予,等等。</p><p class="ql-block"> 再实践一段时间,我们还会发现,在给别人的过程中,我们有了力量感。这时,我们就懂得了什么叫“量大福大”。事实上,量大也会力大。我们才知道,真正的力量是与我们的心量对应匹配的,这大概就是古人讲的大则势至吧。 </p><p class="ql-block"> 无疑,最究竟的“给”是点亮他人的心灯,帮助他人找到本有的光明。有这么一个故事:盲尼夜行,观音菩萨让她掌灯避人,不料还是被一个和尚撞了个满怀。盲尼说,难道你就没有看到我手里的灯吗?和尚说,你手里的灯早已灭了。盲尼当下开悟,原来任何外在的光明都是不长久的、靠不住的,一个人得有自己的光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