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跨越只为她 <p class="ql-block"> 年轻时读刘禹锡巜赏牡丹》这首诗,至今还能熟读成诵:</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 庭前芍药妖无格,</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 池上芙蕖净少情。</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 唯有牡丹真国色,</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 花开时节动京城。</p> <p class="ql-block"> 但那时总有些不解,芍药花妖冶动人,荷花风姿高洁,怎就比不上牡丹呢?</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今年仲春之末,我们一行十四人,穿秦岭跨黄河,一路欢笑,不远万里,来到中州大地。我们先不看郑州的繁华热闹,也不看开封古老的龙亭。走出高铁站,就心急火燎地直奔洛阳“隋唐遗址植物园”而去。</span></p> <p class="ql-block"> 十三朝古都洛阳,不光是每一寸土地,每一块砖瓦,每一段城墙,每一条街巷蕴藏着历史文化的厚重,而且还是当之无愧的全国文明城市。一条条街道笔直而宽阔,美观而整洁,行人车辆方便自如,没有一星半点形象工程的影子。最值得称道的是道路的绿化,道路中间的绿化带面积宽于两边行车道。绿化设计科学合理,中间一排乔木,如绿色的巨伞,间隔合理地挺立在修剪整齐的灌木中。那宽宽的灌木带,修剪得像流行的大平头一样,庄重得体,没有花花草草,牌坊造型的点缀,更显出古都别具个性的风情。</p> <p class="ql-block"> 在纯朴热情的河南人和北斗导航的指引下,我们一行人谈笑风生,满怀期待地迎接国色天香的出现。</p><p class="ql-block"> 远远望去,隋唐遗址植物园一片葱茏,游人如织。我们随着熙熙攘攘的人群来到园内,眼前五颜六色的牡丹,花团锦簇,硕大艳丽,真是“千朵万朵压枝低”。</p> <p class="ql-block"> 一条宽阔的水渠,把占地两千多亩的植物园一分为二,以其为中轴线的园圃里,大小水渠纵横交错。一条条小路在花丛中逶迤延伸,两边是各种不同品类的牡丹,早开的品类,成熟而内敛地含笑点头,似与游人挥手致意,显得是那么雍容典雅。热情奔放、多姿多彩,风情万种的当数那中开的品类。</p> <p class="ql-block"> 植物园的中心,是一级一级的花圃叠翠而成,每一级都以一种珍稀的牡丹为主。但不管是那一级,也不管是那一个品类,都是中开品类的牡丹为主宰。东西南北,四面八方的牡丹品种应有尽有。有千年以上资深的花神,也有新近基因移植的新隽,还有自然天成的国粹。不同地域,不同时间开放的180多种牡丹,荟萃一坛。你看那芳名叫“焦骨”的牡丹,枝干苍劲,花朵倔犟地朝天开放,超凡脱俗,俨然斗士一般。传说它因违抗武则天的旨意,被烈火烧焦,并被贬到洛阳,殊不知埋到土里,生根发芽,迎春开放,浴火重生,衍生出一个全新的品种一一焦骨。还有那俏丽的“二乔”,她们真是实至名归,风情万种,虽花开并蒂,但颜色各异。亦朱亦粉,亦紫亦白……同株异色,妍丽无双。</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拾级而上,满目娇艳欲滴,花海一片,各美其美,独具特色。红的似火,白的如雪,粉的如童子面,黄的嫩如二八妙龄。我们被国色天香簇拥着,浑身浸润着特有的牡丹香味,登上了九州坛的顶峰。坛顶有一块高约四米的石碑,是用洛阳特有的极其珍贵而稀缺的牡丹石,打凿而成,碑身布满了天然的牡丹花朵,碑上用阴文镌刻着一行金色的大字:洛阳牡丹甲天下。是已故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著名书法家赵朴初先生亲手所书。</p> <p class="ql-block"> 碑的四周,花朵如盘,春风拂面,花香沉醉,摄人心魄。时值仲春,跨越千山万水,寻寻觅觅千百度,能有几多花儿与洛阳牡丹比美呢?</p><p class="ql-block"> 啊,在这里一一洛阳牡丹,你就是人间四月天!</p><p class="ql-block"> 散淡翁</p><p class="ql-block"> 二零二一年四月</p><p class="ql-block"> 于成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