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故宫-国家海洋博物馆的瓷器之光

楼兰(李熳)

<p class="ql-block">&nbsp;海上故宫-国家海洋博物馆的瓷器之光</p><p class="ql-block">&nbsp;</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 我最喜欢看瓷器了,之前在杭州市博物馆,看到好多瓷器,从青瓷、黑瓷、白瓷、青白瓷到色釉瓷,美不胜收。没想到,国家海洋博物馆,除了海洋生物陈列,还有一个海上丝绸之路瓷器馆。国家海洋博物馆,既海洋自然历史也展示人文历史,真不愧为"海洋上的故宫"!</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 &nbsp;这里的瓷器和其他博物馆看到的瓷器不同,都是出口产品,是欧洲的贵族向中国定制的,上面除了装饰图案以外,会印上家族的纹章, 称为纹章瓷,是家族荣耀和成就的象征。两个有纹章继承权的家族子女联姻后,女子的纹章就置于男子的中间,如果女方不是继承人,男女纹章各占一半。孙子的纹章可能包含4个家族的纹章,纹章制定规则我看了几分钟都没有看懂,其复杂程度堪比孟德尔遗传定律。</p><p class="ql-block">纹章瓷多半都是通过英国东印度公司帮贵族私人订制,公司船员把贵族的图纸交给广州的瓷器代理商,后者再把订单送到江西景德镇,需要等到一下一个贸易季,船员才能把订做的瓷器带回欧洲,主要是英国,花费一年多时间。为了了解这段历史,我还在馆内站着看了2小时BBC拍摄的纹章瓷纪录片。原来天朝很歧视东印度公司的船员,认为他们是蛮夷,只让他们在广州黄埔港交易,不让他们进入广州市内,更不能北上。皇上怕他们窃取包括瓷器在内的很多中国的机密。欧洲一直想自己做瓷器,他们不知道需要用高岭土,也不知道加云英增加瓷器的光泽和透明度,他们用的陶土和长石,做的瓷器都黑乎乎的粗糙笨重。中国的瓷器,半透明,耐高温,不像玻璃那样容易裂,泡红茶最好了,贵族们争相订制。鲁滨逊漂流记上就讽刺过,有的贵族为了炫富,把中国买来的刺激从壁柜一直堆到天花板。纪录片说,还有人因为痴迷收集中国瓷器,换上精神病,称为“瓷器痴狂症”。BBC主持人还专门探访了景德镇,对这里烧窑造成的环境污染提出了担忧。他也去了遥里,展示了瓷器烧制的过程。景德镇和遥里从前虹爸带我和虹虹去过,景德镇的市场确实比较繁荣,但环境一般,遥里瓷都风景则比较好,我们还看到了古瓷窑堆积的瓷片,不让捡,捡了重罚。主持人一路坐火车、坐轮船,还挑着挂有两个行李箱以模拟瓷器的扁担,翻过江西和广州交界的梅岭山,摔了好几跤,才通过岭南第一关,这座关便是梅关,是古代中原与岭南的真正分界线。</p><p class="ql-block">看到美丽的瓷器,我就赶紧拍照,真是流连忘返,最后一看表,都下午1点了,专家妹妹给我发信,要我去一楼露天餐厅吃汉堡,我都没看见。一楼餐厅就在海边,有个军舰可以收费参观。</p><p class="ql-block">和专家妹妹汇合后,我们又一起看了自然灾害馆,看海啸、火山等的图片和视频,还有模拟造浪的演示,池子尾部巨大的水花溅到游客身上,激起阵阵惊呼。还有赤潮等灾害图片,直接有几台显微镜,让孩子们能看到抖动的海藻,带有鞭毛。海藻也可以进行光合作用,是动物还是植物?我一直疑惑不解。后来在三楼的今日海洋馆中找到了答案,是一种原始的海洋原生动物,单细胞。因为看纹章瓷花费太多时间,今日海洋馆的贝壳和鱼类标本我都是走马观花,还有发现之旅馆没有看,下次我带虹虹再来二刷吧。</p><p class="ql-block">还有天文馆、风轮和行轮(轮船发展史),北极南极探险馆,看到了探险船,和中国在南极建站情况,知道了中国征服海洋的历史。这里又给我科技馆的赶脚,真的好适合孩子们来玩啊!也适合我这样的老顽童来玩。</p><p class="ql-block">国家海洋馆大部分展馆都是免费的,网上预约就行。只有蓝色海洋馆和球幕电影要收费。听一个家长说,蓝色海洋馆最好看,都是活的海洋生物。我到海洋世界也看过,就没有让专家妹妹破费。免费的馆都看不完呢!下次带虹虹来看,我才会舍得买门票。</p><p class="ql-block">对于我来说,我更喜欢历史文化,在纹章瓷器馆拍了很多照片,其他馆就没有拍什么照片了,主要时间也不够了。</p><p class="ql-block">再见,海上故宫,我还会回来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