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私藏归公天下有</p><p class="ql-block"> 我收藏古董、字画有三十多年,收藏的东西品种很多,有明清瓷器、老窑瓷器和陶器、明清家具、玉器,还有杂项、化石等。收藏的古董多了,总想对这些东西有个交代。古物收集不易,但失散却是很容易的事情,最常见的做法就是一卖了之。读余秋雨先生文章《风雨天一阁》,记载着“活到八十高龄的范钦终于走到了生命尽头,他把大儿子和二儿媳妇(二儿子已亡故)叫到跟前,安排遗产继承事项。老人在弥留之际还给后代出了一个难题,他们遗产分成两份,一份是万两白银,一份是一楼藏书,让两房挑选。这是一种非常奇怪的遗产分割法。万两白银立即可以享用,而一楼藏书则除了沉重的负担没有任何享用的可能,因为范钦本身一辈子的举止早已告示后代,藏书绝对不能有一本变卖,而要保存好这些藏书每年又要支付一大笔费用。为什么他不把保存藏书的责任和万两白银都一分为二让两房一起来领受呢?为什么他要把权利和义务分割得如此彻底要后代选择呢?我坚信这种遗产分割法老人已经反复考虑了几十年。”他的做法,使宁波天一阁的藏书一直保存到民国时期。范钦是一个有“健全人格的文化良知”的人,他的做法,令后人敬佩。</p><p class="ql-block"> 章乃器先生是当代大收藏家,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捐出了自己的全部藏品,令人敬仰,我曾感慨赋诗:</p><p class="ql-block">先生之德高千古,</p><p class="ql-block">私藏归公天下有。</p><p class="ql-block">古今多少事和人,</p><p class="ql-block">私者一时公长寿。</p><p class="ql-block"> 章先生不愧为伟大的爱国者。</p><p class="ql-block"> 我没有先贤的智慧,也愿学习前辈,私藏不如公藏,让古代先人留下的器物让公众欣赏。我母亲周作2020年底去世、父亲年过九十岁,我决定以他们的名字把一些书画家、战友送给父亲的作品和我收藏的文物捐给广西师范大学,我把这个决定告诉父亲,他极力赞同。一个民族文化的继承,靠的是文字和古代器物的一代代传承,文物陈列在大学里供学生观看,是物尽其用。</p><p class="ql-block"> 为什么选择捐给广西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地处桂林,我母亲周作是广西桂林人,退休前是北京市建筑设计院高级工程师。1949年11月桂林解放,年仅16岁多的母亲参加了解放军,离开了家乡。对故乡的思念萦绕在她的一生中,她曾经写过一首诗《梦故乡》:</p><p class="ql-block">六十余年走四方,</p><p class="ql-block">日日夜夜忆漓江。</p><p class="ql-block">家在东方日内瓦,</p><p class="ql-block">山水之美世无双。</p><p class="ql-block">城中巍峨有深宅,</p><p class="ql-block">曾住明代靖江王。</p><p class="ql-block">母校矗立于湖畔,</p><p class="ql-block">三百少女读书堂。</p><p class="ql-block">不忘师友勤教诲,</p><p class="ql-block">促我立志灭豺狼。</p><p class="ql-block">光阴一去如流水,</p><p class="ql-block">鬓发如雪回故乡。</p><p class="ql-block"> 父亲与桂林也有不解的渊源,桂林的解放,是他当年所在部队四野41军于1949年11月解放的。父亲杨子才从解放军报总编缉的岗位上退下来后,广西师范大学曾邀请他来学校讲学,与老师和同学们建立了深厚的情谊。2019年他89岁那年,他将自己的作品,赠送给广西师范大学。捐赠的书目是:(一)自著书7种:《萤窗杂文集》、《萤窗三集》、《萤窗六集》、《萤窗七集》、《散曲学步甲乙丙稿》、《杨子才散文选》、《杨子才诗文选》(由萤窗杂文、门外说诗、散曲学步、萤窗咏史诗四书合成,全2册)。(二)编撰书13种:《古今五百家诗钞》、《历代咏史诗钞》、《历代怀古哀时词曲钞》、《民国六百家诗钞》、《民国五百家词钞》、《古今七律观止》、《历代哲理诗钞》、《八大家诗醇》、《苏辛暨古今百家词笺释》、《古今百家散曲钞》、《万首清人绝句》(全4册)、《清三百家词笺释》、《当代百家词》。以上两类共计18种,22册,约600余万字。</p><p class="ql-block"> 我本人八十年代也在桂林陆军学院学习,毕业后留校任教,在桂林工作生活了六七年,二十多岁时的青春年华在桂林度过。八十年代末从部队转业,我在中国旅游报当记者30多年,跑遍了全国各省市,深感各地文物资源差距大,文物大省文物堆集的仓库都放不下,而文物资源少的省市博物馆里却无展品可展出。广西就属于文物资源少的省份。我捐的这些文物,在文物资源大省是不入流的,但在文物少的地区却可以作为展品展出。</p><p class="ql-block"> 在庆祝建党一百周年的大喜日子里,我作为一个有41年党龄的老党员,我捐出自己的藏品给国家,也是报答党对自己的多年培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杨小涟 2021年6月28日于北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广西师范大学新成立了“桂学博物馆”,面积有三千多平方米。博物馆以“桂学”为主题,分为广西人文、文化桂林、八桂学术、桂林文化城和广西当代文学五个专题。另外,将设专题陈列展览。“杨子才、周作捐献文物、书画陈列”也将在此长期展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无偿捐赠的瓷器、杂项清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瓷器部分</p><p class="ql-block">1、仰韶文化彩陶盆</p><p class="ql-block">2、云南玉溪窑元青花</p><p class="ql-block">3、宋辽时期磁州窑四系瓶</p><p class="ql-block">4、南明青花杂宝纹大罐</p><p class="ql-block">5、清中期黑釉天球瓶</p><p class="ql-block">6、清康熙五彩花鸟大盘</p><p class="ql-block">7、清青花狼牙棒瓷头,古代兵器</p><p class="ql-block">8、清乾隆外销粉彩盘,带镶嵌</p><p class="ql-block">9、明万历青花梅瓶</p><p class="ql-block">10、辽黄釉长瓶</p><p class="ql-block">11、清中期窑变瓶(口修)</p><p class="ql-block">12、清“大清雍正年制”款酱釉瓶</p><p class="ql-block">13、宋影青划花碗</p><p class="ql-block">14、20世纪七八十年代青花桂林山水图碗</p><p class="ql-block">15、19世纪汕头窑白釉弥勒佛坐像</p><p class="ql-block">16、清晚期广彩盘</p><p class="ql-block">17、清晚期粉彩盘</p><p class="ql-block">18、清黑釉罐</p><p class="ql-block">19、清早期青花缠枝莲纹建筑构件</p><p class="ql-block">20、清中期青花将军罐一对</p><p class="ql-block">21、明代成化官窑瓷片</p><p class="ql-block">22、清青花粉彩龙纹将军罐</p><p class="ql-block">23、民国时期磁州窑鱼纹大海碗 </p><p class="ql-block">24、宋代汝窑、宋代定窑、明清时期瓷片数十块</p><p class="ql-block">25、宋代耀州窑刻花碗</p><p class="ql-block">26、元代酱釉小瓶一对</p><p class="ql-block">27、19世纪日本青花山水大盘</p><p class="ql-block">28、明万历青花牡丹纹大瓷片</p><p class="ql-block">29、宋代青釉碗一对</p><p class="ql-block">30、北魏陶俑一对</p><p class="ql-block">31、清乾隆祭蓝刻花大瓶(半截)</p><p class="ql-block">32、清晚期粉彩大肚佛</p><p class="ql-block">33、清湖南醴陵窑诗文碗</p><p class="ql-block">34、清晚期三星人物之一</p><p class="ql-block">35、宋元瓷盘、带字母支钉</p><p class="ql-block">36、清中期刻蜈蚣纹瓶(半截)</p><p class="ql-block">37、明代白釉大碗 </p><p class="ql-block">38、清乾隆祭蓝刻花大瓶(半截)</p><p class="ql-block">39、六七十年代粉彩瓷盘</p><p class="ql-block">40、七十年代出口红楼梦瓷盘一组九个</p><p class="ql-block">41、文革时期湖南醴陵瓷“百花齐放”瓶</p><p class="ql-block">42、清“大清雍正年制”款青花人物鼻烟壶</p><p class="ql-block">43、唐代越窑执壶残片</p><p class="ql-block">44、清德化窑粉彩盘</p><p class="ql-block">45、 嘉靖黄釉大瓶(大明嘉靖年制款)。为皇家祭祀用品。</p><p class="ql-block">46、 五、六十年代瓷版画“百子闹龙灯”</p><p class="ql-block">47、五十年代粉彩大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三、杂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明代青玉观音像</p><p class="ql-block">2、战国青铜剑</p><p class="ql-block">3、战国铜镜</p><p class="ql-block">4、魏晋龙柄三足青铜行灯</p><p class="ql-block">5、战国铜带钩、镶嵌银。</p><p class="ql-block">6、辽金白玉飞天</p><p class="ql-block">7、清白玉翎管</p><p class="ql-block">8、明代石刻造像“武松打虎”</p><p class="ql-block">9、清末民国景泰蓝盖杯</p><p class="ql-block">10、晚清时期大幅刺绣</p><p class="ql-block">11、五十年代玛瑙“长娥奔月”塑像</p><p class="ql-block">12、辽宁鱼化石</p><p class="ql-block">13、荷花化石</p><p class="ql-block">14、羊头化石</p><p class="ql-block">15、唐代铜镜残片</p><p class="ql-block">16、鄂尔多斯青铜刀</p><p class="ql-block">17、明代白玉鹅</p><p class="ql-block">18、汉代铜带钩</p><p class="ql-block">19、汉代玉环</p><p class="ql-block">20、磁石像,年代不详。</p><p class="ql-block">21、宋代钱币大观通宝(折十)</p><p class="ql-block">22、清代竹雕武松打虎像</p><p class="ql-block">23、民国时期水晶塔</p><p class="ql-block">24、清代石雕,上有“退翁”二字。</p><p class="ql-block">25、中亚文物:玛瑙、水晶雕刻动物,年代久远。</p><p class="ql-block">26、清末量斗</p><p class="ql-block">27、仿乾隆款砚台。刻有乾隆皇帝诗御制</p><p class="ql-block">28、五六十年代刺绣作品</p><p class="ql-block">29、砚台两块</p><p class="ql-block">30、古代石斧(无图)</p><p class="ql-block">31、当代名家紫砂壶两个</p><p class="ql-block">32、仿古玉数件(无图)</p><p class="ql-block">33、文革时期毛主席像章数十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杨小涟,男,1960年6月出生于广州市东山区,就读于广州市八一学校、广州市培正中学、北京市154中学,1977年1月从北京市入伍到广东汕头55军164师,1981年毕业于桂林陆军学院,历任战士、学员、教员。1988年入职中国旅游报社,在社会服务部、副刊部、新闻部、商品导刊部任记者、编辑,出任副主编、主编。1995年出版《清代民窑彩瓷500图》,受聘为北京市中国书画收藏家协会古陶瓷鉴定委员会委员,2019年合作出版《诗海觅珠集》,北京杂文学会会员。其父杨子才曾任解放军报社总编辑、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副主席,其母周作外公石成峰为同治十三年甲戍科(1874年)进士,清末翰林,担任过桂林宣城书院和桂山书院山长。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清康熙五彩大盘。五彩瓷器在康熙年间广为流行,这种大盘在康熙时期烧制很多,是康熙瓷器的典型器物之一。胎、釉都是这个时期的特点。</p> <p class="ql-block">南明青花杂宝纹大罐。年代定为南明的根据是耿宝昌先生著作《明清瓷器鉴定》中有一纹式一样的香炉,标注年代南明。南明时期是晚明至清顺治时期,其瓷器有明末清初的特点,但典型的南明瓷器很少见。</p> <p class="ql-block">清青花粉彩龙纹将军罐。此件器物收录于《清代民窑彩瓷500图》一书中。</p> <p class="ql-block"> 清中期黑釉天球瓶。黑釉瓷器在其它产瓷地区经常出现,如黑釉罐等,一般作为盛酒器。景德镇在清代生产的黑釉瓷器,质量高于其它地区。</p> <p class="ql-block"> 清中期窑变瓶。景德镇窑变釉瓷器是学习河南钧瓷的产物,但胎质不一样。此件作品应是乾隆年间生产。</p> <p class="ql-block"> 云南玉溪窑元青花玉壶春瓶。元青花瓷器在国内有两处生产,景德镇元青花和云南玉溪窑元青花。景德镇元青花多数是为外国订烧,国内也有销售,数量很少,弥足珍贵。玉溪窑元青花瓷器主要是在当地销售,对于其研究也就是近年来才进行。</p> <p class="ql-block"> 明万历青花梅瓶,高约18厘米。青花梅瓶在明代很流行,桂林靖江王陵出土了从明代早期到明晚期的各种梅瓶,是国内出土梅瓶最多的地区。此件梅瓶是我在美国旅游时在一个小镇的旧货店里发现购买的,其青花被土沁严重,从纹饰上看,应该是明万历年间生产。</p> <p class="ql-block"> 清乾隆祭蓝刻花大瓶(半截)。祭蓝刻花工艺是乾隆年间景德镇制瓷鼎盛时期的产品。整瓶的高度近50厘米。</p> <p class="ql-block"> 民国时期粉彩三星人物之一。这类产品是民国时期大量流行的,一般是三个,福、禄、寿三星人物,代表了中国人的人生追求。尺寸大的有五、六十厘米高的。</p> <p class="ql-block"> 清中期青花缠枝莲纹将军罐一对(磨口)。这对将军罐从纹式看应该是乾隆时期的,民窑生产,此类作品产量较大,有的底部写上“成化年制”。磨口。</p> <p class="ql-block">明嘉靖黄釉大瓶,“大明嘉靖年制”款。</p> <p class="ql-block"> 明万历青花龙缸大块瓷片。晚明时期景德镇烧制龙缸已经很困难,成品率很低。</p> <p class="ql-block">乾隆外销粉彩花卉盘,铜镶嵌。外销瓷是一个专门的课题。中国瓷器外销从汉代就有,唐宋时期大量外销。景德镇瓷器从明代晚期开始大量外销,一直延续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p> <p class="ql-block">清光绪粉彩盘</p> <p class="ql-block"> 清光绪广彩盘。广彩瓷器专指在景德镇生产出瓷胎,运到广州彩绘,再低温烧制而成,产品专门销往国外。</p> <p class="ql-block"> 清青花狼牙棒瓷头,古代兵器。这件物品很少见,用瓷器烧制成兵器不多。</p> <p class="ql-block">清“大清雍正年制”款酱釉瓶。</p> <p class="ql-block"> 清“大清雍正年制”款青花人物鼻烟壶。瓷鼻烟壶在清代大量生产,各个时期都有。</p> <p class="ql-block">清中期刻蜈蚣纹瓶(半截)。此件器物难得是动物雕塑的生动形象。</p> <p class="ql-block"> 宋代耀州窑碗。耀州窑位于陕西铜川境内,是北方地区大的产瓷区。完整的宋代耀州窑价格很高。</p> <p class="ql-block"> 仰韶文化陶盆。仰韶文化陶器距今四千多年,此类陶器在九十年代大量出现,出土于甘肃地区,现今已少见。</p> <p class="ql-block"> 宋代影青釉执壶。这是宋代壶类的典型造型。影青瓷产自江西地区。</p> <p class="ql-block"> 唐越窑执壶残片。越窑瓷器完整器极少,唐人陆龟蒙的《秘色越器》诗: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好向中宵盛沆瀣,共嵇中散斗遗杯。所谓“秘色瓷”就是越窑瓷器中的高挡产品。</p> <p class="ql-block"> 宋代青釉碗一对。这一对碗的窑口不明。</p> <p class="ql-block">明代白釉大碗。景德镇生产,从造型和胎釉上判断是明代产品。</p> <p class="ql-block">元代酱釉小瓶一对。应该是河南地区生产。</p> <p class="ql-block"> 北魏陶俑一对。北魏时期的陶俑出土的不多,这一对从造型上看是北魏时期。这对陶俑购买年代是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以后仿制品大量出现,但与真品对照还是不同。</p> <p class="ql-block"> 宋(?)瓷盘。这个瓷盘年代待考。从底部支钉来看,宋代时期特征明显,但是其字母令人费解。购买于八十年代河南人。</p> <p class="ql-block">宋影青釉刻花盘。宋代影青瓷器九十年代数量很多,烧制精美。</p> <p class="ql-block"> 辽代黄釉长瓶。这是辽代瓷器的典型物之一,另外还有皮囊壶,是游牧民族的特色产品。</p> <p class="ql-block"> 清湖南醴陵窑诗文碗。醴陵陶瓷在清末民国大放异彩,生产出许多高质量的瓷器,但保存下来的不多。在六十年代,又专门为领䄂生产瓷器而闻名。其釉下彩瓷工艺是当时独有的。</p> <p class="ql-block"> 民国时期磁州窑大碗。磁州窑是北方地区影响广泛的窑口,主要产地分布在河北邯郸地区。宋代以后生产量很大,一直持续到民国时期。产品种类丰富。</p> <p class="ql-block"> 宋磁州窑四系瓶。这是典型的宋、辽时期磁州窑烧制的瓷器。一般用于盛放酒。</p> <p class="ql-block">19世纪潮州窑白釉佛。潮州窑的生产历史悠久,且大量出口,这件瓷器购买于欧洲,欧洲古董商定为“19世纪潮州窑“,应该不错。</p> <p class="ql-block"> 清早期青花缠枝莲纹建筑构件。把靑花瓷器用于建筑上,可以想像古人的奢侈。明代有瓷砖,清代仅见过此类构件,很少见。</p> <p class="ql-block"> 明代成化官窑瓷片。九十年代至两千年初,景德镇大量窑址的瓷片流落到市场,很多是官窑瓷片。这个是典型的成化官窑瓷片,其最大特点是手摸着非常油润,与一般瓷器不同。</p> <p class="ql-block"> 宋代汝窑、明清时期瓷片。汝窑瓷器是宋代五大名窑之首,整器数量极少,只藏在故宫博物院等世界顶级博物馆中。汝窑遗址发现于七十年代,两千年左右,从窑址出土的汝窑瓷片流落到市场上,且数量较大。这一现象持续了几年,之后窑址管理完善,这种情况也就没有了。</p> <p class="ql-block"> 清德化窑粉彩盘。德化窑位于福建省,以生产观音佛像为主,白瓷细腻,被称为“中国白”。也生产其它品种的瓷器。</p> <p class="ql-block"> 19世纪日本青花山水大盘。日本瓷器学习中国,种类很多。与景德镇瓷器相比,瓷化程度更高。</p> <p class="ql-block">五六十年代瓷板画</p> <p class="ql-block"> 文革时期湖南醴陵瓷“百花齐放”瓶。文革作为一个特定时期,其烧制的瓷器收藏价值较高。</p> <p class="ql-block"> 六、七十年代粉彩瓷盘。这些品种是近年来才有人收藏。</p> <p class="ql-block">七十年代出口红楼梦瓷盘一组九个。这类产品可以看出当年出口赚外汇的不易。</p> <p class="ql-block">七八十年代桂林山水风景青花碗</p> <p class="ql-block">明代青玉观音像</p> <p class="ql-block">战国青铜剑</p> <p class="ql-block">魏晋龙柄三足青铜行灯</p> <p class="ql-block">战国青铜镜</p> <p class="ql-block">唐代青铜镜残片</p> <p class="ql-block">汉代铜带钩</p> <p class="ql-block">鄂尔多斯青铜刀</p> <p class="ql-block">磁石像,年代不详。</p> <p class="ql-block">战国铜带钩、镶嵌银。</p> <p class="ql-block">明代白玉鹅</p> <p class="ql-block">汉代玉环</p> <p class="ql-block">辽代白玉飞鸟</p> <p class="ql-block">宋代钱币大观通宝(折十)</p> <p class="ql-block">民国时期水晶塔</p> <p class="ql-block">清青白玉翎管</p> <p class="ql-block">中亚文物:玛瑙、水晶雕刻动物,年代久远。</p> <p class="ql-block">仿乾隆款砚台。刻有乾隆皇帝诗御制。</p> <p class="ql-block">仿乾隆款砚台。刻有乾隆皇帝诗御制。</p> <p class="ql-block">民国时期铜烟枪</p> <p class="ql-block">鱼化石,产于东北地区。</p> <p class="ql-block">荷花化石</p> <p class="ql-block">羊头化石</p> <p class="ql-block">明代石雕“武松打虎”</p> <p class="ql-block">清末民国刺绣,长3米。</p> <p class="ql-block">五六十年代刺绣作品</p> <p class="ql-block">清代竹雕武松打虎像</p> <p class="ql-block">清代石雕,上有“退翁”二字。</p> <p class="ql-block">清末民国景泰蓝盖杯</p> <p class="ql-block">清末量斗</p> <p class="ql-block">砚台两块</p> <p class="ql-block">六十年代出口产品玛瑙巧雕“天女散花”</p> <p class="ql-block">紫砂壶,阳羡杨彭年制款。杨彭年,字二泉,号大鹏,清嘉庆、道光年间(1796-1850)制宜兴紫砂壶名艺人,浙江省桐乡人。善制茗壶,有的浑朴雅致,有的精巧玲珑,且善配泥色。首创捏嘴不用模子和掇暗嘴之工艺,虽随意制成,亦有天然之致, 世称“彭年壶”,对后世影响颇大。此壶购于九十年代,应该是后代仿制。</p> <p class="ql-block">紫砂壶,陆敏明制款。作者为当代制壶家。</p> <p class="ql-block">文革时期毛主席像章</p> <p class="ql-block">1996年,我和胡雁溪合作出版的《清代彩瓷500图》一书</p> <p class="ql-block">人民日报海外版和北京日报报道我的收藏事迹</p> <p class="ql-block">1999年,北京中国书画收藏家协会聘请我担任瓷器鉴定委员会会委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