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鸣村与炮楼群

石来运转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广西贺州市昭平县仙回瑶族乡鹿鸣村古称鹿内村,因依傍鹿内山得名。鹿内山是乡政府所在地南面的大山,海拔985多米,方圆20多公里,远远望去,山峰高耸入云,雄伟秀丽。大山生态良好,山脉婉娫如龙,川溪流水淙淙,幽潭瀑布,森林茂密,山上生长着许多野生动植物,其中有珍贵的穿山甲、野鹿(黄猄)和羚羊。美丽富饶的鹿内山给鹿鸣村人和野生动物一处得天独厚繁衍生息之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鹿内山,因山中的野鹿觅食休憇而名,相传古时有很多野鹿在山上食草,野鹿吃完山脚下的鲜嫰草后,就去寻找高处和悬崖峭壁上的树叶和嫩草,由于地势险恶,野鹿感到很困乏,累得走不动了,停下来伏在山坡上休息,“内”是仙回方言,与“累”谐音,译成汉语是身体困倦很累之意,人们耕种劳动累了叫作“内”,鹿内就是野鹿很困很累的意思,野鹿上山觅食,因为山高坡险,爬山爬内了,停下来休息一会,再继续往上爬,鹿内山因此得名。过去鹿内村很宽很大,山上的野鹿时常下山进村玩耍,耍累了就伏在村边大路旁休息睡觉。村民认为“鹿”谐音“禄”,是吉祥动物,非常敬重。同时,因为当地居住有很多姓陆人家,他们把鹿当成图腾。这不仅是姓“陆”与“鹿”谐音,更主要是与传承家风有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鹿内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从鹿内山看鹿鸣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全国各地很多陆氏祠堂门口的对联是:“鹅湖世泽,鹿洞家风”或者“鹅湖世泽,锦石家风”。鹿鸣村陆氏家祠门口的对联是:“鹅湖世泽,锦石家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鹿洞家风”是指位于江西省九江市的庐山东北玉屏山南,宠养有白鹿的白鹿洞书院是北宋六大书院之一。南宋朝时期,被誉为“躬行”榜样的陆九渊(字子静,号象山,人称象山先生,荆门老百姓称之为陆夫子,著名哲学家、心学家、教育家。湖北省荆州知军)及胞兄陆九龄同与己齐名的朱熹(字元晦,号晦庵,人称紫阳先生,著名哲学家、理学家、教育家。历任江西省南康知府、福建省漳州知府、浙江省浙东巡抚)理论分歧,就“心学”和“理学”进行学术辩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鹅湖世泽”是指宋淳熙二年,吕祖谦(著名文学家,官至直秘阁,皇封开封伯)为了调和陆九渊“心学”和朱熹“理学”,使两人的哲学观点“会归于一”,于是出面邀请陆九龄、陆九渊兄弟前来与朱熹来到江西省信州的鹅湖寺见面。双方就各自的哲学观点又展开了激烈的辩论,这就是著名的“鹅湖之会”。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锦石家风”是指开越大夫陆贾与锦石山的故事。叙述了陆贾再次出使南越,说服南越王赵佗称臣于汉的过程:陆贾取道桂岭,沿西江而下,途经德庆县流域,见有一奇石突兀怪异,形如华表,便设锦步幛以登山,许愿说,若能说服赵佗归汉,当以锦裹石。后来陆贾如愿以偿,与赵佗泛舟至此,即以锦裹石,锦不足,栽花代之。如今,锦石山所在地的陆水村(因陆贾而得名)。这些对联是传承陆氏书香门第的家训和家风,并体现陆氏人对“鹿”的心灵寄托和崇拜。</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鹿鸣村陆氏家祠</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鹿鸣村陆氏宗祠</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因此这里的村民对野鹿进村玩耍司空见惯,不去打扰,久而久之鹿内村就因此成名了,再后来又有野鹿常在村边呦呦欢叫,与人和谐相处,成为人类的朋友。又因曹操《短歌行》诗句曰:“呦呦鹿鸣 ,食野之苹。吾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此诗的主题就是作者求贤若渴,希望人才都来投靠自己。所以,人们就将鹿内村称作鹿鸣村,期望地灵人杰。也有说是两广总督陆荣廷的军队从永安州(今蒙山县)经过这里,不知到了何地,便向村民打听,恰好有野鹿在村边鸣叫,村民随口说是鹿鸣,尔后官兵便将鹿内村记作鹿鸣村。</span></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0px;">陆氏宗祠修建于民国元年(1911年),由军阀陆荣廷出部份资金兴建。陆荣廷堂弟陆荣高有一次带兵从蒙山过昭平,路过仙回时已经黑夜,军队又饿又累,看见鹿内村有灯火。陆荣高派人前去打探,鹿内村人得知是陆家军队,便热情招待陆荣高的军队,各家各户腾出房间给军队住。陆荣高后来回到广东,将此事告诉了陆荣廷,陆荣廷大为感动,于是拨付资金兴建鹿鸣村这座陆氏宗祠。凑巧的是,当年陆荣廷获得提升为广西提督。当时的工匠从广东紫金山聘请而来,水泥也是从广东运上来。陆荣廷资助兴建此宗祠,一来感谢鹿鸣村族人对他的支持,二来以防今后路过可以驻军休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鹿鸣作为一个建制村,早在明朝就已经形成,历史悠久。明万历十四年(1586年)仙回置古眉寨,鹿鸣村属之。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仙回设里,鹿鸣隶之。咸丰四年兴办团务,昭平划为预、备、财、恒、足、关、防、乐、太、平10个团区,仙回为太字区,太字区分为上中下团,古盘为上团,鹿鸣为下团,大中为中团。鹿鸣团辖鹿鸣、下陆、古党、落东、石门、清塘、中洞、新隆、古书、罗次、王村、张家、古庄田等十多个自然村屯。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仙回改为乡治,乡公所设在鹿鸣村辖区的文笔塔附近。1949年12月,仙回解放,鹿鸣村先后成立初级社与高级合作社;1951年鹿鸣村改设小乡;1958年改为鹿鸣大队,隶属文竹公社。鹿鸣大队的居民以陆姓、黄姓、杨姓、何姓为多数,总人口3000多人。四大姓氏村民的先祖基本上是在明万历初期从外地迁徙到仙回定居的,因而鹿鸣村至少也有500多年历史;1984年仙回恢复乡治,新中村从鹿鸣析出,鹿鸣设立村民委员会,辖鹿鸣、古党、落东、下陆、石门等自然村屯,村治至今不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鹿鸣村地处仙回南面,东靠门等岭,西邻古盘村,北接新中村,是一个远近闻名的古村落。村上有不少清代和民国初期兴建的建筑物。有雕龙画凤的陆氏宗祠、陆氏家祠,有长达数公里引水灌溉农田的古水圳,还有用红石雕凿石砖砌成的石拱桥及大得参天的古树名木等,其中最为有名的是鹿鸣村的炮楼与山寨。仙回地处昭平、蒙山、平乐和荔浦四县交界处,自古是兵家匪燹之地。元末明初时期,仙回有“下陆村(今鹿鸣村下陆屯)被铲九族、血洗下陆河”的传说;明朝昭平抚河地区瑶壮曾发生多次起义,反抗朝庭,瑶壮每次起义,都被朝庭血腥镇压,明朝古眉(仙回)巡检司(并辖蒙山县城东南一带)的城池就设在仙回古盘太平屯;清朝咸丰二年(1852年),太平天国“永安突围”后在仙回大峒屯兵,备战“三冲伏击战”,天王洪秀全和东王杨秀清还分别在鹿鸣村的陆纯粹家、陆帮训家住宿,与众王策划反清大计;清朝咸丰五年(1855年),时值太平天国农民起义鼎盛时期,各地烽烟四起。广西民众为响应洪秀全起义,纷纷拜台入会,谓之归顺洪秀全,称为“洪顺堂”;因“洪”字开头为三点水,有的又称“三点会”。这些堂会由一些乌合之众组成,很多成为了聚会造反、袭击官兵、抢劫百姓、搞得民不聊生的组织。荔浦县历史上最有名的“土匪”,所谓“三点会”的首领张高友就出现在这个时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张高友的“三点会”会徒猖獗的同时,仙回乡民团也组织起来自卫和主动进攻。咸丰九年(1859年)农历六月十三日,仙回乡团总陆纯嘏(监生)召集陆梓贤、陆文金、陆纯臣(号少宣,武痒生)、陆纯粹(字如玉,号美亭)、陆善推(字树业)等团练头目,率领仙回乡数百团丁,及时到与仙回乡相邻的永安州(今蒙山县)大岭甘棠冲,参加平乐府组织的围剿张高友匪部战斗(史称“甘棠之战”)。当日午时,陆善推(字树业)带领一支人马在战斗中冲锋陷阵,陆善推一人连杀敌数后中箭捐躯,年仅24岁。此后,平乐府官员陈培桂为此战役剿匪阵亡的有功人员,在位于平乐府城北门外立“忠义祠”一座,“忠义祠”敬有陆善推等阵亡将领神祗牌位,逐年平乐府官员齐集“忠义祠”举行春秋二祭。朝廷还对此役征剿张高友匪乱有功人员予以嘉奖,其中授予指挥有方的仙回乡团总陆纯嘏和战功卓著的陆梓贤、陆文金六品军功;授予英勇杀敌的陆纯臣、陆纯粹、陆善推九品军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咸丰九年(1859年)农历十二月十八日夜,张高友带领土匪对仙回乡进行报复性突然袭击。张高友匪部人多势众,又是有备而来,鹿鸣村民团抵挡不住,民众纷纷潜逃。张高友匪部多人毙命,鹿鸣村当晚遭受劫难:陆ⅹ行妻子莫氏、陆ⅹ昭妻子杨氏、陆ⅹ荣妻子黄氏及陆ⅹ然的晚女4人被抢劫掳走;陆善国避于鹿鸣村羊跌寨因匪乱而亡。其他各村也有妻女被劫走情况,有人因阻止匪徒抢女人和抢劫财物被杀。由此可见,仅咸丰九年(1859年)农历十二月十八日,仙回乡被掳掠的女人不少于30人,死于匪患的无辜民众不少于20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920年开始,仙回北面与荔浦、平乐三县交界处,离抚河不远的景当山天鹅塘以杨棋标(平南县人)为首的500名土匪经常下山入村打劫绑票,勒索钱财,还到抚河拦截抢船。1929年,杨棋标匪患更加猖獗。开始是仙回的虞世雨父子、李继芳、吴经昌等人被抓去,每人索要赎银1000块大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929年8月,曾留学日本、时年40岁的广西大学总务长兼化学教授蒋继尹,与曾任两广财政厅长、广西参议长的哥哥蒋继伊(字伯文),从梧州雇两艘大船返回桂林全州县老家行程中,因船上箱子里装满的书籍被土匪当成了金银珠宝掂记,途经抚河油麻口(今平乐县大发瑶族乡广运村)的小贝口处遭到抢劫,蒋继伊手下干将唐义清带领的几十个护卫不敌众匪,船上人员均被擒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1940年,蒋继伊与家人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杨棋标让蒋继尹夫人单岱云带着襁褓中的四子蒋朝潍回全州县筹措10800块大洋,到指定的仙回乡茅坪村新村赎人。在兵慌马乱的年代,一个女人在短期筹集巨款确实不易,单岱云马上与家公蒋任衡商量筹款事宜。蒋任衡(字春甫),于清朝末年任全州知县,民国11年(1922年)又任全州县长,1929年他早已卸任县长,于当年初在家乡内建乡(今安和镇)青龙山村古庙观音堂旁破土新建“冠英小学”(现在是安和镇初中)。为建设好学校,蒋家不惜把80多亩良田和粮仓内大部分谷米捐献出来。一万块大洋换在平时,对于蒋家不是什么难事。但如今烽火岁月,兵荒马乱之时,田产普遍抛荒难以出手,加上蒋家的大部分积蓄已经用于发展教育了。所以蒋家确实难以在短期筹集上万块大洋,蒋家人心如火燎,迟迟没办法交赎金。这时,平乐专区当局听说有重要人员在管辖区被抢,深感责任重大,恐上峰降罪,勒令昭平、平乐、富川三县民团务必抢回蒋氏兄弟等人,反而添乱。8月15日,民团人马从新村将土匪追至马尾窑(地名)时,人质乘乱四处逃遁。在佛子冲,蒋继尹和次子蒋朝溥以及蒋继伊四子蒋朝江三人被乱枪打死。蒋继伊有幸逃脱,蒋继尹长子蒋朝济中弹后,脖子又被砍了三刀后,被匪徒推入江边,负重伤后被民团及时救上岸死里逃生,昏迷五天五夜才苏醒。再说在全州的蒋家老爷子好不容易凑足10800块大洋,派人用船装来赎人。船行至平乐境内时,噩耗传来,赎人一事只好作罢。仙回民团团总周材良(大中村人)很讲义气,留置蒋继伊及侄子蒋朝济在自己家里,待蒋朝济枪伤痊愈后,亲自率团丁护送蒋氏回全州老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蒋继尹与于式枚、苏乐群、唐景崇并称民初广西四大教育家。蒋继尹被害的消息传出后,海内外亲朋好友无不为痛失栋梁而伤悲,纷纷送来挽联、挽词、挽诗。广西大学师生尤为悲切,立碑纪念,马君武校长亲笔为他写下挽词 :“霁月风光,含华佩实,启导群彦,散事后食。如何斯人,死于盗贼?遗像俨然,令德令式。”3年后,蒋继尹遗骸迁回,葬于内建乡(今全州安和乡)绿源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全州县蒋继伊石雕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931年,年仅27岁的广西优级师范毕业,在鹿鸣村私塾任教的陆增炽(字:叔兰)在仙回大峒与小峒交界的岸山路段被土匪劫持,被勒索其家里拿1000块大洋赎人。同日,茶山村开赌场的富豪杨百万后裔杨恢先在大中村马威屯高桥也被土匪劫持,被勒索其家里拿600块大洋赎人。结果,经过鹿鸣村能说会道的陆廷标等人到景当山天鹅塘匪巢与土匪协商,在大洋筹集不够的情况下,按照土匪开出布匹、盐油、禽畜、粮食等生活物资折价赎人。最终,达到土匪要求才把两人赎回,才不被“撕票”。时任昭平县民团保安司令的雷达臣(仙回乡古盘村人,与李宗仁是桂林“陆军学堂”同学,1936年受李宗仁相邀,任第五战区军政部驻鄂军粮局第十仓库库长,上校军衔。)是陆增炽的岳父,闻悉连自己女婿都被土匪劫持,大为震怒,遂带领民团上景当山天鹅塘剿匪,但始终奈何不了土匪。为了消除匪患,当年冬,昭平、蒙山、荔浦、平乐四县民团联合围剿土匪,仍攻不下,反而自身还伤亡数人。抚河乃桂林至梧州物资进出口必经之航道,是广西东北的生命线,设在桂林的广西省政府闻悉景当山土匪如此猖獗,岂能坐视不管?为维护地方治安和当局的利益,遂令省府直属的周浑元部队进剿景当山,最终平息此匪患。</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社会动乱,匪患猖獗,危及百姓生命,在这种情况之下,仙回百姓为保性命,被迫上山修筑山寨,以此抵抗和防御土匪。民国初期,上团(古盘村)有羊跌寨、万钱寨;下团(鹿鸣村)有龙谋寨、东山寨、合安寨、龙钟寨;中团(大中村)有鱿鱼寨、峦山寨、松木寨、断龙寨、黄茅寨等共20多个山寨。民众还受到天平天国“三冲伏击战”的启发,学会自己制作火药,如新隆屯的何氏宗祠等地就是制作场所。然而由于山寨与原建在村里的房屋较远,造成生产生活不便,同时也因山寨的自然环境限制或建筑质量,给土匪以乘之机,大部分山寨在建好使用后,被土匪攻破,造成人财重大损失。只有建在鹿鸣村东南老寨山上的合安寨比较牢固,未被土匪攻破,寨中的人员财物才幸免于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炮楼是村民兴建用来对付土匪的一种防御工事,在当时没有使用重炮进攻性武器的情况下,修建炮楼还是起到较好的防御作用。鹿鸣村的村民在修筑山寨的同时,还在房屋周边兴建炮楼,防止土匪突然袭击,保护家族人员生命财产安全。民国初期,军阀混战,社会动乱,匪患成灾。为防犯匪害,鹿鸣村民在村里修建了20多座炮楼。村头、村尾、村中央、村四周都建有炮楼,村头有陆家炮楼,村尾有黄家炮楼,村东边有联合炮楼与廷柱炮楼,村西边有祥和炮楼,村中央有居中炮楼和中央巷炮楼等。修建炮楼一般是家庭生活比较富有的农户,也有几户联合修建的。有的一户建一座炮楼,有的一户建两至三座甚至四座炮楼。民国时期,“祥和”与“联合”是鹿鸣村最大的商号,开有商铺,经商买卖,家庭富有。祥和号家园宽大,房屋面积达6亩多,呈长方形,就在家园四个角的位置修建了四座高大的炮楼。联合号不但修建一座“六山五房”高且窗眼安置钢枝的正屋,还修建了两座炮楼。村民修建的炮楼一般为两到三层,也有四层的,每座炮楼占地20多平方米,呈四方形,顶层木瓦结构。炮楼墙体一般是夯土冲墙或泥土砖浆砌而成,墙厚五、六十厘米,有的甚至厚达七、八十厘米,二、三层以上多用砖砌,每层楼均留有暸望孔和枪眼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鹿鸣村炮楼建筑最高的是中央巷陆英武(陆永承,字英武。民国八步行政督察专署政工室主任、解放前夕昭平县代县长)老家的一座炮楼,这座炮楼有四层,每层有3米多高,炮楼的一、二层墙体用青砖浆砌成,三、四层用泥土砖浆砌。炮楼每层都设有瞭望孔和枪眼,登上四楼,可观鹿鸣村全景。解放后这座炮楼曾被鹿鸣村农会使用,每当村里有要事需通知村民开会时,村干部就登上炮楼顶层,用喇叭筒(长六十厘米左右的圆锥形喊话筒)向村民喊话发通知。六十年代,开展学习毛泽东思想活动,村支部老党员杨兆先还经常登上四楼,用喇叭筒向村民宣传毛主席语录。七十年代初,鹿鸣大队将炮楼拆除,取其青砖用于建设白磨坪榨糖厂烟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鹿鸣村古党屯陆居璇家的一座三层炮楼,也是夯土兼砖墙,上到三楼,通过瞭望孔对外观看,仙回大垌尽收眼底,一目了然。1949年12月17日,人民解放军145师433团和抚河游击队、黄公游击队解放昭平县城后,18日,解放军145师沈启贤师长即指挥全师和游击队进军仙回,乘胜追击围歼国民党桂东军政长官甘丽初和平乐专员兼少将师长罗绍徽残部,沈师长带部队进到仙回时,即在陆居璇家设立战场指挥部,架设电台,指挥部队作战,当天就把甘丽初和罗绍徽残部及国民党蒙山县府黎子彬自卫队击溃,活捉蒙山县伪县长李达光和自卫队长黎子彬,消灭敌人680多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炮楼规模最大的是鹿鸣村陆善拔一户(字树德,号冠群、祥和)祥和号就是依照其名字安取商号名的。村民喜欢将其称为祥和佬。民国初期,陆祥和是鹿鸣村有名的绅士,受到乡民敬重,担任仙回乡民团团总。陆祥和热心公益事业,任仙回团总期间,曾多次组织平息仙回帮馆会械斗,维护仙回地方安宁,倡头兴建仙回文笔塔。在仙回周边匪患严重时,他号召并鼓励村民修山寨、筑土营、建炮楼,抗御土匪偷袭,保护族人。陆祥和在自已家园四周建起炮楼四座,每座炮楼三层高,占地20多平方米,一层为夯土墙,墙厚60多厘米,二层以上为砖墙,炮楼坚固,炮楼四周设有瞭望孔和枪眼孔,炮楼与炮楼之间距离70到100米,砌高达四、五米的围墙相连,可互相观察,遥相呼应。如有土匪来袭,炮楼里面的人可通过枪炮孔向外对准土匪射击。陆祥和一户的四座炮楼,直到20世纪60年代被逐步拆除。</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民国六年(1917年),鹿鸣村陆廷贵四兄弟在落东堆(地名)购置房屋,房屋占地2亩多,为防止土匪侵害,就在房屋的西北角和东南角分别建起两座炮楼,炮楼用砂石黄土夯成,厚60多厘米,四方形,占地面积约25平方米,四周开有枪眼和瞭望孔,四层楼。第一层没有门,只有瞭望口和炮眼。要进炮楼,需从旁边房屋楼上过到炮楼的二楼,这样设计是为了防御。炮楼高约12米,上面三层楼为砂石黄土结构,第四层是泥砖结构。两座炮楼互为犄角,可以交叉射击,炮楼修建完工之时,陆廷贵大儿子陆永全,在炮楼顶上用鱼叉表演“金鸡晒翅”,展示武功,令人胆战心惊,佩服不已。1945年2月19日,侵占昭平县城的日寇从昭平撤退后侵犯仙回,在大中村烧杀抢掠,次日窜入鹿鸣村,放火烧了仙回乡公所和部分民房,日寇从陆廷贵屋边经过时,看到炮楼坚固,防守严密,加上日寇做贼心虚,惧怕昭平自卫队的追击,仓皇逃窜回蒙山,因此,陆廷贵房屋没有受到多大损失。1949年底,人民解放军解放仙回及在仙回剿匪的时候,陆廷贵一家曾接待过解放军,安排驻扎有一个班的战士。解放后,由于人口增多,加上太平盛世,陆廷贵兄弟的房屋大院和东南角炮楼分给了各房族人,陆续被拆除修建了钢筋水泥楼,西北角这座炮楼和相邻的一间泥瓦房子,分给陆永宇所有。由于陆永宇长期在外工作,炮楼交给兄弟陆永魁管理,因而这座炮楼一直没有被拆除,直到1982年,因为炮楼太高,逐渐成了危房,于是拆除了顶上的一层半,仅剩约6米高,并改为住房,在炮楼底层开了一扇门,把一、二层前后的两个瞭望口改为窗户。尽管如此,炮楼仍然比周边的普通房子高出一截。鹿鸣村的人文背景较为复杂,民国时期,陆雁峰(陆增荣,字雁峰,曾任广西宁明、中渡、容县、融水、贺县、平乐等县县长,并任平乐行政公署副专员。解放初期,人民政府重新启用他,委任他为平乐专区改编委员会委员和平乐专区招抚委员会副主任。)和陆永春(字培森,曾任广西恭城、修仁、平乐等县县长。)两位政界名人是鹿鸣村人;国民党昭平县党部书记陆永怀和昭平县农会运动先驱陆增亚、陆仁武也是鹿鸣村人;陆军少将罗绍徽(平乐专区专员)和陆军少将虞世熙(八步专区专员)都与鹿鸣村有姻亲关系。解放昭平前夕,解放军在鹿鸣村歼灭蒙山县黎子彬部土匪200多人,生擒匪首黎子彬。所以说,民国时期的鹿鸣村龙蛇混杂、暗流涌动、险象环生、杀机四伏,民众更加懂得建造炮楼等防御工事的作用。</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上面资料是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贺县县政府发给应征兵役远征军(抗日士兵)黄大寿家属的《优待现役兵家属执照》上有时任广西贺县县长陆增荣、副县长罗家赞的名字和当时县政府的印章。</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景当山和抚河一带的土匪,多次袭击仙回,抢掠鹿鸣村,由于村里炮楼坚固,村民齐心防守,所幸人员财产损失不大。当今,我国已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政通人和,国强民富,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村民认真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农村建设,村民建房统一规划,不再需要炮楼了,基本上已拆除。鹿鸣村的炮楼成为清朝末期和民国时期那个动荡年代的历史见证,那时肯定是仙回瑶族乡独一无二的一道风景线。</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