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前半生(三) 青葱岁月

满天星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文:老朱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图:网络 (感谢)</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一)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b></p><p class="ql-block"><b>童年一晃而过,上世纪70年代末,我凭着优异的成绩升入了镇里的中学,开学第一天,班主任孟老师便根据升学时的成绩宣布让我来当我们初一(七)班的班长。孟老师是我们的英语老师,年轻漂亮,性格温和,也许是孟老师教学经验不足,更是我们的懵懂无知,常常会在课堂上捣乱把她气哭,刚刚接触的英语课就这样没了学习兴趣,后来的英语课,我索性就彻底放弃了,致使我面对英语书除了26个英文字母外,恐怕剩下的也就是它认识我了。最后每到不喜欢的课,我这个班长也会同其他人一起逃课,到镇里闲逛,我的学习成绩直线下降,应是打基础的初一年级就这样荒废了。</b></p><p class="ql-block"><b>到了初二,我们(七)班因为整体成绩不佳,被解散重组,我又被编到(八)班,自然我这个不称职的班长头衔也就不复存在了。班主任朱老师教物理,也是位美女老师,虽然个子不高,可把学生们管的服服帖帖,物理课讲的也非常好,学生们都愿意上她的课,全班的物理成绩普遍都好。朱老师还是我堂姐,对我要求更是严格,也使我对物理课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物理考试只要不出现失误,每次都会取得满分。当时还曾被学校做为考县一中重点生培养,不过还是因为英语成绩被取消了资格。</b></p><p class="ql-block"><b>初三年级班主任又换成了教化学的蔺老师,蔺老师是位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的小老头,印象最深就是给我们上第一节课时,在黑板上写了个大大的“蔺”字,然后,微笑着说:“我姓这个蔺,是蔺相如的蔺,可不是淋酱油的淋”。幽默的教学方式让我克服了化学课的枯燥乏味,化学成绩也能说的过去,到了中考时,虽然学好了数理化,但还是败给了天书般的英语,遗憾的连高中的校门都没能迈进去,大家都替我惋惜,我决定弃学回家靠力气挣钱生活,老师、同学的好言相劝,外加母亲的棍棒也没能改变这个让我遗憾一生的决定。</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二)劳动是世界上一切欢乐和一切美好事情的源泉。 —— 高尔基</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 1, 1);">1982年的盛夏,我放弃复读回家务了农,当时正是改革开放初期,农村土地刚刚分到各家各户,自己身体还比较单薄但全凭着年轻人的那种倔犟劲儿,跟母亲一起经营着自家的几亩薄田,春天学种地,夏天顶着酷暑除草与施肥,秋天尽享丰收的喜悦,到了冬天农闲时就到处去拾柴,满处去拾粪。那时,家里没有大牲口与马车,庄稼地里活全凭肩挑和小车推,日子过得虽然辛苦与单调,但身体越来越健壮,每天都有使不完的劲儿。</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 1, 1);">母亲一辈子要强,啥事都不愿意输给别人,那就得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与辛苦。母亲常常教诲,让自己深知,既然学没上好,要想把日子过得好,就必须要学会勤与俭。那时候,人们思想上还很闭塞,在农闲的时候也就是在家里做些杂活,就连做些小买卖挣些钱都会觉得不是光彩的事儿,村里有个同龄的伙伴爱民脑子灵活,常邀我一起去尝试着做些小买卖,当时我们也不知从哪做起,就骑上家里唯一的飞鸽牌加重自行车 ,驮上两个大筐走街串巷,既去过村镇卖过菜和冰棍,也到矿山附近的村子收购废铜烂铁,钱虽然没挣着多少,却让我逐渐克服了年少时的腼腆,已全然不怕村里人背后的议论与讥笑。</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 1, 1);">转过年,二姐夫做起了服装生意,整天都要到附近集市上出摊儿,当时生意好做,二姐夫还要常去外地进货,一个人忙不过来,这时见我经过一年多的磨炼,身体健壮了不少,做事也比较稳妥,就让我过去给他帮忙,我常常一个人去外县的集市上卖货,为了占个好位置,天不亮我就骑自行车带上贵重的货物出发,每天几十里的乡间小路,家里人都不放心,可我是“初生牛犊不怕虎”,还常幻想着如遇坏人出现就跟他一试高低呢,</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三)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更梦想着诗和远方</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村里的土地不多,承包到各户后,劳动力便有了富余,经历了唐山大地震的乡亲们都有盖房子的手艺,1984年初春,村里便有人组织有手艺的师傅去关外给人家盖房子挣些钱,我听说去千里之外的大东北也动了心,早就想去外面的世界看看,不过,人家看我没有啥手艺自然不愿意。我就软磨硬泡地求母亲出面,母亲虽有不舍,但见我执意要去,也想让我出去学门手艺,最后是母亲求了人情,人家才算勉强同意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五月初,家乡已春暖花开,可当我们迈出吉林省的梅河口火车站时,迎接我们的却是一场漫天大雪,像是在给远道而来的我们一个下马威,我们并没有休息一天,匆忙地都没顾得上欣赏一下异乡的景色,就投入到紧张而繁重劳作中。我们一行十几人就是给当地有钱人家把茅草房翻盖成大瓦房,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每天重复着磊石砌砖、和灰上瓦等等枯燥且挑战体力极限的活,完全没了来时憧憬的那种美好。还好东北人热情好客,东家会时不时地改善一下伙食,并拿出东北当地的烧酒犒劳我们。</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我们只有拼命的干活,盼望着一家接一家的大瓦房快快完工,盼着把一天几元的工钱快快寄回家,盼着回家的日子快些到。</b><b>东北的天气冷的早,到了9月中旬,早晚的气温就已经低了,眼看地里的庄稼都已成熟,除留下几个人把剩下的活收尾外,我与其他人便先行回家收秋了。这四个半月的东北之行是我前半生离家最远,离家时间最长的一段难忘经历。</b></p><p class="ql-block"><b>忙碌的秋天刚过完,一年一度的征兵工作又金锣密鼓地开始了,在那时参军是每个年轻人的崇高梦想,</b><b style="font-size:18px;">董存瑞、黄继光、雷锋那是我们心中的榜样。从</b><b>小就传唱着儿歌:“小雨哗哗下,北京来电话,让我去参军,我还没长大”。现在,我们长大了,到了参军的年龄,人人都跃跃欲试。母亲听说当年兵是去新疆,觉得离家太远,条件太艰苦说啥不同意。我就偷偷与同村伙伴们去乡里报名,在乡里经过查体后在家里等消息。母亲知道后就找到在村里当民兵连长的表姐夫,等通知去县里复查身体时,表姐夫便说我在乡里查体没有通过,就这样我的参军梦破灭了。我从小玩到大的好友刘稳穿上军装去了边疆,我不依不舍送到火车站心里羡慕极了,等到了年底(84年12月)我顶替退休的父亲来到开滦煤矿做了一名矿工。</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未完待续)图文无关</span></p>

老师

母亲

我们

成绩

参军

手艺

东北

班主任

村里

做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