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文学梦

济宁王海青

<h3>我的文学梦<br> <br>        <br>童年少年时的阅读<br> <br>小学、中学时,对写作并无多大兴致。小学时,还是个“作文困难户”,一写作文,就苦字当头,头脑空白,不知如何下笔,又如何推进。记得当时学校发有一本《作文不作难》,编这本书的人真是深入孩子的内心去了,知道对小学生来说,作文是个大难题。小学、初中时,只是对读课外书感点兴趣,读的也不多,印象深的是小学时看的话本一一有成人手掌般大小,上面是画,下面是几行文字。内容多为武侠、战争类;中学时上海出版的故事会一一这些故事书的新奇,不仅吸引我,也吸引同时上初中的姐姐。我常看她从同学处借来的《故事会》。还记得我看书的痴迷,很长时间不动窝,有次在家里的槐树下,读到黄昏降临;还有初中发给的自读课本,至今仍记得那些滋养过我心灵的书本。它们是《在希望的田野上》、《我在北极光下》、《哦,大海》、《翻过那座山》、《黄河之水天上来》、《新正气歌》等。是它们给予我最初的精神滋养,并让我养成了爱读书的习惯。<br> <br>青年时的梦想<br> <br>     我最初萌生文字之梦,是在上个世纪末,上高二的时侯。首先是诗词之美,给了我震动。那时接触到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就被其中的潇洒征服了。同时也认为课本上毛泽东的词挺不错。艺术就这样深入我的心灵。那一阶段我又看了一些作家的文章与传记,羡慕起杂志上人家的个人简介。一个个头衔,再加上后面作者的一部部著作。真是让人神往,我开始渐渐崇拜那些在纸上纵横的英雄,喜欢上作家这个称呼,文学的种子开始萌发。这种向往愈来愈深,读满足不了内心,又开始动起笔来。就这样,读与写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此后,从未中断。<br>  当时读的数量有限。几部长篇小说,一些零散的文章。让我难以忘怀的是回族女作家的《穆斯林的葬礼》,还有由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的《春的底色》。这些文学的火焰,点亮了我的青春。让我从读进入到写,虽然无话可说,甚至写的异常艰难,但是写的热情,从未冷却。这种热情甚至淹没了阅读的贫瘠与创作的浅薄。这就是梦想的力量了。<br> <br>大学时的文学活动<br> <br>     大学期间(就读于济宁电大),学习不再像高中紧张,有了更宽松的时间。我开始尝试写作,始于诗,延及散文。<br> <br>大学期间,因喜爱文学,先后加入院广播电台,系天舒文学社,院青年之声文学社这些文学团体。写串词,编系报,印杂志。乐此不疲。在系报、院报上发表了一些文字。受到院宣传部部长姚洪运老师赏识,在他主编的院报上几乎每期都有我的文字。综观大学阶段,虽然写了一些作品,但质量并不高,数量也不多。<br> <br>毕业后的文学活动<br> <br>毕业后,从事教育。闲暇之余,还是一如既往,踊跃投稿。2005年在山东教育上发表了《怀念海子》,2013年和2014年在《快乐写作》上发表了《童年的电影》和《乡下的野味》。2015年,在嘉祥教育局主办的《心天地》上发表了《爱的教育》。<br> <br>     二十一世纪又十一年,在网上与仰慕已久的李木生老师相遇,备受鼓舞。坚持文学十多年,生活积累有所增加,愚钝的头脑有所领悟,启迪。从2012年开始,文字呈现出一些新意,只是容量、体积小,还不够丰厚。同时向各种文体拓展,写文字的数量比以往要快,质量有所提升。李木生老师不弃浅陋,博客留言,鼓励点赞。2014年,李老师专门撰写评论,在山东文学上推荐发表了我的乡村人物散文。2017年10月,李老师邀我参加济宁散文学会成立,并成为一名理事,得以结识更多文友,消解了我文字路上的一些孤寂之感。 <br> <br>  近几年的文学发展<br> <br>近几年,我的作品除在纸媒发表(《崛起》、《大运河文学》、《祥城祥韵》、《济宁晚报》、《鲁艺期刊》、《大运河诗联》)外,在网络平台上(清平世界、圣书堂、孟母堂壹作文、普禾书吧、木生垦荒、济宁文学、济宁看点、济宁散文、汪迷部落、济宁当代文学、鲁地文艺、微山湖文学、文化济宁网、暖护家园、齐鲁文坛------),也得到广泛的推介,受到济宁文学界师友们的关注。    <br> <br>       在济宁作协张建鲁主席的直接关心下,2019年3月,我加入了济宁作家协会,成为一名会员。(这在二十年前是不敢想的事情。)2020年6月,济宁经开区作协成立,我又成为济宁经开区作协的一员。相信以后会有更大的、更多的平台,让我成长,让我发展。<br><br>社会各界师友抱我以鼓励与肯定,让我得到温暖与力量。滴水之恩,铭记于心。2020年2月,我与几个文友组建鲁地文学社,以鲁地文艺公众平台为阵地,为更多的文友助力。现已编发100多位文友的700余篇作品。引发越来越多的关注。<br> <br>说实话,我在文字上,投入的时间、精力、经济不少,收获却很微薄。只是静静地读,静静地写,静静地走下去。只想写出好的作品,为心灵的大地献上一点绿色。<br> <br>二十年来,我在梦想的路上一步步走。不懈怠,不停留,一点点接近梦想。诚如一位文友所言:青春不是梦,功到自然成。截止目前,我的作品多存集于新浪博客与自己的美篇平台上,各类诗文达一千三百多篇(首),访问量达二十多万人次。不管前方风景怎样,道路如何,风和日丽,抑或飞沙走石,我还会走下去。<br> <br>接下来,我还有更高的期待。写出更好的作品,将来有机会出一本或几本书,加入更高级别的文学组织(现已成功加入山东省作家协会。这是多么大的认可。我知道得对不住这份认可,写出更优质的作品)。让自己梦想的大树长得更粗,更壮,更旺。</h3> <h3>作者简介:王海青,山东济宁人。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济宁散文学会理事,济宁作家协会会员,济宁经开区作协会员。作品见于《山东文学》、《山东教育》、《济宁晚报》、《大运河文学》等刊物及网络平台。</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