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构场No.3 | 开放式书写家:张大我

杨世膺

<h3><br></br></h3></br><h3>张大我,字唯公,号伯冰,视觉艺术家、当代书写家,也是星构艺术的合作艺术家之一,现居澳大利亚。1942年生于陕西城固的文化世家,幼承家学,外祖父马玉藻为新文化运动时期北大的名教授,父亲则是著名语音学家、翻译家张万里先生。</h3></br><h3>张大我的艺术现代艺术作品植根于中国古代金石、篆刻、书法、绘画,但他同时致力于对传统艺术形态的创新。平生的前四十年,他潜心于中国传统艺术的学习和创作,留下良好的书写功底。而自1982年之后,张大我开始突破,尝试探索书法与水墨的抽象,通过「解构文字」,追求「线的自然」,并形成了自有的体系,「一个传统书法家,后来成了一个现代书法家,再后来则成了一个抽象画家」。现作品为多家艺术机构(含大英博物馆)、团体及个人(如报业大亨默多克)收藏,在国外享有很高的声誉。</h3></br><h3> <h3>在张大我的“触感”系列抽象绘画作品中,我们看到了大量无中心、无边缘、无方向性的画面,这些绘画突破了传统的上下左右的画面空间概念,颠倒了固有的上天下地的自然空间定律,这类作品可以任意摆放和张挂,人们可以从任何方向和任何角度来观看和欣赏。这样的绘画反映了航空航天时代人类观看世界的新的视觉经验,人们知道,从飞机上看地面,或者从宇宙飞船看地球是没有上下左右之分别的,事实上,宇宙空间原本就是一个无始无终的永恒和无限,所有的方向和位置都是人为的设定。</h3></br><h3>张大我从1992年开始旅居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长期的跨文化生活感受给他带了开阔的国际艺术视野,而频繁的飞机旅行又实实在在地给了他从高空看风景、看世界的新视角。如果说全球化的艺术观念是张大我艺术创新的动力,那么崭新的视觉经验则给他的绘画表达提供了独特的语言。除了空间观念上的突破,张大我的“触感”系列抽象绘画还走出了书法和水墨绘画的黑白世界,打破水墨的拘囿,彩色的丙烯颜料破天荒地进入了张大我的画面,在一组用大红洒金万年红宣纸绘制的作品中,他甚至强调了光的表现并使画面产生了欧普绘画(Optical painting)式的绚烂夺目的光感效果。从黑色到彩色的运用,从色到光的呈现,通过“触感”系列作品张大我的抽象绘画实现了脱胎换骨的蜕变。</h3></br><h3>——王端廷(评论家,学者)</h3></br><h3>大我恢复了传统的云虚纹那个隐秘的生命线:这是从古代的云虚纹到汉代马王堆出土棺椁上舞动的云虚纹,到书法里的狂草,再到山水画里的皴线(比如郭熙的卷云皴),直到吸收西方现代舞的姿态,这个翻卷之线,或者如同德勒兹所言的“逃逸之线”,把线从传统太极图的那个圆圈中解放出来,这是生命自由地写照。在这个意义上,“线”已经不是线,而是虚气流动的迹象。当然,它就不是西方点线面意义上的抽象线,也不是西方古典意义上与形体相关的轮廓线,而是从中国传统自身的书写性抽取出来的线,或者说玄虚之迹象。</h3></br><h3>——夏可君(哲学家、策展人)</h3></br><h3> <h3><strong>展览年表(部分)</strong><strong></strong></h3></br><h3>1988 巴黎Lydie现代艺术作品展</h3></br><h3>1990 北京大我现代书画作品首展</h3></br><h3>1995 澳大利亚达尔文博物馆大我现代作品专场</h3></br><h3>1998 北京德国大使馆「传统·反思」——中国当代艺术邀请展<br></br></h3></br><h3>2002 伦敦大英博物馆「惊人之笔」中国现代书法展</h3></br><h3>2007 北京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大我妙墨」精品展</h3></br><h3>2011 澳大利亚1842画廊大我个展</h3></br><h3>2012 米兰意大利双年展</h3></br><h3> <h3>张大我为星构艺术的合作艺术家,本文素材由艺术家授权星构使用,请勿转载,但欢迎个人转发:)</h3></br><h3>关于星构</h3></br><h3>新锐、专业、有高度的艺术运营综合服务商。以专业化团队为基础,整合国际艺术资源,为艺术家创造展出机会,同时向各类艺术空间、文化地产、商业综合体、艺术金融机构等输出高质量的艺术内容。<br></br></h3></br><h3>联系我们</h3></br><h3>Stellar_Course@outlook.com</h3></br><h3> <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JeE0z8xLANXa7gXK911CUA" >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