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汽铸钢记忆……艰苦创业谋发展(1966年~2008年)

龙门山泉

<h3><br>题图:2021年7月,在与摄影师徐勇老师交流中得知,铸造分厂老前辈徐宏柏老技师是他的父亲,故题图选择了徐勇老师于2004年8月,在汉旺铸钢拍摄的作品,献给东汽铸造第一代建设者们!</h3> <h3><br>题记:应铸造老领导沈国俊书记的嘱托和鼓励,我学中编、编中学,制作了这集以汉旺东汽铸钢建设为主的美篇,回顾铸造发展点滴历程,希望为曾经奋斗过的汉旺铸造老同志、老同事们留下美好的回忆! 由于本人资料收集有限且美篇篇幅的限制,必然有不少精彩人和事的镜头遗漏,特请各位原谅! 东汽铸造职工 朱永全 </h3> <h3><br>东方汽轮机厂(代号401信箱),建厂时座落于龙门山脉曙光山下绵远河畔的绵竹县汉旺镇。她从小镇的北方(东汽技工学校)向南方绵绵延伸(铸造分厂)约十里,故称十里东汽。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叶,这个地方是汉旺小乡镇的下寺(沿山村小道继续沿山路上行,就是上寺和云雾(悟)寺,是本地有名的佛教圣地)。四十年后,东汽建设者们将她建设成为初具规模的现代化铸造企业。</h3> <h3><br>2008年5月12日下午2点28分,山崩地裂,突如其来的特大地震,彻底毁损了我们的家园和工厂。</h3> <h3><br>老厂长孙昌基、沈国俊心系职工、心系工厂,深入到铸造公司调研受灾情况、看望铸造员工。</h3> <h3><br>张志英总、王政总到铸造调研职工安置和损失情况。</h3> <h3><br>汉旺东汽的定海神针……十二层综合大楼,永远定格在曙光山下!</h3> <h3><br>2008年5月12日,下午2点28分,永远定格在曙光广场的钟楼上。</h3> <h3><br>2013年初,我们再次陪同沈书记,回到已经全部拆除的汉旺东汽铸钢原址,回顾铸钢的建设历程!</h3> <h3><br>沈书记多次对我们讲到,东汽铸钢是他事业的根!他从“三配”与铸钢后大门口唯一尚存的立柱为参考点,用脚步丈量距离,基本确定出铸钢车间第一个厂房牛头柱地基的位置!5吨电炉的位置和艰难的安装历程:当时没有大型起重机具,为数不多的铸钢维修职工和工人们,自立更生,人拉肩杠,在机修和产品试验室等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克服重重困难,将两台5吨电炉安装到位。<br></h3> <h3><br>1972年,应工厂的号召,各单位要边基建、边安装、边调试、边生产。这幅组照,是1972年6月6日晚,在铸钢车间安装的场面,有的挖电缆沟,有的清洗设备,有的制作风管,有的加工零件,干部、工人、技术人员、军代表团结一心,无私奉献,大家都希望早一点建设好工厂,早日投产。</h3> <h3><br>《第一炉钢水诞生记》这篇文章,是沈书记于1984年回顾十二年前的1972年,汉旺铸钢车间第一炉钢水生产试制全过程,第一代东汽铸造人自立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历程!两台5吨电炉72年初开始设备安装调试,至10月份初步完成,凝聚了全体员工的辛勤付出,终于可以试生产了。第一炉钢试炼的碳素钢,10月14日19时进料至次日早上7时出钢,用了12小时时间完成,开启了东汽铸钢生产的序幕。</h3> <h3><br>1979年6月,根据一机部电工总局《关于同意成立铸造分厂的通知》,东汽党委常委会研究同意并报绵阳地区经委政治部审批同意,东汽铸造分厂党委由刘荣辉、王仙赢、赵丰金、韩式学、沈国俊、孙成贵、李义发七同志组成。刘荣辉首任东汽铸造分厂党委书记。1979年6月,根据一机部电工总局巜关于同意成立铸造分厂的通知》,东汽党委常委会研究同意并报一机部电工总局审批同意,王仙赢任东汽铸造分厂厂长,赵丰金、韩式学、沈国俊等3人任铸造分厂副厂长。王仙赢首任东汽铸造分厂厂长。</h3> <h3><br>据王厂长回忆,铸造分厂成立无隆重仪式,未邀请嘉宾,也无领导光临,7月分厂机构开始运转。后来,每年的9月28日,铸造职工作为分厂成立纪念日(王厂长在一篇文章中,曾建议采用一机部电工总局批文时间,作为分厂成立纪念日)。分厂成立初期,组织机构设置为:分厂办公室、技术科、经营科、调度科、铸钢车间、铸铁车间、冶金辅具车间、木模车间、总务科,附设分厂子弟校、幼儿园等10个科级单位,在册职工总数1100余人(含混岗人员)。分厂成立后,工厂为支持分厂工作快速、有效的开展,从人事、用工、分配以及经营管理等方面下放了部份权限,这在当时是一个质的突破。</h3> <h3><br>因铸造分厂地处工厂的最南端(汉旺下寺),远离工厂本部和家属区,职工从河坝生活区走到单位上班,平均需要走40分钟的路程,职工生活条件十分不便。在工厂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分厂逐步改善了单身宿舍、食堂、小学、幼儿园、医疗保健站和生活区的卫生条件,加强了治安保卫,增强了职工及家属的安全感。1984年,在总厂的大力支持下,分厂出资与运输部门协商,购买了两台加长大客车,作为职工上下班和职工小孩上学的专用车。1984年9月6日,接送学生和职工上下班的通勤车正式开通。</h3> <h3><br>铸造分厂最早的标志性大门,位于分厂办公大楼下面的中部,座西向东,建在通往536变电站和马尾乡的路边。</h3> <h3>铸造分厂科技精英</h3> <h3><br>因汉旺处于龙门山地震断裂带,1976年又遭受过较大的地震破坏,1981年,全厂对有危害的办公大楼、职工宿舍进行了抗震加固处理,铸造分厂办公大楼、单身宿舍在同期也进行了加固。</h3> <h3><br>八十年代中叶铸造环境:通往食堂、宿舍、木模车间的大道;职工食堂一角;食堂里简洁的用餐区。</h3> <h3><br>1986年元月,炼钢工段王兴福班长和他的伙伴们,精细冶炼、观察炉况,准备出钢。</h3> <h3><br>1986年4月,300MW汽轮机中压缸冶炼、浇注成功!</h3> <h3><br>在汉旺厂区,每到新年伊始,各单位都要认真的组织好职工节后争“三先”活动,部门领导提前来到职工上班交考勤卡点、迎接职工进入岗位!1987年元旦子夜,车间安全员李忠军师傅点响了祈福的鞭炮,祝福新年第一炉钢安全冶炼、平安出水浇注。</h3> <h3><br>87年元旦,新年第一炉钢安全成功冶炼。</h3> <h3><br>东汽铸钢第一代部分青年建设者合影!</h3> <h3><br>1989年,“老黄牛”、劳动模范黄燕平和他的徒弟李威精细下芯、扣箱。</h3> <h3><br>艰苦奋斗、艰苦朴素、一心为公、敢于担当的东汽厂部份老领导合影!</h3> <h3><br>铸造分厂足球队的帅哥们😎</h3> <h3><br>1993年,咱们的模型工人用手工制模的高超技术,制做的型线复杂的600MW汽轮机高压内缸模型。</h3> <h3><br>1994年4月,首台600MW汽轮机高压内缸冶炼,张绳铨厂长、程健副厂长等厂领导到现场慰问干部职工和科技工作者,祝贺600MW汽轮机高压内缸铸造成功!</h3> <h3><br>干这台600MW汽轮机高压内缸时,咱们还没有连续式树脂砂线,干部、工人、技术人员齐上阵,靠手推车从18米跨运送树脂砂到24米跨、用铁铲铲砂,在地坑中造型,火热的生产劳动场面,记忆犹新。</h3> <h3><br>田斌厂长、赵顺文高工、周德盛高工深入生产现场,参加600MW汽轮机高压内缸造型生产。</h3> <h3><br>600MW高压内缸合箱、验芯,技术、管理人员深入生产第一线同职工一道,解决一个又一个难题。</h3> <h3><br>生产要提速,设备是保障。设备更新改造按照公厂三个一批(“购买一批、改造一批、自制一批”)的原则,分厂在“八五”后期和“九五”期间对设备进行了重大技术改造。其中,铸钢车间接长跨是这个时期工厂四大重点基建项目之一(另三个分别是:综合加工厂房建设项目(即后来的主机四分厂)、德阳冷作跨项目、8字号厅室住宅群336套顶目)。<br>铸钢接长跨项目自1994年10月6日破土动工至1996年6月完成,历时20个月时间。铸钢24米主跨和18米炉料跨向南接长66米,增加了2838平方米生产面积;两台5吨电炉由铸造维修职工整体搬迁并请长春电炉厂进行了改造。铸造是能源消耗大户,5吨电孤炉又是用电大户的大户,铸造职工长抓不懈节能降耗工作。<br>印象比较深的几个节能项目:1、八十年代末期,为提高钢水质量、减少铸钢件裂纹缺陷,缩短还原期冶炼时间,在郭德勋老师的指导下,采用炉内喷粉精炼工艺,完成CrMoⅤ钢数十炉冶炼研究,经造型、炼钢、清理多工序、全过程质量控制,铸钢件质量大幅度提高,并成功生产出一件8吨多D28高压缸“零缺陷”铸件。2、九十年代初期,在工人、技术人员、干部共同开展的“三结合”节能攻关活动中,5吨电弧炉节电荣获国务院节能小组授予的三等奖,时任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授奖。3、刘老板(刘昌明老前辈)倡导的中午息灯一小时,并纳入对各工段、职能组绩效考核。4、大型铸钢件热割冒口(利用铸件凝固冷却至300~500度的高温,开完盖箱,在砂型中切割冒口),节约了落砂、清砂后再次加温切割冒口的能源使用,并且缩短了生产周期。</h3> <h3><br>1996年,铸钢造型18米跨树脂砂线正式投运,这是新型造型材料批量投入使用的开端。</h3> <h3><br>2001年粘土砂除尘灰塔拆除,造型24米树脂砂线全线动工,标志着铸钢造型新材料新工艺应用实现重大突破。</h3> <h3><br>九十年代中期,东汽订单严重不足,为了发展和生存,我们走上了艰苦而慢长的“打洋工”之路。我们先后承制西门子轴承箱、日立汽缸、东芝阀壳、阿尔斯通核电隔板。通过打洋工,提高了技术管理水平,锻炼了职工队伍。记得西门子轴承箱生产进入清理时,因焊材管理、焊工资格不符合ASME规范而停工,影响非常大,我们交了学费。通过硬件、软件的增加和改进,细化管理等措施跟进,“打洋工”收到了丰硕的业绩。<br></h3> <h3><br>三十多年来,铸造领导班子将导师带徒纳入重要工作内容来抓,事业要发展,人才培养要先行!通过传帮带、通过结对子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提升导师带徒的有效性。</h3> <h3><br>照片前排的七位师傅,都是铸造分厂(公司)技术、管理、生产等战线上德高望重的人才!通过带领的这批徒弟,后来培养成为二级公司的总经理、工程师、经济师、更有工人技师,他们都在各自的岗位上成才!</h3> <h3><br>丁老总、孙书记、张厂长、莫厂长等老、中、青厂级领导干部,无不关心铸造等热加工单位的持续、健康发展,他们深得职工的爱戴和拥护!</h3> <h3><br>工厂老领导何厂长、张厂长深入铸钢车间调查研究,关心关怀分厂、车间领导班子的成长、关爱厂劳动模范,切实帮助基层单位解决实际问题!</h3> <h3><br>造型工技能大赛,纳入工厂级比赛岗位,青年职工大显身手!</h3> <h3><br>1999年,135MW汽轮机高压外缸成功生产,标志着东汽铸钢车间大型铸钢件生产又上了一个台阶。</h3> <h3><br>一方有难、八方支援!面对灾区,职工积极参加捐款捐物,体现了央企职工的社会责任和担当。</h3> <h3><br>整洁的分厂大门,青年员工拍照留影的打卡地!</h3> <h3><br>这七个葫芦娃是当时东汽铸造优秀科技工作者代表!前排三位后来都成长为铸造高级专家、管理人才!</h3> <h3><br>老中青三代优秀铸造科技工作者,他们都是我敬重的学者和朋友!</h3> <h3><br>一代青年铸造工作者,在党的领导下健康成长!</h3> <h3><br>分厂大门口的迎宾喷泉景观,这是花园式工厂的一角。</h3> <h3><br>2001年分厂大门关闭,开始建设机加车间厂房!</h3> <h3><br>沈国俊书记、陈宽金厂长、孙平元书记等东汽老领导到铸钢车间调研!</h3> <h3><br>铸造分厂(公司)、车间历届领导班子带领广大职工,坚持和宏扬“民主人和,献身拼搏,创新开拓,唯旗是夺”的东汽精神,坚持和宏扬“团结 奋发 求实 文明”的东汽厂风,秉承“忠诚公司,尽职岗位”,铸造人真真诚诚做人,踏踏实实做事的朴素思想,在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中,为工厂排忧解难,有条件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打赢了一个又一个硬仗,完成了一批又一批硬骨头产品。铸钢人更能打硬仗,出产品、出优质产品、出高端优质产品,更出成果,更出人才!</h3> <h3><br>分厂(子公司)荣获的部份管理(科技)进步奖!</h3> <h3><br>青年科技奖,每两年评选一次,是东汽35周岁以下青年科技人员的最高荣誉!</h3> <h3><br>有突出贡献的人才</h3> <h3><br>王兴福、刘文忠、黄燕平、刘书本、肖明贵等是铸钢车间炼钢、造型、清理各岗位众多劳动模范的典型代表,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为东汽的发展做岀了突出贡献!他们是我学习的榜样!</h3> <h3><br>王兴福,炼钢工,三次评为公司级劳动模范!</h3> <h3><br>刘文忠,炼钢高级技师,三次评为厂劳动模范,为超临界、超超临界大型汽轮机高端铸件生产贡献了智慧,培养了一大批高技能炼钢工!</h3> <h3><br>老黄牛黄燕平,铸造工,有突出贡献的高级工人技师,十一次评为公司及以上劳动模范,中国机械联合会评为机械工业技术能手、有突出贡献的高技能人才!</h3> <h3><br>肖明贵,铸钢清理电刨工,6次评为工厂级劳动模范!</h3> <h3><br>刘书本,电焊工,9次评为公司及以上劳动模范!</h3> <h3><br>职工休息室,干净整洁的班组园地和管理看板。</h3> <h3><br>忠诚公司、尽职岗位。同心谋发展,合力铸辉煌。这些理念,深入铸造人心。</h3> <h3><br>炼钢新设备、新工艺的应用,加快了新材料技术研究的步伐。九十年代中叶前,两台5吨电弧炉最大能联合冶炼27吨极限的钢水,浇注27吨(钢水)多一点的200MW高压外缸下半铸件(还必须联合使用保温冒口、发热剂等材料),并且在浇注外缸下半之前,两台电炉要实施精准“洗炉”、扩大炉堂和维护好炉体,否则,造好的砂型也不能按计划浇注生产。为了实现大功率汽轮机、大吨位、高品质铸钢件的生产,工厂投入巨资确定上LF精炼炉项目,2001年LF炉冶炼进行中。</h3> <h3><br>发展才是硬道理!2003年9月28日,东汽铸造分厂改制为“德阳东汽铸造有限公司”,分厂老领导、协作单位企业家等前来庆贺!</h3> <h3><br>东汽厂隆重召开子公司成立大会,许正威厂长、高青鹤书记为铸造公司授牌。铸造再次开启走向繁荣的新征程!</h3> <h3><br>2003年9月,东汽铸造公司/东汽电站,两个子公司成立,4年后的2007年,东汽有限公司、东汽投发公司、铸造公司、电站公司等领导班子科学决策,决定铸造公司“十三五规划”中的铸造研发大楼缓建,铸造公司先购买电站公司在汉旺迎宾路口的办公大楼异地办公,拆除铸造老办公大楼,将有限的资金用于铸钢热处理油淬厂房(铸造老办公大楼原址)建设和设备设施建设,这一决定,从本质上排除了2008年512特大地震将会导致的铸造老办公大楼彻底坍塌而引起的人员伤亡,使铸造得以重生。</h3> <h3><br>这张图片的左边,是为铸钢炼钢提供石灰的石灰窑,顺着堡坎的水泥梯台上去,就是铸造试验室(再之前是铸造树脂科研小组、树脂车间所在地,后来发展壮大为树脂分厂、树脂公司)、木模车间;图片的右边就是铸钢的炉料垮,照片前方的小二楼是改造后的炉前光谱化验室。<br></h3> <h3><br>铸造公司试验室,铸造新产品、新材料、冶炼、热处理等科研基地。</h3> <h3><br>上岗会是铸造生产管理的一大特色。2003年11月22日,超临界600MW汽轮机高压内缸生产,经过科学、周密的安排,完成了造型、合箱生产,进入冶炼生产阶段,这又是一个里程碑的开端。铸造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项目总指挥、分项目副总指挥,和职工一起参加上岗大会。<br></h3> <h3>一次大型铸钢件的冶炼、合浇,凝聚着全体员工的智慧,冶炼技术副总指挥、造型副总指挥、维修副总指挥、行车副总指挥在总指挥的统一管理下,各负其责、团结协作,才能安全、稳定地开展各项工作,按时保质完成项目实施。这也是铸造生产组织和企业文化的集中体现。</h3> <h3>全体员工只有完全明白了各自的责任和全身心投入,才是完成项目执行的保障。上岗会上,每一个要求、每一个细节,员工们都全神贯注聆听和落实!</h3> <h3><br>大型铸钢件的合浇,离不开东汽厂各级领导的关怀和各部门的协作与支持。东汽厂级领导非常关心产品的研发,深入炼钢现场,鼓舞士气,解决问题。陶耀章副厂长深入生产现场调研安全生产落实情况!</h3> <h3><br>工会主席王超、纪委书记王志红陪同沈书记深入生产现场。</h3> <h3><br>何显富书记深入生产现场</h3> <h3><br>王为民总工程师等厂领导深入生产现场</h3> <h3><br>刘兴贵副厂长深入生产现场</h3> <h3><br>铸造分厂原厂长、生产处处长张文锋深入生产现场</h3> <h3><br>张绍先副处长深入生产现场</h3> <h3><br>铸造分厂原党委书记、厂长,公司副总经济师胡永祥深入生产现场</h3> <h3><br>工厂各级领导的关心关怀,充分体现了汉旺老东汽精神的“人和”文化,印证了“人和是立企之道,诚信为经营之本”的理念。铸造分厂、铸钢车间每一次大型科研、生产活动,工厂领导都会主动来到生产现场,为干部职工打气助威,汉旺的老领导接地气!</h3> <h3><br>2004年,铸造老前辈、东汽厂老领导回到铸造公司,了解铸造改制后的发展情况,指导铸造公司创新发展!</h3> <h3>参观铸铁车间</h3> <h3>参观机加车间</h3> <h3>座谈交流</h3> <h3><br>2004年,环境整洁的机加车间、“田斌楼”、办公室大楼和企业文化宣传栏。</h3> <h3><br>老厂房换上了新瓦!这是2006年春节大年初二,我同郑德明董事长值班,陪同陈厂长到铸铁车间,了解铸铁扩能项目(铸铁大上风电轮毂项目,利用春节放假时间扩建、改造造型、浇注地坑)执行情况和铸造各区域内保工作,郑董向陈厂长汇报了老厂房屋顶经常掉水泥块、不安全等问题,希望工厂再给点“嫁装”,改造改造。陈厂长深入了解情况后,叫过完春节重新打个报告,春节放完假后研究处理。图片左前方是正在修建的是铸铁车间熔炼、清理厂房。</h3> <h3><br>春节后,陈厂长就很快批了报告,对铸造多处屋顶的水泥预制瓦,换成了绿色轻钢彩瓦!这个不为很多人所知的及时、科学决策,减少了东汽铸造2008年512特大地震可能造成的更大更多人员伤亡!</h3> <h3><br>厂房顶部换上了绿色轻钢瓦!这就是2006年底至2007年陆续换上的新瓦!照片左前方是铸铁车间,远方是铸钢车间!照片右边空地是已经拆除的食堂、单身楼。凡是老厂房换过瓦的部位,在2008年512特大地震时,房屋基本上没有整体坍塌,职工伤亡比较小;没有换瓦的厂房和新建的车间、厂房,在512特大地震时出现了严重坍塌,企工伤亡严重。我和陈厂长接触很少,就这两个所了解的项目,深切感受到陈厂长是一位办实事的人,从某种意义上说,他是东汽铸造的大福星!<br></h3> <h3><br>2004年12月28日,首件大中型铸钢件油淬成功!</h3> <h3><br>铸钢件油淬热处理,标志着东汽铸造在正火、退火传统热处理工艺基础上、在“东芝、日立打洋工”喷雾热处理工艺的基础上,热处理工艺技术的又一重大进步!</h3> <h3><br>2004年10月30日,燃机铸件冶炼浇注。</h3> <h3><br>2005年4月9日,D600C超临界高压内缸大型铸钢件造型合箱、冶炼、多包联合浇注成功!</h3> <h3><br>李军等在冶炼前检查5吨炉炉况</h3> <h3><br>三位铸造工程师对造型扣箱过程进行检查、确认!</h3> <h3><br>多包联合浇注,这是东汽铸钢最具特色、壮观的生产场面,也是摄影师们经常等待的场境!</h3> <h3><br>成功合浇后的喜悦,留个纪念呗!</h3> <h3><br>成功合浇后的喜悦,留个纪念呗!</h3> <h3><br>后勤保障的巾帼英雄</h3> <h3><br>600MW汽轮机喷嘴室完工报捷,这是汽轮机中最复杂、要求最高的零件之一,产品须经RT(射线)检验。</h3> <h3><br>2004年正在建设的机加车间大件加工厂房铸件粗加工后交货,是几代铸造人多年的期盼。以前毛坯铸件交货,将合格的毛坯铸件转移至毛坯库,配套时又转运至一分厂、金工分厂等各加工分厂、车间加工………铸件在工厂不停的转运,极大地增加了产品的运输、人力、能源、管理等成本,铸造机加车间建成后,降低了各项成本费用,缩短了产品制造周期,提高了经济效益!</h3> <h3><br>建成后的机加车间,总公司成建制划拨了大型立车、镗床、龙门铣床以及随机调配了技术工人,加强了铸造的机械加工技能队伍建设。</h3> <h3><br>铸造公司企业文化之一</h3> <h3><br>2004年铸造公司大门</h3> <h3><br>2005年底,工厂领导到铸钢检查指导工作</h3> <h3><br>当风电机组生产提到议事日程的桌面上时,铸铁的改造还在进行中,为了拿下风电首单,铸造公司领导班子打破常规思维,举铸造全公司之力,组织铸钢采取电弧炉冶炼工艺,成功试制出高性能球墨铸铁轮毂,为风电机组试制奠定了基础!这是首件轮毂进入机械加工。</h3> <h3><br>2006年的铸造公司全貌,左侧在建项目为东汽综合库(原下寺4字号家属区),中间一大片是铸造各车间,远方为柏林公园和柏林水库。</h3> <h3><br>2006年,东汽建厂40周年之际,铸造老领导、老师傅回铸造指导、参观(照片背景为扩能完工的铸铁车间熔炼改造项目、原铸铁车间维修站)。</h3> <h3><br>沈书记、常厂长、莫厂长、傅总、胡总等铸造老领导回到铸钢车间。</h3> <h3><br>早在“十二五规划”末的2005年,铸造公司领导班子就开始了东汽铸造“十三五规划”的可行性分析、调查研究、规划设计、项目编撰等工作,经多次讨论、修改完善,报投发公司审批!这是审批的铸造公司研发大楼(效果图),拟建在原单身宿舍、食堂旧址。</h3> <h3><br>按照铸造公司“十三五规划”,技术研发大楼准备建在原“熊猫楼”、单身楼、食堂位置!你看,这些旧房子都拆除完了!照片的左前方是职工教育室、木模车间。</h3> <h3><br>2007年扩建中的铸铁扩能项目,铸铁熔炼、清理厂房(左)。</h3> <h3><br>2007年铸铁熔炼、清理厂房扩建项目实施中(站在机加车间大件工段房顶,从西向东拍摄)。</h3> <h3><br>扩建前,铸铁清理厂房周边的绿化带和公司大门,留下的是美好的记忆!</h3> <h3><br>改造建设前铸铁清理边的绿化带,这片缨花,使走进厂门上班的员工,有一种进入了花园的感觉!</h3> <h3><br>照片正面的办公大楼,于2007年拆除,2007年下半年~2008年上半年,在原址修建铸钢油淬热处理厂房。</h3> <h3><br>2008年5月刚完工的铸铁新车间,我们5月7日在这里举行吊车工技能大赛。</h3> <h3><br>2007年7~8月,铸造公司行政、财务、营销、技术、生产等职能部门,从原老办公大楼搬迁至这里办公(原电站公司综合办公大楼)。</h3> <h3><br>铸造2003年改制后,综合实力持续提高,产品产量不断攀升。“十五”期间(2001年~2005年),自产合格铸件生产总量是比九五”增长44%,“十一五”期间的前两年(2006年~2007年),铸件产量同比增长55%,2007年铸铁产量突破13000吨,铸造进入了历史发展的快车道。铸造的大幅度增产,仍然满足不了东汽总公司和市场的需求,迫切需要尽快实施“十三五规划”。为此,东汽铸造大铸钢项目抓紧开始实施。东汽汉旺大铸钢规划面积在400亩左右。铸造的南北西三个方向已经没有规划的地方,所以整个规划向东面发展。“5亩地”、付家弯及青龙村部份地方纳入了规划区域。据负责该项目的陈昆主任工程师回忆,2008年5月12日下午,准备两点半按红线打8根桩,绵竹市国土局三位工作人员,汉旺镇国土所两人,东汽铸造的陈昆、乔达、张璞三人将共同完成红线打桩工作。上午,汉旺镇李副书记也到场。由于补偿涉及汉旺群力村、青龙村、柏林村三个自然村土地交叉和换地问题,扯了一上午没理清楚。最后陈昆与李副书记决定于当天下午两点半打桩,陈昆安排汉建公司做好了打桩准备,不料,2点28分,突如其来的特大地震,终止了我们汉旺发展的规划。图示红线内是东汽铸造大型铸钢规划用地。</h3> <h3><br>2008年5月12日,下午2点28分,原铸造办公大楼旧址、正在建设的铸钢油淬热处理厂房(正对面)、机加车间小件跨(左侧)、铸铁车间新建厂房(右侧)彻底毁损!一位协作方老总的爱车彻底打坏,幸好这位老总无恙!</h3> <h3><br>震前的画面</h3> <h3><br>2008年五四青年节的培训,这是我调研后与成都市“人众人”培训机构达成的性价比最好的一次培训合同,可惜我们没有了再次合作的机会!</h3> <h3><br>希望这些照片给你带来美好的回忆!为民服务</h3> <h3><br>铸钢老同事合影</h3> <h3><br>职工运动会</h3> <h3><br>特邀清华大学黄天佑教授讲课</h3> <h3><br>班组长培训</h3> <h3>冶炼培训</h3> <h3>职代会</h3> <h3><br>青工培训</h3> <h3><br>应急演练培训</h3> <h3><br>震后的职工教育室</h3> <h3><br>伤痕累累,是不能忘却的记忆</h3> <h3><br>陈列于汉旺地震纪念馆的风电球铁轮毂、基架。</h3> <h3><br>2011年,我回到铸造公司遗址,自1981至2008年,这27年间,我在这里工作、生活、学习、成长的地方,思绪万千,点点滴滴,不能忘怀!</h3> <h3><br>拟编辑美篇第二集:抗震救灾,彰显英雄本色……铸造职工抗震救灾重建家园(欢迎各位亲提供图片)</h3> <h3><br>后记:编辑本集美篇得到众多领导、老师、同事、朋友们大力支持和鼓励,激励我边学边做边完善,没有众多亲的无私奉献,就没有这个专集。感谢大家!<br>特别感谢:德阳市摄影家协会原主席、摄影师谢瑞发老师提供并允许使用的历史照片;杨钧、陈昆、黄燕平、张永林、杨正为、郑宗辉、刘建勇、徐勇等提供照片;刘春来、刘红等帮助查询历史资料。时间久远,回忆的时间节点有可能有差异,请谅解!不当之处请多多指教! <br> 感谢大家! <br> <br>东汽铸造职工朱永全<br> <br> 组稿于2021年7月 <br> 修改于2021年8月9日晚 <br>  完善于2021年8月20日<br>  2022年10月24日再次完善</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