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南游日记(5)

淘江林

<h1>今天,我们要从海拔3337米的郎木寺镇前往海拔较低的宕昌县(tàn chāng),全程290公里。随着海拔降低气温也迅速提高了。</h1><p class="ql-block"><br></p> D7 郎木寺—宕昌 <h1> 地点:宕昌</h1><h1> 海拔:1748米</h1><h1> 天气:晴</h1><p class="ql-block"><br></p> <h1>  昨晚我们入住的郎木寺是一座小镇,在四川和甘肃两省的交界处, 一条小溪叫白龙江穿郎木寺镇而过,其中小溪北边属于甘肃,小溪南面属于四川,小镇周围被草原、树林、山丘、红色的石崖围绕,环境优美,有“东方小瑞士”之称。镇上有两座历史悠久的藏传佛教寺院,分别是坐落于甘肃一则的甘丹赛赤寺和隶属于四川的格尔底寺(都称为郎木寺)。</h1><h1> 清晨起来撩开酒店的窗帘,对面山上金碧辉煌的甘丹赛赤寺就映入眼帘,只见长长的转经筒在不停地转动着, 阳光照在上面栩栩生辉。我连忙拿起手机拍下了这个画面。没想到它就是我这次甘南之行唯一的一张郎木寺照片。</h1><p class="ql-block"><br></p> <h1>由于领队对郎木寺位置路标认知的误判,也由于我们的司机错误地理解了他的指令,更由于我们团队十分守纪律对领队的指令绝对服从,当车子驶离郎木寺近30公里后他才发现我们不是去往郎木寺游览!可由于行程的安排已经没有时间去回头了,我们就这样与郎木寺擦肩而过,留下了深深的遗憾。</h1><h1>路上我也在一直懊悔当时没有立刻郑重提醒领队!是身体疲劳所致还是寺院看多了引起视觉疲劳?回头想想人生道路上不也是这样,错过了也就错过了,既然无法完美就留下缺憾吧!也许它是我今后再次造访的因缘呢!</h1><p class="ql-block"><br></p> <h1>途中我们顺路游览了一座崭新的寺院——八玛寺。寺院里空无一人经询问得知里面的喇嘛们都去了拉卜楞寺。</h1><p class="ql-block"><br></p> <h1>  接近中午我们来到了扎尕那景点,骄阳当空停车场停满了大大小小的旅游车,我们的车子都无法进入景区大门,游客熙熙攘攘好不热闹。</h1> <h1>100多年前,美国探险家约瑟夫·洛克来到甘南扎尕那,见到了山势奇峻景色优美,犹如一座规模宏大的石头宫殿的扎尕那,感叹地说:“我平生从未见过如此绮丽的景色,如果《创世纪》的作者来过这儿,他一定会将亚当和夏娃的出生地选在这里。”</h1> <h1>扎尕那是户外徒步旅行者的圣地,徒步线路要用三天时间行走人间仙境般的扎尕那。扎尕那是摄影家的天堂,在藏寨村子里住上几天,来到当年洛克所到的观景地,拍下清晨与夜幕下的扎尕那迷人的风韵。我们匆匆而过的游览仅留下“到此一游”照片,即便如此扎尕那的美丽景色依然深深地驻留在我的心中。</h1><p class="ql-block"><br></p> <h1>上山的途径有两条:从栈道登山或乘坐景区电瓶车上下。司机小郑师傅建议我走栈道,那里的景色更美。坐车上山只能看到后山的景致。</h1><p class="ql-block"><br></p> <h1>我沿着栈道登山去往山上的观景台,回望扎尕那”恢弘巍峨的奇峰峻岭,地形既像一座规模宏大的巨型宫殿,又似天然岩壁构筑的一座完整的古城“</h1> <h1>透过花环,看着那些被誉为“神明按下的手指印”的藏寨、寺院和散落在山谷间绿色的田野,。</h1> (注:这张照片来自网络) <h1>途中,看到好些穿着红军军装扎着红袖标的人从山上下来,我好奇地迎上前去与他们打招呼,了解到他们是江苏老年大学组织出来重走红军路的学员,年龄都接近80岁了还精神抖擞地登山,他们十分友好地与我们合影,还不忘要露出红袖标呢!这样的精、气、神值得我学习。</h1> <h1>登山途中在每一个平台驻足回头反复看着美丽的扎尕那,半个多小时后才到达山顶,山谷间一片平展展的草地出现在眼前,站在这里远远眺望扎尕那。</h1> <h1><br></h1> <h1>看到草地上许多人穿着藏族服装在拍照,我也和同伴兴冲冲地去变装。</h1> <h1><br></h1> <h1>这个九岁的藏族小男孩与他11岁的小姐姐不仅帮助我换上藏族服装,还教我怎么甩袖子、怎么摆出几个典型的藏族舞蹈动作,小姐姐还麻利地拿起我的手机,像摄影师一样躺在地上为我不断拍照,直到手机都发烫黑屏了!</h1><p class="ql-block"><br></p> <h1>我邀请这两个可爱的藏族孩子与我合影,他还微笑着摆出了剪刀手!</h1><p class="ql-block"><br></p> <h1>我们意犹未尽地下山了,还依依不舍地再一遍遍地拍着美丽的扎尕那!</h1><p class="ql-block"><br></p> <h1>这里就是1935年毛主席曾经住过的茨日那村。</h1> <h1>毛泽东主席就是在这家普通小院的木楼上,向红四军团下达了“以三天的行程夺取腊子口”的命令。</h1> <h1><br></h1> <h1>腊子口自古就是甘川之咽喉,这里峰峦陡峭,易守难攻,是“一夫当关,万人莫开”的天堑。86年前的那场腊子口战役是军事史上以弱胜强、出奇制胜的著名战役,也是红军长征进入甘肃境内最关键的一仗。此次战役的胜利,为红军顺利进入陕甘创造了有利条件。<br></h1> <h1>参观腊子口战役纪念馆。</h1> <h1></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谢谢阅读!</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