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南疆之行全程往返5700公里,历时12天,走遍了老爸老妈他们在南疆生活工作的每一个地方。</p> <p class="ql-block"> 爸爸因为成分问题,又赶上上山下乡,1964年进疆被分到兵团,待过很多单位,分分合合的,没有详记,只知道最初的工二师、工三师、农三师、铁指五团、工一师五团、直至最后的兵团五建,大概也就这些。1964年初工作于工二师<span style="font-size: 18px;">十一团,修建博乐水库,伊塔事件后原单位解散,成立工二师工程支队,爸爸工作单位是工二师工程支队二队开始担负着修建公路任务(分别在巴伦台、尉犁)。</span>1966年3月工三师二十三团成立,团部进驻泽普,全团职工接到开始筹备并修建泽普东岸大渠的任务。1967年6月爸爸所在单位工二师二队并入工三师进驻泽普。1971年1月爸爸他们单身前去且末开荒,家属原地待命。1971年5月返回泽普做东岸大渠后期维护保养。1972年6月从泽普迁往小海子开荒种地,单位改为农三师五十三团。1974年6月接到修铁路任务,单位集体迁出小海子改番号为铁路工程局五团,举家搬往阿拉沟。1981年3月份单位接到修筑艾维尔沟公路任务又搬至艾维尔沟 。1983年4月搬往克拉玛依修建电厂,结束了南疆二十年的生活。从记事起就知道爸爸他们基本是两、三年转战一个地方,日后曾戏谑的称我们自己是吉普赛人。 </p><p class="ql-block"> 时间很快,他们从懵懂青年步入垂暮之年,历经沧海桑田,正是他们这个年纪的人为建设新疆付出了青春与壮年。几十年一晃而过。我们有时间及精力去关注他们时,爸爸他们却老了。他时常念叨着南疆,每一个生活过的地名他都能清晰的说出并且能在地图找准它的位置,<span style="font-size: 18px;">他们的青春、恋爱、婚姻、家庭、孩子给了南疆。今年南疆之行的计划提上日程,以了却他的❤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出行如期而至,6月的新疆是最美的,夏季不长,瓜果、草原正是当季。虽说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却也酝酿了很久,天时地利人和样样不能少。酝酿很久的出行因受疫情影响,行程一拖再拖。今年却也得以如愿。</span></p><p class="ql-block"> 我们单位那个年代的孩子基本上是在泽普、小海子出生的。泽普……爸爸的青春、我出生的地方……很想去看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南疆行程定好了,6月11日启程,日子很好,回程正赶上父亲节,南疆之行算是给两位老爸的父亲节的一份🎁。6月10我跟汤琼驱车前往乌鲁木齐与两位老爸汇合,第二天启程。许是酝酿时间长了吧,当天在乌市很晚才睡着,第二天天未亮就醒了,老爸早上6点多起床准备了早餐。兴奋、激动没有休息好,8点我跟老爸准时出发接汤琼跟汤叔。<span style="font-size: 18px;">按照行程规划,第一站焉耆,晚住轮台,全长650公里,加上去尉犁往返是800公里里程,时间比较紧。</span>9点准时出发,一路向东经达坂城风力发电厂,盐湖,干沟。</p> <p class="ql-block">风力发电站、杏花村隧道</p> <p class="ql-block">干沟沙画</p> <p class="ql-block">照张帅的</p> <p class="ql-block"> 下午三点到达焉耆县城,在一家川菜馆停下吃午饭,随后开车绕城转转,看到了小城几十年的变化,爸爸和汤叔连说变了变了,认不出了。因第一天行程较赶我们没在此过多停留,继续前行至汤琼她们小时住过的有名的大沙包……烽火台。儿时看见的雄伟现不过是一个隆起的土堆而已,处处可见的荒凉。停留片刻,再向下一个爸爸惦记曾经工作过半年的尉犁县出发,尉犁县在库尔勒东向60公里处,全程限速,因南疆比较落后,很多物资运输靠公路,所以沿途行车货运车辆较多,更延长了我们到达的时间,60多公里足足开了一个多小时,计划打乱,不敢多停留,匆匆忙忙,寻找着当年爸爸工作过的地方,爸爸说当年只待了半年,修公路,记忆不深了。但是县城经过50年建设已没有旧时的模样,所以印象模糊记不清了。老县城已经不复存在,新的小城干净,整洁。百姓安居乐业。我们也算了了爸爸心愿,毕竟50年后的今天他来过。</p> <p class="ql-block">尉犁县留影</p> <p class="ql-block"> 返程往轮台方向行驶已近黄昏,因还剩300公里左右的路要赶,所以快速结束小城停留,便匆匆离开。夕阳西下,到达轮台已近凌晨,两老人也不疲惫,入住酒店后还推杯换盏好不热闹呢。夜晚的轮台说真的并未给我留下好的印象,城市景观量化不足,感觉清冷多了些。旅途劳累即刻与周公约会去了哟。😊😋</p> <p class="ql-block">前往轮台途中</p> <p class="ql-block"> 一夜的雨让轮台的空气格外清新,地面有点潮,街道宽阔,两侧绿树成荫,处处高楼林立,尽显繁华,如不是事先知到轮台建在沙漠中你一定会以为它是江南小城。两个老人直赞这个城市建设的很好,不像南疆。早上8点吃完早餐<span style="font-size: 18px;">迅速在小城转了一下,就朝沙漠公路方向驶去,</span>轮台到且末全长630公里,其中沙漠公里550,全程限速80,路上走走停停,估计天黑才能到且末。南疆地域较广,城与城之间距离较远,没有过多时间欣赏城市,而是有充裕的时间欣赏着沿途风景。轮台到0公里沙漠公里的沿途不断带给我们惊喜,公路两侧依然满眼绿色植被及耕地,两侧红柳林及梭梭生机勃勃,途径中国最大的胡杨林、大漠胡杨公园。到了新疆一定要走沙漠公路,到新疆一定要看胡杨。一路走走停停,停车留影。</p> <p class="ql-block">清晨路上</p> <p class="ql-block">向沙漠公里行驶中</p> <p class="ql-block">路过胡杨林</p> <p class="ql-block">绿色胡杨林中</p> <p class="ql-block"> 从轮台到零公里处70公里里程眨眼😜😜即到,停车拍照留念,一次计划很久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如愿,俩老爸笑的灿烂。继续前行,开始进入沙漠腹地,公路两侧沙漠规模越来越大,植被越来越少。全程550公里沙漠公路每4公里处设置一口井用于道路两侧防风林的灌溉。</p> <p class="ql-block">沙漠公里路零公里界碑</p> <p class="ql-block">神采奕奕</p> <p class="ql-block">沙漠腹地水点</p> <p class="ql-block">一望无边的沙漠</p> <p class="ql-block">特写</p> <p class="ql-block">起伏跌宕的沙漠公里</p> <p class="ql-block"> 下午3点到塔中驿站补给,其中一家川菜小馆的菜肴不错,我们随意点了几道小菜,色香味俱全,拿出事先准备的小酒犒劳两位老爸,佳肴配美酒,他们辛苦了。吃完饭,准备赶路,塔中……沙漠腹地留个影。征战死亡之海……口号相当响亮。</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盆底走向沙漠边缘之起点</p> <p class="ql-block">胜利✌✌</p> <p class="ql-block">加油📣</p> <p class="ql-block"> 整个天空弥漫着黄色浮尘,感觉要起风的样子。差不多5点我们向且末方向出发。一路路况很糟,车辆很少。比起轮台至民丰的路难走许多,死亡之海,当之无愧。<span style="font-size: 18px;">塔中至且末段沙化相对民丰段更严重些,道路两旁植被逐渐稀少,前期人工固沙防风林大多被沙漠淹没,植被顶部残留依稀可见。正在行驶的车辆随时感到车身晃动失重,感觉车外风比较大,随时都有浮沙被卷的很高形成柱状,不少公路路段被沙土掩埋,道路波荡起伏,落差较大,瞬间冲上坡顶又瞬间回落,我跟汤琼说随时做好失重的准备哟,开车的我此刻感觉满刺激呢。放眼望去满眼黄沙,想到一个词来形容眼前的沙漠……空灵。随行人多了沙漠是美景,一人的沙漠意味着生命尽头。死亡之海名副其实。</span>美景也有呢。</p> <p class="ql-block">塔中至且末途中</p> <p class="ql-block"> 下了国315道,已近黄昏,距离且末县城80公里,路况不好,限速40,车子走的很慢,<span style="font-size: 18px;">前人说要想富先修路,这里有路但没能富。只</span>能用荒凉跟贫穷来定义。究其原因,应是交通不便吧,离国道那么远,发展很慢。天渐黑,我们快进县城了,映入眼帘的是上世纪的南疆,县城很小,几乎没有高楼,平穷、落后是给这个小城最初的评价。驱车前往汤琼事先已定好的酒店,还不错。酒店很新,配置还不错,带早餐,俩老头比较开心😊😊,一开始对这个城市的嫌弃因酒店配置而一扫而光。晚上向酒店老板打听好汤叔工作的老龙口具体位置。第二天一早赶往城东老龙口,听汤叔说且末县边的河叫车儿臣河,当时是穿城而过的,我即可打开百度确有此河,不过地图显示离市区较远。沿途倒有渠道但已废弃,确实是穿城而过的,但其貌全无,有铲车在渠低装运戈壁,我打趣的说在挖玉石吧。老龙口方位不差,已无当年的影子,我们只能折回向西前往老爸曾经开荒的地方,现三十七团团部。<span style="font-size: 18px;">时间久远且爸爸当时只待了几个月又被调回泽普。印象中只记得原址有几个不大的山坡,没有参照物,碰碰运气,还不错,</span>问到一个兵二代,比较了解当时的历史让找到了当年原址,爸爸跟汤叔很激动,那是他们工作的地方单位,汤叔在城东修渠,老爸在城西开荒,遥遥相对,未曾谋面,一起留个影吧。</p> <p class="ql-block">离且末80公里处防护林</p> <p class="ql-block">且末三十七团团部,当时爸爸开荒位置</p> <p class="ql-block"> 由于要赶路,做了片刻停留后我们一路向西前往和田。<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且末到和田600公里,没有高速只能走315国道,路程不短又限速全程80,到和田估计又天黑了,</span>车子行走缓慢,一路走走停停,好着急。还好上天眷顾我们。一路风景,美不胜收。且末到民丰300公里全是是胡杨、红柳、芦苇、荒原、沙海五种景观交替。大漠胡杨的壮美,红柳婀娜,芦苇荡漾,荒原漠漠,沙海浩瀚无垠,起伏不定。我跟汤琼惊叹此情此景直说太美了,值得一走,还会再来。虽有美景,状况却也不断,进入民丰地界检查比较严,许是我们不能入乡随俗吧,不习惯南疆的检查,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及工作方法在这是行不通的,他们不用大数据,而是人工一遍一遍的不厌其烦的反复抄写着每位出行人员的身份证号及电话号码,检查又检查,核酸做了又做。将近两小时也是很是难为俩近8旬老汉了,等我们做完核酸检测往车场走时,天空已刮起了大风,漫天黄沙,车上已积了厚厚的一层。离民丰不远了,希望在眼前。</p> <p class="ql-block">最美315国道大片胡杨盆景</p> <p class="ql-block"> 晚上近10点到了和田,繁华可以用在这个城市,下榻宾馆后带俩老汉吃饭,基本无汉餐,只能将就着吃个拌面吧,我们问味道如何俩老爸一口同声说难吃。和田我不曾来过,比想象中建设的要好,白天褪去了繁华而多了古色。玉石很出名,享有玉石之都美称。没想着逛玉城却与它不期而遇,去打卡网红烤包子铺途中经过,回来草草一逛,我不懂玉,买个心仪的石头葫芦就当打卡了。下一站叶城、泽普,路程不远,全程高速,时间上不用赶,所幸在此繁华古城悠闲一下咯。</p> <p class="ql-block">和田网红包子铺</p> <p class="ql-block">玉石街</p> <p class="ql-block"> 继续西行,奔向下一个目的地泽普……我们出生及父母工作的地方。途径叶城这个边陲小城。核酸检测,安检比较严。批量出行人员在此停留做核酸,叶城不认任何地方核酸报告,我们只能重做。2个小时终于做完。一路好心情所剩无几。幸而老天眷顾,北疆骄阳似火,南疆地区却大雨倾盆,我们一路赶上了清凉。南疆地区多年不下大雨,具统计此次降雨量相当于和田地区近两年的总降水量哟。我们给南疆人民带去了雨水💦,是不是好人福报呢。叶城城市不大干净、整洁,因为是边陲,随处可见的是军事管理区,前往零公里及藏文化一条街,走走逛逛,倒也惬意。带俩老头去干饭咯,没找对餐厅,川菜不地道,勉强了。叶城离泽普不远,40来公里,俩老人家心心念念的东岸大渠在两城之间,距泽普十几公里,我们计划先去东岸大渠再去泽普。导航将我们带到大渠下游,车上炸锅了,俩老头竟然因为每个连队分布的位置而争的脸红脖子粗的,也是,他们的青春、恋爱、婚姻、孩子,太多太多的回忆。我跟汤琼也应景的播放那首早已准备好的《一支难忘的歌》。爸爸说想哭……蹉跎岁月50年。我刚把车停好,俩近八旬老人不顾年迈,快步奔向渠边,渠床与渠低程45度夹脚,俩人瞬间已到渠底,渠中没水,当年砌筑的鹅卵石依然完整如初,只是旧了,东岸大渠全长33.4公里(史志记载)仍然在用,承载着泽普、麦盖提县及农三师230万亩垦区等地农田灌溉任务。爸爸跟汤叔回忆说当时十几个连队从渠首至渠尾提斯普纳河50年前父辈们的艰辛换来了南疆幸福的今天。老爸们想哭的心情我们此刻方能体会。唯有一词可以诠释……伟大。</p> <p class="ql-block">叶城零公里</p> <p class="ql-block">新藏公路起点</p> <p class="ql-block">泽普东岸大渠</p> <p class="ql-block"> 天色见晚,刮起狂风,没能去成渠首,向当地警察打听到渠首离5A金胡杨景区不远,我们商议着第二天一早游完金胡杨景区再赶往渠首。</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又是大雨,从市区前往金胡杨景区大约36公里,出了县城,顺着核桃大道一路向东,路很好走,不一会就到景区了。开始两个老人不想进,听说免门票最终犹犹豫豫的还是进去了,我跟汤琼则在景区外高处观景咯。金胡杨景区三面环水,景色宜人,夏季虽没有金色,雨后清新,烟雨蒙蒙,爱极了雨后景致,各种摆拍不断。待俩老爸从景区出来我们打听好位置驱车前往渠首,路边左拐,终于找到爸爸们曾经建造的渠首,50年它依然建在,老样子,没变,车没停稳,两个老人就已打开车门,指这瞧那的,颇有点指点江山的味道,我跟汤琼听着他俩激动的说着当年修建时的场景,也想哭,父母那一代是真的劳苦,没有机械化工具,全凭双手及独轮小推车筑照了辉煌。拿起相聚拍段视频,记录他们青春的奉献,这也是我们做儿女的此刻唯一能为他们做的,他们今生可能也是唯一一次重走青春的岁月。</p><p class="ql-block"> 回程途中路过渠中、叠水处,感觉到他们的眷恋,我们提议再停车看看。运气不错大渠已放水,渠内水位很高,水声很大,加上下雨,渠底没有昨日的干枯,多了灵性。渠道两侧的灌木及植被被雨水冲刷的很干净,翠绿。景色很美,水很养景。还有行程要赶,我们不便更久逗留,驱车返回县城。不忍看着两位老人一步一回首的走向车前,心里难受,迅速启动车子催着他们。❤说也许某一天我会再来,他们不曾再有机会,毕竟年龄大了,没有机会了。</p> <p class="ql-block">金胡杨景区</p> <p class="ql-block">雨水💦丰沛</p> <p class="ql-block">烟雨蒙蒙</p> <p class="ql-block">像极了南方小城……水秀</p> <p class="ql-block">叶尔羌河</p> <p class="ql-block">四人同框</p> <p class="ql-block">有点严肃</p> <p class="ql-block">单人照来一张</p> <p class="ql-block">笑一下</p> <p class="ql-block">东岸大渠渠首</p> <p class="ql-block">注满水的东岸大渠</p> <p class="ql-block"> 雨渐渐小了,我们回到市区。心情都很沉重,父母们那个年代生活艰苦、平穷、落后,南疆亦是如此。该享福时他们老了,能在他们有生之年带他们重走青春,也算是尽孝了。我们很是庆幸搬离那里。<span style="font-size: 18px;">据爸爸说我当时是出生在团卫生队,也就是泽普县城现在街心广场的位置。晚上跟冯勇童鞋及爱人见了面,吃饭,聊天,话题很多,聊学校,聊生活,聊这座小城。泽</span>普县城小,汉族居多,<span style="font-size: 18px;">县城雨水💦丰沛,气候宜人,生长着许多南方果木,尤其是法桐枝繁叶茂。同学爱人告诉我们法桐的生长的好是需要,同纬度,同温度,同气候的,泽普就是法桐的家。爱上了一个人,因此爱上了一座城;而我是爱上了一棵树而爱上了一座城。天色已晚,曲终人散。</span>我们就此别过。</p> <p class="ql-block">冯勇携爱人盛情款待</p> <p class="ql-block"> 雨又下了一夜,到泽普的两天都在下雨,犹如我们的心❤情,老天被我们感动,宣泄着。第二天一早赶往喀什,泽普到喀什300公里,时间富裕。上了高速,雨渐渐也小了,心情似乎好了许多,路上我跟汤琼商量着是回程去英吉沙还是现在赶往,结果两位老人异口同声的说去喀什路过英吉沙,直接去最好,我连连说功课没做好,还是要听老爸们的,车上气氛顿时轻松起来,一扫几日的阴霾,🍒🍒😁。</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英吉沙距离喀什四十多公里,手工刀很出名。我们决定先去逛逛,下了高速检查,核酸检测比较麻烦,俩老人不高兴,有点牢骚满腹,还好遇到一个很有耐心的年轻的汉族警察,颇有耐心的帮助我们下载安装他们喀什地区的和易行,并查到了我们当天的核酸检测报告,俩老人激动的连连说谢谢,终于可以秒过检查站了,就此谢过警察,还未进城,就看见了路边的英吉沙小刀村,车子一拐驶进小刀村停车场。老爸比较热衷的刀子,琳琅满目的呈现在眼前,挑挑选选。这方面老爸算是行家,他选材,我砍价,最终满意。我们各自买了心仪的物件再次启程前往喀什。雨还在下,明天的塔县会不会下雨,喀什方向似已放晴。几十公里瞬间即到,不到喀什不算到新疆,不到喀什不算到南疆,南疆我们来了哟,车内放着应景歌《最美的是我们的新疆》。行程爽,心情爽。雨又下大了,拍几张照片启程咯。</p> <p class="ql-block">英吉沙小刀村</p> <p class="ql-block"> 中午2点到了喀什,雨基本停了,有了喀什和易行检查一路畅通,又是秒过哟,俩老人甚是开心😊😊。先安顿,办理完入住放下行李我们搭车去喀什名吃鸽子面及凉粉。</p> <p class="ql-block">鸽子汤,面,凉粉</p> <p class="ql-block">爸爸点赞的鸽子🐦面,汤叔埋头苦吃中</p> <p class="ql-block">喀什艾提尕尔清真寺前留影</p> <p class="ql-block"> 吃完饭,逛了逛喀什古城。古城也就是老城,历史悠久,小巷深处有不少手工艺人铁艺及铜、银器制品、仿古陶瓷,手工织毯等。天色渐晚我们出了古城绕道买了4袋氧气后回到酒店。我跟汤琼又准备一些上塔县及红旗拉普降低高反的实物以备不时之需。我们告诉两位老人第二天早起上塔县。</p> <p class="ql-block">喀什古城</p> <p class="ql-block">网红打卡地</p> <p class="ql-block"> 塔县距喀什290公里,海拔3200,一路上坡。早上8点带两位老人吃个早餐,因为要上4000-5000米海拔的帕米尔高原,所以没敢让他们吃太饱,氧气袋、葡萄糖水,高原反应物资准备的比较充分。9点准时出发。到了中巴友谊公路起点拍个照。</p> <p class="ql-block">中巴友谊公路</p> <p class="ql-block">继续前行,白沙湖到了,感觉没有上一次美哟,可能是改道原因,原有沙画的美景不尽人意。车子不能过多停留,照片很少。白沙湖海拔应该在3000以上,快步与奔跑身体会有不适,老爸这时候有点反应了,停车时没敢让他下车,在车上吸着氧。</p> <p class="ql-block">湖边留影</p> <p class="ql-block">喀拉库里湖咋眼即到,没有看到慕士塔格峰,很多摄影爱好者说,全年慕峰入镜率很低的。</p> <p class="ql-block">车子继续向山顶前行,制高点到了,白雪皑皑。从夏季一跃走向冬天,夏季阳光充足雪刺眼,留影不美,那也要留,此生不会有几次与夏季雪天相遇。</p> <p class="ql-block">白雪皑皑……去塔县至高点</p> <p class="ql-block">不远处是边防检查核酸点,人多车也多,左侧是慕士塔格冰川公园,在修建中未开放。通过检查站一路下行进入沟底至塔县,2年不见,变化很大,熟悉而又陌生。天色渐晚,本计划当天赶往红旗拉普的行程因担心老人身体改为第二天早上。晚上早点睡吧,毕竟是高原地区,保存体力是关键。老爸因身体原因留在塔县宾馆,我跟汤秀琼及她爸准备向国门出发。因为在最西边,天亮的较晚,7点我们整装待发,根据导航显示塔县到红旗拉普120公里,2个小时车程,天蒙蒙亮,不熟悉路况也不敢跑太快,时速基本在60迈。在离哨所50公里处下雪了,雪有点厚,路上也已没有车辙痕迹,两边是崖,无法判断路况,我心里打鼓,没敢说出来,汤琼也很担心说如果不行,我们往回撤吧,我犹豫不决,一边是路,一边是期望,想着她爸爸心心念念的国门和中巴公路,我果断的决断,接着走,了却老人的心愿。路走的艰难,没有路,凭路两侧的稀稀拉拉的桩子判断,时速20迈,大概走了半个小时,眼前豁然开朗,雪没了,当时两个判断:一是是哨兵们扫的雪;而是风吹的雪。但不管怎样,雪没了,我们可以全速前行了,一直沉默不语的汤叔发声了😁😁😁高兴😃欢呼,我们胜利✌✌了,不一会儿边防站近在眼前。</p> <p class="ql-block">红旗拉普边防检查站</p> <p class="ql-block">以为还像19年那样,车子开进了检查站,没曾想被哨兵叫了出来,原来我们是跟着前面施工车辆混进检查站的,车子不准入内😊,从站里退出来我跟汤琼商量着跟边防领导沟通一下,看能不能前往国门,天随人愿,最高指挥官孙连长在听我们说去国门的理由,表示理解,并带我们前往3公里外的国门,汤叔如愿我俩跟着沾光了。19年未踏入,21年了愿,也是应了那句老话人善福至。海拔5000,没敢过久逗留,与国门同框后即可回程。</p> <p class="ql-block">红旗拉普国门</p> <p class="ql-block">返回塔县途中</p> <p class="ql-block">上山很慢,下山快,2个小时到塔县,简单的在川菜馆里吃了午饭,开始下山回喀什,又是一路欢声笑语,咋眼即到慕士塔格冰川公园,我因早起有了困意,想在冰川公园前休息片刻,放眼望去,天空湛蓝,白云朵朵,此时慕士塔葛峰终于揭开了神秘面纱,远看它像一个垂暮之年满眼忧伤的塔吉克老人老泪纵横。</p> <p class="ql-block">冰川之父慕士塔格峰</p> <p class="ql-block">一日四季</p> <p class="ql-block">白沙湖名副其实,第一次遇见,被它的冷艳所惊,黑与白像沙画。爸爸跟汤叔直说南疆不缺水吗,这个湖好大哟。</p> <p class="ql-block">时间还早,我们在此停留的时间较长,大约2小时,因担心2位老人身体,没敢让他们下车,嘱咐他们在车上等我们,我与汤琼下车后向白沙湖奔去。天蓝,水绿,山黑,沙白融为一体,美不胜收,拍拍拍。许是运动量有点大,我突然体力不支,有点脱糖脱水,心中警铃顿响,高反的征兆。没敢说严重,让汤琼给我个支撑,慢慢适应后缓步走向我们的坐骑,上车后快速喝了一杯葡萄糖水,瞬间所有高反症状消失,这得感谢汤琼的后勤保障,与高反有关的物资准备充分。</p> <p class="ql-block">补拍白沙湖</p> <p class="ql-block"> 晚8点半到了喀什市,办完入住带俩老爸去吃饭。夜晚的喀什没有边陲城市的荒凉,多了繁华 、到处人声鼎沸。到了南疆,尤其是喀什,不来点烤肉是说不过去的,选择一家火爆的烤肉店,据当地人说此家小烤肉很有名。烤肉配清汤面再嘬二两小酒给二老解个乏。酒足饭饱,回到酒店商议一下第二天行程及住宿,乃是两位老爸心心念念的皮夹克(皮恰克)---小海子,基本上我们那么大的孩子都在那生活过,只有一个字---苦。出门多日,有点疲惫,商议完第二天行程也就早早休息了。</p> <p class="ql-block"> 第二天早上9点准时出发,200多公里高速走的比较轻松,下了省道只能用烦躁来说明路况了,路不是一般的烂、坑洼,三步一岗,五部一哨几十公里全是路障,心里只想骂人。中午到达图木舒克,穿过图木舒克一路向东,终于看到小海子东街的标识牌,我们几人都很兴奋大声念着小海子这三个字,爸爸们的青春、我们的儿时听的最多的就是小海子。因年幼没有记忆,有的只是印象很深的,我们父母惦记着的,一辈子甚至一生的,一个在地图上只能用一个点标注的地名……巴楚(小海子)。还有几十公里,快到了,虽然在这生活了2年,一切陌生,唯一熟悉的是爸妈跟表姐对小海子的描述,心里也莫名的感动,车中一直循环播放着电影《蹉跎岁月》主题曲《一支难忘的歌》,此情此景爸爸跟汤叔一直在讲述小海子。当年的苦,水是苦的,一望无际的盐碱地,他们来此开荒种地。导航将我们带到了金胡杨镇--五十三团团部。下车向团部门口工作人员打听原53团那条大渠的具体位置,他告诉我们就在团部后面不远处,且已经废弃了。我们跟他说这两老人想在曾经工作的地方拍个照,工作人员立刻带我们进入团部大楼。拍完照直奔他说的那个废弃的大渠,镇子不大,有方向就好找,沿着依稀可见的渠床找到了汤琼当年的家。接着找我家,爸爸凭着一点记忆让我们费劲的找了一阵子,因为离团部最远,我们的那个曾经的家应该是离团部近15公里的20连的位置,跟老爸的记忆一一对应。找到了就好,爸爸的青春,我们的儿时。心情是沉重的,没有更多语言,只有哽咽。</p> <p class="ql-block">看见了五十三团指示牌,很激动</p> <p class="ql-block">五十三团团部留影</p> <p class="ql-block">五十三团团部废弃渠边当时小海子……我们的家留影</p> <p class="ql-block"> 时间有限,不能久留,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挥手告别小海子,我们启程前往阿克苏。200多公里两小时就到了。爸爸没来过阿克苏,说开车转转看一看就行,下了高速进入市区,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年轻的现代化城市,市区高楼林立,道路两侧绿树成荫,规划很好,道路宽阔。转完我们驶向酒店。</p> <p class="ql-block">办完入住手续,在周边逛了一圈,没见几家汉餐,找不到合适的餐馆,简单点吃个重庆小面吧。出来10天了,担心老人身体吃不消,吃完饭我们即刻回到宾馆。汤琼提议第二天住和静。我们曾经的户口所在地,但未曾去过,甚至连两位老爸转战南疆N个城市都未曾去过,这次可以去看看咯,和静也是我们单位由南疆迁往北疆的中转站吧,直至1990年我们的户口才从和静迁出。阿克苏到和静650公里全程高速途经库车,时间比较富裕觉定晚点启程。</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一早吃完早饭即刻动身启程前往库车,中午我们顺利到达库车,时间还早,两位老爸顺便游览一下库车王府,我与汤琼则在附近转转,体验一下当地风土民情。</p> <p class="ql-block">库车王府</p> <p class="ql-block">汤叔</p> <p class="ql-block">老爸</p> <p class="ql-block">合影</p> <p class="ql-block">好大的馕</p> <p class="ql-block">与馕合影</p> <p class="ql-block">古巷门前</p> <p class="ql-block">下午5点多我们已经到达和静,办完入住,看时间还早,准备驱车前往爸爸❤❤念念的巴伦台,酒店工作人员告诉我们回乌鲁木齐走阿拉沟路过巴伦台。我们就此打消了前往巴伦台,在小城转转顺便吃个晚饭。小城在天山脚下,我们沿着和静主干道一路向北驶去。干净、湿润、宁静、安逸。很喜欢。路边一块石头写着和谐静美,诠释了和静这个城市的名字,美其名曰。这个小城乃蒙古族吐尔扈特东归栖息地,以蒙古族</p> <p class="ql-block">和静宾馆</p> <p class="ql-block">东归公园</p> <p class="ql-block">风车</p> <p class="ql-block">雪水长廊</p> <p class="ql-block">美美哒</p> <p class="ql-block">倒影</p> <p class="ql-block">吃完晚饭,回到宾馆还在考虑是否要走阿拉沟,幼时对小海子没有记忆,童年的阿拉沟印象隐约可见。为了不留遗憾,给这次南疆之行画上圆满,我坚持走一趟阿拉沟。路程不算赶,回乌鲁木齐走阿拉沟只有390公里。吃完早餐后我们就出发了。和静到巴伦台镇80公里,路况不错,一路上行,货车较多,行驶缓慢,道路又窄只能会车,超车很不容易加上安检,近2小时到达巴伦台。继续前行至岔口往托克逊方向驶去,也就半小时的光景Z字形公路已被我们远远的抛在了后面。中午将近我们到了至高点奎先达坂,海拔3200,两位老人身体还好,没有高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span style="font-size: 18px;">站在山顶沟底一览无余。6</span>月山里的草还不算太绿,景色不算太好,映入眼帘的是荒凉,记得小时候漫山遍野的野郁金香🌷,及齐膝的草场,这会是光秃秃的。车内循环播放着阿拉沟之歌(故乡情歌),阿拉沟我们生活了6年,我们家从小海子搬至阿拉沟14连,78年14连解散部分职工及家属与八连合并一直到克拉玛依。因山里常年刮风,夏季凉爽,记忆中基本没穿过短袖跟裙子,妈妈托上海同事给我跟妹妹买的裙子珍藏了几年在艾维尔沟才有幸穿上。可惜小了,手巧的母亲将短裙改为短袖我一直穿到高中毕业。童年的记忆不多,印象最深的就是家里在父母勤劳的双手下总有吃不完的鸡蛋。那个年代缺衣少食,我们家日子过的算殷实。过完奎先达坂,一路下坡,咋眼间就已经驶离了那个我们曾经的家,爸爸激动的喊停,说是八连过了,我瞬间有了记忆……儿时玩耍的乌龟石、羊圈子、小溪、草垫浮现眼前。我立刻将车调头回来。是的,远处的山脚下不正是我们的那个曾经的家吗。车子顺公路一侧小道下去停在了河床对岸,车刚停稳,爸爸就冲下车去,健步如飞的跑到了河岸对面,我们家园的残垣断壁依然还在,横排纵排清晰可见。学校、食堂、礼堂、家。接着又奔向我们当年唯一的嘻戏场所,一块巨大的风化的石头跟前,对汤琼说,这块石头陪伴了我们一半的童年,可上下的缺口留下的当年脚印,我爬了上去。回头看老爸也早已跑到他们当年出工的那个隧道的方向。</p> <p class="ql-block">爸爸念叨的去巴伦台途中</p> <p class="ql-block">阿拉沟制高点</p> <p class="ql-block">奎先达坂</p> <p class="ql-block">眺望远方</p> <p class="ql-block">游玩地……我们戏称乌龟石</p> <p class="ql-block">羊圈子……风大羊在大石底下避风</p> <p class="ql-block">远处残垣断壁的家</p> <p class="ql-block">我的家……仅存的一块土胚</p> <p class="ql-block">潺潺溪水</p> <p class="ql-block">离开我们曾经的家驱车前往特大桥,特大桥全长518米,桥高60米。因当时铁路隧道工程技术薄弱,山区铁路多为桥梁工程,铁路线通过数次迂回由沟底升至山顶,落差2000米。</p> <p class="ql-block">五团七连修的特大桥</p> <p class="ql-block">停用的铁路</p> <p class="ql-block">眺望远方</p> <p class="ql-block">遥远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回忆</p> <p class="ql-block">曾经的建设者</p> <p class="ql-block">蓝天、白云、铁路、大桥</p> <p class="ql-block">背影</p> <p class="ql-block">对面山脚下曾经的团部</p> <p class="ql-block">特大桥近景</p> <p class="ql-block">特大桥远景</p> <p class="ql-block"> 出阿拉沟到达鱼儿沟镇停留片刻,我们继续向北前行,一路戈壁。车速很快,托克逊很快就到,旅途最后一餐,带两老爸吃个网红拌面。面好吃,老爸跟汤叔点赞,就连很少吃面的我跟汤琼都吃了不少。吃完饭,接着赶路。家很近了,一百多公路,2小时应该会到,盐湖服务区到了,停车休整一下,买了一些达坂城的大豆。即可启程回乌,晚7点多抵达乌鲁木齐,结束了12天的南疆之行。</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全文完……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谨以此美篇献给跟爸爸及汤叔一样曾经工作过南疆的兵团人</p><p class="ql-block"> 二0二一年七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