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高桥乡致力打造一批专业化</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span class="ql-cursor"></span> 职业化烟叶生产主力军</b></h1><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文字:宋文德、向家兴、宋 浩</p><p class="ql-block">图片:宋文艺、陈 锋、董祖德</p> 7月25日上午七时许,一轮红日冒出山顶,万丈阳光似金线一般洒向高桥乡的红土地,把一座座重重叠叠的山尖照得格外亮堂。<br> 来自太阳、木城、龙潭、大槽、龚家桥、伍家坪等村的29户种烟家庭的“一把手”登上一辆大巴车,向黄粮镇和榛子乡疾驰而去,安静的车上只听得见高桥烟叶发展史上的“老干将”乡烟办主任王耀东的声音:“大家要明白,乡政府和县乡烟草部门为什么要组织这次现场培训,田间地头讲课,外出参观学习?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学无止境,不要以为自己做的好,有人比你做的更好,希望大家认真听、认真看、认真学,要学有所思、学有所用、学有所成”。 从兴山县城至榛子乡,遥望远山,层峦叠嶂墨绿一片,俯视近景,楼房林立、四通八达的公路既像蟒蛇舞动又像彩带在山间飘荡,一树树核桃等果林硕果累累压弯了腰,随风摇摆似乎迎客招手点头笑,一片片烟叶泛着绿波,把肥沃的土地装扮的翠绿山水一色,恰似一个又一个平静的湖面镶嵌在天地间。风景美如画,又似歌曲《马儿你慢些走》的秀丽风景在眼前浮现,尽管如此,但大伙都无暇顾及,因为聆听南阳烟草收购点负责人廖胜平的烟叶田管以及烘烤技术讲课比欣赏风景更重要:“怎么学?如何学?要学懂、学细、学精、学会、学为己用,既要心动又要行动,从今天开始,一定要抓好田管,切实做到四无,顶上无花、杆上无芽、片上无虫、地上无草。同时要充分依靠科学烘烤,全面推广生物燃料烘烤技术”。生动朴实,深入浅出,易懂易记的车中讲课受到大家的欢迎。 来到和平村,“一人冒头”的烟叶长势喜人,一片丰收在望和繁忙的景象,田管工作抓得好,真正做到“四无”的标准。高桥乡烟叶收购组长陈锋再次重复宣讲内容:“去年和平村99户烟农,平均年龄49岁,种植面积3500亩,亩均收入6000元,户平均收入15万元,今年更上一层楼,户均收入将达到17万元”。高桥的种烟人亲眼所见亲耳所听,被如此高产能、高效益所惊叹和折服。 <p class="ql-block"> 高桥乡副乡长吴青辉说:高桥的居住和生产环境并不比别人差,但同在一片蓝天下,同一个产业,为什么差距较大?说白了就是胆子小了点、步子慢了点,我们出来看一看、学一学更要想一想,要找差距、补短板,从规模和质量上要效益,提档升级、积极响应国家“千村千亩品牌战略”,请大家放开手脚大干一场,党委政府始终会坚定不移的支持烟叶产业,促其长期发展,逐步打造一批高素质、高产能、高效率的专业化职业化农民队伍,壮大烟叶产业,使农民增收致富,经济社会繁荣昌盛。</p> 从客车到田间地头流动学习培训活动,受到了余宏军、王久龙、胡学文等人的支持,他们分别介绍了发展烟业的经历及成功经验。<br> 通过这次活动,让大家受益匪浅,28岁的伍家坪村干部种烟大户严浩,回乡创业的姜从刚、陈爱柱,退休烟叶技术员胡学胜、种烟能手张庭枝、罗传坤等人纷纷表示:今年抓好田间管理和采收烘烤,明年扩大规模重产能重效益,放开手脚大干一场。 我们有信心和理由相信,在乡党委政府和村两委班子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乡烟草部门的有力支持下,烟叶发展之路会越走越大、越走越远、越走越好!这正是:思想观念大解放、品牌战略要打响、放开手脚干一场、别墅建在高桥乡、奥迪宝马停道场、生活一天一个样、金色梦想放光芒、边陲小乡红旗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