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建军节 再话我的团

一缕轻风

我当兵16年期间先后在两个团级部队服役,其中一个是原南京军区守备第二十六团(以下简称守备二十六团),该团当时驻防温州洞头岛。十几年前,曾搜集整理过一个二十六团的简史,后又补充修改并重新在博客上更新,现在再加以补充更新,以此纪念伟大的军队、光荣的节日。要说明的是这些资料大多来自于网络、个人回忆,整理的拙文并不具备其权威和唯一的准确,只是想尽可能的将其汇集于此,让我曾经服役过的英雄部队的光辉历史在浩瀚的网络中留下一个印记。 (现在的温州军分区大门,图片来自网络)<div>  1975年之前温州军分区共有三个守备团和榴炮、高炮、通信、独立、守备五个直属营,再加团级编制的航运大队,据说在全军军分区一级部队中实力名列前茅。三个守备团分别为守备二十六团(驻防洞头岛)、二十七团(驻防平阳县)、二十八团(驻防南麂岛),三个团各有来历各有特点。其中二十七团是根红苗正的温州子弟兵,其前身是长期坚持在浙南斗争的浙南游击纵队,再往前追溯则有红军时期南方三年游击历史的底子。二十八团的前身是则全国妇孺皆知的铁道游击队。与他们相比,二十六团则是“血统”最不纯正的,历史最短的,荣誉却最多的。</div> <div>(当年八路军山东《大众日报》对王道反正的报道。图片来自网络)</div> 一、历史沿革<br> 1、战略反攻 掉转枪口<br> 所谓“血统”不纯就要从抗日战争时期的山东说起。<br> 抗战开始后山东一些地方实力派在诸城、莒县一带组成的抗日地方武装,不久被山东省主席沈鸿烈收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师特务旅,后改编为吴化文部山东保安第一师第二旅,1942年8月在该旅参谋长王道带领下投降日军,被编为伪“山东省灭共建国军第八团”。抗日战争进入大反攻时期,共产党员牟宜之以王道拜把兄弟之名义进入王道部队,对其开展策反工作,王道向牟宜之倾诉了将当汉奸的苦楚并请他拿主意。牟宜之向渤海军区司令员杨国夫汇报后,杨国夫派敌工科长符浩与王道会面,经过双方一系列的周密筹划,1944年7月21日,王道率第八团2000余人在八路军渤海军区直属团及第五军分区部队的策应下,于寿光地区反正起义,并于8月在丰城被改编为八路军山东军区独立第一旅,王道任旅长。这个独立一旅就是守备二十六团的源头。<br> 曾任二十六团政治处宣传干事的老兵陈可林也回忆:我们部队从1944年8月7日山东寿光丰城镇组建。<br> <p class="ql-block">  (部队行军中,图片来自网络)</p><p class="ql-block"> 2、三年内战 连续整编。</p><p class="ql-block"> 1946年春季,山东军区独立第一旅(守备二十六团)改编为鲁中军区第3军分区警备第十团(守备二十六团),同年冬季又改编为警备第5团(守备二十六团)。 </p><p class="ql-block"> 1947年春,改编为鲁中军区警备第一团(守备二十六团)。</p><p class="ql-block"> 1948年7月,华东军区将鲁中南军区各分区警备团组成华东野战军(华野)鲁中南纵队,由鲁中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傅秋涛兼任纵队司令员和政治委员,归山东兵团指挥。二十六团就是在这时从地方部队升格为野战军主力部队。鲁中南纵队辖四十六师、四十七师2个师。</p><p class="ql-block"> 第四十六师下辖3个团:鲁中军区警备第一团(守备二十六团)、第二团和第四团。 </p><p class="ql-block"> 1948年10月,鲁中南纵队第四十六师警备第一团(守备二十六团)改编为鲁中南纵队第四十六师第一三六团(守备二十六团)。</p><p class="ql-block"> 1948年10月济南战役后,战场起义的原国军吴化文部整编第九十六军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十五军(有的资料称其为老35军,因这时35军的部队基本还是起义的班底,军长吴化文,解放后转业到地方,任浙江省第一任交通厅厅长),其中一六一旅编为第一○四师。</p><p class="ql-block"> 1949年2月鲁中南纵队第四十六师与一○四师合编,鲁中南纵队第四十六师第一三六团(守备二十六团)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第三十五军(也有资料称是新35军,每个师3个团只有一个团是起义部队)第一○四师第三一一团(守备二十六团)。团长牟汉光、政委桑子贞、政治处主任杨德中。最早进入南京的就是该师的三一二团。</p> <p class="ql-block">  3、建国初期 沿海作战</p><p class="ql-block"> 1950年1月,一○四师兼任浙江军区绍兴军分区。</p><p class="ql-block"> 据二十六团副参谋长王立忠回忆:1950年底,三十五军机关及军部分直属队编入东海舰队机关(自济南战役起义编为35军,其编制仅有两年的历史。)下属部队一○三、一○四和一○五师改隶浙江军区。当年12月,我所在的部队一○四师三一一团(守备二十六团)与三一二团加入二十二军的战斗序列,即二十二军的六十四师一九二团、六十六师一九六团, 参加了解放舟山群岛的战斗。一九二团先后解放了坦头山岛和鱼山岛等。我所在部队二十二军的六十四师一九二团二营(守备二十六团)从临海出发进驻了舟山六横岛,担任守岛任务。守岛半年多,之后转入进驻玉环岛守备。</p><p class="ql-block"> 上面那张照片是军民联防模范连的历史沿革,连史对这段经历也有记载。</p><p class="ql-block"> 1950年12月到1951年2月(许多回忆对时间长短记忆有不同),三一一团(守备二十六团)与三十五军的几个兄弟团曾短暂的改编隶属二十二军,并参加了解放舟山群岛的战斗,这段历史因为时间短基本不为人所知,而且,转隶二十二军的时间有多长,各人的记忆都不同。</p><p class="ql-block"> 守备二十六团原卫生队队长褚福德之子褚兆洪是军史爱好者,在他搜集的守备二十六团历史沿革中也有类似记载,与王立忠副参谋长记忆不同的是他认为是三一三团改隶二十二军六十四师一九二团。</p><p class="ql-block"> 1951年2月,重组新的一○五师师部,师部由浙江军区抽调人员组成。师长方明胜,政治委员方明胜(兼),师部驻乐清虹桥;辖步兵第三一三、第三一四、第三一五团。</p><p class="ql-block"> 三一三团由原一○四师第三一○团改编,驻乐清。</p><p class="ql-block"> 三一四团(守备二十六团)由二十二军一九二团(原来的三一一团)重新归建于新一○五师,驻象山。 </p><p class="ql-block"> 三一五团(铁道大队)由原一○三师第三○七团改编,驻玉环。</p><p class="ql-block"> 1952年1月,第三次解放洞头岛战役中,一○三师三○九团与一○四师三一五团,在温州军分区(兼一○三师)司令员夏云飞和第一○五师参谋长刘金山指挥下解放洞头。步兵第一○五师师部及所属第三一五团(铁道大队)进驻洞头岛,第三一三团移驻瑞安,第三一四团(守备二十六团)移驻玉环。</p><p class="ql-block">  1952年10月,步兵第一○五师改编为公安第十七师,所辖步兵第三一三、第三一四、第三一五团分别改称公安第十七师第四十九、第五○(守备二十六团)、第五十一团,改隶华东军区公安部队司令部(兼淞沪警备司令部)建制。</p> 3、进驻洞头 续写辉煌<br>  1953年公安十七师五○团(守备二十六团)进驻洞头。<br>  1955(4)年7月,公安第十七师划归浙江军区建制,驻守洞头岛,改编为洞头岛守备师(公安第十七师番号仍保留)。 <br>  1957年1月,公安第十七师改编为守备第十七旅,公安第十七师番号撤销。守备第十七旅下辖一个步兵团和三个直属步兵营、四个直属炮兵营,继续驻守洞头岛。保留的一个团就是五十一团(铁道大队),直属步兵营则是五○团的三个步兵营(守备二十六团)。卫生队长褚福德之子褚兆洪考证四十九团团长老红军施传银带团机关和部分人员编入上海淞沪警备区,一部分人员赴北大荒开荒,还有部分人员留在守备十七旅。<br>  1958年1月,守备第十七旅旅部与温州军分区机关合并为温州军分区机关,守备第十七旅番号撤销。其所辖五一团(铁道大队)改编为南麂守备团后进驻南麂岛。守备十七旅剩下的直属3个步兵营和几个炮兵营(原四十九团、五○团所属的营连)合编为洞头守备团。2月5日,南麂守备团改称守备第八十四团(铁道大队),洞头守备团改称守备第八十五团(守备二十六团)。<br>  此时的守备八十五团共编有7个营及守备连、直属连等。团部驻小三盘,步兵一营驻隔头,步兵二营驻桐桥,还有一个守备营驻北麂岛,迫击炮营驻北岙镇,榴弹炮营驻旧厂,高炮营驻山头顶。另外还编有霓屿岛、状元岙、大衢山守备连。直属队有警通连、工兵连、防化连。60年代后,榴弹炮营、高炮营等分队陆续调往大陆,成为温州军分区直属部队,守岛部队也陆续调整整编,全团下辖:守备一营驻大长坑,守备二营驻东岙,守备三营驻北麂岛,120重炮营驻北岙,通信连驻小三盘,特务连驻小朴,守备十连驻半屏岛。<br>  1969年12月,守备第八十五团改称南京军区守备第二十六团,建制领导关系不变。<br> (宿迁烈士陵园)<div>  4、最后时期 光荣谢幕<br>  1975年4月,守备第二十六团调往江苏宿迁,隶属江苏省军区。<br>  1976年6月,守备第二十六团与江苏省军区工兵营合编为江苏省军区独立一师步兵二团。其120重炮营部在营长叶德光的带领下调入该师炮兵团,改编为85加农炮营营部。<br>  1980年12月,步兵二团随江苏省军区独立师撤编,仅有两个连保留:一个是被国防部命名“军民联防模范连”光荣称号的二营六连,在指导员陈怀仁(原来和我同为电台台长)带领下编入位于连云港的守备三十一团连岛守备营,现为东部战区陆军海防三○一旅一营一连。另一个是一个连队在指导员徐绍清、连长陈**带领下编入师炮兵团,为火箭炮营九连。 <br>  1983年整编,撤销火箭炮营九连。<br>  1986年整编,撤销85炮营。</div> (1949年时的团首长合影)<div> 综上所述,南京军区守备26团的团史路线图大致如下:<br> 1944年:改编为八路军山东军区独立第一旅。<br> 1946年:改编为鲁中军区第三军分区警备第十团;<br> 同年冬改编为警备第五团。<br> 1947年:改编为鲁中军区警备第一团。<br> 1948年:改编为鲁中南纵队第四十六师第一三六团。<br> 1949年:改编为三十五军第一○四师第三一一团。<br> 1950年:改编为浙江第十军分区(绍兴军分区)第三一一团。<br> 改编为二十二军六十四师一九二团。<br> 1951年:改编为一○五师第三一四团。<br> 1952年:改编为公安第十七师第五○团。<br> 1955年:改编为洞头岛守备师 (公安第十七师番号仍保留) 五○团。<br> 1957年:改编为守备第十七旅第五○团。<br> 1957年:守备第十七旅第五○团番号取消,保留五○团原下辖的步兵营和炮兵营。<br> 1958年1月,守备十七旅剩下的直属3个步兵营和几个炮兵营合编为洞头守备团,<br>  1958年:改编为南京军区守备第八十五团。<br>  1969年:改称为南京军区守备第二十六团。<br>  1975年3月:调往江苏省宿迁市,隶属江苏省军区。<br>  1976年5月:改编为江苏省军区独立一师步兵二团。<br>  1980年:步兵二团随江苏省军区独立师撤编。<br>  全团仅余一个是被国防部命名“军民联防模范连”光荣称号的连队,现为东部战区陆军海防三○一旅一营一连。</div> <p class="ql-block">(鲁南战役全歼国军快速纵队,胜利后华野首长陈毅喜悦地坐在缴获的坦克上,张云逸则靠在坦克前,图片来自网络)</p><p class="ql-block"> 二、南征北战 血染战旗 </p><p class="ql-block"> 守备二十六团在解放战争期间参加过讨逆战役、益都战役、莱芜战役、潍县战役、兖州战役、周张战役、蓼坞反击战、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解放浙江岛屿及剿匪等战斗,是一支能打硬仗的英雄部队,杨德中上将,聂奎聚海军中将都曾在该部队战斗、工作过。 </p><p class="ql-block"><br></p> (莱芜战役示意图,请注意图中从西往东穿插的鲁警5团,图片来自网络)<div>  1、莱芜战役中鲁中军区警备第五团一营三连三排七班在青石关消灭敌77师指挥部,击毙师长田君健,七班被鲁中军区授予“战斗英雄班”称号。<br>   2、蓼坞反击战:1947年9月,鲁中军区警备旅一团在团长方明胜,政委桑子贞的带领下奉命进驻根据地蓼坞地区进行休整、扩军。一营驻佛村、二营驻蓼坞村、三营驻井筒村。10月8日晚,国民党九十六军四十五师二一三旅的两个团及杨大山匪部和王连仲的“还乡团”3个大队约5000余兵力,从博山、洪山、南定分三路偷偷包围了我军蓼坞驻地,准备天亮发起攻击。9日拂晓,驻佛村的一营二连连长张文德,指导员赵吉三带队出操,发现了敌情,立即抢占有利地形,并派人向营部汇报。该连一排排长陈化斋机动灵活,出其不意,猛烈射击,打的敌人晕头转向,把敌人压缩在一个狭长的山沟中,100多名敌人缴枪投降。一营营长魏曰才接到报告后,作好了战斗准备。7点,敌人向阵地反扑,激烈战斗持续到10点左右,双方僵持不下,敌人增兵,企图阻止一营向蓼坞靠拢。<br>  此时三营阵地战斗异常激烈,营长张书贵,教导员刘东升沉着应战,坚持井筒阵地,打退了敌人10几次进攻,对全团反击起了重要作用。<br>  方、桑组织兵力,神速调动,采取了反迂回包围战术,内外夹攻,分割歼敌,激战一天,毙伤敌300余名,俘敌600余名,缴获轻、重机枪20挺,步枪、冲锋枪200余支,小炮、掷弹筒10多门,步枪子弹2万余发,副营长陈惠军和20多名战士在战斗中壮烈牺牲。这一仗,以少胜多,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鼓舞了淄川人民,受到了鲁中军区的表彰,对稳定淄东形势起了决定性作用。</div> (图片来自网络)<div>  3、渡江战役:1949年,遵照中国人民解放军三野“前指”的命令,第三十五军在完成夺取“三浦”后,各部队于4月23日上午先后抵达浦口江边,准备迅速渡江占领南京。由于在我军发起渡江战役之前,船被敌人掠到南岸,因此缺乏船只已成为渡江作战的最大困难。为了克服渡江缺乏船只的困难,三十五军一○四师三一一团(守备二十六团)的团首长决定:派侦察人员到江南岸敌人手里去夺船!经过挑选,组成“10勇士”渡江夺船侦察班。4月23日夜幕快要降临时,时任三一一团(守备二十六团)团长的牟汉光、政委桑子贞后任中央党校教育部长及团政治处主任杨德中主任原中共中央办公厅副主任、中央警卫局长来到了江边为10勇士壮行。10勇士上岸后,在南京地下党派人员接应下,到了一条可载30余人的小汽轮和一艘可装300多人的火车大渡轮,驶向北岸,并报告侦察到的南岸情况。此后,我三一一团(守备二十六团)牟团长亲率第1营作为渡江先头部队,于23日午夜12时左右最先登上南京下关码头,部队立即向市区开进。当时的团宣传股长连文新同志为此专门写了题为“渡江第一船”的报道,先是登在团政治处的油印小报上,后经杨德中主任稍加修改投稿三野政治部报刊,在审稿时认为“渡江第一船”这个标题不确切,改为“从浦口到南京渡江第一船”,前些年,曾有江苏省的同志到中央党校向当年的团政委桑子贞同志了解三一一团(守备二十六团)解放南京时“渡江第一船”的10勇士名单及其下落,但至今不明。<br></div> <p class="ql-block">  另外,值得记一笔的是,三一一团是最早占领黄埔路上民国国防部的部队,不久家父所在的华东军区军政大学就进入这个区域,后来的军事学院也在此办学。</p> (进攻一江山岛,图片来自网络)<div data-find="_1">  4、1951年12月11日,三一一团(守备二十六团)1个连,在海军温台巡防大队配合袭击一江山岛,歼敌30余人。<br>  5、解放四岛:温州四岛是指温州湾外的大、小鹿山、羊屿、鸡冠山四座岛屿。1950年6月下旬,解放军第二十五军第七十四师第二二二团一部曾经攻占了四岛,但由于敌我海上力量相差悬殊,经常遭到国民党军舰的袭击而撤出。这四座岛屿邻近大陆,敌我双方均未设防。 1952年11月,国民党为了加强上、下大陈岛的外围,派“反共突击军”四十二纵队司令何卓权率部200余人占据了四岛,并与南麂、披山之敌相策应,控制南北航道,封锁温州港。这对大陆沿海的海上运输和渔业生产都构成了严重的威胁。<br>  为解放四岛,这次渡海作战由陆军六○师政治委员汪大铭、参谋长王坤、公安十七师副师长刘金山和海军温台巡防区主任兼巡逻艇大队长陈雪江共同指挥。参战部队在玉环县坎门镇成立了联合指挥所,指挥所作战联席会议决定:六○师一七九团一营,负责攻打大、小鹿山两岛;公安十七师公安五○(守备二十六团)三营,负责攻打羊屿和鸡冠山两岛。温台巡防大队则以火力支援陆军登陆,堵截敌人海上退路,阻击敌人增援舰艇。1953年5月29日晚上18时,战斗打响,在华东海军协同下,迅速攻占四岛。四岛登陆战是一次漂亮的歼灭战,全歼守敌239名,其中毙敌分队长以下53名,俘敌纵队司令何卓权以下186名,击沉敌帆船2艘,缴获火炮3门,机枪1挺和其他物资一批。还在大鹿山铲除了一个特务巢穴,缴获8部电台,在俘虏中清查出七八十个准备潜入内陆建立秘密电台的特务分子。如此一来,不仅打掉了国民党军向内陆派遣特务的一块跳板,同时利用缴获的敌特与大陆联系的电台,破获了一批潜伏在大陆的特务组织,仅温州一个市就起获敌台六部。<br>  四岛解放后,解放军面临抗登陆作战的局面。大、小鹿山由一七九团一营两个连驻守,羊屿由公安十七师五○团(守备二十六团)九连驻守,力量相对比较薄弱。1953年6月19日下午,胡宗南率领第一、第四、第五突击大队、军官战斗团和海上突击总队共1600余人,在第二舰队9艘舰艇掩护下,分乘50余艘机帆船和帆船从大陈出发,向四岛反击。19时许,舰船编队到达披山岛附近海域集结。21时许,第四突击大队在小鹿山登陆,第五突击大队在羊屿登陆,计划夺取两岛后再进占鸡冠山和大鹿山。解放军守备部队依托工事,顽强抗击国民党军的一次又一次进攻,阵地滩头子弹横飞,爆炸声接连不断。终因敌我力量悬殊,在杀伤了大量来犯之敌后,羊屿只剩下了西北角的炮兵阵地,小鹿山失守,部队撤回了大鹿山(退潮时两岛之间可通行)。后六○师在海军温台巡防大队支援下,先后登上羊屿和小鹿山,与岛上部队合力夹击登岛之敌。到21日7时,抗登陆战斗全部结束。共歼敌700余名.击沉敌机帆船2艘,帆船10艘,击伤艇舰5艘,获得了全胜。<br></div> 三、前赴后继 英雄辈出<div>  守备二十六团随南下大军进入浙江后一直在乐清以北的大陆和海岛区域作战驻防,虽然有段时期番号为“洞头守备团”,却并没有参加解放洞头的战斗。但自1953年进驻洞头后,在保卫洞头、建设洞头中做出了杰出贡献,1960年国防部给予了荣记二等功的表彰并授锦旗一面,上写:把海岛建设成战时攻不破、摧不毁的海上堡垒,平时丰衣足食的社会主义乐园。在长达二十二年的驻岛期间,守备二十六团一直保持发扬了这一优良传统。<br><div><br></div></div> <p class="ql-block">  英雄集体“军民联防模范连”, 是原守备二十六团二营六连, 1965年9月28日,国防部授予该连“军民联防模范连”荣誉称号,是1975年前,原南京军区中与上海警备区的“南京路上好八连”、舟嵊要塞区的“勤俭创业修理连”齐名的三个模范集体。该连1944年8月3日组建于山东省寿光县丰城镇。曾转战六省,先后参加了莱芜、济南、渡江、浙南剿匪等战役战斗136次,歼敌7000余人。1953年10月,6连奉命进驻浙江省洞头岛。积极在岛上开展“联防、联建、联心、联训、联文”联防共建活动,在东海前哨筑起了一道坚固的海上长城。小说《海岛女民兵》、电影《海霞》,就是根据六连与洞头女子民兵连开展反霸剿匪的真实历史创作而成的。<br></p> 傅永来:全国战斗英雄。1948年8月,傅永来报名参军,在第三野战军一团(应该是鲁中军区警备第一团)二营当战士,后任班长、排长、连长等职,随军转战鲁南、淮海,驰骋大江南北,在百余次的战斗中,他奋勇杀敌,先后立战功27次,其中特等功2次、一等功3次、二等功2次、三等功3次、四等功4次,屡次被评为战斗模范、遵纪模范、战斗英雄,并荣膺“华东二级人民英雄”称号。1950年,傅永来光荣出席了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战斗英雄代表大会,受到毛泽东、朱德等中央领导人的接见。面对荣誉,傅永来从不居功自傲,继续保持发扬战争年代的革命精神,以身作则,模范地执行党组织的决议,深受所在部队官兵的爱戴。1954年12月,在浙江省温州市执行任务时牺牲,时年30岁。 陈华斋:华东二级战斗英雄,山东青州人,中共党员。1944年参军后,历任班、排、连、营长和浙江军区海防第二大队大队长,并荣立特等功、一等功各2次,1950年被授予“华东二级战斗英雄”称号。所在排被鲁中军区命名为“陈华斋排”。曾参加金华、新昌等地的剿匪和解放沿海岛屿等战斗。1955年3月19日,在温州海面遭敌机袭击牺牲。 <p class="ql-block">  聂奎聚:山东省益都县石河乡人(今青州市弥河镇)三桥村。1944年参加八路军。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鲁中南纵队连指导员、第三野战军营教导员。1948年率连队参加淮海战役,全连获“钢铁连队”称号,个人立一等功。后参加渡江战役。建国后任华东军区海军军舰政委、舰长、舰艇大队大队长。参加解放一江山岛战役。1960年毕业于海军学院基本系。历任海军舰艇支队参谋长、支队长,海军基地副参谋长、司令员,1980年任南太平洋发射运载火箭试验海上护航编队指挥部副指挥,海军副司令员,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兼东海舰队司令员。是中共第十二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三届中央委员。1955年荣获三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海军中将军衔。曾获三级解放勋章。</p> 桑子贞(四排右一),建国后曾任军事学院战役系助理员,后任中央党校教育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