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女娲宫坐落在枣庄市峄城区阴平镇金陵寺村的“女娲宫”,是师傅姜冬梅女士倾力打造21年的一座历史人文景观。21年来,她坚信枣庄就是人类之母女娲氏的诞生地,金陵寺就是女娲氏炼石补天地,女娲宫所在的山包就是女娲氏的坟冢,为此,她卖掉自己的企业,抛家舍业定居于此,倾其所有倾家荡产近亿元,一心扑到“女娲宫”的建设上,被评为<span style="color: rgb(31, 31, 31); font-size: 18px;">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占地200多亩,建筑面积5万多平方,创始人姜冬梅师傅亲带弟子们自筹自建。女娲宫先后领养了147位残疾人,女娲书画院慈善公益捐款财物2000多万!师</span>傅姜冬梅给当地百姓建了一个心灵寄托的场所,传播传统文化,发扬女娲救黎民于水火的利他精神,为实现美好愿望百折不挠付诸行动直至大功告成的果敢精神,当属功德无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真是一个神奇而真实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20多年前年轻漂亮的姜冬梅女士患了尿毒症,在当时几为不治之症。她到处求医问药却收效甚微。在她灰心失望之时,却有一位相士对她说:只有多行善,比如说盖庙之类的方能奏效。她依方抓药,听说金陵庙圮毁,她就到南京栖霞山一带打听。却听当地知情人氏称,金陵庙不在金陵,而是在鲁南。她因此才逶迤一路北上,来到老峄县金陵寺附近,看到这里祥云飘荡,群山络绎,泉水茂盛,夜里梦见女娲正在此奋力补天,遂打定主意,历经千辛万苦,以苦为乐,就地盖起了女娲宫。在此一修就是20多年下来,不但身体好了,还修了一个人祖的家,让儿女们有地方寻根问祖!这个地方就是女娲宫!欢迎全世界所有的儿女们都常回家看看!</p> <p class="ql-block">手机里明明存有师傅姜冬梅女士的照片,但无论怎么操作就是传不到美篇中来,这就是师傅低调为人舍己无我冥冥之中的安排!</p> <p class="ql-block">老峄县风水宝地,人才辈出,姜冬梅女士与金陵寺女娲补天遗迹结缘,啥人有啥命,自有天注定。</p> <p class="ql-block">游女娲宫</p><p class="ql-block">孙中才</p><p class="ql-block">补天炼石久流传,</p><p class="ql-block">往事茫茫去不还。</p><p class="ql-block">村媪仍耕红土埠,</p><p class="ql-block">素娥每照绿松峦。</p><p class="ql-block">朝廷惟唱平安调,</p><p class="ql-block">士子常吟板荡篇。</p><p class="ql-block">日暮云霓何处起,</p><p class="ql-block">穹庐如盖意阑珊。</p> <p class="ql-block">白马泉毗邻女娲宫西约3公里</p> <p class="ql-block">举人,同盟会员,日本早稻田大学毕业吴绍璘撰文,举人褚子临书丹,石碑很珍贵。碑文中还提到了谭嗣同</p> <p class="ql-block">识得一六玄牝处</p><p class="ql-block">无限天机在眼前</p> <p class="ql-block">补天造人,谁与比肩</p> <p class="ql-block">有了佛性与禅心,人的灵魂就会觉得进入一个新的境界,包括每一个夜晚和黎明都是一次生命的重生与升腾。佛性与禅心告诉你每天要欢喜地面对人和事物,这就是对生命最好的无私回报。凡是那些没有佛性与禅心的人,都是用心斤斤计较,应该去尝试理解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哲理。</p> <p class="ql-block">玉虚门混元地理,是风水堪舆之术。此门传人是滕州官桥阮氏。</p><p class="ql-block">风水堪舆,现在叫人文地理。在建筑学上仍在应用。建筑学大师贝津铭在设计建筑时就非常注意这一点。</p><p class="ql-block">这一门有一严训:传慧良之人,否则,宁可焚之。</p> <p class="ql-block">果然峄县天宝地</p><p class="ql-block">正有龙气育金鳞</p> <p class="ql-block">宇宙永恒</p><p class="ql-block">人生短暂</p><p class="ql-block">日月跋涉</p><p class="ql-block">甲子翻腾</p><p class="ql-block">大江难拴</p><p class="ql-block">七千岁月如同一挥弹指</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02, 102, 102);">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02, 102, 102);"> </span></p><p class="ql-block"><br></p><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女娲补天”源自史前一次陨石雨撞击</h1><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02, 102, 102);">最早记载于《淮南子》、《览冥训》中关于女娲补天的神话这样论述:在远古时期,“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复,地不周载;火炼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在百姓哀号、冤魂遍野之际,一位叫女娲的女神挺身而出,“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从原文的含义分析,文中的精彩描述应当是一次规模宏大的陨石雨撞击全过程。“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复,地不周载”,是小型天体爆炸后形成的大规模陨石雨;“火炼炎而不灭”是巨大撞击、爆炸及其后在地面上引起的火灾;如果小型天体是一颗彗星,其成分主要是陨冰,而陨冰融化后形成大量的地表水才会有“水浩洋而不息”的结果。</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02, 102, 102);"> 专家推测,在史前(最有可能距今4000到5000年间)的某一时刻,一颗小彗星进入地球轨道,在华北北部的上空冲入大气层,在高空爆炸后落入地面。规模宏大的陨石雨在平原地区形成了大量撞击坑,后经地面流水的侵蚀和先民的改造,大部分洼地被地表水冲蚀破坏,但是河床间的高地保留了大量的撞击坑遗迹——碟形洼地及其群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02, 102, 102);"> 史前巨大的撞击事件造成了空前的天文、地质灾难,大量人员的死亡和外迁造成了当地繁盛古文化的中断,并可能波及影响到华北平原甚至整个北半球地区。灾害过去之后,又逐渐形成了新的古代文化,而这一灾害历经一代又一代的传说,最终诞生了一个美丽的神话——“女娲补天”。</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