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沈战役—迎建党100周年(五十六)

江上清风

<p class="ql-block"> 辽沈战役是解放战争的“三大战役”之一,1948年9月12日开始,同年11月2日结束,共历时52天。中国共产党称之为辽沈战役,中国国民党称之为辽西会战,又作“辽沈会战”。</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18px;">该战役</span>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70万人、国民党军55万人参战,东野以伤亡6.9万余人的代价,歼敌47.2万,东北野战军获得全胜。</p> <p class="ql-block">  1948年3月,已经在东北站住了脚的解放军,在林彪的领导下,已经发展为近50万大军。至8月,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已控制了东北97%的土地和86%的人口。</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此时,国民党军队有4个兵团14个军44个师(旅),加上地方保安团队共约55万人,但被分割、压缩在沈阳、长春、锦州三个互不相连的地区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由于部分北宁铁路为人民解放军所控制,长春、沈阳通向山海关内的陆上交通被切断,补给全靠空运,物资供应匮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51, 51, 51);">  1948年5月26日,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离开西北来到河北与刘少奇、朱德等会合。</span></p> <p class="ql-block"> 9月,中共中央在<span style="font-size: 18px;">西柏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决定抓住有利时机,与国民党进行战略决战,决战方向首先指向形势于己有利的东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东北是全国唯一一个人民解放军军力超过国民党军队的地区,是中国重工业最发达的地区和最大的产粮区,也是侵华日军最早侵占的地区,因此中国共产党中央军委把决战的第一个战场选在东北。</span></p> <p class="ql-block">  中共中央制定了东北野战军主力南下北宁线(今京沈铁路)攻克锦州,采取“关门打狗”的战法把国民党军关在东北,各个歼灭的作战方针,以切断东北蒋军退华北的路,彻底歼灭东北国民党军卫立煌集团。</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1948年9月,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命令东北野战军发起辽沈战役。由林彪、罗荣桓、刘亚楼组成总前委,林彪为书记,统一指挥辽沈战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根据中央和毛泽东的指示,林彪决定留下部分兵力继续围困长春,主力南下,兵锋指向锦州。</span></p> <p class="ql-block">  1948年9月12日,辽沈战役开始。东北野战军在辽宁省义县至河北省滦县300余公里战线上向国民党军发起进攻。至10月1日,切断了北宁路,孤立了锦州。</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蒋介石为解锦州之危,组成东进和西进兵团,从锦西、葫芦岛和沈阳地区东西对进,增援锦州。东北野战军根据中央军委关于迅速攻取锦州的指示,确定了攻锦打援的整个兵力部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1948年10月14日,攻锦集团发起总攻。经31小时激战,于15日攻克锦州,全歼守军10万余人,俘范汉杰及第6兵团司令官卢浚泉等,完全封闭了东北国民党军从陆上撤向关内的大门。</span></p> <p class="ql-block">  在锦州攻坚战的同时,南北两线阻援部队分别采取坚守防御和运动防御,粉碎了国民党军东进兵团和西进兵团增援锦州的图谋。</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在南线坚守核心阵地塔山的第4纵队第12师第34团,在林总“我不要伤亡数字,只要塔山”的苛令下,以“人在阵地在”的英雄气概,面对十倍于己的敌人陆海空立体进攻,鏖战6昼夜,歼敌6000余人,创造了野战阵地坚守防御的光辉范例。战后,该团被授予“塔山英雄团”的荣誉称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锦州被克后,困守长春的国民党军第60军军长曾泽生,在东北野战军强大的军事压力和政治争取下,于1948年10月17日率所部2.6万余人起义。21日,长春宣告和平解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辽西会战:1948年10月18日,蒋介石飞赴沈阳部署“总退却”,严令西进兵团继续前进,在东进兵团配合下重占锦州。19日,东北野战军领导人决定采取诱敌深入打大歼灭战的方针,在辽西地区围歼西进兵团。</span></p> <p class="ql-block">  东北野战军10个纵队在黑山、大虎山以东,饶阳河以西,无梁殿以南,魏家窝棚以北约120平方公里的地区内,对西进兵团展开大规模围歼战,各部大胆穿插,分割围歼。</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至28日拂晓,辽西围歼战结束,全歼西进兵团5个军12个师(旅)共10万余人,其中包括号称国民党军“五大主力”的新1军和新6军,生俘中将司令官廖耀湘,从而取得了辽沈战役的决定性胜利。</span></p> <p class="ql-block">  解放沈阳:从10月29日起,东北野战军乘胜东进,先后解放新民、抚顺、辽阳、鞍山、海城等沈阳外围据点。</p> <p class="ql-block">  1948年11月2日,东北最大的重工业城市沈阳宣告解放,守军13万余人全部被歼。同日,解放营口。辽沈战役胜利结束。9日,锦西、葫芦岛地区之敌从海上撤至关内。至此,东北全境解放。</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辽沈战役历时52天,歼灭东北“剿总”及所属4个兵团部、11个军部、36个整师及地方部队计47.2万人,俘国民党军少将以上军官186名。东北野战军伤亡6.9万余人,炮兵司令员朱瑞在战役中牺牲。</span></p> <p class="ql-block"> 辽沈战役的胜利,使东北野战军成为一支强大的战略机动力量,东北解放区成为巩固的战略后方。连同这一时期全国其他战场上的胜利,使中国军事形势出现新的转折。</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战役结束后,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在兵力数量方面超越国民党军。国军总兵力下降到290万人,解放军总兵力上升至300万人。国共双方的正负位置,已经颠倒过来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毛泽东满怀信心地指出:“原来预计,从一九四六年七月起,大约需要五年左右时间,便可能从根本上打倒国民党反动政府。现在看来,只需从现时起,再有一年左右的时间,就可能将国民党反动政府从根本上打倒了。”</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