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人,那山,那水

谢彩琴

<p class="ql-block">怀玉山的钟灵毓秀,临湖水的清澈干洌,临湖人的踏实奋进……在临湖镇的两天里,我见到了一群涌动着时代脉搏的匠人,走访了一群住在深宅大院里的老人,登上了临湖最高处的金鸡源水库大坝,感受到了这片土地上温厚深邃的文化积淀,“到处是活跃跃的创造,到处是日新月异的进步”,一代又一代的临湖人用他们的勤劳踏实、锐意进取,共同建造了今日临湖“和平友爱、富裕智慧的可爱模样。</p> <p class="ql-block">临湖老街:老宅深处盎然勃发的文化底蕴</p><p class="ql-block">走进一座老宅,推开前门,左边是一排木架展柜,颇有电视剧里老商行的陈旧感。右边墙上是一幅俊秀的书法作品——《短歌行》,署名为黄臻。往前走几步,便是中门。中门由四扇门组成,但只有最左边一扇是打开的。不用走过去,我们便可瞥见郁郁葱葱的绿植和微微绽开的兰花。</p> <p class="ql-block">穿过天井,才发现这间老宅里竟然住着一大家子人。村支书先我们一步走进了大厅,告知我们的来意。于是屋主人带着满脸的笑意迎了过来,一位红衣老妇人,一位白衣中年女性,亲切感十足,俨然一对母女。经一番交谈才知,这位老人家已经74岁了,家中有2个儿子,大儿子曾经就读于南昌陆军学校,在学校里系统学习了书法、绘画,墙上的大部分书画作品都来自他。柱子上的对联是两个儿子共同完成的。</p> <p class="ql-block">于是我们把目光移到客厅的两面墙上,细数下来一共有金秋献瑞、层林尽染、厚德载物、卜算子•咏梅等八幅书画作品,以及“花好月长圆人民同寿,根深叶又茂天地长春”等八幅对联。一枝一叶,情深满溢;一笔一画,遒劲有力。</p> <p class="ql-block">交谈中,那位白衣中年女性端来了水果和茶水,笑着招呼我们享用。我随口说道:“你们母女俩太客气啦!”老太太笑着说,她是我儿媳妇呢。我在心里不禁感叹,多么和谐的一家子啊,举手投足间尽显大家风范。</p> <p class="ql-block">随行的临湖镇老支书告诉我们,他们家房子是玉山县挂了牌的老宅子,临湖镇人杰地灵,黄家人淳朴踏实,他们家是有家规的,培养的孩子个个有理想,有追求。虽然不曾见到他们家其他成员,当就墙上的字画,家里各种物件摆设,庭院深深花草绿植,婆媳二人的待人接物,就足够看出,这样的一个书香浓郁之家,必是一个人才辈出的家族,这方朴素的水土里,这样踏实奋进的精神必是代代相传的。</p> <p class="ql-block">第二站,我们去了临湖镇老街29号。与黄家老屋不一样的是,这栋房子进行了简单的喷漆处理,堂前堂外,古朴依旧。家训、族谱挂在墙上,也刻在这家人的心里。</p> <p class="ql-block">之后,两任支书和王菀华委员又带着我们去了另外的几间宅子。我们见到了古朴的蝴蝶牌脚踏缝纫机,只可容光线和小猫钻进的窗口,简约但不减配的乡村卫生诊室……一栋栋房子,历经岁月的洗礼依然风骨峭立,木香绕梁之间尽显时代繁华。在一位位主人静心打理之下,老宅子贵气犹在,古巷道韵味悠长,于斜阳静默里,述说着临湖镇的芳华绝代。</p> <p class="ql-block">半个世纪深耕技艺的匠人们:不惑之年的铁匠、古稀之年的篾匠、传统与现代结合的雕匠</p> <p class="ql-block">参观完老屋,我们去了铁匠铺。今年64岁的老铁匠甘礼旺已经在铁匠铺里工作了50个年头。半个世纪的岁月里,他与炉火为伴,无论寒冬还是酷暑,在钢铁与铁锤的碰撞里,他挑起了一家人的生活重担。如今在他的铺子旁,是两栋连接着的大洋房,大气却不豪气,简约却不简单。</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值得一提的是,经他手锻造出来的的每一件作品,每一把钢刀,每一件农具,都骄傲地刻上了“兴旺”二字,这个专属的logo就是他的品牌。小小的铁匠铺竟然是有品牌的,而且是五十年的老字号!支书告诉我们,他是临湖镇十里八方目前仅存的铁匠,就像昨天我们去见的那位郑姓老篾匠一样,也是这里仅存的一位篾匠领域手工艺人。曾经镇上还有一位箍桶匠,如今年纪大了,住进了养老院,临湖再无箍桶匠。</span></p> <p class="ql-block">支书说完这些话,眼里有了一丝落寞。同行的我们也不禁感慨,如此精湛的手工艺没有人继承,着实十分可惜。我记忆里每年农忙时节,都要请来家里做短工修补箩筐、畚斗的篾匠,似乎已经淡出我们的生活很久了。现在我们都用上了现代家具,诸如电饭煲,各种塑料盆,铁盆,身边几乎没有人会请箍桶匠箍饭桶,需要泡脚桶淘宝一下,或者京东一声,最快隔天就可以收到实物。快节奏的生活方式,让那些老物件尘封在了我们的记忆深处,很难有机会再唤起。</p> <p class="ql-block">也如第一天我在临湖走访的两位手工艺人童庆堂、童庆忠两兄弟。童庆忠十四岁就开始做雕刻,带过很多徒弟,还曾在江浙一带雕刻红木家具。后来因为身体原因回乡自谋职业,依然做雕刻,接受各种私人订制。他一个人身兼数职,木工是他,雕刻是他,上漆也是他。除了锯木头需要用到电具,雕刻的环节几乎纯手工完成。</p> <p class="ql-block">与堂哥不同,童庆堂的私人订制接的都是大工厂和高端客户的活,他的儿子继承了雕刻,用机器粗雕,然后经过他的手精雕,一件一件美轮美奂的作品做出来,都是他心血的凝成之作。镇里的好几个地标性雕刻作品,都是出自他的手。一块块木头,经他们的巧手,就有了化腐朽为神奇的效果,不得不佩服手工艺人的巧夺天工。</p> <p class="ql-block">两天的临湖之行在我们登上了金鸡湖水库大坝后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在坝顶我俯瞰整个临湖,最醒目的是镇政府门口的文化墙,还有临湖镇整齐划一的民房村落。美丽的金鸡源水库灌溉了临湖镇的万亩农田,也滋养了临湖镇的人杰地灵。此时,微风从山谷吹来,不远处合福高铁轨道上一辆高铁飞驰而过,我们顺着支书手指的方向,看到了整个临湖镇,静默安然,恰如这里的水清澈明朗,这里的山幽然不语,这里的人朝气蓬勃。岁月悠悠,临湖从深处走来,又走向远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