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杜家山,走知青路

斩钉截铁

<p class="ql-block">2021.7.25,老同学一行10人自驾游,黄彩乡杜家山,北京知青蔡立坚于1968年3月来杜家山插队,写下了知青响应党的号召,上山下乡,插队落户的光辉篇章!</p><p class="ql-block">杜家山村</p><p class="ql-block">1、基本情况</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 庄子乡(原黄彩乡)西河村的附属村杜家山(方言:杜王山),东临大塔,西毗南凹,北接连子山、西河,南连太谷县牛津坪。村落位于津水河发源地大塔山之西、大罗山东北的榆次、太谷交界处的地处沟壑纵横交错的土石山区,是西河的自然村,是全庄子乡海拔最高的村庄(海拔1630.7米)</p><p class="ql-block">&nbsp;&nbsp; &nbsp;2、村名来历</p><p class="ql-block">据清乾隆版《榆次县志》记载:“杜家山,在红羊山西南10里,在石梯岭南,在大罗山东,长亘5里,其东为大塔峰,金(津)水河出焉”。“杜家山”村名是因山而得名,或是根据姓氏和地形特点命名的。据民国版《榆次县志》记载,历史上曾名“度家山”,原因可能是音近相讹。</p><p class="ql-block">3、历史遗迹&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p><p class="ql-block">该村有着悠久的历史,从发现的石器和古墓葬(陶瓷罐里装着骨灰)看,也属于榆次人类较早发祥地之一。村里曾有观音庙、龙天庙、土地庙古建筑。</p><p class="ql-block">村南现存树龄约1000多年的古槐1株,胸围4.65米,树高约13米,冠幅12.5米。</p><p class="ql-block">“津水河的上掌,大塔、杜家山的炕上”,津水河的源头的确就在杜家山和大塔的山上。</p><p class="ql-block">津水河,亦名金水河,《水经注》称涂水,发源于榆次东南杜家山大塔庄,蜿蜒而西,经西河(白田水在此汇入)、大佛头、冯家局、太谷县北郊、温庄(西赤土水在此汇入)、东贾(梁坪水在此汇入)任村,又经东阳镇谷训、东阳、西阳等村后转入干渠,引以灌田。</p><p class="ql-block">村里现存蔡立坚等知青旧居(1971年建的知青宿舍10间,1972年建的知青食堂与开会的大礼堂、1976年知青学大寨而自行建造的石窑8孔。石窑外墙中间雕刻五角星,两侧有“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标语,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杜家山知青房等,是文革时期重要的史迹,属区级文物保护文物。</p><p class="ql-block">杜家山乡亲和知青们为蔡立坚建造的墓地位于村西半山上(设计者为周山湖)。墓地中间是墓碑,上书“蔡立坚同志永垂不朽”。左侧为一男一女头像;右侧为“劳动的乐章”石雕像。墓地上方有蔡立坚亲自植下的松树。</p><p class="ql-block">4、村里大事&nbsp; </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 抗日战争时期,这个偏僻的小山村里人人当民兵,驻过县、区基干队,还扎过榆次抗日县政府,办过干部培训班。是榆次抗日革命根据地的村庄之一。</p><p class="ql-block">1942年2月,白田据点日伪军在杜家山杀害村民3人,抢走牛羊等。</p><p class="ql-block">1942年12月,榆次独立营便衣队情报员王伟(知青为其立碑塑像)和战士臭娃给太行2分区送情报,在村口遭遇日军埋伏,臭娃脱险,王伟把情报吞进肚子,打死1名日本军官和3名日本兵。</p><p class="ql-block">杜家山村有土地900亩,古时候是个人口不少的村庄。榆次解放前,全村曾有二、三十户人家,有朱、李、阎(南窊村迁来)等姓氏,都是四村五乡以及外地人来这儿开荒地维持生活而迁居村里的(此地花销小)。后来,贫穷落后再加上政府对林区规划,一度动员村民搬迁,不少村民迁往梁坪、南张村等地,造成了地荒人稀的局面。到文化大革命前,成了一个“五户十六口,最年轻的四十七”的小山村。</p><p class="ql-block">小小杜家山的出名是在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插队落户”的浪潮中,与闻名全国的知识青年典型代表蔡立坚有直接的关系,先后有118名各地知识青年在此插队落户。</p><p class="ql-block">1972年3月,榆次县革委和黄彩公社组织领导下,修通了横贯黄彩公社东西的山区公路。第二年6月,在上级支援下,蔡立坚带领杜家山知青,大干一百天,终于可以使汽车直接开到村里,改变了交通运输全凭驴驮人挑的历史。</p><p class="ql-block">1974年,蔡立坚带领杜家山知青靠着坚强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完成了村里通电的壮举。</p><p class="ql-block">1975年,杜家山知青在榆次县水利部门和黄彩公社的帮助下,建起水塔,一举解决了村里的人畜吃水问题。</p><p class="ql-block">1976年,杜家山村知识青年全部返城,这个小山村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p><p class="ql-block">村里到了20世纪80、90年代,随着知青的返城和村民的外出,当年知青们战天斗地变成的梯田已基本上退耕还林,现在成了无人村。然而,作为“榆次知青第一村”的杜家山,将永远载入榆次史册(南砖井村人郭春林撰写的《蔡立坚和她的伙伴们》一书,比较客观、真实、准确的描述了杜家山知青的这段历史,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很值得一读)。</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5、知名人物</p><p class="ql-block">阎东茂,抗日战争时期曾任二区武委会主任。</p><p class="ql-block">蔡立坚(1948——1997)曾名蔡玉琴、蔡丽娟,出生于北京市昌平县一个普普通通的工人家庭。新中国成立后,全家10口人迁居北京市长辛店。1966年8月至11月,毛泽东八次接见红卫兵后,使在全国范围内的大串联推向高潮。1966年12月,蔡立坚随北京市长辛店铁路中学红卫兵“二七铁军长征队”徒步到陕西延安再到贵州遵义。蔡立坚等一行4人从河北进山西,途经杜家山,她决定在这只有5户16口人的杜家山村 </p> <p class="ql-block">插队落户,建设山区。不管什么动机,一个19岁的姑娘能够离开自己的亲人,甘心情愿来到穷山窝,其勇气和精神,常人是难以做到的。1968年3月,她正式到杜家山落户。4月,《人民日报》以“杜家山的新社员”为题向全国报道了她的事迹而引起轰动,成为那个时代知识青年的精神偶像。在她的带动下,先后有118名各地知识青年在此插队落户。1969年10月1日,作为排名第一的知识青年代表蔡立坚参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20周年国庆观礼活动,受到毛主席、周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可以说在中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历史上,作为全国典型的蔡立坚及杜家山是非常引人注目的。1974年10月,蔡立坚随中国代表团到巴基斯坦参加中巴首次通航友好访问。1979年8月,蔡立坚因工作需要调离杜家山。1980年,她任榆次黄彩公社党委副书记并挂职到杜家山蹲点。1982年,调任共青团晋中地委副书记。1982年9月,被党组织推荐到中共山西省委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学习深造。1984年8月,在该校毕业留校工作,先后担任副处级、正处级班主任。在党校期间,她坚持把“学员的事再小也是大事,自己的事再大也是小事”当作座右铭,忘我的工作作风和优异的成绩令人津津乐道。当她看到杜家山的乡亲们还在小康路上徘徊时,曾设法联系省直有关部门兴建蓄水池,用自己的1000元工资买来果树苗分给乡亲们栽种。1997年5月24日下午,在带领学员赴山西忻州考察途中,因车祸遇难,年仅49岁。</p><p class="ql-block">周山湖,湖北罗田人,中共党员。1969年毕业于山西大学政治系哲学专业。1968年从山西太原落户榆次杜家山插队务农,时年20岁,曾和蔡立坚等知青在杜家山战天斗地。后历任榆次县黄彩公社团委书记、县文化局副局长,《晋中文艺》小说组长,鲁迅文学院首期学员,《黄河》文学副主编、主编,编审,山西省作家协会理事,山西科普作家协会理事。1972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科幻专著《绿色案件》,科幻集《文明世界的奇异故事》、《周易图册》、《易贯中西》,文化系列专题片撰稿《中华周易》等,是电视剧《一代廉吏于成龙》、《赵树理》编剧。1997年,在当年插队的地方,周山湖和亲戚承包了张山等3个山头,还在杜家山为蔡立坚建造了墓地。近年来加大力度,建立了知青展览馆、抗战纪念馆等等。他希望这里能成为具有知青文化特色的旅游度假景点,积极申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1997年,曾在杜家山插队的周山湖和亲戚承包了张山等3个山头,并在张山建了一座欧式二层小楼。此小楼由他设计,叫做“天然居”,现在成为知青展览馆。院子里种着葡萄、金针,养着山丹丹、牡丹,还栽有核桃树、椿树等。一进门,一块黑板上写着“战友,欢迎您!”二楼的房间里放置着古朴的中式家具,墙上是知青生活展览,有当年老照片,周山湖手绘地图,还有一张知青们聚会时手签的留言。2014年,周山湖投资在六刹河石窟前兴建庙宇,在通往杜家山的沟口新建牌楼及小亭。</p><p class="ql-block">周山湖希望这里能成为具有知青文化特色的旅游度假景点,</p><p class="ql-block">正积极申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潇河公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