沅陵印象

秦風漢月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没读过沈从文的书,却知道沈从文说过这样的一句话:阳明的地盘,美得令人心痛。</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那还是三年前的秋天,在去吉首凤凰的路边广告里见到的。从此,一个陌生的美得令人心痛的沅陵一直在我心头萦绕。 </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五一假期刚过,天空乌云密布,坐在家里闷得慌,忽然想到了湘西,想到了凤凰,更想到了那美得令人心痛的阳明地盘,可这阳明的地盘到底在哪呢?</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通过网上查询,方知明代著名理学家王阳明曾在沅陵龙兴讲寺讲过学。沅陵县隶属于湖南省怀化市,拥有面积5800多平方公里,是中南六省最大的县,素有湘西门户之称。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将天下设为三十六郡,沅陵属黔中郡,成为了湘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汉高祖五年始置沅陵县,境内现有楚黔中郡等遗址。</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从没到过沅陵,但接触沅陵了解沅陵还是从老朋友老首长老国的QQ空间里和平时聊天中开始的。老国的青少年时代几乎在沅陵度过,空间有大量珍贵的回忆文字,其对沅陵的感情可想而知。什么凤凰山、二酉洞、借母溪就是他给我的传说,这次来沅陵,也就是冲着这些个地方儿来的。于是一个没有预谋、没有同行、说走就走的旅行就这样糊里糊涂地开始了。</span></p><p><br></p><p><b style="color: rgb(1, 1, 1);"> [ 本文图片除特别说明的三枚外,其余均为本人摄影并制作 ]</b></p><p><br></p> <h1><b><br></b></h1><h1><b>1.风雨凤凰山</b></h1><h1><br></h1> <h3>张学良(图片来自百度)</h3> <h3><br></h3><h3>  上午十点,当小车一路高速进入沅陵县城的时候,天空下起了毛毛雨。对于初夏的这种雾霾气候,来场痛快淋漓的大暴雨才是我所祈盼的,雨过天晴的过渡时段令我期待、令我兴奋、更令我痴迷。带着对凤凰山的向往和好奇,GPS锁定了我们旅行的第一站一一凤凰山。</h3><h3>  谁知上得山来,便是滂沱大雨,虽是如我所愿,但这雨就如急速下坠的瀑布般落得硬是睁不开眼睛,根本无法下车行走,被困近两个小时,待雨停,已是午饭时间。</h3><h3>  凤凰山位于沅陵县城东南的沅江之畔,因山势貌似凤凰展翅而得名。其北临沅水,山壁陡峭。东南有山,连绵起伏。景区内有古寺、古井、古木、古泉、古墓及望江亭等多处景点。</h3><h3> 山上,林木森森峥嵘而繁茂,环境雅致疏朗而清静。特别是那无数雄伟高大的黄连木会让你觉得此地定是个清幽和平之所,而有谁能想得到这里曾经是个伏虎囚龙之地? <br></h3><h3>  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后,张学良被蒋介石终身囚禁。到1938年10月,国民党军统局长戴笠受蒋旨意,指使手下将张学良从郴州苏仙岭秘密押至沅陵,并将其软禁在凤凰山的凤凰寺内。为防日军轰炸和东北军营救,山上建有炮台、碉堡、防空洞。</h3><h3> 凤凰寺为明万历年间遗物,其屈将室内共有书房和卧室各一间,张学良在此生活了十四个月之久,后因形势变化,又被转押贵州等地继续囚禁。 </h3><h3>  在凤凰山顶,有个观景台,观景台边,有后人新立的凤凰山石碑。站在高山之巅,看雨后新天地,清新的空气在山野弥漫,薄薄的烟雾在江畔消涨。当弱弱的阳光透过幽幽的森林,山道坑洼如镜,林木翠绿逼眼。有浮云在远山移动,云彩下面是薄雾缭绕的江洲和宝塔。对岸青山含黛,楼台如洗。山下渔舟两三点,烟村四五家。远山、近水、宝塔、渔舟,江山如画矣! </h3><h3>  想当年少帅幽囚受辱之时,一定常与于凤至或赵四小姐(有说她们在此,有说没在此)于斯登高望远吧?或看那白云悠悠、古塔巍峨。或看那暮云低垂、古镇苍黄。或看那船帆点点、大江东去。只是联想到自己正当不惑之年,却如龙搁浅滩,虎落平原,不能上战场报国仇家恨,壮年人生就此定局,不禁悲从心来,于是乎在墙壁上(有说在屈将室,有说在观景台)留下了“万里碧空孤影远,故人行程路漫漫。少年渐渐鬓发老,唯有春风今又还”的悲愤诗句。 </h3><h3>  凤凰山在隋文帝时代就被列为黔中郡第一胜景,自从这里囚禁了张学良,更是声名远播,闻名中外。</h3><div><br></div><div><br></div><h3><br></h3> <h3><font color="#010101">蒋介石与张学良(图片来自百度)<br><br></font></h3> <h1><br></h1><h1><b>2.穿越时空的龙兴讲寺</b></h1> <h3>  </h3><h3> 由于这次旅行是个泥巴萝卜吃一节揩一节的节奏,所以没有既定目标。在进入沅陵后,当地网友建议我必须到龍兴讲寺去看看,什么理由她没说。虽然龙兴讲寺对我来说是个全新的词儿,但嘴里还是嘀咕,不就是个寺庙吗?</h3><h3> 龙兴讲寺座落在沅陵山城西边的虎溪山麓,是国内罕见的湖南现存最古老的木构建筑群。历史上,沅陵以西属五溪蛮地,为吸取秦汉以来的教训,以仁治取代武治,唐贞观二年太宗敕建龙兴讲寺,目的是为了弘扬佛法、讲授文明、教化百姓。著名理学家王阳明曾在此讲学,礼部尚书董其昌题写的“眼前佛国”匾额就悬挂在大雄宝殿之上。</h3><h3> 吾独自一人,漫步在这比国内四大书院之首的岳麓书院还要早345年的世界上最古老的佛学书院里,欣赏着精美的木构建筑,我发现从头山门始,至二山门、大殿、后殿、大雄宝殿、观音阁、虎溪书院等十余栋主体建筑自南向北,都构筑在一条中轴线上,其势磅礴震撼,其艺精绝无比。错落有致的布局,巧夺天工的雕刻,无一不体现了祖辈们的强大智慧。大雄宝殿中的实体楠木立柱在国内十分罕见,殿内镂空讲经莲花座更是精美绝伦、举世难觅。该寺现为博物馆,“元代广告”和元代男尸为镇馆之宝,前者世界最早,后者绝无仅有。</h3><h3>  龙兴讲寺正对面,是奔流不息的沅江,左边是宽阔的五强溪湿地广场和沅江大桥。当夜幕低垂,华灯初上之时,站在大江与古寺的中间广场,遥想当年讲寺的辉煌与大师门的风采,看今日千年学府感受大唐雄风,对比鳞次栉比和光怪陆离来往如梭的繁华都市,你是否有种穿越的感觉呢?真是桨声灯影无限好,门外大江空自流啊。<br></h3><h3><br></h3><h3><br></h3> <h1><b><br></b></h1><h1><b><br></b></h1><h1><b>3.辰州三塔</b></h1><h1><br></h1> <h3><font color="#010101"><br>  沅陵古称辰州,因此,大都把沅陵三塔称之为辰州三塔。说到辰州三塔,有人一定会想到大理崇圣寺的三塔,只是沅陵三塔充满了草根的味道。</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沅陵三塔耸立在沅江三个不同河段的同一条轴线上,分别是凤鸣塔、龙吟塔、鹿鸣塔。其设计也总离不开中国古代建塔所遵循的“七级八面”的理念或模式,除层檐布筒板瓦外,远观通体几乎白色。凤鸣塔建造在香炉山顶,龙吟塔位置属三塔最低,位于沅水中游河涨洲上,而鹿鸣塔位置最高,立于河涨洲东面的鹿鸣山峰。<br>  沅陵三塔历史悠久,传说众多。当我们考察河涨洲地形、水情的时候,有位老大爷指着远处常安山顶上的鹿鸣塔对我说:“沅陵县城只能存在二座半塔。”此话怎讲?大爷接着说:“对面山上的鹿鸣塔始终只能见到半截,塔顶建哒毁,毁哒建,多数情况是被雷击垮,我的爷爷爷爷的爷爷都是这么说的”。老大爷有板有眼的大声说道。</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可是从我对鹿鸣塔的现场观察,尽管距离远了点,但还是能够确认这是一座比较完整的古塔。回家之后,我从网上查阅了鹿鸣塔的历史,发现大爷说的还真有其事。清同治《沅陵县志》载:“鹿鸣塔,七级,半塔残础,屡建屡塌”。<br>  沅陵三塔中,最有名的是河涨洲的龙吟塔,因洲旁闻龙吟之声而得名(只是很想知道有谁听到过这龙吟之声)。该塔建于明代,塔高42米,具有湘西地方特色,是湖南现存最高最完整的石塔。当地老百姓说,洲上盛产西瓜,也曾是稻种基地。相传河涨洲名称的来历就是河涨洲也涨,因此河水永远也淹没不到洲子上去。不过,听了老百姓介绍1997年的洪水曾经淹没了临江公路的情况后,通过目测,我认为,河涨洲当年应该被淹没了,所谓河涨洲涨可能是个传说。<br>  站在夕阳中的江边,欣赏着水天一色的美景,河涨洲上的龙吟塔分外突出,它既像老百姓形容的蓝天的钥匙又像极了一把立在洲上的剑柄。江面上渔船点点,波澜不惊。</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从前,每当在下游抗洪时,我最关注也最想知道的就是沅水上游五强溪库区的水情,可身在抗洪前线,无法脱身。而此时,我们已将小车开到了江滩之上,严格的说我是站在五强溪电站上游的库区里欣赏美景。现在五强溪的坝前水位因到主汛期空库后只有101米左右,一旦到了非常时期,当它调蓄到历史最高水位时,我的头顶上方至少还要涨10到12米左右的洪水。</font></h3><h3></h3><h3><br></h3> <h1><font color="#010101"><b><br></b></font></h1><h1></h1><h1><font color="#010101"><b><br></b></font></h1><h1><font color="#010101"><b>4.高峡出平湖</b></font></h1><h1><br></h1> <h3><font color="#010101">  </font></h3><h3></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沅陵有一顶世界级的帽子,那就是截断酉水河的凤滩水力发电厂,这里有世界上最大的空腹拱坝。谁会想到112.5米高的大坝里面居然是空的?又有谁会知道?四台十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四台72万伏主变压器,220千伏开关站和600吨重型行车,全部安装在大坝空腹内?站到坝顶,你就可以看到水力发电的全过程,堪称一绝。</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凤滩大坝结构复杂、建筑新颖、气势雄峻巍峨。于1970年开工,1979年四台机组全面投产。所发电力源源不断的送往常德益阳吉首沅陵古丈张家界等地。</font></h3><font color="#010101">  该坝的建成,使上游形成了百公里长的深水航道,这对交通条件的改善和旅游资源的开发起到了决定性作用。</font><div><h3><font color="#010101"> 其实,又岂止是这些,据凤滩大坝值勤武警介绍,随着生态的改善,几年前,中华秋沙鸭已在此落户越冬,从当年的几只逐年增加到了几十只。这真的是个意外的收获,可遗憾的是,这厮是候鸟,看来只能等待今冬明春了(文中所附秋沙鸭图片为2017年元月路过鳯滩水库时所摄)。</font></h3><div><font color="#010101"><br></font></div><div><h3><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据百度载:中华秋沙鸭是第三纪冰川期后残存下来的物种,距今已有一千多万年,是中国特产稀有鸟类,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数量极其稀少,全球仅存1000多只,属于比扬子鳄还稀少的国际濒危动物。</span><br></h3><h3><br></h3></div></div> <h3><br></h3><h3>凤滩水力发电厂泄洪视频</h3> <h1><b><font color="#010101"><br></font></b></h1><h1></h1><h1><b><font color="#010101"><br></font></b></h1><h1><b><font color="#010101">5.半途而废借母溪</font></b></h1> <h3><font color="#010101"><br>  被誉为“湖南九寨沟”的借母溪,是个人迹罕至的人间天堂,2008年被确定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该景区地处沅陵县借母溪乡,是徒步、溯溪、探洞、攀岩、漂流等户外活动的天然场所。其最大的特点是:看山、观林、赏兽、听戏、品美食。 <br>  借母溪的来历是个传说:永顺有个知县带着母亲到长沙赴任路过此地时,轿夫们被累倒在路边。知县只好出银子请人修建一小木屋,将母亲暂且安置后继续赴任。后有人将此蛮荒之地称之为寄母溪。再后来,有一土家孤儿拜了老人做干娘,又有人把寄母溪改成了借母溪。而据朋友说,此地由于山高水长,且位于与古丈、永顺交界的大山深处,自古交通闭塞,人迹罕至,加之是个以土家苗家为主的少数民族集居地,因此极少有外乡女子嫁到这个女寡男众且几乎封闭的世界。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为了传宗接代,山里男人只好到外乡借女生子,当小孩可以离开母亲的时候,男人送女子回家,母子在“娘娘岗”分手,此后不再相见。这就是借母溪来历的另外一个版本,有点伤感、有点凄然,让人唏嘘不已。 <br>  早上六点钟从沅陵县城出发,本来第一站是登二酉山,结果由于大雾弥漫,不辨山形,只好一路向前游了凤滩水力发电厂再沿山谷向借母溪行进。当到达目的地的时候,已是下午一点多钟,此时太阳露出了原形,气温大幅升高。据当地老百姓说:借母溪山莽溪深,进出艰难,他们运送物资都是以马代车,因此只能徒步穿越。望着周围的大山和山上那毒药般的日头,再看那哗哗啦啦流淌着的溪水和饥肠辘辘四肢无力的我们,心凉得……真凉!于是我们异口同声地说:打道回府。 <br>  返回途中,一个淳朴、善良的山里女人为我们做了顿丰富可口的午饭。自制腊肉、环保蔬菜、借母溪的小鱼、干腌菜土鸡蛋汤,还有只在儿时吃过的用柴火烧制的炖锅米饭。真是幸甚至哉,无以言表! <br><br>  借母溪,我一定要再来!<br><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 <h1><b><font color="#010101"><br></font></b></h1><h1><b><font color="#010101"><br></font></b></h1><h1></h1><h1><b><font color="#010101"><br></font></b></h1><h1><b><font color="#010101">6.薪火相传二酉山</font></b></h1><h1><br></h1> <h3><font color="#010101"><br>   “学富五车,书通二酉”、“才贯二酉”这些《辞源》所载的成语大家一定都耳熟能详了。还有那《增广贤文》里面收录的出自韩愈先生的名言“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大家也能运用自如。可这二酉和书山到底在哪?大家不一定知道或者不一定亲自去过。 <br>  读过沈从文的人,应该记得《边城》开篇里有段关于“白河”的描写:“那条河水便是历史上知名的酉水,新名字叫作白河。白河下游到辰州与沅水汇流后,便略显浑浊,有出山泉水的意思。若溯流而上,则三丈五丈的深潭皆清澈见底……两岸多高山,山中多可以造纸的细竹,长年作深翠颜色,逼人眼目。近水人家多在桃杏花里,春天时只需注意,凡有桃花处必有人家,凡有人家处必可沽酒……一个对于诗歌图画稍有兴味的旅客,在这小河中,蜷伏于一只小船上,作三十天的旅行,必不至于感到厌烦,正因为处处有奇迹,自然的大胆处与精巧处,无一处不使人神往倾心。” <br>  读到这里,又让我想到了本篇开头的那句话:“阳明的地盘,美得令人心痛”。那么沅陵的地盘,沅陵的高山流水到底是什么魔力能让大师们如此心痛呢?我到的地方虽然不多,但也经历过一些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只是美得让我心痛的地方几乎没有过,就包括我脚下的沅陵。<br>  两年前,从沱江出来之后我便到书店买了传说中的《边城》,可两年多时间过去了,我居然没有拆封。这些年,书,在我的柜子里成了摆设或成了装点门面的饰品,它除告诉人家我还是个读书人之外已没有任何的实际意义。可这次从沅陵回来之后,我的大脑开始打了结巴,面对沅陵的大好河山,我咋就不心痛呢?是更美的风景没有到达还是悟性不够?莫非大师夸张了?虚构了?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速读了《边城》,为的是真正进入大师们的世界来解答我心中的疑惑。<br>  二酉山位于沅陵城西乌宿对河,因酉水(沈先生笔下的白河)、酉溪在山下合流而得名,也是大酉山和小酉山的合称。其山势起伏,形如书页,因有万卷岩之称。相传老子在此设过道家总坛,张果老在此炼过丹,尧帝之师善卷在此开坛讲过学。然而真正让二酉山名震天下的即不是老子和善卷,更不是张果老,而是山上有个“二酉洞”,秦朝有个博士官伏胜。</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想当年秦皇焚书坑儒的历史,大家并不陌生,然有个大胆伏胜不想断了天下文脉,竟然违抗圣令,偷运禁书五车,跋山涉水,将书藏在了二酉山的二酉洞。秦亡,汉高祖立,伏胜献书刘邦。</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那么伏胜做的这个事情后果有多严重,想必你我都上不了那个高度,就只能听专家的了:没有二酉藏书,世界东方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就会发生断裂,古老灿烂的东方文明就难以延续。后果真严重啊,于是,刘帮封了此山为圣山。<br>  据二酉山导游图介绍:二酉藏书带着文脉浸润了整个山体,使得二酉山灵气腾腾。解放以来,仅千余人的村庄出了近百位专家、教授、高级工程师。特别是八十年代,山腰有个不足百人的寨子竟然出了二十四位大中专生。<br>  写到这里,沅陵,美得令人心痛的地盘,或许让我找到了答案:勤劳聪明的边城人民,湘西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船家少女翠翠的纯爱故事,无不让你刻骨铭心,终身难忘。 <br><br>  然,大师的境界只能感受,只能仰视!<br><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 <h1><b><font color="#010101"><br></font></b></h1><h1></h1><h1><b><font color="#010101"><br></font></b></h1><h1><b><font color="#010101">最后,说点不是结束话的结束话:</font></b></h1><h1><br></h1>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1666年沅陵县城地图(此图片来自百度) 舆是疆域的意思,舆地图就是疆域图 </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短短两天的行程,却让我终身爱上了沅陵。古老的城市,善良的人民,神奇的传说,绝美的风景,让人留连忘返,相见恨晚。只是从爱护、关心这一古老土地的角度,还有点不得不说的心里话。有的是疑问,有的只是建议,这是一家之言,不必认真。 </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首先,我觉得沅陵的旅游资源包括自然的和人文的都非常丰富。自新石器时代始,这里就有先民繁衍生息,即使从中国第一个平民皇帝汉高祖置县开始,也有二千多年的文明史,更何况,这里还曾是湘西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从战略方面来讲,“湘西门户”决定了它的重要“地”位。从经济方面来讲,十万大山,水能储量全省第一,总面积中南六省第一,这决定了它的经济基础。然而我发现,其境内的旅游景点,无论是秦代二酉藏书洞、唐代龙兴讲寺还是明代虎溪书院和辰州三塔以及凤凰寺、借母溪等,几乎够不上一条精品路线。</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而百度载:沅陵是中国民族文化生态旅游明星县,并且还是中国最具特色魅力旅游百强县。但从交通、修缮、管理、人气等方面来说,我觉得还有大量的、必须的基础工作要做。仅从凤凰山和龙兴讲寺来说,这么亮的景点,是否正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特别是凤凰寺神像一“草根”景点,杂乱无章缺管理,寺庙破败少灵气,山道简易没硬化,其最大优势不能得到有效发挥。就连囚禁张学良的屈将室也是年久失修,藏污纳垢、灰头土脸。临江观景台更是杂树围城,即使登到顶层也不能一览众山小。凤凰寺的独特之点在哪里?我以为是江、是山、是寺、是林,还有老蒋“恩赐”的张学良囚室。</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至于龙兴讲寺看了更让人心疼,从百度上透露的信息看,仅在1978年到1981年投入了7.2万元的维修资金,对于堂堂千年学府,这是多么的寒酸和不公。不论后来投入了多少,现实情况是,这个庞大的木构建筑群,屋顶多处漏水,地面潮湿不堪。大自然的风刀霜剑正在迅速的一层层的剥落这古人智慧结晶的每一个细胞。龙兴讲寺最高最后最重要的一处景点是虎溪书院,而正是这个虎溪书院倒了我的胃口。虎溪书院原本是大人物王阳明讲学的地方,现在却沦为了摆放元代古尸之所。那新建的高大的与整个建筑群格格不入的牌坊,看了如鱼刺梗喉,即使吐了也不快。阳明的地盘,美得令人心痛,终于有了另外一种感受:心痛,撕裂的痛。 </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具有大唐雄风的龙兴讲寺衰落了,衰落得只剩下一幅破乱不堪的旧皮囊,就像那水晶棺里腐朽了的元代男尸,只是这僵尸还有福尔马林保护着。</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从历史的发展规律来看,任何事物盛极而衰这是很自然的事。龙兴讲寺是世界现存最早的书院,它不衰谁衰呢?龙兴讲寺敕建的目的是弘扬佛法,劝化五溪蛮地百姓听话,百姓安定了,皇上目的达到了,它不衰还有意义吗?那么,剩下的事就是当今官员如何想法保护好这个江河日下的躯壳的事了,这才是根本。为的是证明从前这里发生过什么事,证明这里曾经是多么的辉煌过,让后人观之、思之、鉴之!</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说到这里,我突发奇想:沅陵的这些个精美遗产要是生长在常德就好了,因为常德的官员在这方面善于把小的做成大的,把方的做成圆的,把无的说成有的,不信你就看那太阳山上的盘古和沾天湖里的大海吧。</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其次,我还一直耿耿于心的是:沅陵和凤凰都是同处湘西,都是古代名城,都是依水而立,都有哥哥妹妹吊脚楼,只是一个在沅江,一个在沱江,为啥沅陵古城默默无闻而凤凰古镇就那么出彩出名呢?孰不知建于清康熙年间只有300多年历史的凤凰古镇对比二千多年前的黔中郡(沅陵)可是个小巫啊,更何况,历史上凤凰还只是沅陵的一个行政区呢。</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一个是城一个是镇,如今城不如镇,镇火过了城,就像我们这常说的一句话:先长的眉毛敌不到慢长的稀(方言,胡须)了,其实要搞清这个问题还得从头说起。</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沅者,水也。陵者,丘也。十万大山,千水交合,什么叫万水千山,沅陵是也。沅水、酉水,沅陵的母亲河。沅水源于贵州,酉水发自鄂川。沅陵就凭着这万水千山成了“上通黔滇,下达江海”的交通重镇,因此沅陵古县城有很多座石头门很多条石板街很多个吊脚楼,且每条石板街都通向河道码头,更有一条沿江古街,街上巷子纵横,房舍依山而筑,极具湘西特色。看那商铺林立,商贾如云,好不热闹。不是凤凰古城保护得好,而是沅陵这座具有二千多年历史的古城被人为的给埋藏了,埋到了深不可测的沅江水底,成了五强溪水力发电厂的陪葬品。 </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五强溪水力发电厂位于湖南沅水干流下游沅陵县的杨五庙,上距沅陵城73公里,下至常德市130公里。是我国超百万千瓦级的大型水力发电站。</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该工程于1952年勘测,中间两次上马停工,1986年复工,1996年整体投产。为了在大坝上游建设洪水调蓄库区(库容42亿立方米),当年的决策者们不惜牺牲沅陵古城,将新城东移数公里。沅陵人的文化断层从此开始,古街古门古树古楼一夜间消失成了传说,留下的是老城、新城、搬迁、移民、洪水等梦魇般的符号,这种短视的粗暴的决策在历史的文化发展中并不亚于一次八级强震。</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作为一个水利人,以我的水利观认为:人定胜天只是一个哲学范畴,现在,我们连天的毛都没摸到你就咋能说胜天呢?否则,孙子所说的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岂不成了废话?成了笑柄?因此,人定胜天的终极理念应是人顺天就是胜天,人要逆天可能就是自我毁灭。 </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五强溪大坝的建成主要就是两大功能,一防洪二发电。在当今利益社会里,实际情况是发电掩盖了防洪,这也是利益集团的本质所决定的。自从五强溪大坝建成后,我们下游不仅要防夏汛秋汛,而且还要穿着棉袄防冬汛。从前防汛一般在端午节前后就结束了,而现在有了大坝后,洪水变自然下泄为人为掌控,那么常年防汛成常态也就不足为奇了。</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由于我长期在大坝下游生活和工作,对五强溪大坝这个悬挂在沅江两岸人民头上的利剑有着深刻的体会或教训。据传有人大代表说过这样的话:五强溪电厂的利益是沅江两岸人民用血汗换来的,人民防汛他们赚钱,而从未给予老百姓任何用电补贴。</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在此并非要说大坝一无是处,我只想说,在利益面前,电厂在发电与防洪方面会优先选择谁?在气候与调蓄方面他们有无绝对把握?一旦失误,下游将有灭顶之灾。更何况,这座大坝是在资金严重欠缺的年代建造的(我们集过资)。大坝高度、库容都不够,远不能满足沅江防洪的需要。但从另一个方面来看,这或许也是沅陵古城的不幸之幸,否则搬迁的任务、淹没的面积远不止如此。</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因此,在旅游发展方面历史选择了凤凰,而在对社会贡献方面,历史却选择了沅陵,这也许是冥冥之中注定了的吧! </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自从离开沅陵之后,脑海里就不停地蹦出个无数的星星点点的火花,内心很想把它们串成一线,然最终无能为力,留下的还是星星点点……</span></p><p><br></p><p><br></p><p><br></p> <p><br></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特别说明:本文在写作中参考了一定范围文章中的数据和史料,主要是:《湖南借母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百度百科:《龙兴讲寺》《沅陵三塔》《古城沅陵》等,在此一并感谢! </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本文图片除特别说明外,均为本人所摄。</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2016.5.12.草于冰壶 </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补记:自六月下旬以来,长江中下游降雨较为频繁和集中,沅水流域也不例外。但由于五强溪超前的调控,沅江几乎没有行成有威慑力的洪峰,一般在警界水位以上,并且维持的时间较短。据本人观察,这是五强溪自建成以来调控得最好的一年,汛限坝前水位按规定为98米,但他们超前调到了94米左右。后来入库达到22200立方米每秒时,出库只有10300立方米每秒,而坝前水位增高到了100.88米,这就充分发挥了大坝的拦洪功能,为下游百姓抗洪减轻了压力,这应该是各级重视民生的结果,人民的利益永远高于一切。</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2016.07.14.</span></p><p><br></p> <p><br></p><p><br></p><p> 补记2:据沅陵网友介绍,龙兴讲寺整修了,凤凰山也整修了,而且都不收门票了。鹿鸣塔也复修好了,并且四周都装了避雷针,估计以后再也不会垮掉了。感谢沅陵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做了这么多惠及子孙的大事情。</p><p> </p><p> 2017.05.21.</p><p><br></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