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宝树景区包含乌龙潭,黄龙潭,三宝树,黄龙寺。<div>沿河而上,不远有岔路,往左百米是乌龙潭,返回岔道往右不远为黄龙潭。两潭都不大,瀑布也袖珍,但显得幽静、秀雅。<br> 过黄龙潭继续前行不远,路旁多处摩崖石刻,称为黄龙寺磨岩石刻, 过了摩崖石刻,即三宝树和黄龙寺。<br></div> 此桥左右分别通往乌龙潭,黄龙潭。 乌龙潭被称为霉运潭,导游告知乌龙潭不能洗手,当地百姓流传说:乌龙潭洗了手,老婆孩了跟人走 。此人不知....... 相机置地,加太阳镜,2秒慢门自拍。 相传在很久以前,黄龙山谷中有两条桀骜不驯的黄龙乌龙时常争斗,引动山洪暴发,周围百姓无法安居乐业。后彻空禅师云游至此,运用法力将二龙分别镇在黄龙潭、乌龙潭中。 提字书写落款者为释青松,释曾做过黄龙寺的住持。 黄龙潭,当地的百姓冠之为好运潭, 到黄龙潭的朋友们都会在那洗洗手,导游告知:黄龙潭内洗洗手,一洗好运永长久,二洗活过九十九,三洗麻将桌上无敌手,四洗别人老婆跟你走。 现代园林建筑专家,诗人陈从周教授游览庐山黄龙潭和乌龙潭瀑布后,曾作《观龙潭瀑》诗一首。<br>似晴欲雨费疑猜,谁把天公巧妙开。<br>峰影都沉潭影底,庐山之水日边来。<br> 此石在两潭之间。 降龙石 汉口胡鹏程居士捐刻。 巨石留下林尔嘉和吴迈两位名人的诗词。<br>林是民国年间在闽台两地有声望的人物。<br>吴迈曾在北伐军中当过少将,在抗战时积极宣传抗日。 <br>痛饮黄龙。<div>百行孝当先 。</div> 道由心学。 莫欲今生胜来世。 黄龙潭沿林间石阶上行约300米即到三宝树。 <br>相传神宗皇帝在黄龙寺设临时行宫,想用三树桩天然贺桌举行宴会,命百匠砍锯。百名匠怎么砍也没用,锯拉不进,皇帝发怒下旨要杀工匠,众工匠只得转树哭泣。三宝树感动开口教长匠如何砍锯自己,从匠为之感动,认为树有情,人岂可无义。众匠抱着宁死不伐三树之心,皇帝获悉,赞赏树有情人有义勇,收回圣命"三宝树"从此保存至今。 二棵是柳杉,各高40余米,一棵为银杏,高约30米,主干 数人合抱不拢,形同宝塔。三宝树相传为千年古树,树下石碑上镌有"晋僧昙诜手记"6字。宝树已被重点保护。<br> 1974年8月。南京林业学院教授。叶培忠先生,带学生来此实习,用生长锥测得杨柳树龄大约为600年。测得银杏树树龄,大约为1500年。最大一棵直径为2.8米、高34米。 柳杉(婆娑宝树) 柳杉 柳杉 释昙诜在此修持,并栽下2株婆娑宝树、1株银杏。 银杏 银杏又名公孙树,白果树。 <br>黄龙寺,坐落玉屏峰麓。前对天王峰,后枕玉屏峰,西为赐经亭,下临大溪。寺宇为"万山环抱,松杉碧绕",修篁蔽日,景色奇幽,"居然胜地"。 <br>黄龙寺系明代僧人释彻空于万历年间(1573-1620)肇建的。释彻空法承临济宗黄龙派,且寺靠黄龙潭而建,故又名之曰"黄龙寺"。 有沧桑视觉的黄龙寺鼎。 进入清代,庐山黄龙寺日渐萧条。清顺治十六年(1659),遭雷击,黄龙寺殿堂门庑瓦尽解,惟藏经阁如故。寺外古树,多化为木屑而无焦烂痕,惟有三宝树巍然不动。 <br>1957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黄龙寺列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黄龙寺再次严重毁损,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到1986年10月中旬,成立修复黄龙寺工程筹建处。1987年2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黄龙寺列为省级重点寺庙。 1997年10月16日,彭冲庐山考察,为黄龙寺大雄宝殿题写匾额。 铜丝制作工艺品。 大雄宝殿后排,紧挨黄龙寺。 茶社内景。 <br>1926年,康有为第三次上庐山,曾到黄龙寺游访,并题写"黄龙寺"寺额和"禅堂"之匾,至今保存完好。 <br>后殿内有一石,称龙眼石,敲之会发出如鼓之咚咚声音,若遇石面漫出水珠,则预报谷间将要下雨。 后殿内壁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