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日日以来,为工作为生计奔波不止,每天紧紧张张,像一篇写实记事的散文,倒是中心突出内容充实,其结构却也往往鸡零狗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生活</span>若能短小精炼紧凑,想来该是不错的——这约略同写诗相仿吧。</p><p class="ql-block"> 于是,一场蓄谋已久的旅行终于成行。</p> <p class="ql-block">第一章:廊坊——锡林浩特</p><p class="ql-block"> 从廊坊向西再折而向北,约七百公里。</p><p class="ql-block"> 生活在平原的人们,即便面对涞水这样的高峻山地能眼前一亮,但视线依然是受阻隔的,难以远眺纵目。</p><p class="ql-block"> 北上,视野渐阔,过了张北,一片新天地就真的在眼前了。天似穹庐,不错的,站立四顾,你总可以看到天边,看到渺远与无际。不得不叹服前人笔力,随手四言,浑然天成,臻于毫巅。</p><p class="ql-block"> 忽然想起,成吉思汗一辈把疆域扩展到极致,蒙族歌者雄浑高亢,蒙人饮酒豪气干云,会不会就是受到了这份寥廓的渐染呢?</p><p class="ql-block"> 草原广袤,其色有浅绿、灰绿、深绿、墨绿的区分,加上散落其间牛身的棕黄与白,杂以房舍的红砖青瓦,别有风致。</p><p class="ql-block"> 天气变幻,忽而晴空万里,忽而云怒带雨——这更增加了行者的兴致,我们想要的,不正是这样的摇曳多姿么?</p> <p class="ql-block">第二章:锡林浩特——阿尔山</p><p class="ql-block"> 从锡林浩特出发,东北方向便是阿尔山了。</p><p class="ql-block"> 与初入内蒙不同——虽说都是草原,起初地势平缓,更像平原;从锡市出来,所经当是内蒙高原了——基本不能远望,视线总会被起伏的圆丘阻隔,于是也就能从眼前发现更多的风景。</p><p class="ql-block"> 路边时见不知名的小花,煞是好看,粉的白的蓝的,丛丛簇簇,左摇右摆着,打断了绿的安静。还有新冒出的蘑菇,巴掌大小,甚是肥硕。</p><p class="ql-block"> 淘气的,当属牛羊。看见人们拍照,便不再吃草,开始与人对望,眼里还带着狐疑与审视。更有甚者,不安分于眼前,于是便横穿公路,左右甩着尾巴,悠哉悠哉地走着,慢条斯理,一副心安理得的模样。</p><p class="ql-block"> 阿尔山,则是标准山地,地势起伏,山路蜿蜒,忽而崎岖不知何去,忽而峰回眼前花明。到达时正是黄昏薄暮,山色苍翠,落日熔金,俨然胜境。</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是阴雨天,雨水不大,时有时无。森林公园愈发湿润空濛,天池宁静,峡谷峻峭,云笼雾锁。拾级而上或下,顾盼俯仰之间,野趣可触。</p> <p class="ql-block">第三章:阿尔山——满洲里</p><p class="ql-block"> 从山里出发,经过约一小时的山路,绕过诸多发卡弯后,就回到了通向下一站的公路。</p><p class="ql-block"> 过了伊尔施后,我原本以为不再新奇的草原,却以自己的方式打动了人心——这里还是草原,这里却又不同于其他——绿色依旧漫无边际,然而却比此前所见更柔密,像一张绒毯无限平铺开来,曲线起伏,容纳一切生物于此繁衍相传。呼伦贝尔大草原,名不虚传。</p><p class="ql-block"> 碰巧的是,公路将天空分为了两部分——一边蓝天白云,一边彤云密布。白云一大朵一大朵的,仿佛就在头顶,伸手可摘;彤云则密密麻麻,卷向天边。有时候阳光正好从头顶投射下来,有时候当头的是一片浓云,于是我们便巡行在这光与影的交错中了。</p><p class="ql-block"> 草原的天气有些调皮,刚才还好好的,忽然一朵云飘过就可能带下雨来。甚至明明是在阳光下,可雨水就是追着不放过。</p><p class="ql-block"> 途经呼伦湖,这片中俄边境的水域,蔚为大观——水天一色,波澜不惊。</p><p class="ql-block"> 满洲里明显与内陆城市不同,套娃广场游人如织,俄罗斯商品琳琅满目,建筑多设有尖顶,兼具中俄蒙风情。尤其夜晚,华灯闪烁,仿佛置身异域,着实迷人。</p> <p class="ql-block">第四章:满洲里——恩和</p><p class="ql-block"> 一夜休整之后,便向着额尔古纳市的恩和出发了,这里有俄罗斯民族乡。</p><p class="ql-block"> 路旁两侧,依然是无垠的草原。虽然草原景色不能给我更多的惊喜,但是此间的草原公路有了大的起伏,颇多仰爬和俯冲,给了驾驶者更多的乐趣。更因为毗邻边境,界河以及对面的俄罗斯村庄让我这个外乡人兴奋不已。</p><p class="ql-block"> 最让我意外的是恩和的俄罗斯民族乡,不是因为这里俄式的木屋旅舍,也不是因为各类俄式物品摆件,而是与动心的人物事的偶遇。</p><p class="ql-block"> 晚饭后,遇见一位老人坐在路边拉着手风琴。他约摸七十岁,留着白白的络腮胡子,纤长的手指飞快地掠过琴键,欢快的曲子便汩汩而飞了,他的脸满溢着自在自得。我们被琴声吸引了,不由得伫立倾耳。后来知道,他是国家画报的摄影师,后来在此定居了。我们带走了他创作的四本书册,里面有他的文字和摄影,其一名曰《不小心把日子过成了诗》,恰中我心。</p><p class="ql-block"> 还有热尼亚列巴房,主人家的老太太可是纯正的俄罗斯人,怪不得做的列巴地道纯正。不知为何,忽然想到了柳芭和喀秋莎,想到了西伯利亚,刹那神游。</p><p class="ql-block"> 返回旅店途中忽降大雨,幸有屋檐可借,不至淋漓。</p> <p class="ql-block">第五章:恩和——室韦——白桦林——恩和</p><p class="ql-block"> 走出俄罗斯民族乡,可以看到遍野的油菜花、格桑花,绵延不绝,蔚为壮观。雨后的土路,多了几处泥泞,更增添了乡野的气息。</p><p class="ql-block"> 在大兴安岭余脉的环绕中的,是沃野千里。最让我惊奇的是,这里的小麦正青青!在我的经验里,小麦在六月份便收割完毕了。为此,我还质疑过李健《风吹麦浪》里的歌词——秋天怎么会有金色的麦浪呢——以今日所见而言,这里的麦子可不就得在秋天收割嘛,我得为自己的主观臆断致歉了。我揪下一只麦穗,拔下麦芒,剥开外壳,里面的麦粒刚刚长成椭圆,还软软的,放在嘴里一嚼,汁液散开,唇齿间就沾满了麦香。这不禁让我想起了小时候的经历,跟随大人扯下一大把青麦穗,放在柴油机机头用来降温的冷水中,机器轰鸣,冷水不久就开了,麦穗也就煮熟了。口腹的满足,真是一件让小孩子幸福的事。</p><p class="ql-block"> 去往室韦的路,便是最美边境线了。额尔古纳河近在咫尺,水面如缎,弯曲迤逦。室韦口岸,紧临俄罗斯。路过兵营门口,哨兵肃立,我们不禁肃然。</p><p class="ql-block"> 白桦林距离室韦和恩和仅几十公里而已,白桦树<span style="font-size: 18px;">秀美笔直纤高,远观其外,抑或徜徉其里,无不让人心生欢悦。还有桦树汁,味道近于水,有淡淡的树的清香,是俄罗斯人的热爱,据说有益于身心。</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恩和——乌兰浩特——赤峰——廊坊,是返程路线,每日驾车疾行兼程,无暇他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用寥寥数语凝练洋洋大观,可算诗歌要义。于凡庸事务中觅得光华璀璨,当是写诗态度。</p><p class="ql-block"> 愿所有的光阴成诗,我是提笔写诗的人。</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2021.7.31</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