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又是一年“八一”建军节,恍然之间离开军队30多年了。</p><p class="ql-block">曾经的青春年少,曾经的激情岁月,每每到了“八一”,都让我深情的回望我难忘的军人经历,难忘我的军旅人生。</p><p class="ql-block">在我的衣柜里,整齐的叠放着我各个时期的军装,它们是我军旅生涯的真实纪念,多少次搬家都不舍得送人,更舍不得丢掉,每年的夏季都要嘱老伴帮我好好晾晒,然后再重新放回衣柜里,老伴知道这些已经过时的军装是我的最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我出生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是典型的“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的一代,虽然经过了“大跃进”、“三年自然灾害”,却自誉为是“受毛泽东思想影响最深的一代”,是“对毛主席老人家感情最深的一代”。从小就崇拜军人,在我很小几乎不记事的时候,叔叔就参加了人民解放军,清晰地记得当时村里拥军优属,敲锣打鼓的来我家贴春联,打扫卫生,这光荣的场面深深的印在了我儿时的脑海里,我梦想着有一天也成为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为祖国站岗,为家人增光。</p> <p class="ql-block">我们村有一名老抗属,是我的邻居,人称“九奶奶”,老人家为人特别厚道,村子里的人缘也特别好。“九奶奶”的儿子是抗战时期参军的老干部,只是记得当时的老人们说是个部队的大官,有护兵保护,也就是现在所说的有警卫员。后来慢慢知道,他是个正师职军官,再后来知道转业到了省城,实际上到今天我也没和这位大官谋过面。特别是当时流传的这位老军人的许多传奇故事,什么打日本子,什么过长江南下,什么回家的时候专署的领导都要陪同等等,不一而足。在我的心灵里留下了军人的威严和崇敬。</p> <p class="ql-block">转眼到了七十年代,我从一个不懂事的顽童长成了一个健壮而帅气的青年,当兵成了我日思梦想的最伟大的理想。一九七三年底是我第一次背着家人去验兵,当时是在学校,回家母亲不依不饶的痛斥了一顿,也是啊,岁数根本不符合当兵的年龄,当时只是上初中二年级(当年初中是两年制),虽然心里不舒服,也还是不能如愿。一九七五年底,父母开始公开支持我去参军,经过严格的政审、体检,我才如意的穿上了军装。</p> <p class="ql-block">走的前一天,娘还是忍不住哭了起来,“儿行千里母担忧”啊,娘养我到18岁,从来没有离开过半步,牵挂之心可想而知,虽然也支持我参军,总归还是不放心啊,毕竟部队是艰苦的,是紧张的。我们这些新兵集中住在县里的招待所,第二天早起出发,记得我们排队上车的时候,父亲还背着手去为我送行,坚强的父亲面带笑容和我告别,从此便离开了家乡。</p> <p class="ql-block">军旅生涯十五载,我从一名战士锻炼成长为一名营职军官,光军装就换了三次。入伍时是棉布的“一颗红星头上戴,革命红旗挂两边”的军装,后来换成大檐帽的的确良军装,再后来军队授衔换成半毛料的军装。</p> <p class="ql-block">灵魂曾经军衣染,从此长忆五星红。军装,人生的骄傲;军装,金色年华的一章;军装,至高无上的品牌;军装,当兵的人永远的珍藏。今天,我虽早已告别了军营,但依然保持着兵的本色,兵的情怀。回首军旅,我们对兵营有着深厚的感情和无尽的依恋,浓浓的,永远嚼不腻,还是“军人”两字的神圣!军营岁月,我们永远无法释怀,绿色军营,我们永远无法走出。</p> <p class="ql-block">每当我回忆起当兵的岁月,总留恋那绿色的军装、威武的方队;滴滴答答的电报声、飞转的对空雷达天线,并时不时地会吟唱起那昂扬战士旺盛斗志、激发军人青春与活力的军歌《打靶归来》:日落西山红霞飞,战士打靶把营归把营归,胸前红花映彩霞,愉快的歌声满天飞……</p> <p class="ql-block">俗话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转眼转业回到了地方。十五载的军旅生涯虽然不算长,但在我人生的旅程里却写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我的人生价值得到了升华,我的做人性格得到了锤炼,军人的履历是我一生的骄傲。</p> <p class="ql-block">一日戎装在身,一生军人情怀。戎装虽卸,军魂永存。这些旧的军装是我自豪的回忆,他们时刻提醒我不忘国家,不忘部队,不忘军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时至今日,我行走在都市的大街上,都昂首挺胸走出军人的风采,我的一生都因为我的军人作风、军人性格而活的充实、活的踏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