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

王永宏

<p class="ql-block">《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诗人张若虚的作品,收录于《全唐诗》中。对于这首诗历来存在很大争议。有人觉得意境优美,认为孤篇盖全唐;有人觉得言过其实,只是辞藻华丽罢了。这首诗历史上一直无人说它孤篇盖全唐。只是清代的王闿运说它“孤篇横绝,竟为大家”。后人夸大了这一评价,说成孤篇盖全唐。闻一多先生说它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不同的人对于这首诗的理解都不一样。由于诗比较长,有的人也许没有耐心读完。也有不同年龄段读了有不同的理解。我读了之后觉得意境优美,就想和各位朋友分享。</p> <p class="ql-block">《春江花月夜》是乐府《清商曲辞·吴声歌曲》旧题。此诗是七言长体诗。沿用乐府旧题来抒写真挚感人的离别情绪和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语言清新优美,韵律婉转悠扬,给人以澄澈空明、清丽自然的感觉。是乐府诗也是写景抒情诗</p> <p class="ql-block">此诗运用富有生活气息的清丽之笔,以月为主体,以江为场景,描绘了一幅幽美邈远、惝恍迷离的春江月夜图,抒写了游子思妇真挚动人的离情别绪以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表现了一种迥绝的宇宙意识,创造了一个深沉、寥廓、宁静的境界。全诗共三十六句,每四句一换韵,通篇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意境空明,想象奇特,语言自然隽永,韵律宛转悠扬,洗净了六朝宫体的浓脂腻粉,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素有“孤篇盖全唐”之誉。</p> <p class="ql-block">此诗题目,以春、江、花、月、夜这五种事物集中体现了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构成了诱人探寻的奇妙的艺术境界。整首诗由景、情、理依次展开,第一部分写了春江的美景。第二部分写了面对江月由此产生的感慨。第三部分写了人间思妇游子的离愁别绪。</p> <p class="ql-block">第一部分:</p><p class="ql-block">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p><p class="ql-block">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p><p class="ql-block">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p><p class="ql-block">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p><p class="ql-block">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p> <p class="ql-block">前四句说:春天到了,长江里的潮水高涨,与远处的大海连在一起。站在江边往远处看,一轮明月从潮水中升起,在月光的照耀下,江水波光粼粼的向东流去。这千万里的春江啊,没有一处不在明月的照耀之下。让人想起了张九龄的另一首诗:“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也想起了杜甫的:“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李商隐的:“沧海月明珠有泪”。</p> <p class="ql-block">“江流…”以下四句说的是:长江的水蜿蜒曲折,从长满野花的草甸边流过,月光洒在花草树木上,盖了原来的颜色,只能看到白色的颜色。空中弥漫着白霜一样。</p><p class="ql-block">最后两句写到:海天一色,一尘不染,天空中高悬一轮孤独的明月。</p><p class="ql-block">张若虚是扬州人,后人一直认为这首诗是写扬州的春天。这里的春天很美,多少诗人都写过扬州。如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杜牧的:“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由第一部分的童话般的景色,到一轮明月,诗人不仅大发感慨!</p> <p class="ql-block">第二部分:</p><p class="ql-block">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p><p class="ql-block">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p><p class="ql-block">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p> <p class="ql-block">诗人感叹:这一轮江月最先照到了谁?是谁又先看到了这轮明月?这是一个哲学问题,没有答案!人生短暂,但一代一代传承无穷尽。月亮却是年年相似!让人想起了刘希夷的:“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一个写人和月亮,一个写人和花。都是对人生的思考和感叹。</p> <p class="ql-block">后两句:不知这轮明月在等何人?只见滚滚长江向东流去……。不由让人想起了李白站在长江边上送孟浩然:“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杜甫站在长江边上:“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苏轼站在长江边上:“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盖长江之无穷”。杨慎他站在长江边上感叹:“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p> <p class="ql-block">第三部分:</p><p class="ql-block">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p><p class="ql-block">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p><p class="ql-block">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p><p class="ql-block">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p><p class="ql-block">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p><p class="ql-block">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p><p class="ql-block">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p><p class="ql-block">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p><p class="ql-block">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p><p class="ql-block">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p> <p class="ql-block">在古代,男子一般都是征人、商人、官人,文人雅士游学等,短的走几个月,长的几年,有的几十年回不了家。形成了“离人”和“思妇”。所以诗人一般都会写这些与广大人民群众真实生活相关的真实感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前四句写:一片白云渐行渐远,让送别人的内心愁苦不堪。在长江上,是哪家的游子乘着这一叶扁舟,漂泊在外?在千里之外的明月楼上,有一个人在默默的思念着他。</p> <p class="ql-block">“可怜……”以下四句说:这种人间美好的真诚的离别情感,仿佛把月亮也感动了,月光照在高楼上不忍离去。月光从闺中少妇的捣衣石上、窗帘上、梳妆台上拂不去挥不来,是月光也是离愁!</p><p class="ql-block">让人想起了南唐后主李煜的:“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这真是闺中少妇内心真诚的思念啊!</p> <p class="ql-block">“此时……”以下四句写的是:我和你共赏一片美丽的明月,但是却相隔万里没法相见。这种感觉犹如镜中花水中月,想得到触摸不到。就是李商隐的四个典故:“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鸿雁无凭,鱼书不止,一片苦苦相思只能像水的波纹,在此打个漩涡,又恢复了平静。</p> <p class="ql-block">“昨夜……”以下四句写:昨夜我做了个梦,梦见落花飘在水潭上,美好的春天已经过去了一半,但是我还漂泊在外不能回家。这种离乡之愁,在古代是戍边的士兵,也可能是游子,在今天是告别故乡到大城市上学、工作的人们,你有多久没有见过故乡的春天了呢?</p> <p class="ql-block">后四句写:月亮从天空中逐渐的落下,藏在海雾中。这里只有在月光的照耀之下,江边的树在摇曳,仿佛人们离别的情愫,在外奔波的人还是不能回家。诗人祝愿那些离家的游子,能有人趁着这美好的月光回家和家人相聚。</p> <p class="ql-block">张若虚的这首诗意境十分优美。在这首诗中用了11个江字,15个月字,把春、江、花、月、夜这五个元素用活了。用了很多修辞手法,有对比、对仗、比喻、拟人、叠字、象征等等。虽然这首诗写的有点离别的感伤,但总体来说,给我们描绘了在月光的照耀下,一江春水奔向大海的场景。其中写到了对宇宙万物的一种思考。</p> <p class="ql-block">所以,这首诗它给我们带来的是一幅非常具有生命力的画面。后来人们把《春江花月夜》画成画,又谱成曲子,广泛地流传千古。尤其是《春江花月夜》这个乐曲,有琵琶演奏的,有古筝演奏的,有其他各种乐器演奏的,都特别好听,各位美友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听着曲子再读这首古诗,将带给你美的享受!</p><p class="ql-block">(有些资料和照片来源于网络,在此表示感谢!如有侵权立即删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