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人间烟火味

江南小鎮

<p class="ql-block">  我欣赏山野的宁静清凉,欣赏海湾的惊涛拍岸,欣赏夏天的荷塘月色,欣赏清早的晨曦朝阳,但我同样欣赏熙熙攘攘的街市菜场,欣赏人流喧嚣但井然有序的地铁站台,欣赏放焰火时江岸两边成群结队的人流,也欣赏春节前带着大包小袋拖儿带女返乡的春运景象,尤其是儿时的种种记忆往往勾勒出那个时代我们平民百姓的生活节奏与轨跡,我觉得这些普通人的生活节奏,就是最最真实的人间烟火。</p> <p class="ql-block">  小时候(五十年代)清早跟着好婆去苏州街边集市买菜,那里人来熙往热闹非凡,有卖菜卖杂粮的、有卖魚卖虾的,还是卖黄鳝之类的。吆喝声、讨价还价声、插浑打科声此起彼落,吴侬软语抑扬顿挫,我感觉到新鲜,感受着欢快的氛围。那时人与人很坦诚,克斤扣两的情节极少听闻,好婆买了菜买了虾在晨光里心满意足地回家,我觉得那是一个阳光灿烂的早晨,满街的市井声息正是旺旺的人间烟火气,那是一天快乐生活的起始曲。</p> <p class="ql-block">  我童年住在上海老城皇庙九曲桥豫园旁边,住房正对着三层高的得意楼,底层是评弹书场,二楼是茶馆,三楼是专供养鸟人歇息的场所。每天清早各种鸟的鸣叫声、茶楼客人们喧哗的聊天声、茶馆跑堂热情的呼应声、甚至还有吊嗓子的高音和弹词练唱的长音五花八门甚嚣尘上。如果你有什么烦心事,那么在这乱哄哄的声浪里一定会觉得头昏脑胀,但我习惯了每天被鸟叫声吵醒,然后听着那些声音洗脸吃早饭开始我新的一天。逢特别情况茶楼休息,那静谧的冷清我反而感到不习惯,觉得少了什么似的。得意楼那里喝茶、唱戏和养鸟的场面那是我小时候所能接触到的一种生活模式和一种充满人间烟火味的生活气息,代表着每一天的存在和延续。</p> <p class="ql-block">  小时候最喜欢过年,过年意味着有好吃的,可以连着整个星期吃鱼吃肉吃糖果和糕点小食。当然连准备新年食物的整个过程也精彩纷呈。先是张家阿婆李家奶奶串门借石磨,于是弄堂里排队磨水磨糯米粉。轮到我们家用的时候我也插上一手,一会儿帮忙推磨,一会儿帮着一匙羹一匙羹地向磨盘进料口喂水浸的糯米,还要忙着刮流出来的粉料,开心得手舞足蹈不亦乐乎。再就是帮忙做蛋饺,由于要在炉子上用小火使勺子和抹猪油,大人不让小孩插手,结果只能光在旁边看。可以让我单独做的也有,譬如叫我用门缝轧核桃,然后剝核桃仁,家长们用以蒸糯米赤豆糕,有时也会让我在边上帮忙包黑芝麻酥汤圆,黑芝麻磨成粉之后拌上猪油,让我把它做成一个个小丸子,然后由大人用水磨粉把小丸子包裹在里面。在小孩们眼睛里这忙忙碌碌进进出出的劳作充满了神秘和期望,那石磨转转悠悠流出的就是年味,烘蛋饺炒芝麻和炒花生的香味和爆炒时噼噼啪啪的声音就是新年最动听的乐曲,也是人间最具魅力的烟火味。</p> <p class="ql-block">  小时候的春节除了吃之外还有好玩,主要是可以放焰火炮竹,正月十五闹元宵还可以玩灯笼。新年放炮竹是传统习俗,城里家家户户都会由着小孩的要求买一点炮竹放在家里,然后在年三十和正月初的几天夜里拿出来放一放乐一乐。放烟花通常会在冷清的马路边或弄堂里点放,边上围着一群大大小小的孩子,实际上放的那个紧张得在还未点着引线时就撒腿逃开了,引起小朋友们的一阵哄笑。就这样你刚放罢我登场,断断续续可以开心老半天。新年间白天大人带着穿上新衣服的小孩出门探亲访友,马路上阳光明媚旌旗荡漾,空气中飘荡着沿街人家播放的欢快乐曲,小孩子边走边玩起了甩炮,那是种装着小小火药的小炮仗,朝地上一甩就发出啪的声响。也有小孩玩装火药纸的玩具枪,装上火药纸按动扳机就能发出响亮的爆发声音。于是空气里到处弥漫着一缕缕的火药味。新年里到处都是热闹的小孩群,到处都是孩子们追逐奔跑的身影,到处都是他们开颜的笑脸,到处都是一阵阵或浓或淡的火药味,这也就是我印象深处最难忘的人间烟火味。</p> <p class="ql-block">  稍稍长大之后能引起欢快记忆和美好印象的活动当数学校运动会了。那一天男同学都穿上干净整洁的服装,女同学会打扮得格外漂亮一点。学校操场四周插着迎风招展的彩旗,高音喇叭里播放着节奏鲜明鼓舞斗志的进行曲。运动员们整齐列队,红领巾飘荡在他们的胸前。然后是步操,要求各队步伐齐整精神饱满,然后大家肃立升起五星红旗,这样运动会就正式展开了。同学们跑的跑,跳的跳,啦啦队在边上使劲的呐喊助威,我也沉浸在欢乐紧张的运动气氛之中,直到一个个项目赛完,人群渐渐散去。这种少年时期无忧无虑的体育活动一直刻印在我的记忆深处,我喜欢操场上带着回响高声播放进行曲的气氛,喜欢蓝天白云下红旗招展人声鼎沸的兴奋,也喜欢在赛场上你追我赶奋力拼搏的那种酣畅。我觉得那是青少年时期难得的人间烟火气。</p> <p class="ql-block">  孩童时代乃至青少年时期的国庆是会举办群众游行的。为确保游行安全顺利进行,行经的道路都会提前围封,在指定时间后不准行人进入。记得为了观看游行我一次次赶去游行经过的地点,但经常不得其入。于是在附近街道转来转去,有时趁看守人员不注意突围而入,于是心里乐开了花。游行队伍来了,他们敲锣打鼓载歌载舞,我个头小挤在人群里需要踮起脚观看,这样往往要连续站立一两个小时。那时候作为小孩子的我往往会因为观看到游行而兴奋不已,这是小朋友之间那几天聊天的主要话题,也是老师布置作文的一个写作内容。节日游行的欢乐场景,街头一排排站立的群众,沿途沿街戴着袖标甚至拿着哨子的纠察构成了那个年代特有的记忆,构成了难忘的人间烟火味。</p> <p class="ql-block">  那时的国庆除了白天的游行之外还有晚上的放烟花节目。小时候对官方举办的大型烟花特别吸引,吵着闹着要去观看。上海放烟花当时一直安排在外滩黄浦江边上,于是到了晚上整个外滩总会挤得水泄不通。如果要去那就得提早几个钟,加上人多必须由大人牵着走,免得发生意外。外滩周围道路很早就设立了封锁线,时间一到就围封禁止进入。我们那时早早走进了外滩,尽量挤在沿江的堤岸边。许多人都铺了报纸席地而坐,聊着天等待焰火升腾的那一刻。终于珊珊来迟的那一刻到了,人们都站起身仰望着天空。轰隆隆几声炮声,几条火龙腾空而起,于是夜空马上绽放出一朵朵灿烂的大烟花,颜色有红有绿有白有黄,花朵又瞬间崩开变成一束束的光线向下墜落。此时又一批火龙迅速登场,于是夜空中又出现许多星星点点的花朵,发出嗖嗖的响声,夜空在焰火的照射下变得十分明亮……不一会天空中汇聚起一层烟雾,在探照灯照射下飘飘扬扬摇摇晃晃。地面上人头攒动,密密麻麻的观众都静息观赏,没有人大声喧哗。这天上地下热热闹闹的场景就是我当初非常熟悉的人间烟火味。</p> <p class="ql-block">  中学期间学校组织我们参加下乡劳动,同学们分别住在村里的仓库或村民的柴禾间。统铺由稻草垫底,自己带上草席被子,一间屋睡七八个人。因为民居的柴禾间平时晚上基本没人进出,所以那时不一定装有电灯,于是就临时挂一个油灯。油灯闪闪烁烁发出黄色的光亮,一跳一跳的不方便看书写字。这时候是最好的讲故事时候,大家挑一位口才好的同学主讲,讲着讲着有人就进入了梦乡。待主讲人也收起话匣子之时,还没入睡的人就能听到屋外此起彼伏的虫鸣声和青蛙呱呱的叫声。第二天清早,响彻黎明的雄鸡啼叫声打破了乡间的宁静,迎来了又一个忙碌的收割天。我们早早起身摊好床被先后到室外的河边洗脸刷牙,欢笑声打闹声荡漾在河边薄薄的雾霭里。于是油灯闪烁之光和虫鸣鸡叫声就构成了当时乡下特有的人间烟火气。</p> <p class="ql-block">  常言道日常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人民的生活与此息息相关。人民日子好过了,生活滋润甜蜜了,人间烟火气就浓烈,令人经久难忘。我们小时候正处在新中国初生阶段,国家刚刚从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惨痛历史中走出来,军阀割据的战乱状态终于结束了,人民开始安居乐业,祖国开始欣欣向荣。我们有幸生活在那个年代,感受着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正因此那些美好而欢乐的群聚时刻就深深刻印在少年时期的记忆里,特别是那种浓浓的人间烟火味至今仍能勾起儿时甜蜜的回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江南小镇</p><p class="ql-block"> 2021年7月24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注:本篇个别配图摘自网络,异议即删。</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