咫尺见山——土纸水墨画的研习和探讨

休宁光华书画艺术工作室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8px;">咫尺见山——土纸水墨画的研习和探讨</span></p><p class="ql-block"> 姚光华</p><p class="ql-block"> 画家的一生都在不断创新及尝试,不同的载体会给画家不同的灵感及创作思路。近年来,我在手工土纸上对中国水墨画的研习和探讨。</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土纸——它是一种粗纸,半生半熟,采用天然桑树皮作原料,纯手工捞制而成,自然古朴。土纸作画所显示粗糙的水墨肌理,因作画后土纸不同程度的吸墨后褶皱不平,故画作有厚重古朴的效果。</p> <p class="ql-block">  运用手工土纸作画,不意产生独特的艺术效果,在黄色粗质的土纸上以红、黄、黑三色为基调,红黑交辉,蓝绿相映,原始的意味,使画面呈现强烈而深沉、浪漫而神秘的气氛,这就是我在《咫尺见山系列》中创作的画面效果。它那独特的艺术效果,同时,也促使我重新寻求、探索新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手法。</p> <p class="ql-block">  由于手工土纸和宣纸的性能完全不同,土纸的质地粗松、色泽蜡黄、渗水性能较差,既不宜发挥水墨的细腻效果,也不宜表现笔触的丰富姿态。但它适宜表现浓墨写意,重彩着色,可反复多层次的涂写,把握浑厚的造型、整体的氛围、强烈的色彩、厚重古朴的效果。在墨迹渗透所导致的点、面、墨结构等的万千意象的艺术空间。</p><p class="ql-block"> 当墨汁落在土纸上,那是一场奇妙的相遇。宣纸的匀净细腻,使得墨色在其上晕染时,如同春日里的微风,轻柔而均匀,线条流畅自然,层次分明。而土纸,因其纤维的粗糙与不均匀,墨色的渗透变得难以捉摸。墨滴落下,有的地方迅速散开,形成浓郁的墨团;有的地方则缓慢渗透,留下淡淡的痕迹。这种不均匀的晕染,让画面充满了意外与惊喜,仿佛大自然随性的笔触,每一笔都带着生命的律动。</p><p class="ql-block"> 在土纸上作画,画家需要对墨色有着更敏锐的感知和更精准的把握。一笔落下,墨色在土纸上的变化无法完全预测,这就要求画家在创作时更加果敢、自信。画家可以利用土纸的特性,通过控制墨的浓淡、水分的多少以及用笔的轻重缓急,来创造出丰富多样的效果。比如,用浓墨勾勒轮廓,因土纸的粗糙,线条会显得更加苍劲有力,仿佛饱经岁月的磨砺;用淡墨渲染背景,墨色的自然渗透会营造出一种朦胧的氛围,宛如山间的云雾,缥缈而神秘。</p> <p class="ql-block">  崇尚自然,我追求精神上的逍遥游,其笔下的水墨土纸画,山和水的融合,是静和动的搭配,稳重与活泼的结合,也就组成了最美的风景。作品中的一山一木、几家茅屋、一条小道、亭台人物,或是白云、或是瀑布、或是湖泊、或有小舟静卧……画作中自然、生态、文化、融为统一的整体。</p> <p class="ql-block">  土纸,以其独特的质地为水墨画开辟了新的天地。它让我们看到,艺术并非只有一种表现形式,质朴与灵动同样可以在墨韵间完美融合。在土纸水墨画中,我们领略到的是传统与自然交织的独特魅力,这是一种对艺术本真的回归,也是对创造力的无限探索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作者简介:</span>姚光华,男,1957年5月生,安徽休宁人,教师。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美术系,现为中剪会会员,安徽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安徽省工艺美术家协会会员,黄山市书画院特聘画家,休宁县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休宁县徽州剪纸非遗传承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