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悔的抉择!——徽章和照片背后的故事】

雁北雕翎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是一篇饱含敬意重新编发的文章,原文2018年8月29日编发在QQ自己的空间里,彼时,故事的主人仍然健在,2021年5月15日,党的百年诞辰即将来临之际,老人家溘然长逝,巧合的是去世后的50天,获得了风雨人生里最后一枚荣誉——“光荣在党五十年”纪念章……</p><p class="ql-block">今天是2021年7月23日,也是中国共产党的百岁生日,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将颁发时间原因原未收入文中的建国70周年及党的百年华诞颁发的两枚纪念章一并收入美篇并重新编发,既是给老人家九十四载风雨人生的完整交代,也是一个老兵跟党走过八十年奋斗历程的光荣印记,更是敬献给党的百岁生辰时一个老党员最后一份庄严的——生日献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因为天南地北聚少离多,和很多家庭一样,即便逢年过节,全家人一口不落地聚在一起似乎还是母亲去世的那年,所以至今也没留下一张全家福,同时也给我们留下终生的遗憾。二O一八年八月二十六号,侄子探亲即将返回部队,和大哥一家约好从鄂州过来,两家人利用星期天都休息聚集在老爸那陪陪老人家,按事先安排一起合个影再一起吃顿饭,让老爸乐呵乐呵,老人家兴致极高,提出要穿军装和孙子合影,这个要求是必须满足的,于是,不是纪念日也不是参加活动,九十多岁的老兵又一次穿上军装,胸前再次挂上徽章,昂首挺胸神采奕奕地拍下他自觉还比较满意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这次的合影拍下之后,心里在想,虽说老人神思依然敏捷,但毕竟年事已高,徽章背后的故事我们知道的并不完整,有必要也有条件为老人家也为我们自己去做一件抢救性的事情,因为它本身就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因此,也就有了这篇日志……</p><p class="ql-block">非常可惜的是,今天所能看到的徽章和照片已不是它们的全部,除文革中两次抄家被抄失踪的奖章、证书、照片外,五一年老爸去苏联学习时由原部队移送老家后因为祖母眼睛失明保管不善部分遗失,其中最为可惜的是那些证书包括第三野战军和华东军区共同授予的“战斗英雄”奖章、奖状和喜报(没有证书),幸存下来的徽章这十几年一直交给我保管,除了近年来颁发的,现存徽章诞生的历史跨度先后跨越七十年,现基本上保存完好,和老照片一样,每一枚徽章、照片不仅镌刻着一段历史,更潜隐着一个时代大背景下曾经发生的陈年往事,它们构成一位铁血老兵从战争走向和平九死一生中跌宕起伏的风雨历程,也承载着一个耄耋军人风华正荗时曾经沧海的昔日荣光……</p><p class="ql-block">经老人家逐一介绍,今天用文字和图片记述下来,告知子侄亦提示后人,让他们记住,我们这个家族血亲中民族独立解放战争时期不仅先后牺牲过三位烈士,更因为老人家这位儿孙满堂的战争幸存者,后辈的血脉中才得以流传、延续着奋斗、牺牲者的红色基因!时光终将老去,后辈们即便未曾蒙受过祖荫的护庇,但是不可坠灭华夏子民顶天立地的做人根本!</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是如今保存下来的唯独一张建国前的照片,拍于1947年冬天部队整编休整时的山东,照片中右边站立着风华正茂的父亲,身边的两个战友是曾在同一个连队战斗过的江苏泰兴老乡,因为是老兵,整编时班、排长作为战斗骨干即将调整补充到不同的连队,分别之前找机会留下了这张合影,遗憾的是,拍下合影后不到一年的时间,两位老乡战友先后牺牲在淮海战场上,倒在新中国的大门前,未能看到共和国的诞生,父亲也就成为三人中唯一的战争幸存者……</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两枚证章当年用于工作需要时的身份识别,家父同时配发分别属于八路军、新四军的证章,是因为当时极为少数的加密级特别交通员身份,证章的由来必须从他1941年春走上革命道路的引路人——朱赤说起,朱赤是家父姨母的儿子也是姨表兄弟关系,但比家父年长十五岁,当时在苏中特委工作(解放后任安徽省副省长,文革中病逝),皖南事变发生后,过江不久的新四军刚在江北立足,需要和苏北、安徽新四军以及南下山东的八路军建立电台连络外的地下情报联系渠道,因此组织上对特别交通员的选择极为严格,除胆大心细、机智灵活等基本条件外,对家庭环境背景尤其是忠诚度要求极高,因为家父的父亲是县农抗会主席(1946年牺牲)、二哥在新四军老一团(1944年牺牲),亲戚中多人为党工作,属于高度信任对象,因此被组织上挑选担任特别交通工作,其时家父不到十四岁正在戏班学唱戏,用今天的话说还是个懵懂少年,朱赤代表组织先后三次找到戏班,先谈了工作性质、工作任务和工作重要性、可能会“掉脑袋”的危险、问敢不敢干?父亲没有犹豫,但答复是给几天时间考虑成熟了再来;第二次见家父态度仍然坚决,便口头答应让等消息,第三次带了两个人,一个敌工部的告知侦察手段、情报传递、保密原则,身份暴露应对、情报文件处理等等,另外一个是联络员(只知代号不知姓名,1943年春天在敌占区牺牲),告知联络方法、并交给这两枚证章用于情报送达时证明身份。从此,家父把它们缝在戏班行头的御带里,利用戏班敌占区行动便利条件,开始三年传递情报、侦察敌情的抗战生涯,直到1944年底抗战反攻前回到新四军一师作战部队。所幸的是这两枚上有青天白日国民党徽的证章文革抄家时未被抄出,否则绝无幸免,因为当时新四军苏中军区颁发的英勇奖章上有,甚至苏联学习时的几本相册因有老毛子合影也被抄走,这两枚证章当年即便是八路军、新四军老战士也很少配发,存世量应该稀少,所以今天尤显珍贵!</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枚渡江胜利纪念章很多老军人都曾获颁,今天的存世量应该不少,奖章颁发时,家父已离开老部队调入刚刚组建的华东军区海军,成为新中国第一代也可以说是最早的海军,他的老部队是一支威名赫赫的英雄部队,淮海战役后已改编为三野23军,其前身抗战时是栗裕的新四军一师三旅,抗战后是大名鼎鼎的华东野战军四纵(司令员陶勇),四九年渡江前果断炮击并重创英军远东舰队耀武扬威的“紫石英”号,大灭英国人威风,五一年参战朝鲜,六九年珍宝岛又痛击当时的苏军,打出了孙玉国、冷鹏飞这样的战斗英雄……用老人家的话说:和这支部队有着天生的感情,首长们了解我,战友们舍不得我,如果不调海军,如果没在朝鲜战死,后来又怎么会去苏联,又怎么会挨整吃憋,又怎么会赌气离开军队跑到地方受一帮闲人的鸟气,……是啊,一切皆有可能,不是这么多的如果,又怎能构成您老人家这跌宕起伏的大写人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是如今唯一保存下来的一枚军功章,授于1949年渡江战役后,其时刚调入海军,江南战事正紧,敌特非常猖狂,杀船工、凿船只、打冷枪、炸码头……各种手段袭扰破坏支前过江的粮弹运输,家父受命率部护航,击毙、俘虏多批次敌特,尤其是破解、捕获困扰多时武装袭船、泅渡凿船的“水鬼”(现在叫蛙人),为初创时期的华东海军建功立业,所部受通令嘉奖,家父授个人二等功并选派南京海校速训学习后上舰接收起义舰艇,任“常州”号(起义前国民党第二舰队“丁香花”号)见习舰长,正式开启他人生中的海军生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是老爸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留学期间佩戴并保存的苏联海军帽徽和苏军制服照。它们的由来缘于一九四九年底毛主席出访苏联时与斯大林达成的多项秘密协议(现已解密),其中一项是帮助新中国培训军、兵种专业指挥人员,涉及到海军我们的说法是“空、潜、快”,即海军航空兵、潜艇、快艇,这三项也是当年我们保卫领海、与美台军事斗争海军建设面对的当务之急,协议签订后,开始在全军范围内挑选,中方负责选拔推荐,苏方负责政审、体检,基本条件一是五年以上战争经历且多次立功受奖者,二是政审必须合格,三是身体条件合格,四是有一定文化基础,具体到潜艇这一块除身体条件外要求更高,部分政治条件适当放宽,但人员选派上又定了一个三三制原则――即三分之一对党忠诚、军龄较长、年龄相对较轻的营、连职主官工农干部,还必须是英模功臣并作为骨干指定学习指挥专业(确立建军后部队党指挥枪的基本原则,后来各舰队、基地、潜艇部队主官大多产生于这个部分,老爸即为这个部分),三分之一各军区挑选的无战争经验但文化程度较高的军大学员学习技术并补充指挥专业,三分之一原国民党海军有过英、美学习经历、起义后表现优良、无赴台亲属、苏方政审可以过关的现役起义人员学习技术专业。</p><p class="ql-block">一九五一年三月底,老爸舟山战役伤愈返回位于上海虬江路码头的华东海军五舰队驻泊锚地没几天,接到命令接受体检,随后不携带任何个人物品立即出发前往北京刚建立的海军司令部接受新的命令,到达后集中报到封闭管理,随即检查身体、填写表格、接受苏军代表问讯(年龄多大?家庭成员?哪年入伍?是否党、团员?参加过哪些战役、战斗?立功、受奖、受伤情况?有无婚姻子女?受否教育等等等等……事后得知淘汰比例为3:2,其中小说、电影《林海雪原》中著名人物“坦克”刘勋仓的原型刘蕴仓入选,也有一位参加革命多年且非常优秀的同志因为是袁世凯的儿子接受问讯多次,甚至萧劲光司令员做工作也未能通过审查,可见当时的审查多么严格),政审、体检通过的随即编入学员队,由翻译教习简易俄语,四月底出发,五一节前一天到达苏军基地。老爸所在的潜艇学习队共275人分编为四个中队,实际是按四条潜艇满员编制定编,笫一年理论学习,第二年实际操作学习,由苏军官兵一对一教学,第三年国家考试。一九五四年六月这支学员队回国前不仅在实习地旅顺老虎尾当时的苏军基地组建了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支潜艇作战部队(海军青岛潜水艇独立大队,现潜艇二支队的前身),还组建了四海校(现海军潜艇学院),学员队大队长傅继泽将军既是海军第一任潜艇部长,后任海军副司令员……我军潜艇部队作为敌军忌惮的水下武装力量早已成为共和国盾牌上的“定海神针”,潜艇部队的成长壮大,和这支275人的学习队生根发芽、开枝散叶有着直接且最为紧密的血脉传承关系,也是三十年后的八十年代这支学员队里走出将官众多的原因所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枚苏联二战时期卫国战争奖章的原主人是老爸的苏军教官科罗寥夫(照片中与老爸搂抱者),1954年回国前临分别时,老爸用我们的淮海战役纪念章与他互赠留念,下面这张照片不仅有着当年发生的时代历史背景,而且还有着与我童年相关的有趣故事,照片拍于1955年2月的旅顺口潜艇基地,根据中苏协议,苏联向中国归还二战后苏军实际控制管辖的旅顺、大连地区,同步移交军港、码头、机场、炮台、舰艇、飞机、弹药、设施,包括除人员外的全部装备。老爸的四人小组奉命接收潜艇基地,二月中旬,接收小组由青岛抵达旅顺口,一进基地,正好碰见朝夕相伴两年多的科罗寥夫和其他教官,上世纪五十年代的中苏两国、两军关系不是今天人们所能认知的层面,那是相当地友好,故友重逢的场面情不自禁地激动而又热烈,于是有了这张潜隐重大历史事件背景的照片。1967年文革抄家时正值暑假,我在外面疯所以没看见抄家时的场景,回家时在门外发现一个纸团,捡起来抻开一看就是这张照片,估计是抄家的从相册里掉出来看到又懒得夹进去当废纸一般揉成一团随手扔弃,这一抄一扔一捡,汇同其他几张夹在书本里得以留存的旧照,不仅还原了一段往事,见证了一份难得的友谊,更鲜活了两段波澜壮阔的历史……</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潜航胜利归来返回青岛基地后不久,朱总司令代表全国人民慰问解放军代表团向全体学员和苏军顾问集体颁发的,除总司令外、周总理、从朝鲜回来的彭老总、三野的老司令陈毅、后来的聂帅、海军司令员萧劲光、罗瑞卿、谭政、萧克……等中央首长先后视察学习期间的学员队及刚组建的独立大队,可见当年党和国家以及军队高层对潜艇部队建军是何等的重视!文革抄家事件发生后,没被发现的这些宝贝,老妈深更半夜地送到一位老师朋友乡下的家里保存,文革后期老爸重新工作后才去取回,发现肩章、部分帽徽、领章、袖标、胸标等物品不见了,丝质绶带因为虫蛀也开始霉烂,记得当时老妈说去问问,老爸说不要问了,别人帮助保存已是大恩!是啊,不是这位老师,这些东西还不知道能否留存至今,因为后来老爸被“打倒”后家里又被抄过一次。文革初期的抄家,那帮昔日不思长进的部下,带着红卫兵打着“革命”的旗号,把老革命的家翻个底朝天,居然还不能抗拒,放在今天来看,真是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抄走的东西也不知去向,搁他们手上不过是个把玩的物件,但于老爸而言,却是他抛家舍命凝聚着青春热血的奋斗历史!</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不同历史时期佩戴的帽徽、领章,父亲说原来专门有个小包装它们,现在55式肩章一副无存,只有留下的这张照片可以看出55式军装的威风凛凛,右边85式肩章是2008年父亲回青岛基地潜艇老部队探望时,五五年组建旅顺潜艇基地时的老部下青岛基地政委陈继英将军(合影中左二)赠送留念的纪念品(合影中右二为时任潜二支支队长、现任海军潜艇学院校长王宇将军,左一为二支队姜副政委,右一为本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2007年,新四军成立七十周年,新时期获颁的第一枚纪念章</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2009年是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胜利60周年,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组织举办了纪念活动,并为健在的老兵颁发了纪念章</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2005年,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作为一名抗战老兵,获受的第一枚授颁级别最高的奖章</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2015年,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时,国家举办了盛大的纪念日(9月3号)阅兵式,各地在世的抗战老兵幸存无几,自上而下不另行组织纪念活动,要求在胜利日之前,各级政府上门颁发纪念章、慰问金,体现党和国家对老战士的尊敬和关爱。再过七年,到八十周年纪念日时,老爸将年逾百岁,按目前的身体精神状态,似乎问题不是很大,有望再获殊荣,为后人再留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衷心祝福吧,希望那一天他老人家依然精神钁铄地代表千百万抗战军民接受只属于那个年代奋斗、牺牲者的――无尚荣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2019年10月1日,共和国的七十周年诞辰,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为建国前参加革命为之奋斗的老同志颁发的纪念章</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2021年7月5日,老人家离世五十天后,代表家父领取的最后一份荣誉——“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令人痛惜的是,有着七十多年党龄的老党员未能亲自佩戴这份最后的光荣,只能第一时间敬献在墓前,告慰老兵毕生忠诚党的事业的在天之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古往今来,军人的使命是保家卫国,不同的历史时期又赋予军人以不同的历史使命,战争――不是倒下就是立起,荣誉――是使命、担当、作为对每个军人的肯定和褒奖,牺牲者如此、负伤者如此、幸存者更是如此,同样是军人,和千百万牺牲者相比,毫无疑义老爸是幸运的,十四岁不到参加革命投身民族独立解放战争,亲身经历反清乡、解放黄桥、涟水、苏中七战七捷、孟良崮、济南、淮海、渡江、舟山大小战役、战斗,不仅没有牺牲,还屡受嘉奖,数获重任,虽然后期遭难,蒙受降衔、降职、降级不公正对待,但其坦然面对,刚正依然,无视坎坷,从不坠志,即便打瘫在床,既不陷害首长,亦不错认罪名,始终抱定信仰坚持、党员本色、军人气节和做人的尊严,虽然直到离休,职级仍低于1955年所定职级,但他从未自怨不甘,眼中无视部下的将军,心里只想牺牲的战友,心态之淡泊、情念之笃定、意志之坚强实非寻常人可与较之,古人言“毋以物喜,勿以己悲”,在老人家身上得以真实的再现,我想,这或许就是他后半辈子赖以生存且得以寿长的原因所在!</p><p class="ql-block">古人言畏命敬天,我要说还是尊重历史吧!历史,因为有人创造而存在,因为有人记述而鲜活,因为有人铭记才珍贵,更因为有人传承才伟大,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家庭,家史是国的显影,国史是家的浓缩,千丝万缕,环环相扣,所以,父亲的这一生,不是他自身具有何等博大的家国情怀,而是特殊的时代洪流裹挟中历史性地赋予他抉择的机会,让他成为一个军人并赋予他军人的使命,而其在不辱使命的同时,枪林弹雨中又幸运地活了下来,看到了新中国的诞生,参与建设并在继续见证着共和国的成长,今天,这些承载着荣誉的徽章,就是对那个八十年前的戏班学徒――当初的少年面对生死作出的抉择,所给予的最好回报和莫大的――褒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是以为记,且当谨记!!!!</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