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父亲朱玉荣诞辰百年

军燕

<p class="ql-block">1975年~1981年为第40军军长时期朱玉荣</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一)八年抗战献青春</b></p> <p class="ql-block">1938年~1945年抗日战争时期朱玉荣</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今年是我们党百年华诞。同时也是我的爸爸朱玉荣诞辰百年。1921年7月26日,爸爸出生于山东省泗水县柘沟镇一村,病逝于2003年6月21日,享年82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爸爸青少年时期就读于柘沟小学和曲阜明德中学。1937年7月,日本侵略者制造了卢沟桥事变,开始了全面侵华战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了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山东人民抗日武装起义烽火在全省各地燃烧起来,成立游击队。在这种形势下,爸爸参加到党领导的反抗日本侵略者的斗争中,表现突出,于1938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且参加了八路军游击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爸爸在八路军山东纵队第四支队五中队任政治战士。政治战士是能做群众模范、政治文化水平较高的共产党员担任。1939年5月爸爸被送到八路军抗日军政大学一分校学习,学习结束后,于1940年2月在山东纵队第四支队司令部担任侦察科参谋。后来山东纵队战斗序列变化,1940年8月爸爸到山东纵队一旅一团担任侦察参谋,后又兼侦通队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抗日战争期间,爸爸主要在一旅一团时间比较长,一团团长是李福泽,爸爸就在他手下做参谋工作。1995年8月出版了《转战沂蒙的老一团》一书,1996年2月李福泽夫人梁山阿姨给爸爸寄来几本此书。1996年12月李福泽伯伯去世后,都是梁山阿姨和爸爸书信往来,爸爸在信中也写了“老一团”的事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让我非常高兴的是,我在翻找爸爸遗物时,找到了爸爸为《转战沂蒙的老一团》一书初稿征求意见时,写的回忆“老一团”的文章(看页码缺部分),并指出书中有些提法不妥和写的不确切的地方,因书很快出版,没有按照爸爸写的修改。爸爸写了在山东抗日战争时期,“老一团”部分战斗战役简要情况,特别是有幸看到爸爸写了自己在战斗中的简要经历,因为他生前没有给我们讲过,我仿佛如获至宝。为什么爸爸在世时没有问问他,听他讲讲战争年代的事情,现在想起来真后悔!因为爸爸在“老一团”机关工作,他记忆力又好,当时很多情况记得比较清楚。我就根据爸爸写的回忆,摘录几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942年秋,山东抗战及其艰苦,位于鲁南山区的一团,住在大平邑(现平邑县)以南四十公里处的小峪庄(团部)一带。部队供应极为困难,缺粮缺药,尤其夏季多发病时期,不少人得了疟疾和痢疾,还有战斗伤员,因缺医少药得不到及时治疗,经费物质更是缺乏,主要靠各团自筹,抗战中的口号就是有人出人,有枪出枪,有粮出粮,有钱出钱。为解决部队急需的医药、物质、经费等困难,团里决定向大平邑之敌进攻。爸爸是侦察参谋,战前,团长政委亲自交代爸爸任务,利用伪军内部关系进入据点进行侦察。接受任务后,他化装成村民,进入该镇侦察和勘查地形及敌设防情况,往返两天一个夜晚完成任务 。返回驻地(小峪庄)先向团长政委做了口头汇报,而后根据自己的记忆绘制了大平邑敌人工事构筑及兵力部署要图。当时正处秋收季节,在战斗发起前的当天下午,爸爸又带领侦查员五人,化装成当地收工回家的农民,分散混在群众中,进入了敌人据守的大平邑镇内,同时也做好准备,万一敌人岗哨搜查,就立即强行解除伪岗哨的武器。进入镇内后,他们潜藏于群众家中,在进攻发起前,从“内线”得知敌人的口令,于22时,爸爸和侦查员们首先以查哨的名义,登上了西门城楼,缴了伪军岗哨的枪支,接着向城墙两侧又缴了城墙上敌人几个岗哨的枪支。至此, 西城墙一枪未发即大部被我占领,为部队攻城创造了有利条件。随即,他们在西门城墙上以原定的红色灯光为讯号 ,用手电筒向部队发出了信号,进攻的一梯队(一营),一枪未发从西门南侧爬上城墙突入镇内。当敌人发觉时,我部已投入巷战,和敌人展开激烈战斗。经过数小时战斗,俘虏伪军八十余人,缴获医药等物资一部分,经过打扫战场后,于拂晓前撤出战斗。这次战斗目的明确 ,没有全歼守敌的意图。爸爸在这场战斗中机智、勇敢、迅速、果断,对战斗胜利起了决定性作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战争是残酷的,抗战时期战斗频繁,环境异常艰苦,但是在战斗间隙,部队的文化娱乐生活,也搞的形式多样,热热闹闹。有一次过春节,给爸爸印象很深 。1942年2月15日农历正月初一,爸爸说,他们过了一个有特殊意义而又难忘的春节。当时“老一团”团部住在高家中疃一家地主的大院子里。刚过除夕,天还未亮,政治处李改主任就带头来到他们参谋处(当时不叫司令部),给大家拜年来了,见到每一位同志祝贺问好。由于领导的带头,马上都轰动起来,机关之间、部门之间、上下之间、机关和分队之间都相互祝贺问好,一片团结友爱的气氛,真是感人肺腑。平时个别同志间还有的疙瘩也都全消了。群众性的娱乐活动各式各样,有上百人的高跷秧歌队,干部战士都踊跃参加,当年陈永康、李洪奎同志也是积极爱好者,带头扭起来。同时把当地群众也带动起来了,又增加了“军民团结鱼水情”的欢乐气氛。各营连之间还互相慰问演出,有些京剧爱好者,自动组织起来演唱京剧,团部管理员候玉瑧是很有特长的京剧武打能手。就这样一连四天 ,过了个热热闹闹、形式丰富多彩、难以忘怀的春节。当时部队物资虽然很贫乏,条件很艰苦,但精神确很饱满,士气非常高昂,至今记忆犹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942年1月至1945年8月,爸爸在山东纵队一旅一团任侦察通信参谋兼侦通队长,所以搞侦察是他的常事。1943年7月,一团东进开辟莒(县)沂(水)安(邱)地区,在东进战役开始前,李福泽团长令时任侦通队长的爸爸,带四名侦察员,从马站北侧越过青(州)沂(水)公路敌封锁线,向莒沂安地区实施侦察,查明该地区的敌伪顽情况。因距离太远当晚不能返回,他们就采取长驱直入 ,以两个夜晚深入侦察和调查,白天潜伏观察了解情况。当天夜晚,他们通过封锁线后,即出敌不意深入到抬头、老子、古庙、夏家沟地区进行侦察活动。次日拂晓前隐蔽潜入张家洼(距伪据点不足一公里)一个独立房屋群众的家中,白天隐蔽,黄昏后再次在该地区进行侦察活动,完成侦察任务,于拂晓前再次跨越封锁线回到了沂北根据地。一团根据爸爸侦察的情况,制定了作战方针,开始东进战役。七月上旬,一团从大固山地区出发,采取单刀直入、穿插渗透、长途奔袭、各个击破的方针,有谓之“牛刀子战斗”、“掏心战术”。这是李团长惯用的战法,也是大家形象的说法,以达到消灭敌人的目的。这次东进 ,仅与伪军厉文礼部的战斗,就歼其一部,俘虏五百余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944年9月,八路军鲁中军区部队在山东沂水县葛庄地区伏击日伪军,第1、第2、第4、第12团参加了战斗。此战斗全歼日军草野清大队,毙日军300余人,俘虏31人;毙伪军1300余人,俘367人,缴获山炮1门、迫击炮2门及大批武器弹药。山东军区通电嘉奖葛庄战斗的参战部队,指出“这次战斗,是继1939年115师入鲁东鲁西歼灭鬼子一个大队的第二次胜利,创造了在野战中大量歼敌的范例,也是敌后少有的战例,是近几年山东抗战的一大胜利。显示了部队战斗力的提高,极大地鼓舞了广大军民战胜日本侵略军的信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爸爸在写的山东抗战回忆中,专门写了葛庄歼灭战,实现了李福泽团长的“大炮梦”。我把它摘录下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爸爸先讲了团长政委交代他把缴获的山炮隐藏起来的过程。“葛庄战斗结束后,一团政委王文轩和参加山东军区军事会议回来的团长李福泽,判断敌草野清大队被歼,可能进行报复性的扫荡,因之所获山炮需暂时隐藏,团长政委指示我带侦察班去办理。接受任务后,用缴获的七匹大洋马驮载,利用夜晚秘密开赴沂南县,选择在但山子与南票沟之间汶河的拐弯处,在河流的左侧,特宽的一片干沙滩。我们分四大件涂上厚厚的凡士林,用白布包了若干层,又涂上不少的凡士林,最后又用雨布包好,小心翼翼的分四处埋藏,而后标志好位置,恢复了原貌,我们又乘夜晚秘密的离开了。待情况缓和后,再行检修装配。大家都说这回咱们也有大炮了,团长的梦想实现了。有了炮,对全团广大指战员也是莫大的鼓舞。”</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爸爸接着讲, “群众所以称'团长的大炮梦实现了’,是因从1942年后,敌人欺我没有直瞄火炮,对我根据地进行分割封锁蚕食,到处设立据点、碉堡,我没有更有效的办法对付敌人的堡垒政策,一团为此曾改造了四门迫击炮为平射,但都因我们的土造翻砂炮弹,砂眼太多,还在沂北大诸葛处于试验阶段,就先后都膛炸了,未获成功。从此,团长一心想搞一门不大不小、能分解、驮载、有膛线的钢炮(当时对野榴炮统称钢炮)。团长为了获得一门理想的'钢炮',要我带领侦察员几次反复对青驼寺、葛庄、穆陵关等日军据点进行侦察,但都不理想。葛庄没有炮,只有掷弹筒;青驼寺、穆陵关的敌炮,据调查均系八匹大马加人力推上去的、笨重的野炮,不能分解。就是能攻克缴获,我也难以使用。故想弄一门理想的大炮,对付敌人堡垒政策的愿望未能实现。这次葛庄战斗的胜利,实现这一愿望,所以说是'实现了团长的大炮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爸爸在给梁山阿姨(李福泽夫人)的信中也讲到,“因为跟李团长一起工作、生活、战斗几年,比较了解他的心情和愿望,就是想搞一门能直瞄射击的膛线炮,对付敌人的堡垒政策,他费了很大的心思,”对爸爸也布置了若干次,为此爸爸“做了很多深思,跑了不少的腿,流了不少的汗,许多次的侦察,反复调查研究寻找目标,都是非大即小不理想炮。葛庄战斗,缴获了敌人的山炮,'圆了团长的大炮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爸爸讲,在1944年12月攻克高崖、全歼守敌的战斗中,第一次发挥我大炮的威力。高崖是安邱县境最西边的据点,靠近临朐县境,守敌为安邱县伪保安大队一个中队。据点在村西南角的一个高地上,构有围墙、碉堡、地堡、铁丝网、地雷等等,据高崖村庄二百米左右,周围较开阔。一团于12月14日至15日向高崖敌进攻。葛庄战斗缴获的山炮,经两个多月已经修复完毕,准备参加高崖战斗。这也是一团建军史上具有特殊意义的一件大事。进攻高崖做了两手准备,一手是我广泛使用而且比较熟练的爆破技能;一手是用我们山炮摧毁敌碉堡,配合消灭敌人。进攻当晚10时左右,我即将高崖之敌团团包围,一切准备就绪后,就向敌人进行喊话,要敌缴枪投降,八路军优待俘虏 ,不投降我们就开炮啦。敌人不听劝降,顽固抗拒。接着,我已推进距离只有百米的大炮,从炮筒内已瞄准了敌人的大碉堡。再次喊话敌仍不投降,团长令代理炮兵连长的武鸣亭(团作战参谋)同志,一声令下“放”!炮弹瞬间落在敌碉堡跟前轰隆爆炸,顿时战场一片沉寂。原来是因为没有经验,也不识日文标识,分不出炮弹是毒气弹还是爆破杀伤弹等性能,在最前面的突击连一连和其他连队均是受了毒气危害,不能发起冲击。敌人也可能中了毒没有任何动静。就这样影响了部队的冲击,推迟了进攻时间。然后对敌进行包围监视到次日下午四时,把我炮兵调至高崖汶河南岸,瞄准敌人的大碉堡,我又展开政治攻势,令敌投降,不投降就开炮。敌人将信将疑,仍拒绝投降。武鸣亭同志又下了“放”的口令,瞬间炮弹在敌人碉堡上爆炸,这真把敌人吓破了胆,马上就把白旗挑了出来,无条件的投降了。我仅一发炮弹的威力,就全歼了敌人,结束战斗,给部队以极大的鼓舞。</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高崖战斗后,山炮调军区成立炮兵营,武鸣亭同志随炮调去任营长,以后随部队转战鲁中鲁南地区、胶济路沿线。抗日战争结束后,山炮又参加了解放战争,随军南下,飞渡长江 ,解放上海,为人民屡建战功,被称为“功劳炮”,新中国成立后,在北京军事博物馆披戴上大红花展出,武鸣亭子女曾多次去军博看戴着大红花的“功劳炮”。</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爸爸在回忆录中又讲了1945年3月8日至9日的蒙阴战斗。蒙阴为鲁中中心根据地最后一个大据点,军区决定解放蒙阴,扩大解放区,用三个团兵力围攻蒙阴,一团为攻城部队,九团主要扫清外围据点,十一团为助攻部队。一团在攻克蒙阴城战役前,李团长交待爸爸一个人化装去城内侦察。爸爸写到:“我是从西门进去的,在城内转了两圈,反复进行观察后,从东门出来,主要是查看地形、防御工事设施和日伪军驻地情况,在城内未做口头调查,返回后追忆绘制出蒙阴城及敌情防御要图。”而后,一团在兄弟部队配合下,攻克蒙阴城,全歼守城日伪军(日军一个小队、伪保安大队及伪府500余人),并歼增援日军一个小队,取得了蒙阴城战斗的胜利!受到山东军区罗荣桓、黎玉、肖华首长的嘉奖。由于爸爸机智勇敢灵活以及他超强的记忆力,每次都出色的完成侦察等重要任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985年出版的《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卷》 其中“葛庄伏击战”条目为爸爸撰写。</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八十年代, 中共山东省委和泰安市委党史资料征集研究委员会,编写《中共鲁中区党史大事记》,爸爸参与编审,并提出了修改补充参考意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爸爸在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1945年),同日伪顽军打了无数次仗。其中参加三次讨伐汉奸吴化文,攻打沂水、大平邑、蒙阴、淄博、五井、垛庄、葛庄等诸战斗。爸爸出生入死,不怕牺牲;作战勇猛,机智灵活;工作勤恳,任劳任怨。曾被授予“劳动模范”、“工作模范”称号。为了打败日本侵略者,他把自己的青春献给党,献给八年抗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爸爸虽然离开我们了,但他的音容笑貌永远活在我心中。他一生清正廉洁、坚持原则、不徇私情、忘我工作的精神,以及他所具有的共产党优良品德永远值得我们后代学习!在爸爸诞辰百年之际,先写此文缅怀爸爸,以表女儿对爸爸深深的怀念之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2021年7月26日</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后续:</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美篇发表后,收到不少回音,有的为爸爸点赞,有的夸爸爸的水平和能力,有些部下非常怀念爸爸。有个退休领导讲,1977年他在40军352团5连当连长时,爸爸曾跟他说,抗日战争时期山东老一团五连击毙秦启荣,是爸爸侦察并带着五连去执行的。当时上级明确指示,直接击毙,不要活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说说秦启荣这个人 。他是山东邹县人,黄埔军校六期,深受蒋介石宠信。1929年被派回山东,先后任国民政府山东省党部执行委员,书记长等职。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别动队第五纵队司令。1939年3月制造了震惊全国的“太河惨案”,同年8月又制造了“雪野事件”和“淄河事件”,残暴杀害我山东八路军干部战士和游击队等数百人,血债累累。是当时全国出名的“反共摩擦专家”,经常制造与八路军的摩擦。蒋介石对他大加赞赏,当面表彰。毛主席在延安会见记者时说,秦启荣在山东简直无法无天。1939年4月中共中央指示对秦启荣必须坚决消灭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在前面讲了,1943年7月上旬,李福泽团长令爸爸带4名侦查员到莒(县)沂(水)安(邱)地区实施侦察。爸爸了解到秦启荣部及国民党部分省机关人员住在王家沟、老子地区。因时间关系,对消灭厉文礼部的战斗和击毙秦启荣的经过,我就省略没讲。现把爸爸写的简单说一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七月上旬,一团由团长李福泽、政委王一年(临时帮助工作)率领,从大固山地区东进。七月中旬和莒县顽匪朱心斋一部战斗。一团没有与该敌恋战,而是长驱直入,从高家石岭、官庄、抬头两侧 ,直插秦启荣机关所在地王家沟。7月24日早二时,急进35公里,将王家沟秦启荣机关及一个大队突然包围,展开攻击。敌被我大部歼灭,秦启荣带少数警卫在混乱中狼狈逃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王家沟战斗结束后,一团又继续与厉文礼部战斗。八月上旬,再次发动讨厉战役。这次战役有滨海13团参加(梁兴初带领)。厉部特务团为厉文礼的嫡系,实力最强,也最反动,其团部住在辛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王家沟战斗后,爸爸经过侦察,得知秦启荣逃到辛庄,正准备庆祝他的寿辰。一团再次从东西古庙、老子地区出发,远距离奔袭八十余里,于7日拂晓将辛庄严密包围,随即向敌发起冲击,展开巷战。敌乱成一团,纷纷逃命和投降。我将敌特务团大部歼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激战中,得知秦启荣藏在村中央的一所大院。爸爸带领五连直插大院。发现秦启荣正带20余人向村西溃逃,五连尾追不舍,在谷子地里将秦击毙,为山东人民除了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击毙秦启荣这段前面我没写,因为不想篇幅太长,只是选几段写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021年7月28日</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