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岁月—卫国戍边纪实

萧潇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我出生在军营,生长在军营,自幼就想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解放军战士。若干年后,我真的如愿以偿穿上了绿军装,在解放军这所大学校里度过了十一个春秋。</p><p class="ql-block"> 眨眼之间,四十多年过去了,在部队生活的那段经历,像一首难忘且动听的歌,时不时地出现在我面前,促使我拿起了笔。</p><p class="ql-block"> ——题记</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一首部队广为传唱的歌曲,一首女兵引以自豪的歌曲,也是我最喜欢的歌曲,歌词是:</p><p class="ql-block"> “带着五彩梦从军走天涯,</p><p class="ql-block"> 女儿十七八集合在阳光下。</p><p class="ql-block"> 走进风和雨走过冬和夏,</p><p class="ql-block"> 心有千千结爱在军营洒。</p><p class="ql-block"> 钢铁的营盘里朵朵姐妹花,</p><p class="ql-block"> 一身戎装靓丽我青春年华。”</p><p class="ql-block"> 歌词虽然不长,但字里行间渗透了一代女兵的风采、情操和崇高向往。听着那优美动听的歌声,我的心里热血沸腾,似乎又回到了四十年前那火热的军营。</p> <p class="ql-block">  我出生于一个军人家庭。父亲1947年从冀中平原走出家门,经历了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和中印自卫反击战,参加过无数次战斗,获得过无数枚军功章,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和保卫边疆的伟大斗争中,为祖国的解放事业和边境的安稳,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是一个令人尊敬的老兵。</p> <p class="ql-block">  或许是受父亲职业的影响,或许是从小在军营里长大,或许是血管里就流淌着军人的热血,对于军人这个称呼、这个职业我情有独钟。1977年征兵工作开始后,便毅然选择了子承父业的道路,跟随接兵干部从南疆来到了库尔勒,成为了陆军二七三医院的一名女兵。</p> <p class="ql-block">  新疆库尔勒,地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边缘,也是闻名遐迩的梨乡。每当春暖花开,营区里处处飘洒着浓浓的梨花香;到了秋天,一个个香梨挂在枝头,随风摇来摇去,令人眼花缭乱,垂涎三尺。</p><p class="ql-block"> 这里是香梨的故乡,同时,还是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政府所在地,是南疆通往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的必经之路。城边一条孔雀河,溪水由北向南缓缓流去,给这个城市增添了无尽的色彩。</p> <p class="ql-block">  我和我的战友们抵达库尔勒后,进入军营的第一节课,就是接受为期三个月的新兵训练。①</p><p class="ql-block"> 新兵训练,是一个艰苦的由民变兵的过程,同时,也是每个新兵的必修课。从最基本的着装、礼节礼貌、队列训练开始,到射击、投弹、夜间紧急集合,再到“三大条例”教育、部队优良传统教育。循序渐进,一环紧扣一环。</p><p class="ql-block"> 嘀嗒,嘀嗒,随着清晨军号声的奏响,一天紧张的训练开始了。</p><p class="ql-block"> 训练场上不分性别,男兵女兵一起训练,一起上课,一起走进食堂,一起唱起同一首歌。</p><p class="ql-block"> 队列训练,挺胸、抬头、目视前方,“一、二、一”,一个动作重复几次、几十次。尤其是踢正步,脚离地面多高,手臂怎么摆动,一步踢出去多少公分,一招一式都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p><p class="ql-block"> 射击训练,“卧倒,出枪,三点成一线,……”,胳膊酸了,双膝痛了,还得咬牙继续练。一天下来,就餐时连碗都端不稳了。</p><p class="ql-block"> 还有那烦人的夜间紧急集合。训练了一天的战友们刚刚入睡,突然,一阵急促的集合哨音打破了寂静的夜空,顿时,宿舍内乱作一团,你挤我,我撞她。在慌乱中有的穿反了裤子,有的穿错了鞋子,还有的背包打的松松垮垮。动作慢的新兵,看到别的战友跑出去了,就抱着被子紧跟其后,跑着跑着问题就来了,有的背包散了,有的鞋带开了,洋相百出。一圈回来,要多狼狈就有多狼狈。</p><p class="ql-block"> 回到宿舍,班长命令继续睡觉。一个小时,两个小时,在我们刚刚平静下来进入梦乡之时,嘟、嘟、嘟的哨子声又响了起来,……。一段时间内,吓得我们不敢睡觉,熄灯号响过之后躺在床上装睡,但躺着躺着身不由己地就睡着了,正当我们在梦里跳着笑着采摘桃子的时候,突然,新一轮的哨子又响了起来,真是烦死人了。</p><p class="ql-block"> 虽然训练是一把尺子,但女人毕竟是女人,一天紧张的训练下来,我们这些昔日的花朵,不知暗暗流过多少次眼泪。终于我们用自己的汗水,送走了一个又一个不眠之夜,迎来了一个又一个黎明。赢得了荣誉,赢得了成功,成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真正的一员。</p><p class="ql-block"> 事过四十年后再回头看,那三个月紧张的训练,的确是心灵的重塑,是人格的淬砺,是彻骨的体悟,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p> <p class="ql-block">  叠被子,是部队内务卫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把柔软的棉被锻造成“豆腐块”,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耐心地一个边一个边地拉,一个角一个角地捏,一次不行再来一次,考验的是耐心,是毅力,是必胜的坚强信心。</p><p class="ql-block"> 为了这方“豆腐块”,不知有多少人夜不能寐,多少人掉过数不清的眼泪。女兵比男兵虽然心细,但能够顺利闯关成功,也需要仔细琢磨,反复练习,下一番功夫。</p><p class="ql-block"> 记得新兵一排有一个男兵,因为叠被子被通报批评。那天早操后,新兵都在自己的床前叠被子,突然,一个新兵抱着自己的被子跑到走廊里,把被子扔在地上疯狂跺了起来。班长、排长闻讯后,立即前往制止并对其进行了严厉批评。</p><p class="ql-block"> 事后获知,其根源是那个新兵的被子屡次都叠不出棱角,心烦意乱之中做出的蠢事。这样的事情,在新兵连虽然是极个别现象,但也间接说明了叠“豆腐块”的不易。</p> <p class="ql-block">  新兵训练结束后,我和我的战友们回到了二七三医院。</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二七三医院,是一所二级甲等综合医院,诞生于抗日战争,经历过解放战争,为国家研制两弹一星进疆,参加过中印自卫反击战,在长期的历练中,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打仗医院”、“帐篷医院”的精神。医院担负的主要任务:是为驻疆部队(巴音郭楞地区及周边部队)的疾病防控及治疗、战时战场救护,还根据国家规定与形势发展的需要,积极开展为当地人民群众救死扶伤工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我们到医院后,又参加了医院组织的入门培训。包括</span>人体结构、常见疾病的治疗与防控、医护人员的职责与分工、药理知识、护理知识和战地救护,以及医院的发展历程、担负的主要任务和光荣传统教育等。</p><p class="ql-block"> 开始的时候,拿起那密密麻麻枯燥的教材,听着科室负责人和业务骨干的讲解,像读(听)天书一样,感觉乏味极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老师(老兵)的传帮带,渐渐地对护理工作有了新的认识,开始喜欢上了医院的工作环境,喜欢上了绿色军衣+白大褂的工作。</p> <p class="ql-block">  我怀着满腔热情上岗后,认真钻研医学,虚心向老同志请教,技术水平提高很快,不久便成为了科室的业务骨干,在医院多次组织的大比武中荣获第一名。</p><p class="ql-block"> 1979年一个漆黑的夜晚,我正在门诊部值班。突然,一阵急匆匆的脚步声从远方传来,紧接着几个身穿绿军装的小伙子,抬着一个血淋淋的人闯了进来。</p><p class="ql-block"> “医生,医生,快来帮忙!我们这个战士在施工中负伤了。”我看到后立即联系值班医生,不巧值班的是个内科医生,不熟悉外伤处理。怎么办?时钟指针指向了深夜24点,联系外科医生需要时间,看着伤员痛苦的样子,于是,我果断取来手术器械和消毒液,麻利地对伤员的伤口进行了清洗、消毒、止血、缝合,一会儿功夫就处理好了。护送伤员的战士连声说:“谢谢!谢谢。”一周后,连队带伤员来医院复查,伤口愈合的很好。</p><p class="ql-block"> 事后,我果断处理突发事件的消息不径而飞,受到了医院领导的嘉奖并被院党委破格提拔为干部。</p><p class="ql-block">  二七三医院原在南疆驻防,后来根据工作需要整体搬迁到了库尔勒。库尔勒的环境和条件虽然较好,但部队初来乍到,没有现成的营房,没有基本的医疗条件,我们在医院领导的带领下,发扬我军艰苦奋斗的精神,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一边建设营房,一边为部队展开服务。尤其在铁五师、铁六师修建南疆铁路的伟大事业中 ,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救死扶伤工作,受到了一线部队的欢迎,我们也被部队官兵称之为军中绿花。 </p><p class="ql-block"> 军队医院是医院,但又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医院,它担负着战争期间部队作战救护的艰巨任务。为提高部队医院的野外救护水平与能力,中国人民解放军二七三医院多次组织艰苦环境下的救护训练。 </p><p class="ql-block"> 1979年的一个夜晚,医院按照上级指示进入预订作战位置。时针在滴答滴答一分一秒过去,突然,三发信号弹腾空而起,远方传来了密集的枪炮声,哒、哒、哒哒!又过了半个多小时,一批“伤员”被抬进了野战医院救护所。 </p><p class="ql-block"> “张强、李莉、苏菲②!” “到!”这一个到字,像一道闪电划破寂静的夜空,显得那样响亮,那样坚定,那样从容。 </p><p class="ql-block"> 紧接着指挥员: “立即对伤员进行救护”!的命令下达。我们迅速进入工作岗位,剪开“伤员”衣服,对伤口进行清洗、止血、手术。医生护士的脚步声、低频的专业用语交流声和手术器械的撞击声,瞬间充满了整个救护所。 </p><p class="ql-block"> 恰在此时,突然啪的一声停电了,“伤员”急需要输血,怎么办?(演习预设科目)。说时迟那时快,随着嚓的一声火柴光亮起,我麻利地将针头扎进了“伤员”的血管,用时仅有几秒钟。 </p><p class="ql-block"> 站在身后观看的演习督导员,脸上露出了微微的笑容。 </p><p class="ql-block"> 然而,这真功夫的练就却并非一日之功。曾记得我和我的战友们,为了掌握过硬的战场救护本领,相互之间在娇嫩的胳膊上扎针,一次不行两次,胳膊都扎成了筛子。为此,战友们不知流过多少次眼泪,痛的多少次难眠,终于修的正果。</p> <p class="ql-block">  这里曾经是军中姐妹的闺房—女兵宿舍。</p><p class="ql-block"> 女兵宿舍是一个神秘的地方,也是女兵们的天堂。每天下班以后,我们就三三两两地回到“家”里,尽情享受属于自己的空间。说说笑笑,打打闹闹,照照镜子,臭美臭美。看看左右没有人的时候 ,还放开喉咙唱上一嗓子。</p><p class="ql-block"> 有人说:有女人的地方,天空是蓝的,空气是甜的,就连路边的小草也是与众不同的,尤其是女兵扎墩的地方更是如此。</p><p class="ql-block"> 医院食堂本来就办的不错,可我们这些馋猫还是想锦上添花,于是就买来煤油炉子开起了小灶。自己做醪糟汤,再加上从食堂买来的蓬松油条,那才叫一个美。</p> <p class="ql-block">  我在内科工作时间比较长,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工作经验,与战友们建立了深厚的友情。</p><p class="ql-block"> 回想起在内科工作的日子,一件件、一桩桩往事又浮现在眼前。每天清晨,清脆的军号声响过之后,我们便迅速起床、洗漱,准时到达工作岗位。8点半~10点,医生查房后,护士根据医嘱分别给患者查体温、量血压,分发药品、静脉滴注,遇到病重的患者或难缠的患者还要耐着性子去做思想工作。</p><p class="ql-block"> 在我的记忆中,印象最为深刻的是那难熬的夜间值班,进入零点以后,走廊里静悄悄的,除了明亮的灯光和从病房里传出来的呼噜声外,好像进入了另外一个世界,一个没有了生机与活力的世界。</p><p class="ql-block"> 我静静地坐在护士站的凳子上,一小时、两小时……枯燥地观察着病房的情况,专心致志地写好值班日志。最令人苦恼的是瞌睡虫的袭击,每当进入后半夜困的就睁不开眼睛了,但再困也要坚持,再累也得克服。喝一点热水,用凉水擦擦脸,打开窗户望一望满天的星斗或者在走廊里走动走动。</p><p class="ql-block">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与我的战友们,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与氛围中过了一天又一天。苦是苦了一些,单调也确实单调,但我们在科室领导的率领下,苦中取乐,险中求胜,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从而赢得了患者与院领导的称赞与好评。我们还满怀热情地参加医院组织的业务讲座、技能培训与技术比武,开展一些文化娱乐活动。</p><p class="ql-block"> 人们常说:部队是一所培养人的学校,一个催人奋进的熔炉,一个有人情味的大家庭,的确是这样。</p><p class="ql-block"> 瞧!照片上内科的医护工作者,个个都是那样可亲可敬。他们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汇集到这里,把自己有限的青春献给了军队,献给了祖国的边防事业,他(她)们是新时期最可爱的人。</p> <p class="ql-block">  1984年春天,军区分配给二七三医院五名军医学校考生名额。</p><p class="ql-block"> 我经过认真准备,一举金榜题名,于是,含着眼泪把不满2周岁的女儿送回了千里之外的奶奶家,毅然决然地走进了军医学校。</p><p class="ql-block"> 军医学校,是军区培养一代军医、护士的专业学校,开设了基础医学、临床学、解剖学、药理学、战地救护等课程。每天学员们迎着朝阳走进教室,静心地听取老师讲课,认真做好课堂笔记。夕阳西下返回宿舍,有时熄灯号响过多时了,学员们还在悄悄自习。</p><p class="ql-block"> 记得开学的第一课是人体结构学。老师站在讲台上说:“欢迎战友们来军医学校学习。今天由我来给大家上第一课。人体有206块骨头、8大系统、36个重要器官、23万个细胞,除了头发不会病变外,其他都有病变的可能。同学们,请拿起桌子上摆放的标本,先熟悉体验一下。”这就算是开课了,这个开学仪式真有点特别。</p><p class="ql-block"> 课堂授课之后,为增强学员的直观感受,我们跟随老师到了标本室。起初,看到那瘆人的人体骨骼,浸泡在液体中的人体脏器,心里就直发毛,一股酸水只想往外吐,毕竟我们都是一些年轻且没有上过战场的女性。</p><p class="ql-block"> 药理学也很让人闹心,每种药的药性、配伍、药量,都要了如指掌,烂记于心。<span style="font-size:18px;">战场救护,除了课堂理论学习外,还要进行野外模拟演练,伤口包扎、止血、人工呼吸、组织人员后送伤员等,一天下来累的腰酸腿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两年的医学专业学习,自己在思想上得到了提高,在医学理论上有了一个大的飞跃,在情感上有了一个融合,学校毕业后又返回原部队工作。</p><p class="ql-block"> 图为我和军医学校的同学,在学生宿舍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  从军医学校毕业后,我回到医院先后在门诊部、五官科、外科、传染科等科室实习。</p><p class="ql-block"> 在五官科实习时,我与五官科的医护人员合作的很好。看到珍藏照片(上图)上的科主任、医生护士,就好像又回到了他们中间。</p><p class="ql-block"> 五官科,是二七三医院的一个重要科室,在漫长的岁月里为无数患者解除了痛苦,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优秀医学专家。若干年以后,他(她)们中的一些人,有的晋升为了医院的领导干部,有的转业地方成了地方医院的业务骨干,救死扶伤的好手。</p> <p class="ql-block">  1980年,我与我的同龄人一样,开始涉足爱的河流。经过一个时期与男友的密切接触,两人情投意合,爱意满满,于是,便与男友在孔雀河河畔留下美好瞬间。</p> <p class="ql-block">  1981年我与男友走进了婚姻的殿堂。上世纪七十年代,部队干部举行婚礼形成了一个模式,即:买几斤水果糖、几条香烟,挑选一个周末热闹热闹就算完事。</p><p class="ql-block"> 我们结婚也是如此。</p><p class="ql-block"> 婚礼那天,军分区政委、司令员来了;陆军医院政委、院长来了。还有我们双方的战友、同事,热热闹闹、高高兴兴,不到两个小时一个新的家庭就诞生了。</p> <p class="ql-block">  1987年,我和爱人在完成了祖国赋予的戍边任务后,乘坐69次乌鲁木齐~北京特快列车,告别了绿色的军营,转业回山西省太原市,自此开始了新的工作。</p> <p class="ql-block"> 后 记</p><p class="ql-block">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1977年我从南疆参军入伍,到1987年离开熟悉的军营,在解放军这所大学校里度过了十一个春秋。十一年,在历史的长河中虽为短暂的一瞬间,但对于一个曾经的军人,一个热爱自己专业的人来说,却是一种情结,一种永远也忘不了的过去。</p><p class="ql-block"> 有人说:“当了一回兵,就像土烧成了陶,永远不会回到那土的状态。既便后来破成了碎片,但永远区别于土,每一个颗粒依然坚硬,依然散发着特殊的光彩!而土,就算是捏成了形,涂上了炫丽的色彩,一旦受压,又回归松散,其间的差距,就是一场火的历炼”。此话讲的精彩,事实就是如此。</p> <p class="ql-block">  伴随了几代军人的六五式军服。这款军服看似普通,但却是装备部队时间最长,在军内外影响最大,人们最为喜欢的军服。</p> <p class="ql-block">  八五式军服,也是我最为喜爱的一款军服。退役后,我一直珍藏在柜子里,是一种念想,一种荣光,一种忘不了的过去。 </p><p class="ql-block"> 有文章说:芳华虽已远去,但那个时代赋予我们的经历和情感,将不朽于我们的生命,不朽于整个时代。难忘的岁月,不朽的年华。</p> <p class="ql-block">诠释与说明</p><p class="ql-block"> ①在新疆巴音郭楞军分区教导队接受新兵培训。</p><p class="ql-block"> ②苏菲系网名。</p><p class="ql-block"> ②个别照片源自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