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亲访祖(一)

暖寄归人

<p class="ql-block">  小时候,每逢过节,半夜奶奶都要起床,到外面去烧纸伞和纸钱,还会弄八个菜四碗饭供,另外设一小凳子,放一盘菜一碗饭。我不能明白是何道理。等我稍微懂事奶奶就去世了,所以一直没弄清楚是怎么回事。有一年过年时在大爷爷家吃年夜饭,大爷爷留宿,晚上发现他老人家也做跟我奶奶同样的事情,供饭烧纸时都哭得很伤心。我忍不住问是何故,大爷爷才告诉我,大桌上的饭菜是给宋氏祖太母子四人吃的,她们逃出去时是大雨夜,这四把伞是烧去给他们挡风遮雨的。那小凳上的菜饭是给小斯吃的,他一路服侍宋氏祖太很辛苦。后来老人们见我心细,做事认真,又有责任心,觉得修谱有望,选我为谱书传承人,将祖宗之事告诉我,让我多读书识字,将来把谱写好,到老家认祖归宗,找回失散的亲人。</p><p class="ql-block"> 一晃十多年过去了,寻找亲人的事却还一点眉目都没有。简益的门槛是迈不进去的,只能从总云祖支房作为突破口,去寻找哪些飘落在外的先人足迹。根据口述资料,二零零六年我踏上了沙营方向的漫长寻根访亲路。</p><p class="ql-block"> 二零零六年正月初八(2月5号)上午八点,从关岭上了去岗乌的车,经过一个小时车程后到达沙营镇。询问老乡,找到了法那村,这里罗姓人多,问了好几家人,都对自己祖上的事知之甚少,有的说祖宗是南征北调时过来的,有的说自己祖上同暹罗是一家,有的说自己一世祖叫阿三。这些跟口述资料都不相符。后来想起大姐(认我们做娘家的颂姐)说过,祖上是从顶云司搬去沙营的,现住果支。我便从法那到果支,得知他们祖上叫永三,跟口述资料相符,只可惜他们谱书在文革时被毁,能记住的东西太少。果支还有位老人叫罗星武,他说祖上的确叫永三,听老辈人传说是从一处叫简益的地方迁到顶云司的,他们二世祖有五人,有仁、有贵、有亮、有功、有英。他祖上属有功支系,有功生二子正宗正国,其它的就不知道了,而且现在族人都认为自己祖宗是南征来的,是将军后裔。除了南征来的外,其余信息与我支口述完全相符,而且我支有他们祖宗较为完整的信息。后来几年,我与果支支系走得较亲,我们两支认了宗【我于公元二零一八年把他们支系祖宗生辰等信息写成八字本送给了他们长房】。</p><p class="ql-block"> 顶云罗姓人也非常多,但不要说远古了,就连自己祖宗任顶云司土司时的资料都没有保留下来,要想核实口述资料上的内容,恐怕也是不能够了,这条路也算是断了。</p><p class="ql-block"> 真的是远古路难寻,据口述称汉武帝时期,亚祖住漏江县舒祖住谈指县。有注: 漏江在豚水之西(豚水是北盘江),居毋单与西随之间,又说: 漏江之地,南有纳卫(纳卫即安南,今晴隆),汉漏江县地,介于拉所(拉所即南笼,今安龙)、纳迈(今普安)之间,含乐民(今兴仁)纳卫纳迈三地,而谈指东是豚水(豚水东是王母),西接漏江县拉所(今安龙),北邻漏江县珉谷(今贞丰)。也就是说,亚祖当时居住在兴仁一带,舒祖居住在册亨一带。</p><p class="ql-block"> 公元农历二零零六年四月初四日(5月1号),根据口述资料到兴仁查访。来到兴仁市巴玲镇,找到两处大硝洞,一处是兴仁民建乡战马田村大硝洞,一处是大山乡大硝洞。民建乡的硝洞据当地人说有古人在洞里刮过硝练过硝,口述所说的硝洞应该就是这里,只可惜在山上没找到亚祖的坟墓。亚祖之妻周氏葬铜鼓山,漏江地铜鼓山也有两处,一处位于兴仁百德镇围豹村,一处位于普安县青山镇营盘村陈家龙滩四五百米处。据口述资料说,漏江在北盘江西面,位于普安县青山镇营盘村陈家龙滩四五百米处的铜鼓山地里位置才符合。到该地后才知道,铜鼓山早被挖掘,说是汉朝铸造铜器的遗址。</p><p class="ql-block"> 这次寻根问祖找到有谱书记录的地名,但年代久远,没有找到祖坟,很是遗憾!</p><p class="ql-block"> 零七年过完正月十五,十六【戊戌】日我便开始踏上核实谱书信息的道路,在广西合浦武鸣呆了二十多天时间,核实到谱书上记录的很多地名,但可惜的是祖宗埋骨之地不是被考古了就是找不到坟了!二月十三甲子日离开合浦往汨罗,二十二日【癸酉】去枝江,三月初四【甲申】往宜城,十五【乙未】往正宁,二十一【辛丑】往遵义,三十【庚戌】日往七星关,四月初四【甲寅】往沾益,初七【丁巳】往兴仁册亨。二零一四年夏五月又重新按原路线走一次,信息核实基本完成。</p><p class="ql-block"> 次年元月份开始继续研究布依族古语言以及布依族古文化,一边研究一边翻译谱书。八月至一六年四月间,由于身体原因暂停修谱工作八月有余,前后做了两次手术,死里逃生后,又开始忙碌于修谱之事。一直到二零一七年,父亲生了一场大病,吩咐我找一找应吉公后裔国鹏公支系,由于简益不认我们,所以根本无法了解到相关信息,所以对寻找国鹏公支系这事,我是一点眉目都没有的!一直到一八年腊月,都还没有一丁点头绪!听朋友说现在网上有很多姓氏都有自己的网站,或许可以通过网站找到有用信息也未可知。我于是开始在网上查找有关罗氏的网站,但还是没有找到有用的东西。腊月十九【2019年元月24日】那天,偷闲片刻,于是上网游览,突然翻到一篇《寻遵义正安州罗登第后裔》的文章,作者说其祖罗登第于清朝康熙年间创业于遵义正安州三江里江二甲小地名母猪坝,后裔中有一支于清朝嘉庆年间迁至今安顺镇宁县江龙镇居住,江龙可是应吉公后来居住的地方啊,说不定能从这人的谱书里找到有关我族人的一些信息,我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冒昧加了作者的QQ,后来他同意了,于是开始围绕江龙的话题聊天,可能我们都是出于对祖宗的敬仰吧,聊得还算愉快,这位仁兄叫晓俊,家住清镇条子场黄金坡。后来有次聊天时,我把国鹏公支系外迁人宋氏以及子道林名字告诉了他,他说他外迁的祖宗也是宋氏,宋氏的儿子名字也叫道林,后来经过核实,确定无误后,我才把详细的信息都给了这位族兄。</p><p class="ql-block"> 六月十三,伯高祖母宋氏携子外迁的日子,这是个触动心弦的日子,让我悲感、牵挂了二十多年!祖宗保佑,总算是找到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