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细讲楼观台

大风

<p class="ql-block">楼观台位于秦岭山脉的终南山北麓周至段中部,包括山前黄土台原和浅山区。山依秦岭,水连田峪,是山千峰耸翠,高低错落犹如重楼台阶式相叠;是水一脉入海,跌宕有致恰似苍龙蜿蜒着前行。山巅数石相磊,古称石楼山。山前小梁成岗有起有伏,属于黄土台塬的丘陵区,一片茂林修竹中隐藏着中国最古老的道观“说经台”。包含建在海拔800米的山岗上的老子祠与山下的宗圣宫,这里合称楼观台。远看楼观台恰如一只昂首朝阳的凤凰,背后几道山梁正是曲线优美的凤尾,站在台顶庙前,直面如棋如画的秦川渭水,正如宋代苏轼游此吟的名句:“此台一览秦川小,不须传经意已空”。</p> <p class="ql-block">郁金香</p> <p class="ql-block">静心亭</p> <p class="ql-block">冷杉</p> <p class="ql-block">日出</p> <p class="ql-block">羚牛</p> <p class="ql-block">石林</p> <p class="ql-block">宗圣宫与说经台现由中国道文化区相连,已经建成国家4A级景区,区外围就是以百竹园为代表的楼观台国家森林公园。从说经台道院南门而出,一路石阶可以把你送一个叫炼丹炉的地方,这一段小路,千年来,走过一代代楼观修道之人,也走过王孙贵族,文人骚客,路东侧的显灵山山头上,耸立着道祖老子铜像;路西的密林中,新建了一座以野生动物抢救中心为班底的秦岭四宝科学公园。炼丹炉所在的炼丹峰海拨950米,炉旁的青砖小古庙中依例祭祀着老子石像。南望秦岭,沟壑纵横,“碧嶂插遥天”;北瞰秦川,经纬阡陌,“五陵守北塬”。</p> <p class="ql-block">农博园大门</p> <p class="ql-block">教育基地</p> <p class="ql-block">花门</p> <p class="ql-block">帐篷节</p> <p class="ql-block">帐篷</p> <p class="ql-block">炼丹炉所在的炼丹峰海拨950米,炉旁的青砖小古庙中依例祭祀着老子石像。南望秦岭,沟壑纵横,“碧嶂插遥天”;北瞰秦川,经纬阡陌,“五陵守北塬”。要说楼观台就应该从东行3公里的秦岭国家植物园说起,秦岭国家植物园是由陕西省人民政府、国家林业局、中国科学院和西安市人民政府联合共建的综合性大型植物园,是国内目前面积最大、地理位置最独特、生态价值最高,原始山林保护最好的植物园,也是全国唯一冠以“国家”二字的植物园。园区位于秦岭中段的周至县境内,距离西安市70公里。规划面积639平方公里,最高处光头山海拨2996米,有高山、中山、低山、丘陵和平原五个地貌单元,相对高差最大2417米,气候垂直变化明显,自然资源丰富。园区内地貌单元多样,气候垂直变化明显,生物多样性极其丰富,有植物1641种,动物154种,昆虫2000余种。园区峡谷、瀑布、古栈道、石海等自然和人文景观保存完好,草甸、冷杉、杜鹃、白桦等植物带垂直分布明显。核心保护区域分布大片原始森林,完整的森林生态系统和第四纪冰川地貌遗迹景观交相辉映。</p> <p class="ql-block">文化墙</p> <p class="ql-block">村貌</p> <p class="ql-block">新村</p> <p class="ql-block">新村</p> <p class="ql-block">炊烟</p> <p class="ql-block">沿景区道路进入田峪,谷道缓高南行,三季野花交映,一路奇树遮天;河水奔泻,时而成瀑,鸣声震天,时而静卧石边,任天上白云,倒映水中,如诗台画。相传田峪有“四坪三岔两口子,三道峡谷二顶子”,从魏晋古迹十老洞,前行三公里就是第一坪栗子坪,栗子坪一侧山顶就是“九焰山”,继续前行就进入金林峡,陡壁对立,夹岸险滩,急水击石,泻玉而行。峡区不足一里,步步景色各异。继续前行过铁炉岔,跨河进入兴凤峡,山青水秀涛声紧,苔深石怪鸟语新。路边一棵古楷木,有数百年历史。</p> <p class="ql-block">戏楼</p> <p class="ql-block">财神庙</p> <p class="ql-block">问道阁</p> <p class="ql-block">再行就进入田峪第二坪金牛坪,金牛坪也叫三河,是上游三条大支流交汇的地方,首先西行是野牛河,沟道狭仄,有"十里飞瀑"之誉。一路上石门流瀑相间,古木枯根常逢。沿主沟到达金牛坪时,这里已成为秦岭国家植物园最大停车区,再走就只有步道了,景区没有开发前,从这里继续前行要翻越一道俗称“骆驼脖子”山梁丫口才能进入东河,沿东河向东行山路约15公里,可以登上登上海拔2720米的秦岭又一主峰首阳山。首阳山在田峪东河、耿峪、甘峪三沟的最深处,一片草甸簇拥着五彩石下的九头山庙,夏日,绿草成荫,风行浪卷,野花如星,点缀其间。在铁板庙、太白庙和万仙庙,有明万历年间铸造的铁铜器及雕刻的石碑、石雕等。山顶的一片杜鹃林,在五月初准时盛开。田峪主沟是西河,名曰西河,其实是南行进入秦岭梁的干道,这里先要进入的就是四十里峡,这里是原川陕古道之一,偶而可见古栈道凿孔遗迹。前行有一叫“五一二堰塞湖”的景点,水面清明,水天一色,谁会想到这竟是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副产品。继续前行峡谷夹道,绝壁入云。一处处古摩崖石刻、一处古石拱桥仿佛记叙着苍桑的过往。一路上峡愈窄,崖愈险,头顶一线青天,面对一堵石墙,水流转弯处,有一窑洞形石洼,人称石门子,路傍青流,岩生古树。四十里峡被游人誉为似三峡,非三峡,胜过三峡</p> <p class="ql-block">老子铜像</p> <p class="ql-block">老子祠,说经台</p> <p class="ql-block">熊猫剧场</p> <p class="ql-block">中国楼观台道文化展示区,楼观台得名于公元前5世纪的东周王朝。相传周大夫函谷关令尹喜在此结草为楼,夜观天象,见紫气东来,知道将有真人经过。尹喜在函谷关迎到老子后,老子写下《道德经》五千言,后来老子西游,被尹喜迎至草楼。并在楼南高岗筑台授经,留下说经台这一名称。尔后老子羽化升仙,藏于西楼观之大陵山。楼观台的名胜古迹,现存有百竹园、说经台、上善池、炼丹炉、吕祖洞、仰天池、栖真亭、化女泉、古塔、老子墓及宗圣宫、会灵观、玉真观、玉华观等。古人云:“关中河山百二,以终南为最胜;终南千峰耸翠,以楼观为最名”,真实地反映了楼观台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众多的人文景观价值。楼观台素有“天下第一福地”、“仙都”“洞天之冠”等的美誉,是公认的“道林张本”之地。</p> <p class="ql-block">八仙过海</p> <p class="ql-block">财神文化区</p> <p class="ql-block">八卦汤</p> <p class="ql-block">太极池</p> <p class="ql-block">仙都门</p> <p class="ql-block">陕西楼观台国家森林公园,位于秦岭西部北麓陕西省周至县境内。东距古城西安70公里,有陇海铁路、西宝高速公路、108国道、西汉高速公路、关中环线公路等相接。园内森林繁茂,山清水秀,环境优美,文物古迹众多,生物资源丰富,地热温泉富集,民俗风情浓郁,构成了闻名遐迩“古、秀、幽、奇”的风景特色。为北方最大的竹类品种园、国家林业部建立的竹类种质资源库。</p> <p class="ql-block">道观大门</p> <p class="ql-block">老子祠</p> <p class="ql-block">老子铜像</p> <p class="ql-block">牌坊</p> <p class="ql-block">化女泉景区,位于说经台以西1000米处。整个景区占地面积104亩,由西安曲江文化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总投资1.2亿元。传说,老子有一天拄着拐杖来到这里,把拐杖插在地上,用吉祥草化作一个美女,借以考验弟子徐甲学道是否心诚,而后拔出拐杖,成为一眼汪泉。因此得名化女泉。徐甲是有名的“白骨道人”,也就是老子用白骨点化而成的徒弟,不知道西游记里有白骨夫人是不是借鉴了这个传说。景区设计延续化女泉传说故事,从被忽视的吉祥草女子的脚角度去体会,欲营造出美女试静心的情境氛围。一座座建筑,含蓄,一处处景观,温馨、浪漫,无处不让人流连忘返。</p> <p class="ql-block">上善若水</p> <p class="ql-block">品泉阁</p> <p class="ql-block">吉祥草</p> <p class="ql-block">太湖石</p> <p class="ql-block">大秦寺塔</p> <p class="ql-block">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p> <p class="ql-block">修塔纪念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