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彦垚的美篇

王彦垚

我家的革命故事 <p class="ql-block">  我们是棋坪镇幽居村的普通一家人,兄弟姐妹七个。家中大厅正面墙上,端端正正挂着1952年5月22日江西省人民政府颁发的烈士家属证明书,小时候的我们常常会问:这是什么?父亲便会给我们讲起太爷爷、爷爷和自己的故事。 </p><p class="ql-block"> 太爷爷王镜明(1867~1929)名怀奎,号式谷,铜鼓幽居人。原为前清秀才,为人好善恶恶,乐于助人,且思想进步。他深谋远虑,用知识唤醒民众,多方筹措,创办了养正堂学校,任校长。1926年,年过花甲的王镜明积极宣传农民运动,呼吁成立农会,在他的号召和动员或组织下,幽居农民协会宣告成立。1927年冬,王镜明历尽艰辛,在铜鼓与平江接壤的里半天找到中共党组织,加入中国共产党。接着,受命回到铜鼓幽居,秘密发展党组织。1928年,彭德怀领导的红五军挺进铜鼓时,他领导革命群众,迅速建立起双坑、幽居、苦竹垅等8个乡的苏维埃政权,1929年,相继发展为3个区的苏维埃政权。先后担任县苏维埃筹备委员会主任、县游击大队队长、中共铜鼓县委巡视员等职。1929年10月31日,中共铜鼓县委在梁塅大米坑召开全县区联会议,时任县委委员、巡视员的王镜明出席了会议。11月3日,因敌偷袭,不幸被捕,身遭酷刑仍不改初衷,最终慷慨就义,时年62岁。 </p><p class="ql-block"> 王镜明对革命忠贞不渝,几乎动员全家投身革命。他生有4子,除长子庭熙早年病故外,其余3个儿子均先后走上了革命道路,成为优秀共产党员。</p> <h3>  二子王庭烈(1897~1930),又名王仲才(我亲爷爷),江西南昌第一师范毕业,他不仅一贯思想进步,而且刚强正直,嫉恶如仇,经弟弟王庭燕介绍参加革命,与父亲王镜明、弟弟王季民成为铜鼓革命的主要领导人,在幽居地区领导展开了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1927年与弟弟王庭燕被捕入狱,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仍旧严守党的机密,牢记父亲的教诲。敌人见从他口中捞不到什么东西,又不肯“悔过自新”,便于1930年7月的一天晚上,使用电刑暗中将他同狱中战友全部杀害,然后用麻袋装着投入赣江,时年33岁。<br><br></h3> <h3>  三子王庭燕(1900~1930),1925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武昌大学毕业后,由党组织派往南昌,以省立第三图书馆主任职务为掩护,从事革命活动。在南昌工作时与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杰出的农民运动领袖方志敏结为异姓兄弟,并与他坚持党的地下斗争,团结推动国共合作统一战线工作。1927年5月,铜鼓反动派截获了他给中共铜鼓党组织的书信,王庭燕不幸被捕。在狱中他组建了狱中支部,发展了袁德生等人为中共党员。组织宣传队到各监狱去宣传,说:“我们革命,是为广大人民谋利益,不是为了升官发财;我们牺牲了,还有杀不尽的后来人,最后胜利一定属于我们!”1930年秋,张辉瓒在南昌“洗狱”,王庭燕与当时35名革命战士一并遇害,年仅30岁。</h3> <h3>  四子王季民(又名王庭照,我父亲过继给他做儿子),九江江西省立第六师范学校毕业,在大革命时期参加幽居地方的农会组织,与地主豪绅展开斗争。1927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开展武装斗争,并先后担任县苏维埃筹备委员会主任、县游击大队队长、中共铜鼓县委书记等职。1928年彭德怀在幽居发展革命时,与他同吃同住,两人一起工作;对他特别器重,还将自己心爱的马䯃赠送给了王季民,并说:“好马配好鞍。”</h3> <p class="ql-block">  彭德怀离开后,他更加感到身上的重任,全身心投入革命之中。1930年,王季民任湘鄂赣边区赤色第三大队政委。游击大队在他的领导下,很快发展壮大,一次又一次地回击了国民党对苏区的打击。9月,游击大队离开幽居到修水马云峰打游击去了,驻地只留下王季明(当时正在生病)、少共书记和一个互济会同志三人。9日凌晨,天刚蒙蒙亮,棋坪靖卫队主任游扬率团来袭击,王季明转移藏匿文件后隐蔽在河边草丛中被敌人发现,他与幽居少共书记王振以及另一位互济会的同志奋起抵抗,因寡不敌众,均在战斗中壮烈牺牲,当时王季民年仅27岁。 </p><p class="ql-block"> 著名政治活动家、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何香凝女士曾有慷慨豪言:“苟利于国,则吾举家以殉,亦所不惜。”我的祖辈们就是这样一个为了崇高的革命理想举家以殉,这种难能可贵的忠诚和甘于奉献的革命精神一脉相承。每当看到那块“永垂不朽”光荣牌匾我们兄妹就会充满深切的怀念和无限的骄傲,朋友们听了这些故事以后也不禁赞叹满门英烈。 </p><p class="ql-block"> 王镜明、王庭烈、王庭燕、王季民父子四人为革命先后牺牲。他们虽然离开我们近百年,但他们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代代传承。</p> <p class="ql-block">  父亲王镇群(1927~2003),优秀共产党员,1949年9月参加工作,195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幽居乡第一任乡长、铜鼓审干局(现组织部)任副局长、铜鼓垦殖局(现林业局)任局长、铜鼓县委办任主任。1965年冬,江西省老干会议在南昌召开,方志纯省长指名王镇群参加了此次会议。1966年干部地方化,父亲背着我母亲第一个报名,就这样为了家乡经济建设毅然调到了幽居供销社任主任,母亲也辞去铜鼓饭店的工作当起了地地道道的农民。父亲作为唯一的英烈后代,他从没有为英烈长辈丢脸。一辈子对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不计个人得失。对单位职工像自家亲人,他们没时间弄饭或我家有好吃的父亲都会把他们叫来吃饭,我们姊妹几个常常被父亲打发送菜给单位职工。 </p><p class="ql-block"> 淳朴的父亲,经常教育我们要好好学习,做个对国家有用的人。他还经常举行家庭会议,教育和引导我们,告诫我们绝不能去干坏事,要做诚实善良的人,不能给祖辈们丢脸。还会手拿顶针给我们讲彭德怀到我们家住时的点点滴滴:“此顶针是彭德怀缝补衣服时常用的,离开时送给自己作为纪念。”还说彭德怀与我奶奶通信时,经常会关心和鼓励他。我清楚地记得父亲讲述这些时一贯严肃的表情却有着无限的深情。从小到大父亲从没动手打过姊妹几个,但父亲的身上就像有一层光辉,让我们敬畏。 </p><p class="ql-block"> 我们兄弟姊妹七人没有一个是靠烈士家属照顾而得的工作,哪怕是2000年,家里六个下岗,我父亲也从没向有关单位提过要求。虽然他有江西省政府颁发的烈士家属证明书“王镇群同志应由当地人民政府按照优抚条例给予照顾”,但自始至终从没向县政府或民政局要过照顾(记得几年前我妹拿着此证书问过民政局领导,说:你爸爸拿着这个来要照顾你们的话,民政局肯定会照顾的)。哪怕原单位供销社发不出自己几百元退休工资时,他也没找过有关单位的麻烦。</p> <p class="ql-block">  父亲还有另一无私的举动,爷爷为了革命英勇献身,县政府奖励了父亲100元的抚恤金券,但父亲一直都未领取此抚恤金。他认为:国家现在也困难,自己有工作,那100元是他父亲用命而得,他相信自己的父亲为了自己的信仰为了国家而革命的,并不是为了自己的小家。哪怕当时家里没钱买米,他也没去领取那100元。所以那张100元的券一直夹放在家中“烈士家属证明书”的后面,现在成了一纸纪念品。 </p><p class="ql-block"> 祖辈赤胆忠心,父辈大公无私。他们的英勇和伟大精神成为家风,世代相传。最后就用太公王镜明一首激情洋溢的诗句来结束吧!(1928年9月17日彭德怀、滕代远召集李宗白、王首道、张迈等平(江)、浏(阳)、修(水)、铜(鼓)四县县委负责人和红五军党委在我们家里举行联席会议。会后太爷爷心中无限感慨,就写下了此诗句。) </p><p class="ql-block"> 普天共起革命,</p><p class="ql-block"> 大地同奏凯歌。</p><p class="ql-block"> 民族一律平等,</p><p class="ql-block"> 从此永息干戈。 </p><p class="ql-block"> 王彦垚 </p><p class="ql-block"> 2021.7.20</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