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项目式学习,且学且思且成长——杨芙蓉名师工作室暑期线上研讨活动纪实

杨芙蓉名师工作室

<p class="ql-block">  放假不断电,暑期充电忙。为充分发挥名师工作室引领示范作用,促进工作室成员专业发展,2021年7月19日晚9:30,工作室全体成员齐聚线上,开展了题为“数学项目式学习”的教研活动!</p> 一、教研主题展示 <p class="ql-block">  缘有目标,故有高效。为提高教研实效性,在线上会议开始之前,杨老师便结合实际,精选研讨主题:</p><p class="ql-block">1、项目式学习案例集的书名如何确定?</p><p class="ql-block">2、你怎么认识项目式学习</p><p class="ql-block">3、你能举出数学中应用项目式学习的实例吗?</p><p class="ql-block">4、关于课题研究和成书出版你有哪些建议和意见?</p><p class="ql-block"> 杨老师的问题高屋建瓴,为整个研讨厘清了思路,指明了方向。</p> 二、线上分享交流 <p class="ql-block">  学习涨新知,分享促思考!线上研讨活动正式开始后,工作室就以上教研主题畅所欲言,各抒已见。</p><p class="ql-block"> 曾宪老师认为:项目式学习培养学生的小组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和批判思维,其目的是使学生学会解决问题,形成决策能力。对于书籍的整理出版,曾老师指出可以根据四个步骤:一是整合初中知识,梳理专题知识;二是形成数学项目式学习范式;三是分学段、综合其他学科进行项目式学习;四是积极利用CAD等软件支持。</p><p class="ql-block"> 张娟娟老师认为,项目式学习是源于杜威“从做中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的,通过学生对真实复杂问题的信息收集、知识获取、方案探讨最终解决问题的过程。同时,张老师也提出了当前我们进行项目式学习的挑战是难以找到与课程内容想适应的、设计良好的项目参考,对此我们需要广泛阅读相关文献资料,进一步厘清项目式学习的概念、特征、原则等要素,为项目的高效设计奠定基础。</p><p class="ql-block"> 董永春老师自身丰富经验出发,认为任务驱动和实践体验是项目式学习的两大特点,引导性的核心问题和问题串是项目式学习的设计的重点。董老师提出我们可以在划分知识板块的基础上,收集优秀案例,以项目式的视角进行改编,再通过集体研讨打磨,逐步建构出中学数学项目式学习的的基本模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龙佳豪老师从项目式学习中老师和学生的角色分工方面给出了自己的理解:教师的任务主要是项目布置、构建情境、协助指导和评价记录,而学生的任务则是利用资源、协作交流进而解决问题。接着龙老师以项目式学习的案例《设计校园残疾人轮椅通道》为例,为大家展示项目的具体设计与实施策略。</p><p class="ql-block"> 肖建华老师从项目式学习的优势讲述了自己的观点:项目式学习坚持“从做中学,从学中做”,在序列化、实践性的的学习中学生可以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有利于提高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p><p class="ql-block"> 郝雅坤老师从具体案例入手,给出了项目式学习的设计步骤:(1)教师问题驱动,建立学习支架;(2)教师分解任务,学生进行活动设计;(3)教师协助指导,学生成果展示;(4)反馈评价。郝老师特别指出,可以从课本现有综合实践课程入手,寻找规律,进而开发设计更多符合教学实际的项目式学习课程。</p><p class="ql-block"> 屈冬琪老师补充道:对于课本现有综合实践课程的设计要与时俱进,改变与现实生活脱轨的内容,如我们要了解当今手机资费套餐,进而更新设计内容,使之更加贴近现实生活。同时,加入我们设计的项目式学习的案例,成为我们解决生活中问题的拓展。屈老师也建议以《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初中数学综合实践课程初探》作为成书书名。</p> 三、总结 <p class="ql-block">  会议的最后,杨芙蓉老师做了总结:项目式学习是一种涉及多种能力,跨学科,体验式的新型教学模式,我们可以以课本已有综合实践课程为抓手,精心设计,把握规律,认真研读教材,挖掘和设计更多与教材内容深度融合的优秀项目。同时,杨老师也希望大家加强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团结协作,共研共长。</p> <p class="ql-block">  行是知之使,知是行之成。我们坚信:路虽远,行则将至,未来我们将携手并肩,共同探求项目式学习的无穷魅力!</p>

学习

项目

老师

设计

学生

工作室

教研

研讨

课程

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