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毛泽东是被他所处的时代选择为领袖的。人们习惯称谓的毛泽东时代,时间范畴是 1949年到 1976年。以毛泽东的名字来命名中国的一个时代,因为他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和主要领导者。</p> <p class="ql-block">新中国面临的主要课题或者说肩负的历史使命,大体有这样几个。一是巩固新政权,刷新旧国风,通俗地讲,就是通过社会改造让新中国“立”起来,在世界民族之林中站得住。二是按既定目标,让新中国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也就是说,要为中华民族赶上时代潮流,为国家的未来发展,构筑基本制度,提供政治前提,开出新的航道。三是促进中国的工业化进程,提高社会生产力,改变长期以来“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四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社会,寻找一条可行有效的道路。</p><p class="ql-block">这四大课题,也是四大任务,环环相扣,相互交织在一起,主题词就是两个字:“建设”。所以,今天的人们把毛泽东时代称为“建设时期”。对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来说,这是全新的时代要求。由于没有经验,在当时的条件下,只能摸索着尽最大努力去做,去问,去学。</p><p class="ql-block">于是,我们看到,1949年 7月刘少奇访问苏联时,向斯大林提出了一个庞大的学习清单,包括苏联的国家组织、苏联经济的计划与管理、苏联的文化教育、党的组织与群众团体组织四个方面,一共 30个细目,大到怎样处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小到实行什么样的税收制度,乃至学校课程的安排。</p> <p class="ql-block">在 1961年 9月 24日同蒙哥马利谈话时,毛泽东是这样表达的:“搞社会主义还要积累经验,苏联、英国、美国、法国、日本的经验,我们都愿意接受。”在同西方国家交往很少的情况下,接受他们的建设经验,显然缺少渠道,很不现实。但毛泽东还是心向往之,对蒙哥马利说了一个实例:“办工业,我们也很愿意问你们。我看过一份报告,是我们的一个贸易代表团到你们那里去以后回来写的,很有趣味。他们说,看到你们的一些工厂,并不富丽堂皇,房子也不整齐,但是做出来的东西,质量好。”蒙哥马利问:“主席遇到难题的时候,是不是同马克思联系?”毛泽东回答:“他只有理论,他没有办过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列宁办过。所以遇到实际问题,要问自己,问苏联。”</p><p class="ql-block">问苏联固然好,可不久又发现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模式的弊端,最后只能是问自己。问自己,实际上就是在实践中摸索着去做。毛泽东曾感慨说,“建设比革命更困难”。</p> <p class="ql-block">道路、梦想和传奇</p><p class="ql-block">任何时代都有自己的梦想,时代的灵魂性人物就是要带领人民寻找到一条实现梦想的正确道路。</p><p class="ql-block">毛泽东 1961年 9月 23日和蒙哥马利的对话中,便牵出“道路”和“梦想”这个话题。</p><p class="ql-block">关于道路,蒙哥马利问毛泽东:“在摸索前进的过程中,你们什么时候才感到走上了正确的道路?”对此,毛泽东没有作答,只是说,“大局是光明的,但是摆在面前的困难很多,遇到许多过去没有遇到的事”,“对于搞社会主义,我们已积累了12年的经验。我们搞经济的经验还不很充分”。看来,他觉得当时的中国共产党人还没有完全摸清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真正走上一条正确的道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p><p class="ql-block">关于梦想,蒙哥马利说:你们做了很多工作,做得很不错,“再过50年,你们就应该了不起了”。毛泽东的回答是:“做了一点,还不多,要有几十年到一百年的时间,譬如50年到100年。一个世纪不算长,你们英国的发展用了两三个世纪。”正是受到这次对话的启发,毛泽东稍后把实现梦想的历史进程概括为:“建设起强大的社会主义经济,我估计要花一百多年。”</p> <p class="ql-block">从 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的“第四声炮响”算起,100年就是 21世纪中叶。今天的中国,已经找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并在这条路上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在人们的感觉中,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而这个梦想的内涵,也随着时代的进步大大延伸和提升了。已经不只是毛泽东时代苦苦追寻的工业国、强大的社会主义经济或四个现代化,而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是2017年召开的中共十九大刚刚确定下来的奋斗目标,实现的时间节点,依然是毛泽东构想的21世纪中叶。</p> <p class="ql-block"> 在这种情况下,回望毛泽东时代和今天的关系,中国共产党人认为,毛泽东时代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为中国发展富强、中国人民生活富裕奠定了坚实基础,实现了中华民族由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历史性飞跃。同时,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毛泽东时代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如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了新时代。</p><p class="ql-block"> 每个时代的前面,都是新的时代。传奇却永远是传奇。</p><p class="ql-block"> 1961年9月24日,毛泽东和蒙哥马利在中国长江边上的武汉最后一次见面时,送给他一幅亲自书写的《水调歌头·游泳》,算是头天见面时接受蒙哥马利一盒三五牌香烟后回赠的礼物。这首词是毛泽东1956年在武汉游长江时写的,抒发了对中国未来发展的畅想。当时的武汉,正在中国的母亲河长江上修建第一座大桥,毛泽东在词里畅想:“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当时的中国,还酝酿在武汉西边长江上游一个叫三峡的地方,修建一座巨型大坝,毛泽东在词里畅想:“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意思是,等到三峡大坝建成后,那个从地老天荒起就在三峡峰巅上矗立的传说中的“巫山神女”,如果还健在的话,一定会惊讶称奇,感慨世界变了模样。</p><p class="ql-block"> 毛泽东心里明白,他生前不会有“巫山神女”那样的幸运,亲眼看到完全变了模样的新世界,只好对一位当时不到40岁的干部说:等将来三峡大坝建成了,别忘了写篇祭文告诉我。中国的三峡大坝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发电工程,于2003年开始发电。如果真能写篇祭文告诉他,或许会有这样几个字:这时代,如你所愿。</p><p class="ql-block"> 回到眼前,毛泽东又要下水游泳,并开始抒发他的畅想了。</p> <p class="ql-block">他邀请年轻时担任过游泳队长的蒙哥马利和他一道下水游长江。蒙哥马利说:现在老了,不游了。毛泽东游泳上岸后,蒙哥马利问:“主席为什么不在游泳池里游?”毛泽东回答说:“长江就等于几万个游泳池。多游几次胆子就放大了。”然后问蒙哥马利:“英吉利海峡有多少公里宽?水有没有长江这么急?是不是七、八月间去游泳最好?”还说:“密西西比河是北美洲第一大河,我想去游一次,还有亚马逊河,不过恐怕不好游,太热。”</p><p class="ql-block"> 想游遍大江大河大海的毛泽东,怀揣着很多憧憬。对这些憧憬,有的他描绘过,有的他努力过;有的实现了,有的成为永远的遗憾。于是,他和他的时代,便成为了一个永远的传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