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市信都区古村落系列展示之——将军墓内阳村

信都区书协

<p class="ql-block">  山川不画眉,自有青黛;草木不修色,自有葳蕤……沿着美丽的抗大路一路行驶,山水有情,满目青翠。偶尔回望,川口水库波光潋滟,澄明清澈,令人仿佛踏过了一潭碧水。</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有着“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和“中国传统村落”之称的内阳村,就镶嵌在这青山绿水之中。</p> <p class="ql-block">内阳村位于信都区太行山之中以西,邢和公路以南,东距邢台55公里,西和顺60公里,北距浆水6公里,是信都区三大村之一。主要大山有西涯,大寨山(未开发),2019年北评委国家级历史文化明村。特产有板栗,苹果,柿饼等。</p> <p class="ql-block">&nbsp;走进内阳村,上下街道分明,随处可见明清时期风格的建筑,现有保存完好的古院落有160余处,二层阁楼与风格各异的房屋与门楼也令人惊叹。除了古院落,石雕和木雕也是内阳古村的一大特色。走在内阳迂回互通的旧时巷道里,你会发现,那些古老的门坊、窗棂和门楣上,都有精美无比的雕饰。无论栩栩如生的人物与鸟兽,还是悠远雅致的山水和花卉,虽然历经了数百年岁月沧桑,却依旧有着无法描摹的神韵。</p> <p class="ql-block">&nbsp;内阳村最醒目的地方,是一座明朝搭建的戏台,村里的人习惯称它为“戏楼”。内阳人骨子里都有着深厚的文艺情结,早在明朝末年,内阳村就成立了属于自己的“艺术剧团”。由于当时村子里没有舞台,演出场地受到限制,于是村民们集体出资搭建了一座戏楼。这座戏楼底座有一人多高,舞台三面敞开,房脊上还雕刻着精巧的兽头,四根粗大的柱子与巨大的檩梁一起将整个戏楼构建得巍峨而神气,成为早年间村子里最高大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明朝永乐二年(1404年),三户李姓人家由山西洪洞迁至内阳,繁衍生息;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邢台县小桃花村马天行携家人迁至内阳。直至今日,内阳村中六百多户人家仍以李姓和马姓为主。</p> <p class="ql-block">时光荏苒,岁月留痕,沿着青石板铺就如迷宫般的古巷穿过,静静感受着悠远独特的内阳建筑风格。从高大坚固的古老石房中,我仿佛解读到内阳村所传承下来的人文精神,也深深感受到内阳为后人所留存的宝贵文化底韵。</p> <p class="ql-block">图片提供:刘庆凯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