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古人的生活可用“刀耕火种”来形容。在新石器早期,制陶业、农业和磨制石器三大制造业产生的同时,原始纺织业也逐步发展起来。除了使用兽皮来御寒,古人已经知道一些植物、动物纤维可以抽丝用于纺织,这些纺织品也可以做成衣物来御寒,如此一来简单的纺织技术便逐步产生、发展。从这一时期出土的实物纺轮来看,以陶质的最多,石质的次之,骨质的最少,木质的由于容易腐败所以几乎是没有。</p> <p class="ql-block">纺轮加上锤杆便构成了纺锤,有的地方也称之为缚、线砣,锤杆又称缚杆、线杆等,锤杆一般有木质、竹质或骨质。这时期的纺织材料来源主要是植物纤维和动物纤维。纺线时将所纺的纤维品捋好挂在倒钩上,然后用手拨动纺轮,利用其自然垂力和圆心轴旋转来带动纤维拧成线或绳,纺锤的使用相较于人手的撮撵,效率可谓是成倍的增加。</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前,我们这里几乎家家都有纺锤,人们通常把它称之为“拨吊”,</span>由小骨棒或小木棒中间安竹钩或铁丝钩构成。把棉絮、棉纱或麻批儿以及牛毛羊毛等固定在钩上,吊起纺锤,拨其旋转就把棉絮纺成纱、或把纱纺成线、或把麻批儿纺成细麻绳、或把毛纺成毛线毛绳。通常用于纺做鞋的麻绳居多。由于纺锤取材方便,人们吃肉时,在要扔掉的骨头里,选出一根长短粗细合适的骨头就可以制做,结构简单,制作也非常容易。</p> <p class="ql-block">随着纺织业的兴盛,古人在纺轮上开始绘制各种图案以表达对纺织的崇拜、对相关神灵的崇拜,这也使得纺轮逐渐脱离了实用功能,逐渐发展为玉璧、耳环、吊坠等装饰用品,进入历史时期以后这些装饰用品大行其道,迅速成为统治者和上流社会身份地位的象征,也可看作是新石器纺轮的又一次新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