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驾长征路(35) 千年土城 • 四渡赤水缘起地

刘卫

<h5><font color="#9b9b9b">▲ 红军足迹与自驾路线图(可点击放大)</font></h5> <h5>出行日期:2017年10月/2019年10月(第18天)<br>自驾路线:元厚—土城—青杠坡<br>行车里程:约56公里<br></h5> ———————— 中央红军占领以遵义为中心的黔北地区后,蒋介石迅速调集148个团共约40万人的兵力,分路进逼,企图围歼红军于川黔边地区。这时中央红军经过补充,约有3.7万人。敌众我寡,形势严峻。 1935年1月27日,军委纵队抵达土城一带,毛泽东决定在附近的青杠坡打一仗,击破川军的追堵。28日,红3、红5军团及干部团在彭德怀、杨尚昆统一指挥下,发起土城战役。红1军团一部后来也投入战斗。战况最激烈时,朱德总司令亲自上前线指挥。此战,川军遭到重创,红军亦付出很大代价。这时,敌后续部队源源不断赶到,形势对红军越来越不利。毛泽东果断决策退出战斗。 <h5>▲ 赤水河土城段</h5> 1月 29日,中央红军分别从土城、元厚一渡赤水,进入川南,后向川滇边的扎西地区集结。长征中最精彩、最惊心动魄的军事行动——四渡赤水的战幕就此拉开。<div><br></div><h1> <b>元厚</b><b style="color: inherit; font-size: 17px;"> • </b><b style="color: inherit;">一渡赤水渡口</b></h1> 从丙安古镇出发,沿着赤水河谷旅游公路南行30多公里,先到元厚镇。沿途有赤水竹海、赤水丹霞(世界自然遗产)等风景区。 1935年1月29日,红1军团进攻赤水县城受阻及土城青杠坡战斗失利后,从元厚(时称猿猴场)一渡赤水,西进川南。在此渡河的还有红9军团及军委纵队第2、第3梯队等。 <h5>▲ 赤水河元厚段</h5> 一渡赤水的当天,红1军团教育科科长彭绍辉(第15师师长改任)在日记中写道:“为了争取主动,寻求新的机动作战,部队由猿猴过河上高山,悬崖陡壁的路异常难走,下山时有的马跌死在崖上。我仍步行。今日行程约百余里。” 元厚镇今属赤水市。镇边的赤水河上有两座大桥,红军渡口在新大桥的下面,入口在桥西。循石阶而下,渡口处建有台阶式广场,边上竖着一块纪念碑,碑题“红军渡”,这是赤水河上第一座红军渡口纪念碑。<br> 河滩宽阔,目视可容纳五六百人。渡口处,可眺望上游的老大桥和对岸的元厚镇主街。<br> <h5>▲ 元厚镇,红军一渡赤水渡口。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h5> ———————— <h5> 【友情提醒】红军渡口不在临镇的赤水河边,而在对岸,不好找。因此,手机导航把你带到镇上后,立即找人问路,可免来回折腾。</h5><div><br></div><h1> <b> 土城</b><b style="color: inherit; font-size: 17px;"> • </b><b style="color: inherit;">四渡赤水缘起地</b></h1> 土城今属遵义市习水县,距元厚13公里。 <br> 这是一座千年古镇,幽长深邃的石板老街上,散布着船帮、盐帮、布帮、丐帮等浓郁的“十八帮”文化,以及融入日常生活的街市景观。之前来过两次,都住了,几乎成为我们游走赤水河畔的驿站。2018年6月第二次住土城的当晚,恰遇举行《长征组歌》群众汇演,听着“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的合唱声,心潮随着赤水河涛一起澎湃。<br> 这一次是路过,在隔河的制高点遥拍了几张照片。<br> <h5>▲ 前往土城</h5> 土城是重走长征路必到的重镇。当年红军长征至此,毛泽东亲自部署了土城战役;青杠坡战斗打成胶着后,又在土城果断决策:撤出战斗,轻装西进。随后,红军主力在土城上下游的两个渡口搭建浮桥,一渡赤水。在此渡河的有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率领的军委直属队(第1梯队)、干部团,以及红3军团、红5军团等。 <h5>▲ 土城浑溪口,红军渡口之一。1935年1月29日,红军在此架设浮桥,轻装西渡,揭开了四渡赤水的序幕。河边的巨石,据传是毛泽东等候朱德从青杠坡前线归来的地方。</h5> 土城老街上,至今保存着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旧居,红军总参谋部(惠民宫)和总政治部(船帮会馆)旧址,全国唯一的女红军街,以及随处可见的红军宿营地,是长征路上红军旧址保存最多的地方之一。在历经80多载春秋后,很多红军宿营地仍然是当地群众的居住生活之所,一如从前。 <h5>▲ 毛泽东、周恩来旧居,位于老街原绸缎铺爱华商店的后院。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h5> <h5>▲ 朱德住居,原为曾氏酿酒作坊,距今约200年历史。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h5> <h5>▲ 红军总参谋部驻地(四渡赤水纪念馆)。前身是惠民宫,百姓们看戏的地方,当年陈云、刘伯承、叶剑英等在此居住。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h5> <h5>▲ 2018年6月12日,惠民宫内举行《长征组歌》群众汇演。</h5> <h5>▲ 船帮会馆。红军总政治部驻地,张闻天、李富春、邓小平曾居住于此。</h5> <h5>▲ 长征路上唯一保存的女红军街。当年参加长征的30位红军女干部,除康克清外,全部住在这里。右上图为贺子珍旧居,右下图为蔡畅旧居。</h5> 土城已成为热门旅游地,外围在不断地扩张,所以每次来都有变化——不变的是依山而建、古韵犹存的老街,“高低俯仰皆成画,前后顾盼景自移”,让人流连忘返。 下面随贴几张三次拍摄的照片: <h5>▲ 土城牌坊</h5> <h5>▲ 背盐夫雕塑,体现了土城盐帮文化的另一面。</h5> <h5>▲ 毛泽东旧居门外的茶馆。</h5> <h5>▲ 巨大的茶壶。浓郁的茶文化,是土城的重要特征之一。</h5> <h5>▲ 临街杂货铺</h5> <h5>▲ 土城老街上的巨大斗笠</h5> <h5>▲ 千年土城</h5><div><br></div><h1> <b>青杠坡</b><b style="color: inherit; font-size: 17px;"> • </b><b style="color: inherit;">当年红军鏖战地</b></h1> 青杠坡位于土城东南约5公里处(行车最短距离)。这一带两侧是群山,中间为平坝,形成一个葫芦形隘口,是过去土城到习水县的必经之路,扼守川黔两省的咽喉要道。<div> 这里,就是当年中央红军与川军的鏖战之地。</div> <h5>▲ 青杠坡红军烈士纪念碑</h5> 去过两次,南北高地(车行)和中间谷地(步行)分别跑了一趟。红军烈士纪念碑在南边,矗立在山巅之上。山谷中是层层菜地,中间有条小河,河上有一座历经沧桑的石拱桥,名黄石桥。北面的山腰有蓉遵高速经过。 土城青杠坡之役,是毛泽东在遵义会议复出后,决策指挥的第一场大战,主力几乎都上了,最后打成胶着,被迫撤退。<br> 后来,毛泽东总结失利的原因时说:一是敌情没有摸准,原以为对方是4个团,实际上超出一倍多;二是对川军战斗力估计不足;三是兵力分散,不该让红1军团北攻赤水城。 <h5>▲ 青杠坡下的谷地,红军与川军曾在此鏖战。</h5> <h5>▲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碑</h5> 有资料统计,当年在前后方参与青杠坡战斗的,有后来党的两代领导核心、三任国家主席、一任总理、五任国防部长、七位元帅、二百多名将军。青杠坡之役,因此被称为我党我军有史以来参战级别最高的一场战斗。 两次到青杠坡都下雨。 青杠坡下,不再有枪炮声,不再有硝烟。淋漓的雨中,山川静寂。青青河边草散发着野芳,烟雨中偶有小鸟划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