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觅旧

刘铁锤

<p class="ql-block">  故乡,还是自己的好,处处是故事,</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很早就想回故乡,到旧地走走看看,回味以往的岁月,畅忆过去的时光,寻觅儿时的欢乐。和老弟约了两年,回故乡去到处看看,一直未能实现。今天终于遂愿,2021年7月17日,我们姊妹四家,到老家刘家湾一聚,中饭后,外甥开车带着我和老弟,来了一次说走就走的“寻旧之旅”。</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白龙洞</p><p class="ql-block"> 首先来到白龙洞。这白龙洞,坐落在一个山岗上。从清朝一直到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都是一个比较热闹的地方。它地处旧时常德府通漆家河慈利大庸的官道(旧时没有国道省道县道之称,只有驿道官道大道之说)之上,是一处有名的官道驿站,热闹市井。那时这里饭铺茶馆酒肆,杂货铺百货铺中药铺,旅馆客栈,戏台书院,牲畜交易所等一应俱全,房子高低错落,绵延一里多两里路长,这里有个“白龙洞庵”,气派非凡,面积很大,一共两进,中间有一个很大的“天井”,那木柱头比洗脸盆还大,因此,乡民们就利用这庵,建立了“白龙洞书院”,这个书院辐射那时的畬田乡和水田乡,有近百学童,很热闹的。特别是五十年代中期,国家大办钢铁,这一带有铁矿,于是政府在这里办起炼铁厂,建了一二十座炼铁高炉,还从陬市修了一条通白龙洞炼铁厂的专用公路,一下驻进了上千的工人,这里空前热闹起来。我的老家就在这山岗下,先父就在这书院做先生,解放后这书院改名白龙洞小学,先父留在学校继续当老师,我从小就跟着父亲在这里玩耍,当时这学校前有一棵古樟,要三五个人牵手才能合围,树中间老空了,只有一根树枝有叶子,其它的树枝都枯死了。大一点孩子还经常从大树中间的空洞中爬到树上去玩,我也常到杂货铺买糖粒子吃,有戏看的时候也看戏,戏看不懂,凑个热闹,想的是可以在唱戏的地方买截“甜高粱”啃,买个豌豆粑粑吃。后来,架桥公社又在这里办起了“白龙洞陶器厂”,很多生意人来这里“挑窑货”,做买卖,后来又建了一个“油榨坊”,十里八乡的人都到这里来榨油,人气旺盛得很。白龙洞给我留下了许多美好的记忆。然而,六十多年过去,这里早已面目全非,庵当四旧拆除了,鳞次栉比的房屋也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片葱郁的树林,只几幢小楼掩映其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这是白龙洞老住户,居住上百年了,还坚守在这里。</p> <p class="ql-block">  房子藏在树林里,再也看不出昔日繁华。</p> <p class="ql-block">  现在出去的路,通往外面的大世界。</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荷花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第二站来到荷花台。荷花台,以前是张氏宗祠,人们习惯叫“张伽祠堂”,这祠堂雕梁画栋,翘檐卷角,还有很多浮雕,高、阔,厚的石头大门上方浮雕“张氏宗祠”四个大字,甚是气派。它地处架桥公社覃家溶、军溶、铁炉岗,蔡家堰四个大队的中间位置。1957年,湖南桃源县政府为满足社会对文化知识的需求,发展新中国的教育事业,利用这祠堂创办了一所完全小学——荷花台完小(那时的小学四二分段制,1.2.3.4年级为初小,5.6年级为高小,初小升高小要考试的,就象初中升高中考试一样,1.2.3.4.5.6年级都有的小学称完全小学),政府在祠堂两边各修建了两栋教室,把祠堂大门正上方“张氏宗祠”四个字改为“荷花台完小”五个字。学校还保留了祠堂样子,学生天天都可以欣赏到祠堂里众多的浮雕,彩绘等艺术品。当时高小主要招收架桥公社叶家坡初小、挖断岗初小,蔡家堰初小、白龙洞初小四所初小升高小的学生,初小主要招收覃家溶、军溶、铁炉岗等大队的适龄儿童。先父也从白龙洞小学调到这里继续教书。学校虽然地处架桥公社,那时也招畬田公社黄溪港大队、神仙桥大队,还有常德县石板滩公社雷家铺大队的适龄儿童,由于学校辐射范围广,生源足,学校甚是兴旺。1960年,我也在这里启蒙,开始了我的人生之旅。1964年,我在这里读了人生第一本小说《林海雪原》,这本小说开启了我的阅读习惯,让我受益终身。1970年,初中下放到公社办,架桥公社在这里办起了初中。1974年,公社把张咖祠堂撤除,学校改建成现在这样子。1976年这里还办了一年高中。荷花台学校建校以来,培养出了不少国瑞天娇,很多人从此走了出去,到了外面的大世界。然而,几十年过去,眼前的荷花台,校舍风雨飘摇,操场杂草覆盖,惨像目不忍睹。一个人才摇篮就这么蔑断架散,实在让人痛心不已!</p> <p class="ql-block">  当年的校舍,杂草野树遮得难露面了。</p> <p class="ql-block">  这教室里,培养了很多栋梁材。</p> <p class="ql-block">  杂草覆盖着的教室,曾经培养过无数人。</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大周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第三站,经过大周湾。大周湾和荷花台学校比邻,是一个有百户人家的自然村,以前这村落人丁众多,屋舍错落,满目稻菽,庄稼丰茂,六蓄兴旺,鸡鸣犬吠,一片蓬勃景象。因为这里的人,大部分都姓周,所以,这个村落就叫做“大周湾”,解放前,这里出了个名人周明夫,在常德府做过保安司令(相当于现在的军分区司令员)那时的大周湾,很有名气的。今天走到这里时,梅了大周湾踪影,看不到一栋房子,没有一丝人气,只有荒废田地,怎么回事?老弟告诉我,这大周湾,因为“创沅铝业废渣问题”影响居住环境,已经整体搬迁到前面那个山头上去了。我们开车继续往前走,到前面一山头,眼前豁然开朗,两排整齐的别墅摆满了整条山岗,光洁的水泥路面,漂亮的艺术路灯,整齐的别墅小楼,高耸的自来水塔,卫兵式的道旁树,公园式道边景观,让人误以为到了哪个现代化城市的别墅小区!不是城市,这环境却比城市更舒适宜人。</p> <p class="ql-block">  大周湾整体搬迁到这个山头。</p> <p class="ql-block">  大周湾,尤如别墅群。</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雷家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再经过雷家铺。这雷家铺,行政区划属于现在的常德市鼎城区石板滩镇,和我们老家桃源县架桥乡比邻。以前雷家铺的孩子都是在荷花台完小读书。这里和白龙洞一样,也是清朝常德通慈利大庸的官道上的一处驿站,旧时也很热闹。小的时候,还到雷家铺赶过场。(就是农村赶集)现在这里都还有场,我们架桥军溶、铁路岗,蔡家堰三个村的村民,都在这里赶场,购买工业品,交换农产品。每逢集日,这里赶集的人络绎不绝,雷家铺还保持着以往的热闹。</p> <p class="ql-block">雷家铺现有的街道,人气依旧不减。</p> <p class="ql-block">各种店铺并存,生活依旧方便。</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蔡家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最后来到蔡家堰。蔡家堰是架桥公社所属的一个大队,距架桥公社驻地十公里,距雷家铺不足四公里,也是旧时官道驿站。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这里设有“桃源县架桥供销社蔡家堰分社”有“架桥卫生院蔡家堰诊所”,还有“蔡家堰初级小学”,距荷花台完小也不过三公里,蔡家堰是架桥的“边城”,也是架桥公社的“付中心”,那时候,铁路岗,d军溶、蔡家堰、覃家溶几个大队的人都在这里购买计划供应的物质,卖农产品,完成政府的派购任务。那时这里是个热闹的地方。直到现在,这里依旧有场(农村赶集的地方),依旧保持着以往的热闹气息。街道两旁,都是漂亮小楼,大都是私人住宅,上面住家,底层都是商铺。每逢集日,人声鼎沸,生意红火。不是逢场,店铺生意清淡,所以一般的店铺里平时就安放了三五张麻将桌,供人娱乐。那天走进蔡家堰,沿街麻将声响,不绝于耳,麻将,成了这里一道独特风景。</p> <p class="ql-block">以前这里叫蔡家堰大队,现在和铁炉岗大队,、军溶大队三个大队合并,改名为茶林村,此为“茶林村”的村部。</p> <p class="ql-block">  店铺里麻将声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p> <p class="ql-block">打麻将的人似曾相识,大都是年近七旬的老人。</p> <p class="ql-block">常张高速从蔡家堰呼啸而过。</p> <p class="ql-block">  这次故乡寻旧之旅,收获颇丰,六十多年过去,弹指一挥间,这些熟悉的地方,早就不是记忆中的那个样子了,感叹社会发展如此迅速,人们生活发生了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祝福我的故乡,祝福乡亲父老,愿你们幸福安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