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行思录 第93集 大唐长安

阿沃亚斯

从洛阳做动车,一个半小时来到陕西省会西安市。这是我第四次来西安,依然还有很多没有参观的博物馆和历史遗迹。这个拥有1300万人口的世界四大古都,内容太多了。<div> 我们先从朱雀门开始吧。</div> 历史上,西安有十个标准的朝代在这里建都,分别是:西周、秦、西汉、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最长的是西周,约300年,最短的是前赵,11年。 但是,如果算上阶段性建都、迁都,或者是不被正史承认的朝代,那就有17朝。<div> 多出来的七个朝代是:王莽的新朝、西晋愍帝在长安四年、东汉献帝在长安6年、赫连勃勃的大夏、武则天的武周、黄巢的大齐、李自成的大顺。</div><div> 新朝、大夏、武周,正史也基本承认,所以西安可以说是13朝古都。</div> 还有人把西汉末年刘玄建立的更始政权和刘盆子建立的赤眉政权也算上,这就有点牵强了,可以忽略不记。<div> 西周的镐京、秦咸阳、汉长安、隋大兴城、唐长安城,这些在历史上著名的大都会都陆续毁于天灾人祸。现在的长安城墙内的古城,是明朝建的,规模小了好几倍。</div><div> 从明朝开始,长安叫做西安。</div> 下面我们来到大兴善寺参观,这座始建于西晋(326年,当时叫遵善寺)的寺院,是西安现存历史最悠久的佛寺。<div> 十六国时期,遵善寺被毁。北周明帝宇文毓在原址为他岳父建造陟岵寺(陟岵,读音为”制户“,是诗经中的词,后指思念父亲)。</div> 580年,隋文帝扩建汉长安城为大兴城,迁陟岵寺到靖善坊,寺庙占据了全坊之地,隋文帝取大兴城的”大兴“和坊名中的”善“,赐名大兴善寺。<div> 大兴善寺成为隋朝的皇家寺院,很多印度高僧来这里传教译经,大兴善寺成为帝都的三大译经场所之一,也是现今中印文化交流的纪念场所(习主席曾陪印度总理老莫来这里参观)。</div> 唐玄宗开元年间,印度僧人善无畏、金刚智、不空(开元三大士)先后主持大兴善寺,形成了叫做”唐密“的佛教宗派,也就是佛教八宗之一的密宗。 著名的僧人一行(本名张遂,凌烟阁功臣张公谨的后人),就是师从开元三大士的密宗传人。他同时也是历史上著名的天文学家,大衍历、黄道仪、浑天仪的制作者。 日本的和尚空海,渡海来到中国求法,拜不空大师(斯里兰卡人)的弟子为师,学成后回到日本开创日本密宗。当时,还有新罗国(韩国)及东南亚国家的僧人来大兴善寺求法求学,回国后也都开创了密宗。<div> 大兴善寺被中国、日本、韩国的佛教密宗尊为祖庭。 </div> 就在开元年间,三大士来大兴善寺开创密宗的同时期,另一个印度高僧莲花生,应吐蕃赞普的邀请到西藏传播佛法,同样在西藏开创了密宗。<div> 日后,经过米勒日巴、宗喀巴(元朝帝师,格鲁派黄教的创立者)的努力,密宗在西藏及蒙古地区兴盛起来,终于成为藏传佛教的最大教派,也就是达赖和班禅的这一支。</div> 唐武宗会昌年间,实施了灭佛运动,大兴善寺被损毁。到了五代时期,僧人被勒令还俗,从此大兴善寺一蹶不振,直到明清时期,才逐步恢复。 善无畏(东印度人)、金刚智(南印度人)、不空(斯里兰卡人)、一行(唐朝人)、空海(日本人)、惠日(韩国人),在一千三百多年前的大唐长安,以大兴善寺为基地,创建了国际佛教与文化交流中心,这种国际交流的先例,这种国际文化传播的做法,值得我们后人学习。 接下来,我们再去大唐西市看看。这个大唐西市,就是在唐朝长安城的西市原址上建的一个仿古商业街区。其位置在现在的西安古城之外,因为唐朝的长安城,要远远大于我们现在看到明朝西安古城。 大唐西市占地500亩,总建筑面积135万平米,投资近百亿,2016年建成使用。 唐朝的西市,始建于隋朝,兴盛于唐朝。当时的面积要远远大于现在的500亩(当时有1600亩),同样也有100多万平米的建筑面积。<div> 唐朝的西市有200多个行业,4万多家店铺,客商来自欧亚非三大洲,是当时绝对第一的世界贸易中心。</div> 下面我们来大唐西市博物馆参观,这家民营企业投资的博物馆,就是在唐朝长安城西市的遗址上,保护修建的。 赶上了陕西第七届旅游商品大赛正在布展。 陕西的旅游商品种类繁多,内容及其丰富。历史上积累的元素为现在的文创产品、旅游纪念品提供了太多的素材。 2006年西市考古发现了很多唐朝的水井,包括汲水、渗水、窖水三类。下图是复制品,可以看出当时的城市建设水平非常高,包括地下管网的修建,不逊色于当今。 这就是唐朝长安城西市遗址,在保护原有夯土层的基础上,修建博物馆,一举两得,既保护,又开发,文化与经济和谐共生。 这是复原的西市坊图,分为九个组团,有河流穿过。客商和货物从东门进入,西门离开,秩序井然。这种规规矩矩、大开大合、通透便捷的设计,在风水上也是非常利于经商营业的。<div> 西市的店铺都不大,但是数量很多。后来,由于生意太好,又在路边上增加了很多店铺,其商业繁华程度比现在任何一个城市的商业街区都强很多。</div> 西市自隋朝(583年)开始,辉煌了320年,到唐末遭到破坏。<div> 长安城内还有一个东市,我们上街”买东西“,就是从这里来的。唐玄宗时期,长安城有人口70万,东市西市从业人口就有30万,店铺8万家。</div> 长安的东市靠近王公大臣的住宅区,都是比较高大上的商铺,其中以娱乐、餐饮、青楼、乐器、印刷、文房四宝等业态为主。<div> 相比之下,西市就更加接地气,这里是胡人聚居的地方。胡人的寺庙、珠宝店、酒楼、商行等等遍布西市,商业氛围强于东市。</div> 从管理的层面,西市的管理机构体系和管理水平,也比现在的市场监督局强。<div> 当时隶属于太府寺的西市署负责市场建设、交易时间、货物质量、度量衡、市场治安及禁止非法交易等方面的管理;平准署负责市场物价管理、稳定市场供给和采购、清理官府物资;常平署则是政府常备的粮仓,用于平衡米价,杜绝炒作物资等行为。</div> 西市主要的贸易商品,也是硬通货之一就是绢类的绫罗绸缎,这是中国出口创汇的主要产品。而外国人的商品以”波斯邸“为主,也就是珠宝古玩店。<div> 此外,西市还衍生有马坊(马匹、骆驼的买卖、租赁、马车马具销售、马车夫雇佣等功能,相当于现在的滴滴出行、航空公司、高铁大巴)、柜坊(银行,国际汇兑、外币兑换、保险柜、结算等功能)、药行、丧葬、餐饮、住宿等等行业。</div> 西市的餐饮以胡人饭馆为主,中西餐结合,主要分菜、汤、炙脍、面点几类。当时的名菜有:镂金龙凤蟹、热洛河、过厅羊、虾生、炸乌贼、葱醋鸡、汤浴绣丸、赐绯羊、玉尖面、同阿饼等等。<div> 中华美食兼容并蓄,博大精深,举世无双。</div> 胡商、胡女几代人在中国生活,很多融入了汉人当中。他们从西亚、中亚传来的美食、植物、水果、葡萄酒以及音乐、舞蹈等,绝大部分都留在了中国,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div> 下图就是出土的胡腾舞碑刻,当时龟兹、于阗、天竺、高昌的胡旋、拓枝、甘州等等舞蹈,夜夜在长安的酒肆、宫廷、青楼上演,其娱乐业发达程度也比现在强很多。</div> 胡人还有一个特长,就是”鉴宝“,他们特别善于辨别珠宝、玉石、古董的真伪,这源于他们长期在丝路跋涉,眼界开阔,见多识广。下图是西市出土的白瓷人物骑狮。 这是很典型的中亚风格的织物,也是当时贸易的大项。胡人虽然没有丝绸,但是毛纺和针织水平也不低。胡人的很多衣服,当时也是很多唐朝人,包括官员喜欢穿的。当时的胡人高端胡服,就是现在的西服前身。 马是唐朝最主要的交通工具,就像我们现在对自己的爱车装修保养一样,唐朝人对爱马也精心打扮。下图这种把马脖子的鬃毛梳成三个垛状,称为”三花马“。这种装修风格来自于波斯(伊朗),而波斯的文化艺术是西域和中亚最主要的风格流派,现在绝大多数的新疆、中亚文艺元素,包括音乐、舞蹈、服装、饮食等等,都来源于波斯。 这是出土的隋朝粟特人的彩绘描金白石塌,粟特就是现在乌兹别克斯坦,当时他们还不是伊斯兰教的信徒,而是信仰波斯的祆教,也即是拜火教,崇拜光明神阿胡拉马兹达(有款日本汽车叫马自达,就是从这里来的)。<div> 这个石塌描绘的就是拜火教的一些宗教仪式。</div> 这是795年去世的回鹘汗国王子葛啜的墓志铭,他19岁来长安朝见皇帝,第二年突发疾病在长安去世,大唐官府给予厚葬。这个碑文是汉字楷书和突厥鲁尼文两种文字记录,汉文说他的父辈帮助大唐讨平安禄山叛乱有功,所以厚待之。鲁尼文则简单说了他的回鹘王子身世以及大唐帮助安葬一事。<div> 鲁尼文是北欧的一种文字,没有记载回鹘汗国使用这种文字作为官方文字,也不知道怎么传到回鹘。也许是当时的某个会这个文字的突厥人随从刻的。</div> 西市博物馆里还有丝路的古钱币展览,内容非常丰富,展示了隋唐时期,包括南北朝时期,中亚、西亚和欧洲国家的钱币。大部分都是在中国出土的,由于钱币损毁严重,很多模糊不清,就不逐一展示了。 下图是西突厥的钱币,钱币是研究历史的一个很好的佐证。钱币可以说明一个民族、部族、国家的文字情况,这对于很多没有文字的国家是个补充。 这是古泉五十名珍名录,也就是中国历史上最罕见的钱币,是收藏界的珍宝。 接下来,我们到西安博物院参观。这个博物院和小雁塔是融合在一起的,两个地方可以同时参观。都是免费的。 这是一个老虎吃人的石刻,也是非常罕见的。 精美绝伦的佛像 抱着宠物的古代妇女,她的宠物是个小兔子。 这个女同志又抱了一只小狗,也可能是小猫。看起来,她是专门为主人饲养宠物的饲养员。 这是唐朝长安城的微缩模型,世界第一大都市。 这是西安古都的位置图,包括西周的镐京、秦咸阳与阿房宫、汉长安城、唐长安城、明西安城。可以看出,唐长安城面积最大,是明西安城的好几倍。 这是秦代的驺人(读音zou ren),他是为官员驾驶马车的人,也就是马车夫,放到现在,就是领导司机。 西周的銮铃,皇帝马车上的铃铛。 汉代的羊灯,鎏金的。 汉代的龙柄鐎斗(读音“交斗”),就是军队用的餐具,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带柄的军用饭盒”。 汉代鹰形镦(读音“堆”),是用作长矛、戟底部的套子。 这是唐朝长安城内,从中亚和西亚传来的宗教寺庙。说明了唐朝当时是世界宗教的中心,国际文化交流中心。<div> 当时还没有伊斯兰教,三大外来宗教被称作“三夷教”,就是波斯的祆教(拜火教)、景教(基督教的一支)、摩尼教(西亚宗教,金庸小说里的明教、日月神教)。</div> 唐朝时期,中亚的金银器铸造技术和工匠大量进入中国,金器的水平大幅度提高。 这是出去打猎的女仆,梳着唐朝大户人家仆人的发型,脸上胖乎乎的。她的马匹没有什么配饰,很朴素,后座上带着一只猞猁,也可能是驯化的野猫。 这是称为西安博物馆卡通形象的骑马胡女三彩俑,这个胡女长大胖乎乎的,憨态可掬,发型可爱。她的马打扮的也很漂亮,正从你身边飞奔而过。从体态上看,她骑的非常稳健,骑术很高超。<div> 马虽然很豪华,但是她的衣服就很朴素了。看起来是跟在王公贵族的主人后面,追赶主人的同时还抽空看了看路边的摄像机镜头。</div> 这是在西安出土的一组元代人物俑,发型一看就是蒙古人,帽子也是蒙古官员常见的帽子。他的两只手一上一下,手里应该攥着缰绳,和上图的胡女几乎一样的侧身骑马姿势。 这个蒙古人的发型和清朝的满洲人一样,也梳着辫子。辫子不是蒙古人强制要求的发型,梳不梳辫子,全看个人喜好。 这两个蒙古人都是下级官吏,正面的这个就是手里攥着缰绳的骑马姿态。背面的这位背着东西,应该是主人或者领导的物件。 西安博物馆就挑这几个给大家看看,东西很多,不能全部展示。下面我们去隔壁的小雁塔走走。 西安有大小两个雁塔,大雁塔在城东的大慈恩寺,建于唐高宗652年,是收藏保管唐玄奘带回来的印度佛经之所。<div> 小雁塔位于城西的安仁坊内,是荐福寺(长安三大译经场之一)的一部分,也叫荐福寺塔,建于唐中宗708年,比大雁塔年轻五十多岁。</div> 小雁塔原有15层,现存13层,高43米。这座塔也是为了存放唐代高僧义净从印度带回来的佛经而建的。 一千多年里,荐福寺早就被毁,只有小雁塔保存至今。1556年,明朝嘉靖年间,因为大地震,最上面的两层被毁。 民国时期,小雁塔和荐福寺一直是军队占据的指挥部。期间,小雁塔发现了一个地宫,但里面并没有经卷、舍利、珍宝。据考古推测,真正的地宫还在下面,没有被发掘。 这就是西安博物馆的正面,西安还有一个更大的陕西省历史博物馆,大家不要混淆。 大唐骑马胡女,现在成了西安的迎宾大使。可惜没有文字记载她的姓名,我给起一个吧:胡名”爱丽丝“,汉名”三胖蛋“。不好听吗?那就叫”毛虎蛋“,反正胡女也无所谓,她们开放的很。 唐朝公主、贵妇的形象也被开发利用,这种做法有利于更多人了解中国的文物、历史、文化等等,有利于让全世界了解我们过往的辉煌。 下一个景点是西安碑林博物馆,位于西安古城之内,文庙旁边。之前我们看的西市、博物馆、小雁塔都在城外。 西安碑林建于宋哲宗元佑二年(1087年),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经过历代不断扩建,现存自汉代以来的碑石、墓志铭4000多件,文物1万多件,为全国之最。 这是中国现存的为数极少的大夏国文物——大夏石马。<div> 三国时期,汉化的南匈奴铁弗部的首领刘去卑(右贤王)率部在黄河河套以南,今鄂尔多斯一带生活。经过魏晋一百多年的动荡,他的后人刘勃勃在407年建立了最后一个匈奴人国家——大夏,史称胡夏。</div> 大夏国在中国立足,既想保留匈奴人的本色,团结匈奴人,又想往华夏人身上靠,团结汉人。所以,刘勃勃在国号上,自称是炎黄子孙夏后氏的后代,国号大夏。<div> 当然了,这也没错,因为两汉都与匈奴和亲,匈奴人(特别是单于王族)早有汉人血统。但是在姓氏上,因为刘姓已经不是帝王姓氏了,就没必要再用了,刘勃勃听从建议,起了一个“赫连”的汉字姓氏,意思是显赫美好的命运与上天连在一起。这个姓氏完全是汉字,但是又很像匈奴的姓氏,非常取巧。</div> 413年,赫连勃勃在鄂尔多斯南部建造统万城,作为大夏国的都城。<div> 418年,趁着东晋灭掉后秦的时机,赫连勃勃率军攻下长安,他在长安称帝,长安城和统万城都成为了大夏的国都。</div><div> 下图大夏石马上的刻字只能辨认出”大夏真兴六年(424年)大将军“这几个字。当时的大将军,应该是留守统万城的赫连勃勃的儿子赫连璝,官号就是大将军。</div> 大夏石马刻好后的第二年,425年,赫连勃勃去世,儿子赫连昌即位。<div> 426年,北魏攻取长安,427年又攻下统万城。428年赫连昌被俘,他弟弟赫连定即位于平凉,大夏国在甘肃一带坚持抵抗。但是,北魏统一北方势不可挡,431年赫连定兵败被俘,大夏灭亡,存国24年。</div><div> 汉武帝时期,霍去病墓前有马踏匈奴的石雕,这是匈奴人的耻辱。大夏石马则明显是匈奴人为了雪耻而故意设计的,大家看下图的石马下面,是一个汉人,这是马踏汉人的报复性石像。</div><div> 冤冤相报何时了,世界和平最重要。</div> 这是元朝的”皇子安西王盛德之碑“,记述的是1273年,忽必烈的皇子安西王忙哥剌到西安后的德政事迹。当时,元朝将陕西路改为安西路,将长安城改为奉元城。安西王后来又加封秦王,掌管陕西、四川、甘肃、青海、宁夏、西藏等地,是元朝实力最强的藩王。<div> 西安出土了很多元朝的墓葬和文物,这和西安在元朝的地位有关。西安可以说是整个西北地区的中心城市,对于元朝来说,有类似西京的地位。</div> 这是745年,唐玄宗亲自书写的孝经,他的儿子唐肃宗李亨题写了碑额”大唐开元天宝圣文神武皇帝注孝经台“,也叫石台孝经碑,算是镇馆之宝了。 这是781年长安大秦寺落成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由景教的传教士伊斯出资,景净撰述,吕秀岩书刻的石碑,号称世界四大石碑之一。碑文1780字都是汉字,旁边还有些叙利亚文的补充。<div> 大秦(罗马)景教就是基督教的涅斯托里教派,于635年传入中国,唐太宗包容海纳,允许其在长安建寺传教。到唐建中年间(781年),已经发展了100多年了,而长安地区的主教伊斯也在大唐朝廷担任了三品大元。</div><div> 唐武宗灭佛、唐末农民起义、五代十国动乱,各个宗教都受到打击,景教于是在中国逐渐消失(但依然在漠北草原流行起来,几百年后的蒙古统一时期,很多草原部族都是景教信徒,比如汪古部、克烈部等等)</div> 西安碑林博物馆有七个展室,包括墓碑、石碑等等,内容有墓志、诗书、歌赋等等。 户外的走廊里也有很多石碑、墓志铭。 这里有很多历史知识,但更是书法爱好者的天堂。 这是北魏王妃的墓志铭,显示出鲜卑人已经完全汉化了。 很多碑刻是书法精品,可以让工作人员拓下来买走。 这个展室里的碑刻,很多就是书法为主。 这是元朝的一位官员的墓志铭,他是契丹人,姓”耶律“,名叫世昌。耶律是契丹的国姓,耶律世昌是辽国开国皇帝耶律阿保机的儿子,东丹王耶律倍(其子为辽世宗耶律阮,大部分辽国皇帝都是他的后人)的后人。<div> 耶律世昌的爷爷辈有三兄弟,他爷爷是老二,没有任何记录,可能很早就去世了。他的大爷爷耶律阿海助成吉思汗攻打金国,封为太师,三爷爷耶律秃花也是有功之臣,封为濮国公。后来,他的父亲耶律猪哥继承了叔叔耶律秃花(没有儿子)的濮国公爵位。<div> </div></div> 到了耶律世昌时代,他不喜欢功名,只爱读书,为人有礼貌,喜欢恬静安逸的生活,最后担任了耀州的知州。<br> 碑文里还记录了他的七个儿子的名字:思敬、思聪、思恭、思温、思义、思忠、思明,完全是汉族名字。不过,到了他的孙子辈,又恢复成了带有契丹色彩的蒙古名字:耶律仲山奴、耶律安僧、耶律拜住、耶律众家奴,这可能和当时的形势有关。<div> 一个墓志,可以了解很多历史上没有的内容,纠正很多错误推断,是非常重要的证据。</div> 这些就是书法作品了,以清朝的居多,那时候长期安定,喜欢搞这些文艺范。 清朝是封建社会的末端,文化低谷,没什么创造力,只能写写字了。 对于历史爱好者来说,更喜欢研究石碑上的内容。 这个另外一个展厅,展出的是历代的石雕。 唐朝贞观9年(635年)的犀牛,来自于唐高祖李渊墓前。 这是公元551年,西魏文帝元宝炬墓前的石兽,他的陵墓在富平县。 唐朝李寿的墓志铭,与绝大部分不同,采用的是乌龟造型。 李寿,字神通。李神通是唐高祖李渊的堂弟,率先在长安附近起兵响应李渊,为李家打天下出力很多。但他并不是一个功勋卓著的名将,甚至还被窦建德俘虏过,所以没有成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div> 下图是李神通墓中的石棺。</div> 牛、龙、凤、狮,石刻 镇墓神兽 驾着马车、骑马打猎的石刻。 鸵鸟,西亚国家进贡来的。 这就是李世民的昭陵六骏,其中四个在碑林博物馆,两外两个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博物馆。 打猎出游的雕刻,下面的一个人骑马射狐狸,说明我们比英国贵族早一千多年就开始猎狐了。 这个狮子身上有一个人,可惜没头了,推测应该是驯兽员。 雄伟的石狮子。 景云钟,唐睿宗李旦亲自撰文并书写,制作于景云二年(711年),描述的是人们对于景云钟的夸赞和道教的神秘之处。 西安的第一集告一段落,水盆羊肉是我的最爱,每次来西安,几乎每天中午都是吃水盆羊肉,百吃不腻。 叁宝烤肉也是一大发现,这个连锁店非常好,值得推荐。 叁宝烤肉里面都是汉唐古风,但是,这里的烤肉可不是花架子,质量非常好,可以考虑加盟连锁。 本集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