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怒江大峡谷探访神秘的独龙江

河清

<p class="ql-block">  怒江大峡谷位于我国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整体呈现南北走向,位于滇西横断山纵谷区三江并流地带,是雅鲁藏布大峡谷在东南方向的延续。峡谷在云南段长达300多公里,平均深度为2000米,最深处在贡山丙中洛一带,达3500米,在碧罗雪山和高黎贡山两座高耸险峻的山峰之间,是咆哮着奔腾而过的怒江,被称为“东方大峡谷”。也曾被评为“中国最美的十大峡谷之一”。</p><p class="ql-block"> 有一条公路叫“怒江美丽公路”,沿着怒江修建。从怒江州泸水市六库镇到贡山县丙中洛镇,全长287公里,2019年建成通车,沿途有多个观景点。2019年11月我们跟随游侠客,沿着这条刚开通的美丽公路穿越怒江大峡谷。</p> <p class="ql-block">  澡塘会,“春浴” 据说每年正月初二,傈僳族人就踏上了精神之旅,携家扶口前来怒江岸边温泉,用温泉洗去辛劳,擦掉秽气,迎来吉祥,拥抱温馨。无论男女,赤诚相对,裸然共浴,没有丝毫做作,半点扭捏,始终追求自然传统的圣洁。</p> <p class="ql-block">  溜索是怒江最原始的过江工具,随着怒江上桥梁的建设,它已经成为游人体验历史的工具</p> <p class="ql-block">  腊玛登老虎跳,腊玛登风景区在泸水县“称杆乡”,是个怒江著名景点,老虎能够从江中的巨石上跳过去,江中水冲击巨石龙吟虎啸,一块巨石2米见方横卧江心,江水从巨石两侧跌落而下,水流湍急,浪花飞溅,震耳欲聋,轰鸣声响彻云霄傈僳族人称“腊玛登培”意“老虎跳峡谷”。</p> <p class="ql-block">  老姆登是福贡县匹河怒族乡东边的一个村落。“老姆登”是怒族语的音译,意思是“人喜欢来的地方”。整个村庄不足千人,是怒族、傈僳族、独龙族、白族杂居的村寨,是抵达“知子罗”的必经之地。登高远望,对面是绵亘起伏的高黎贡山,北段就是有名的皇冠山,如一顶美丽的皇冠戴在高耸入云的山顶上。</p> <p class="ql-block">  当晚我们夜宿在这个美丽的山村。晚餐,我们在山上餐厅品尝<span style="font-size: 18px;">傈僳族的特色手抓饭。热情的傈僳族人载歌载舞为生日的团友庆祝,让我们感受到浓浓的傈僳族民族风情。</span></p> <p class="ql-block">  第二天早上,观景台上观日出。</p> <p class="ql-block">  朝阳把皇冠山上的皇冠照得金黄色。如金色的皇冠带在山顶,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作!</p> <p class="ql-block">  日照金山</p> <p class="ql-block">  怒江老姆登基督教堂。在怒江峡谷沿岸,只要有村落的地方,都可以找到以前法国传教士建造的教堂,並且至今仍在被村民们使用来做礼拜(1902年法国传教士在茨中安定下来,由东向西翻越碧罗雪山来到怒江沿岸……)传教士们播下了这类文化种子,被当地人们接受,就世代相传,牢牢地扎根在这块土地上,“文化文明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  参观<span style="font-size: 18px;">傈僳族人生活的地方。</span></p> <p class="ql-block">  盘山行五公里就到知子罗村,从汉代以来,知子罗就是怒江通往内地茶马古道上的重要驿站。民国时期,知子罗先后为:“殖边公署”,“行政委员公署”,“碧江设置局”。新中国成立后,怒江州府和碧江县府都设在这里。六十年代中期,知子罗已发展为一座傍山环水,经济文化设施齐全的山城,成为怒江流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是连接怒江地区与内地交流的重要交通枢纽。后经地质专家实地勘测,此地存在大面积滑坡的可能。1986年12月,中央批准,碧江县被下令撤销,州政府迁往六库,这个曾经繁华了千年的小村——碧江县从此在中国地图上永远消失了。现在只剩一栋栋破旧不堪的老房子,被称为“废城”或“记忆之城”。</p> <p class="ql-block">  这座曾经新建尚未投入使用的八角楼威严的矗立着,广场旁边墙上的伟人图像已经模糊。据说这是特意从大理请来工匠打造的县城新景观,竣工不久的图书馆,还没来得及放进一本书,就和县城一起遭遇了废弃的命运。如今是知子罗的怒族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走进知子罗村,映入眼帘的是许多废弃的房屋。有楼房、平房,房屋显眼处有红色年代的标记。顺着屋排往前,一下子仿佛穿越到六、七十年代。大多数房屋闲置空落,油漆剥脱,门窗紧锁,房屋四角墙下生满了杂草。如果不是有备而来,真以为穿越到了人类消失的世界。</p> <p class="ql-block">  石月亮,高黎贡山山脉中段,由巨大的大理石溶蚀而成的穿洞,洞深百米,宽40余米,高60余米。仿佛是开天辟地时就耸立在那里,如挂在天空的一轮明月,云雾升腾,飘飘渺渺,忽圆忽缺,大有身在天上宫阙之感。</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18px;">独龙江是我国最后一个通公路的少数民族地区,由于长期与世隔绝,被誉为“西南边陲最后的秘境”,独龙江峡谷中保存着完好的原始生态。</span>贡山到独龙江,通过6.68km的贡山隧道,一下子穿越到了原始部落。如果说想要见到原始古朴、大气磅礴的人文历史和自然景观,那独龙江无疑是其中之一。</p> <p class="ql-block">  我们从贡山到独龙江乡的路上下起了小雨,车子在深山云海中穿越,摇摇晃晃地游荡在朦朦胧胧的纱帘之中。</p> <p class="ql-block">  独龙江乡,一个鲜为人知的角落。雪山连绵,峡谷陡峭,东岸的高黎贡山,屏蔽了通往外界的通道,西岸的担当力卡山是国境线上的天然屏障,每年十月至来年二月,大雪封闲了雪山丫囗,这里便“与世隔绝”了,“秘境”,“天境”,“古朴”,“云南最后的净土”,“高黎贡山最后的猎人”……</p> <p class="ql-block">  到达独龙江乡政府所在地——孔当,我们入住“蓝湾精品酒店”,就在独龙江边。</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独龙江乡位于云南省怒江州贡山县辖乡,辖马库村、巴坡村、孔当村等6个行政村。位于云南省贡山县西部,距贡山县城79.98公里。东邻 丙中洛镇、 茨开镇,北邻西藏 察隅县 察瓦龙乡、 竹瓦根镇,西、南邻缅甸 克钦邦。属典型的高山峡谷地貌,山高谷深,海拔高差大,全乡地势呈“二山夹一江”的地貌。主要河流为 独龙江。</span></p> <p class="ql-block"> 独龙族,氐羌族群,原居住在怒江一带,后因出猎来到独龙江河谷定居,现仅存7000多人。清朝有文字记载:“披树叶为衣,茹毛饮血,无屋宇,居山岩中,宛然太古之民”。讲独龙族语,但无本族文字。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独龙族人才站立起来,成为国家主人。偶遇独龙族文化传承人,热情邀请我们进入她家,告诉我们,现在住的这些房屋都是政府帮她们建的,生活非常安定,感谢共产党和习主席!</p> <p class="ql-block">  纹面女,纹面是一种心酸的文化。由于独龙族弱小,长期受到其他部落的欺侮,年轻女子常被掳走,于是,美丽的独龙族女子便自小纹面,以毁容之效得以留在家乡。另外,独龙族相信万物有灵,相信鬼神,纹面可以避邪和趋除鬼魂。现仅有8位纹面女在世了。</p> <p class="ql-block">  独龙江的水碧绿清澈见㡳,江水蜿蜒于大峡谷之间,如长龙一条,龙头即为西藏嘎达曲,龙身就是贡山独龙江,龙尾甩到缅甸克钦邦,汇入伊洛瓦底江。</p> <p class="ql-block"> 月亮瀑布又叫哈旁瀑布,位于独龙江乡,距巴坡30公里,独龙语称之为“哈巴依称”,意思是天上掉下来有光泽的水。哈滂王河从海拔3100米至海拔1400米处,突然跌落,形成高200米,宽20米的跌水。每当十五月明之夜,月亮照射瀑布,瀑布倒映月亮,嫦娥起舞,银河细流,水声淙淙,故称之为“月亮大瀑布”。</p> <p class="ql-block">  中缅界碑</p> <p class="ql-block">  丙中洛。传说中的丙中洛是人神共居的地方,被称为最后一片净土,这里的人都相信,神就住在这里守护着。</p> <p class="ql-block">  低角度目看怒江第一湾</p> <p class="ql-block">  桃花岛</p> <p class="ql-block">  清晨,雾气慢慢从峡谷升起,向村庄漂移。</p> <p class="ql-block">  丙中洛乡雾里村是茶马古道上一个美丽的小山村,每当清晨,云雾缭绕,炊烟袅袅,犹如仙境,"雾里"由此而来。漂动的云雾让村庄时隐时现,变幻莫测,一幅动态的水墨丹青,让人叹为观止,拍案叫绝。</p> <p class="ql-block">  片状石块的屋顶。</p> <p class="ql-block">  清晨,我们驱车穿过大雾弥漫的雾里村,上贡当神山,换个角度俯瞰怒江第一湾。</p> <p class="ql-block">  贡当神山上俯瞰丙中全景,浓密的大雾滚滚而来,铺天盖地,让人惊叹不已。</p> <p class="ql-block">  漂移的云海,时隐时现的山村,仙境一般!真是太美了!</p> <p class="ql-block">  云海涌动,覆盖了怒江第一湾。</p> <p class="ql-block">  将近午时,随着云雾散去,呈现出美丽的第一湾,光线非常好,景色太美了!久久不愿离去……</p>